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改革与风险防范,徐滇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地毯下的灰尘,究竟有多少不良贷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四大银行不良贷款率都在30%-40%之间。2002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21350亿元。不良贷款率25.12%。平均资本充足率4.25%,资金缺口3392亿元。2003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19000亿元,不良贷款率20.36%。,截止2008年3月底,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1782亿元。不良贷款率6.3%。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的不良贷款2680亿元,农业银行不良贷款8065亿元。,根据银监会数据,2009年3月,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495亿元,比年初减少107亿元。不良贷款率2.04%。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714亿元。不良贷款率2.02%。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09亿元,不良贷款率2.17%。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7亿元,不良贷款率3.59%。,好消息的背后,在2008年之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下降6000亿元。达到了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比例双下降。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如果要降低不良贷款的比例,最简单的办法是扩大贷款总额。疯狂放贷,后患无穷。,2008年贷款变化情况,2009年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89亿元。同比多增加1.61万亿元。2009年第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4.58亿元,同比多增加3.25万亿元。M2同比增加25.5%。值得关注的是大量增加的贷款质量,切莫因大量贷款而导致日后不良贷款上升。,降低不良贷款的办法,(1)剥离(2)外汇储备注资(3)央行票据(4)划类不清的不良贷款(5)利用银行自身利润冲销不良贷款(6)股东注资,剥离不良贷款是掩耳盗铃,1999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一对一地将不良贷款剥离给了四个资产管理公司。财政部给了四个资产管理公司每家100亿元资本金。按照市场规律,他们使用各自的资本金最多只能吃进1500亿元的不良贷款。可是,他们每家都吃进了3000多亿元不良贷款。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总共接受了16000亿元不良贷款。,1999年将建设银行不良贷款2730亿元剥离给信达资产管理公司。2004年5月,第二次剥离出去569亿元。2004年6月,建行和中行再次向信达公司剥离2787亿元。建行前后共剥离出去4692亿元不良贷款。,从国有商业银行剥离出去的不良贷款使得账面上好看多了,但是银行的债权关系并没有发生变化。在银行保险柜中的不是现金而是白条。如果存款量大于贷款量,有没有白条都没有关系。资金流不成问题。一旦需要提出存款,最终将债务转嫁给货币政策。,外汇储备注资是颗地雷,外汇储备能不能对内使用?外汇结算程序。外汇储备只不过是对外购买力的一个符号。如果将外汇储备在国内使用,也就是说,一份钱用了二次。不折不扣属于货币增发。,外汇注资,剑走偏锋,2004年和2005年,汇金公司注资中国银行225亿美元。建设银行250亿美元。工商银行300亿美元。资金来源:外汇储备。,农业银行的窟窿,2006年底,农行总资产53439亿元,自有资本840亿元。如果按照资本充足率8%计算,需要自有资本4275亿元。缺口3435亿元。计划向农业银行注资700亿美元,相当于注资5000亿元。,四大银行的自有资金几乎全部由外汇储备构成。银行自有资金的作用:保持银行的清偿性,保护储户的产权不受侵犯。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动用银行自有资金。一旦银行遭遇清偿性危机很可能转化为恶性通货膨胀。,央行票据,央行票据发行透明度不高全国农信社发行票据35004000亿元。拯救德隆、南方证券、哈密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各地农业银行中的挂账。一旦兑现就是货币增发。,不良贷款认定不清,2006年底,农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7320亿元,不良贷款率23.55%。2007年底,农业银行贷款余额34801亿元。不良贷款余额8161亿元,不良贷款率23.64%。农业银行重新认定不良贷款842亿元。将所有者权益,拨备、利润全部拿来冲销不良贷款,资金缺口6600亿元。,是优质贷款还是问题贷款,全国高校基建贷款2000亿元左右,平均每个在校大学生基建投入10000元。高校开支的30%来自于学费,70%来自于政府拨款。除非政府预算内开支,一般情况下,大学没有偿债能力。国有企业借新债还旧债,是优质还是问题贷款?,不良贷款继续上升,从2003年底到2005年中,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从19168亿元下降为10134亿元。下降9033亿元。同期中行、建行和工行通过财务重组处置不良贷款10135亿元。实际上,不良贷款上升1157亿元。2007年第4季度,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上升351亿元。不良贷款率上升为8.05%,银行自身利润注资,2007年工商银行净利润815亿元。2007年中国银行净利润907亿元。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利润大约3000亿元。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的利润1112亿元。利用利润注资,杯水车薪。,股东注资,1999年通过国债注资2700亿元。财政赤字连年不断。2001年2516亿元,2002年3149亿元,2003年2935亿元,2004年2090亿元,2005年2280亿元,2006年2162亿元。2007年节余706亿元。2008年1800亿元。2009年财政赤字安排9500亿元。尽管政府财税收入增加32%,但是开支增加更快。,切勿将灰尘扫到地毯下面,不良贷款主要来源于(1)政策调整、经济结构变动。(2)国有企业。(3)银行自身失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只要能够保持8%以上的GDP增长率,银行保持10%以上的贷款余额增长,再加上8%以下的通货膨胀率,在稳定的宏观环境下一笔一笔注入银行利润,经过10-15年,有可能将不良贷款降到可控范围之内。,无论如何要防止突发性出现大量不良贷款。(1)清理门户。加速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对于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要抓紧清除。退出法规的建立和实施。早动手术要比晚动好。化大震为小震。切莫被表面现象所迷惑。,(2)切断通向银行的导火线。关注大银行的透明度。美国花旗银行和AIG,大而不能破产,拖垮整个金融体系。国有企业拥有贷款总额的70%,是否具有偿还能力?防范外部冲击。美元贬值冲击。,(3)泡沫经济,房地产按揭贷款的风险。预防金融投机。防止股市泡沫。无论是股指、房价和物价都要稳定,暴涨暴跌都不好。金融衍生工具的引进要格外谨慎。,中国面临的二大潜在危机:(1)金融危机。(2)由于贫富差距扩大导致的社会危机。金融危机的特点:突发性,传导性,破坏性。不要被表面宏观数据所迷惑。是否出现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率无关,和人民生活水平无关,和政府形象无关。,金融改革是块硬骨头。银行体系改革严重落后于时代要求。国有银行垄断导致金融体系缺乏竞争力,金融监管受制于行政干预。缺乏淘汰机制。政企不分,官场的贪腐侵蚀银行。,加速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改革的滞后是渐进式改革的必然。为了宏观稳定,银行一分一秒都不能停摆。中国经济改革从农村开始,到工业,贸易等领域,唯独银行体制依然保留了最多的计划经济特色。必须在金融领域建立竞争机制,引进新的银行,淘汰不符合要求的银行,新陈代谢。,机构准入与资本准入,民营资本进入中国银行业不存在着法律障碍。不过,银监会区分资本准入和机构准入的差别,而对后者持审慎态度。资本准入就是让民间资本入股原有的金融机构,机构准入就是批准成立新的民营银行。前者可以称为改造,后者称为新建。,在11家股份制银行中民营股仅占12%。股份制银行的资产占全国银行的15.88%,民营股在银行业总资产中只占2%左右。,歧视、不信任民营经济。有些人的思想深处顽固地保留着计划经济的烙印,对民营经济持有怀疑态度。有些人疑神疑鬼,好像申办民营银行就是来圈钱。,阻碍改革的奇谈怪论,有人说,只能让懂得金融的人来办银行,你怎么就知道民营银行找不到懂行的人?只要放手让他们去找,不怕没有行家。缺乏竞争无法识别金融人才。,国内金融家在哪里?要通过竞争才能发现。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行长和高层管理人员,只能说他们是政府的金融官员,还不能判断是否合格的金融家。有什么样的竞争,就产生什么样的人才。,有人说,“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已经证明了发展民营中小银行的复杂性。民营银行的资本实力相对较小,抵御关联交易等风险能力又较弱,即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民营银行也难以避免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缺陷。”,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是民营银行。凡是银行都应当注意克服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缺陷,和银行的所有制没有必然的联系。开放民营银行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维持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的局面的风险更大。只要我们有一套比较成熟的金融监管制度,民营银行出了问题我们可以有序地关掉它们,而关闭现存的金融机构就困难得多了。,至于说民营银行规模较小,这仅仅是开放初期的特征。民营银行创始初期的资本实力必然比较小,只要给民营银行以成长空间,假以时日,民营银行肯定会迅速发展起来,在中国的金融体制内起到应有的作用。,维护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垄断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可以获得超额的垄断利润,这是维系旧体制的重要条件。之所以国有商业银行进展困难,是因为至今还保留着这些垄断。垄断是金融体系中许多弊病的源泉。既然迟早要开放民营银行,迟开放还不如早开放。,为现有金融机构圈钱。金融监管部门应当代表广大储户的利益,而不仅仅是对现有的金融机构负责。只有摆正了这个关系才能在金融市场上保持公平竞争环境,不论银行是何种所有制,一视同仁。,有人说“一定程度上限制新的机构进入,保持银行牌照的市场价值,对于吸收新的投资者参与现有银行重组非常重要。”他们担心,如果开放了新的民营银行,那么现有的金融机构就很难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了。说穿了,如此银行重组无异于是为现有的金融机构圈钱。,为什么一旦民间资本和外资有了选择之后就不再愿意入股现有的金融机构?除了采取行政手段推进的农信社改革之外,有多少民营企业自愿投资于现有的金融机构?如果金融机构的内部机制不佳,民营企业就算占有10%的股份,能够起多大的作用?,银行牌照的市场价值,在评估资产的时候最通用的办法是资产收益还原法。如果某项资产每年收益100万元,市场资本回报率的平均值为10%,可以把这份资产的价值估计为1000万元左右。,如果一个金融机构一分钱不赚,还背着巨额债务,按照资产回报率来说,这是负资产。目前有不少农信社资不抵债,不良贷款数倍于自有资本。这些牌照的市场价值是负的。其实,大家心中有数,继续帮助这些金融机构圈钱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银行重组已经搞了好几年了,所见成效有限,为什么不改弦更张,换个办法试试?,没有认识到开放民营银行试点的意义和必要性。开放民营银行试点并不是为了增加几家银行。中国的金融机构数字并不少,再添几家民营银行也未必能改变金融格局。中国并不缺少银行,缺少的是有效的金融监管法规。目前的金融监管制度没有包括准入和退出,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必须抓紧开放民营银行试点,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监管制度。,对外开放金融,对外开放包括有三个部分:地区限制。经营货币种类限制(只准做外汇,不许做人民币)。客户限制(只许做三资企业和外资客户)。,在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先后遭遇金融危机,谁说中国就有对金融危机的先天免疫能力?为了应对后WTO的金融竞争,关键还在于金融制度建设,而开放民营银行试点是绕不过去的门槛。,有人担心境外金融战略合作者会危及中国的金融安全。产生这种恐慌心理的主要原因:对自己缺乏自信。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对金融业缺乏了解,既然是战略合作者就必定有共同利益。信息管理。,请外资战略合作者进入国有商业银行是金融改革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步骤。倘若银行亏损的话,老外亏的是他们自己的钱。他们非关心银行的业绩不可。老外的监督作用要比银监会强多了。有了老外股东的金融机构的报表可信度要比以往提高几个数量级。,能不能通过外资银行的进入完成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造?外资进入对于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是有好处的,但是若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外资金融机构身上就未免太天真了一点。任何成功的改革都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目前,金融改革的依靠力量依然是国有商业银行自身。依靠改革的对象来推动改革,这本身就是个悖论。在逻辑上无论如何也说不通。,银监会的两难与尴尬,2006年初,银监会规定新成立的股份制银行必须有境外战略合作者。有人说,银监会凭什么单方面放弃了新建民营银行可以是完全民族企业的选择。外国人可以干的事情为什么不让中国人干?他们认为银监会的规定“明显于我有大害,而片面有利外国”,“显见其负责人缺乏最起码的爱国良心”。还有人说,这是一起“严重的渎职卖国事件”。,银监会要求新建民营银行必须有海外战略合作者,主要出于防范金融风险的考虑。如果新建的民营银行引进了海外战略合作者,那末借助于外国银行的帮助,有可能在制度建设上更加规范一些。目前,在金融领域中假话成风,一级骗一级。如果有了外国银行参股,要骗就得先骗外国人,而外国银行是不那么好骗的。倘能如此,申报新建民营银行信息可信度更高一些。,银监会面对着两难境地。不批,挡不住,批吧,心里没底。于是,在宣布对内开放民营银行的时候再捎带上一条:必须要有外资银行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民营银行应当缓行”。民营银行是大势所趋,迟早要办的事情。要立即开展民营银行试点,在积累了经验,建立了有效的规章制度之后才可能大规模开放民营银行。拖了一年又一年,究竟民营银行试点应当“缓行”到什么时候?,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要有主观积极性。想通了才会努力去做,而想不通就必定拖拖拉拉。因为银监会的主要负责人没有认识到开放民营银行的意义,因此才如此消极被动。,开放民营银行必然意味着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民营银行的出现必然会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压力,许多优质客户也许会被民营银行拉走,许多优秀人才也许会投奔民营银行而去。,终止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主动方式:高层领导强力干预。被动方式:也许会导发一场金融危机。在某种意义上,危机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开路先锋。,中国金融体系之所以非常稳定是因为有三道防火墙。第一是和外部的隔绝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第二是人民币的不可兑换,第三是高储蓄率。这三道防火墙在最近几年内将纷纷失效。,目前,盲目乐观,学风浮燥,趋炎附势,听不得不同意见。这些问题恐怕要在遭遇金融危机之后,痛定思痛的时候才能真正明白。,花钱买得到机制吗,农民穷,农村苦,农业真危险。1999年,全国各地数千家农村基金会被统统关闭了,随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撤走,一举撤销了31000多家县以下金融机构。为9亿农民服务的金融机构只剩下了32000家农村信用社。,2002年底,全国农村信用社存贷差5352亿元。这些资金大部分被用来转存中央银行,购买证券或者转借给了其他金融机构。估计农村信用社每年从农村至少吸走了3000亿元。邮政储蓄每年要从农村吸走3000多亿元。金融系统如此劫贫济富,如不改弦更张,工农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势必进一步恶化,社会和谐稳定还能保持多久?,在2002年底,农村信用社总贷款14117亿元。其中不良贷款总额5147亿元,占37%。资不抵债的有19542家,占机构总数54.98%。此外还有历年亏损挂帐1313亿元。农村信用社的资本充足率只有2.35%,远远低于8%的正常标准。这些农村信用社既无流动性,又无利润性,更没有清偿性,一无所有。,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误区,第一,明晰农村信用社的产权。第二,改革管理体制,加强监管。第三,帮农村信用社卸下财务负担。花钱买机制,以县为单位改革农村信用社的产权结构。在经济发达地区建立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银行,在农业区将农村信用社和县联社改为统一法人,在其他地区在完善合作制基础上继续实行农村信用社和县联社各为法人,通过兼并、重组改造严重资不抵债的农村信用社。,投入数千亿元,农村信用社专项票据或者专项借款按照2002年底实际资不抵债数额的50%,帮助农村信用社化解历史包袱。,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村信用社三家共同承担历史包袱。人民银行给一些低息长期再贷款,中央财政分期拨款给信用社补充由于保值储蓄的贴补支出,降低营业税和所得税税率,由地方政府承担部分不良贷款,要求农村信用社也利用自身积累冲销部分不良贷款。,就算把农信社的债务负担全部解除了,就敢放手让他们放贷吗?农信社有没有恰当的金融专业人才?就是为他们制订了监管制度,如何防止农信社的“内部人控制”?再出现巨额不良贷款怎么办?能够真正做到“政企分开”吗?一本经已经念了十万遍,再念几遍就有效了吗?,农信社的不可改造性,第一,缺乏改革依靠的力量。在任何改革中都有“改革者”和“被改革者”。农信社中许多人的思维模式天然地排斥变革。人事系统的巨大惯性使得旧体制具有超稳定结构。,许多农信社缺乏合格的金融人才,冗员甚多,效率很低。改革必然意味着精兵简政,金融改革无异于“过河拆桥”。他们习惯于旧的金融体制,也只有依赖旧体制才能取得对未来的保证。,在改革中遇到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利益冲突,而国家的代表几乎总是缺席。国家利益是软的,小集体利益是硬的,对上级改革指示能拖就拖。改革依靠的力量正是改革要弱化或消灭的力量,这样的改革具有逻辑上的不可操作性。,第二,产权代表主体不明确。,委托-代理关系的设计是现代企业理论的核心。金融改革必须由产权主体来设计、组织和推进。可是,许多农信社的产权结构很不清晰。如果没有明确的产权主体,由谁来保障所有者权益?在产权主体不明确的情况下,贸然推进改革必然会造成国有或者集体资产流失。,第三,内部人控制,信息不对称。,由于金融行业的特点,任何外部单位都很难掌握他们的内部信息。某些农信社的“内部人控制”的问题相当严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上而下的金融改革往往遭遇到农信社内部的抵制,报假帐,说假话,敷衍拖拉,使得制度创新始终停留在文件和口头上。,第四,金融家缺位。,许多农信社从诞生那天起就先天不足,缺乏合格的业务领导核心,弊病甚多。有些农信社隔几年换个领导班子,越换越糟。全国三万多家农信社,到什么地方去寻找这么多合格的金融人才?如果没有这样的金融人才,想改造农信社无异于水中捞月。,优秀的金融人才是在竞争中产生的。由于缺乏金融竞争环境,很难培养出金融人才,更难选拔出合格的金融管理人员。自上而下委派农信社负责人具有非常大的盲目性。,第五,民间资本进入农信社的成本、效益严重不对称。,大部分农信社早已资不抵债。如果要让这些金融机构回复正常运行,必须注入大量资金,补充自有资本,冲销不良贷款。如果投资某些农信社,按照最好的估计,要13年之后才能盈利。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民间资本进入农信社无异于一个圈套。,被改革者要比改革者强大100倍。拿“稳定”当“人质”,在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每次谈判的结果必然是改革者妥协让步。政府也许有能力处理几十个、几百个农信社,但是面对三万多个农信社,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自上而下的改革政策流于空谈,竹篮打水一场空。,自上而下地制订一套措施,改变农村信用社领导归属等等。向上套国家的钱,向下圈民众的钱。似乎有了钱就能解决农信社的问题。在这些“改革”中,政府官员扮演着主导一切的角色。依靠计划经济思路是永远解决不了农村信用社的问题。,比较好的农村信用社在全国也就是几千家。最终我们还是要面对几万个问题严重的农村信用社。无论是把农村信用社并成县级联社,还是让他们改组成农村商业银行,人还是原来的人,体制还是原来的体制,凭什么就能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修修补补,无济于事。要彻底解决农村信用社的问题就必须彻底抛弃计划经济思路,依靠市场来解决问题。前进一步,海阔天空。,两条腿走路,大胆创新,全国有几千家较好的农信社,应当抓紧改造,明晰产权,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政企分开,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村镇民营银行。改造其余3万家农信社的条件尚未成熟,难度太大。与其瞎折腾,还不如维持现状。,靠修修补补恐怕走不了多远,解决不了金融体制改革的根本问题。“改造”与“新建”并不仅仅是两条途径之争,实质上是要不要在金融改革中制度创新。万万不能停留在小修小补上,忘记了涉及根本的金融制度创新。,应当在开放村镇银行的过程中尽快建立起金融机构准入、监管和退出各项规章制度,完善金融市场竞争机制,为进一步金融改革创造较好的外部环境。通过新生的村镇银行完善金融人才市场,大量培养合格的金融家,为广大农村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当村镇银行发展到一定时期,拥有足够的资金和人才之后,鼓励他们通过市场竞争来兼并、收购现有的农信社。,天下什么改革没有风险?由于惧怕风险而无所作为才是最大的风险。特别是在试点阶段,开放几十家村镇银行,天塌不下来。旧有的金融垄断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只有这样才能动员更广泛的力量投入到金融制度创新中来,开创农村金融改革的新局面。,“不能死者不得生”。,如果在一个金融机构出生之前,就告诉他们退出规则,它就会兢兢业业地谋生。如果生下来就给一个铁饭碗,它就会肆无忌惮,随便放贷,最终出现大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福建供电服务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南省上蔡第一高级中学招聘教师30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济宁金乡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教育类)(3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才17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年4月贵州遵义市习水县招聘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1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春季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医院人才引进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河北沧州孟村饶安高级中学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才聚齐鲁成就未来”山东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甘肃庆阳华池县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锂电池安全培训课件
- 妇科护士进修汇报护理课件
- 消防验收竣工报告
- 高考英语1600个必考高频词汇
- 法院调令申请书范本
- GB/T 23451-2023建筑用轻质隔墙条板
- 驻足思考瞬间整理思路并有力表达完整版
- 第二章 盛唐诗歌边塞诗派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 滚筒干燥机设计毕业设计
- 真空包装机作业指导书
- 2023年上海16区高考一模英语听力合集附音频含答案含原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