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 说,1、病机的概念: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及其变化 和转归的机理。又称“病理”。2、病机学说: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 理,并揭示其规律的中医基础理论 分支学科。 其内容包括:A、疾病发生的机理 B、病变的机理 C、疾病传变的机理,3、层次结构: 第一层次:基本病机; 第二层次:是从脏腑、经络等某一系统来研究疾病 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 第三层次:是研究某一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 和结局的基本规律; 第四层次:是研究某一种病证的发生、发展、变化 和结局的基本规律; 第五层次:是研究某一种症状的发生、发展、变化 的病机。,第一节 基本病机,一、邪正盛衰: 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 之间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化。 (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虚实病机 实:指邪气盛,是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 的一种病理状态。 虚: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 面的病理反映。,2、虚实变化: A、虚实错杂 :是指在疾病过程中,邪盛和正虚同 时存在的病理变化。包括: a、虚中夹实:指病理变化以正虚为主,又兼有 实邪为患的病理状态。 b、实中夹虚:指病理变化以邪实为主,又兼有 正气虚损的病理状态。 B、虚实转化: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邪气伤正, 或正虚而邪气积聚,发生病机性质 由实转虚或因虚致实的变化。(内 容在病性转化中讲),C、虚实真假: 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疾病的临床表现可见与 其病机的虚实本质不相符的假象。包括 a、真实假虚:指病机的本质为“实”但表现出“虚” 的临床假象。又称“大实有羸状”。 b、真虚假实:指病机的本质为“虚”但表现出“实” 的临床假象。又称为“至虚有盛候”。,(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正胜邪退指在疾病过程中,正气奋起抗邪,并 渐趋强盛,而邪气渐趋衰减,疾病向 好转或痊愈方向发展的一种病理变化; 也是在许多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转归。 邪胜正衰指在疾病过程中,邪气亢盛,正气虚 弱,疾病向恶化、危重、甚至向死亡 方面转归的一种病理变化; 邪正相搏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正气不甚虚弱, 而邪气亦不亢盛,邪正双方势均力敌, 相持不下,病势处于迁延状态的一种 病理过程;,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邪正斗争贯穿于疾病发展过程的始终。 风温(热)邪气 机体 邪正相搏 邪胜正衰 正胜邪退 邪在肺卫 邪在肺卫 不发病 (治疗) 热入营血 邪热壅肺 好转和痊愈 逆传心包 气分热结 引动肝风 胃肠热结 肝胃阴亏 亡阴亡阳 死亡 风热袭肺后邪正斗争示意图,二、阴阳失调: # 是指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的阴阳双方失去相对的平衡与协调状态遭到破坏,形成阴阳或偏盛、或偏衰、或互损,或格拒、或转化、或亡失的病理变化。(一)阴阳偏胜:是指人体阴阳双方中的某一方的病 理性亢盛状态,属“邪气盛则实”的实证。阳偏 胜: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阴偏胜:阴胜则 寒;阴胜则阳病。,1、阳偏盛: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种 以阳气偏盛,机能亢奋,代谢活动亢进, 机体反应性增强,阳热过剩的病理状态。 感受温热阳邪 感受阴寒之邪,但入里从阳而化热 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 因气滞、血瘀、食积等郁而化热所致 阳气的病理性亢奋以热、动、燥、赤为特点。 (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 阴邪从阳化热 感受阳邪热或 情志内伤郁而化火 气滞、血瘀、食积 阳胜则阴病 阳偏胜 机能亢奋 阴液不足 热性病变 口渴饮冷, 发热(壮热) 溲赤便干、 烦渴、面红、 目赤、舌红、 苔黄、脉数,2、阴偏盛: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 阴气病理性偏盛,机能抑制(障碍或减 退)产热不足,热量耗伤过多,或水湿 痰饮、瘀血等病理代谢产物积聚的病理 状态。 感受寒湿阴邪 恣食生冷,寒邪中阻(阴邪“并于阴”) 阴气是以寒、静、湿为其特点。 (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原因,感受阴邪(寒) 阴胜则阳病 阴偏胜 机能减退 阳气偏衰 寒性病变 脘腹冷痛 恶寒、喜暖、肢冷、 溲清便溏 泻泄水肿、口淡、 面色huang白 不渴痰液清冷、舌 淡、苔白、脉沉迟,(二)阴阳偏衰:是指人体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虚衰 不足的病理状态,属“精气夺则虚”的虚证。 阳偏衰:阳虚则寒;阴偏衰:阴虚则热; 精气夺则虚:指机体的精、血、津液等各种精 微物质的不足和功能的减退,同时也包括脏腑经络 等生理功能的减退和失调。 “阳虚则寒”(虚寒)“阳虚则阴盛”,“阴虚则热” (虚热)“阴虚则阳亢”。,1、阳偏衰: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 阳气虚损, 机 能活动减退或衰弱,温煦作用低下,代 谢减退,机体反应性降低,产热不足的 病理状态。(阳虚则外寒) 先天禀赋不足 后天饮食失养, 原因 劳倦内伤 久病耗伤阳气 误用、过用寒凉清火方药,损伤阳气 阳气不足,一般以脾、肾阳虚为主,尤以肾阳 虚衰(命门之火不足)最为重要。,“阳虚则寒”与“阴盛则寒”同表现为“寒”, 不仅在病机上有区别,亦有联系,但其病理特点 则有质的区别,并且在临床表现方面也有不同。 “阳虚则寒”是因阳气不足(虚)而生内寒,以虚 为主,属于虚寒;“阴盛则寒”则为阴寒邪气偏 盛,以实为主(虚象不甚明显)属于实寒。,2、阴偏衰: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精血津液等 物质亏损,阴气不足,滋润、宁静、 内守、潜降、成形和制约阳热的功能 减退,阴不制阳,导致阳气相对偏盛, 机能活动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 外感阳热病邪,邪退阴伤,阴液亏损 五志过极,化火伤阴 久病耗伤阴液 原因 津血流失过多 过食燥热之品,过服燥热之药 操持劳累,补给不及,暗耗阴分 年逾四十,日渐衰退而“阴气自半”,阴虚病变,五脏皆可发生,但一般以肺肝肾之 阴虚为主。 阴偏衰(阴虚则热)与阳偏盛(阳盛则热)虽 均见热象,病机上有一定的联系,但却有虚实的本 质区别。其病理特点各不相同,阴偏衰为阴液不足 之虚热,阳偏盛为邪气有余之实热。 阴虚火旺(重则泻火) 阴虚阳亢(肝肾两脏,重则平肝泻火),虚热证,3、阴阳互损:是指机体阴液或阳气任何一方虚损的 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及相对的一方。 形成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属于阴阳 偏衰病理的进一步发展,导致阴阳的 互根互用关系失调的一类病机。(1)阴损及阳:是指由于阴精或阳气的亏损,累及阳 气生化不足或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 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阳虚,形 成了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特点:虚寒虚热同时存在,但以虚热为主,虚寒次之,,久病伤阴 阴虚 阴精亏损 如阴损及阳 津液不足 阴不制阳 虚热上扰 火热内生阳气生化不足 眩晕耳鸣 低热盗汗 阳虚 头痛失眠 咽干颧红 面目升火 舌红少苔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畏寒肢冷、脉弱无力 阴阳两虚,阴损及阳,(2)阳损及阴:指由于阳气虚损,无阳则 阴无以生,使阴液生成减 少,从而在阳偏衰的基础 上导致了阴液不足,形成 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 理状态。 特点:虚寒与虚热并见,而以虚寒为主, 虚热为次。,久病伤阳 阳虚火衰阴精生化不利 机能减退 阳不制阴阴精不足(阴虚) 阴寒相对偏盛眩晕失眠、五心 气化衰减烦热、口燥咽干、舌红脉细数、 畏寒肢冷、腹痛喜按、精神萎靡、 水肿尿少、溲清便溏、少气乏力、 脉沉迟无力 阴阳两虚,阳损及阴,4、阴阳格拒: 指阴寒或阳热的一方偏盛致极,或 阴或阳中的一方极端虚弱,双方盛衰悬 殊,导致机体阳气的升降出入紊乱,盛 者居于内,将另一方格拒于外,迫使阴 阳二气之间不相维系(接顺)从而出现 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的病理变化。,(1)阴胜格阳:(真寒假热)简称“格阳”指阴寒偏盛 至极,壅闭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 而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 久病阳衰 寒邪直中 阴寒极盛 阴寒内结 阴伏于内(真寒) 格阳于外(假热) 面色苍白、四肢逆冷 身热、面红、口渴 精神萎靡、畏寒蜷卧 脉大无根 下利清谷、舌淡苔白 脉微欲绝,(2)阳胜格阴:(真热假寒)简称“格阴”指阳热偏盛 至极,深伏于里, 阳气被遏, 郁闭于内, 不能外达于肢体而将阴气排斥于外的 一种病理状态。 外感阳热 热极深伏 阳热极盛 阳热内结 阳闭于内(真热) 格阴于外(假寒) 身热、面红、烦渴 饮冷、气粗、烦躁 四肢厥冷 溲短赤、舌红苔黄 脉象沉伏 脉数大有力,5、 阴阳亡失:指机体的阴液或阳气突然大量的亡失, 导致阴或阳的功能严重衰竭,出现生 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亡阳:是指机体的阳气发生突然大量脱失,而致全 身机能严重衰竭,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 阴寒之邪极盛,正不敌邪,阳气损伤太过; 素体阳虚,正气不足。劳伤过度,耗气过多; 原因 汗出过多、吐、利无度,津液过耗,阳随阴泄; 过用、误用汗、吐、下等方药; 慢病,长期大量耗散阳气,终至阳气亏损殆尽; 阳虚 亡阳,阳气衰竭,亡阴:指机体的阴液发生突然大量消耗或丢失,而 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 状态。 火热之邪炽盛、或邪热久留,煎灼津液,严 重耗竭阴液; 中暑而大汗淋漓,汗如雨注,阴液大耗; 汗、吐、下太过,失血过多,严重伤阴; 低热缠绵日久,阴液长期耗损,复又发汗或 吐下等骤损其阴; 阴虚 亡阴,原因,阴液衰竭,亡阴与亡阳的关系: 亡阴与亡阳,在病机和临床征象等方面,虽然有 所不同,但由于机体的阴和阳存在着互根互用的关系 所以: 阴虚 阳虚,三、精气血的失常 (一)精的失常主要包括: 1、精虚:主要是指肾精和水谷之精不足及其功 能底下所产生的病理变化。(肾是藏 精的主要脏器,故精虚以肾精亏虚最 为重要。) 2、精瘀:指男子精滞精道,排精障碍而言。,(二)气的失常:包括 A、气的生化不足或耗散太过,形成气虚的病理状态。 B、气的功能减退及气的运动失常,出现气滞气 机失调的病理变化 1、气虚:指一身之气不足及其功能底下的病理状态; 先天禀赋不足(身体的素质比较差) 后天失养 (肺、脾、肾三脏功能障碍,生 成不足) 消耗太多(劳倦内伤,外感热病,慢性消 耗性疾病,2、气机失调: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致病邪气的干扰,或脏 腑功能失调,导致气的升降出入失常而引起的病 理变化。 (1)气滞: 是指气的流通不畅,郁滞不通的病理状态 。 内伤,情志抑郁 痰湿、食积、瘀血(有形之邪内阻) 外邪侵犯抑遏气机 脏腑功能障碍:肝失疏泄、肺失宣肃等 气虚运行无力而滞 怒伤闪挫 气滞的临床表现有多个方面,但其共同的特点不外: 闷、胀、满、痛气机郁滞不畅,(2)气逆:指气的升降运动失常(气的运动方向逆正 常之升降而运动)即当降者不降而逆,当 升者升之太过,以至升多降少,脏腑之气 逆于上的病理变化。 情志内伤(恼怒太过) 外邪侵犯(感受寒邪) 原因 饮食阻滞(冷热不适) 痰浊阻肺 因虚而逆(胃气衰败) 气逆最常见于肺、胃和肝等脏腑,以实为主。 虚证亦见:肺虚失肃降、肾不纳气、胃气虚极,(3)气陷:指在气虚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以气的升清 (清阳)功能不足或下降太过,升举无力 而下陷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 素体虚弱(先天禀赋不足,瘦高,豆芽性) 病久耗伤(长时间的下痢不止,年老体衰) 劳役过度 妇女产育过多 “上气不足”,指上部之气不足。头目失养的病变。 “中气下陷”,指脾气虚损,升举无力,气机趋下, 内脏位置维系无力,而发生某些内脏位置下移,形成胃 下垂等病变。,原因,(4)气闭:即气机闭阻,气的外出严重障碍,内行 也极度紊乱和迟缓,导致上壅心肺,闭 塞清窍,以致突然昏厥,或浊邪闭塞气 道,气之出入受碍,肺气郁闭,呼吸困 难的病理状态。 情志刺激(肝失疏泄,气郁心胸) 感受秽浊邪毒(中暑、瓦斯毒物、瘴气) 痰浊瘀血闭塞气道(壅塞心、脑、肺) 疼痛之极(痛厥) 气闭多发急骤,以突然昏厥,不省人事为特点。,原因,(5)气脱:即气虚致极,气不内守,大量向外脱逸, 从而导致全身性严重气虚不足,出现功 能衰竭的病理状态。 正不敌邪(邪气过盛,正气骤伤) 原因 慢性疾病(长期消耗,正气衰竭) 大出血、大汗,频繁吐下,气随血津脱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汗出不止、目闭口开、全身 瘫软、手撒、二便失禁、脉微欲绝或虚 大无根。 以临床无明显寒象,但见气虚不固及机能衰竭的 以上表现与亡阳、亡阴相区别。,(三)血的失常: 是因血液的生成不足或耗损太过,致血的 濡养功能减弱而引起的血虚,或血液运行失常 而出现的血瘀、出血等病理变化。,1、血虚:指血液(量)不足,血的濡养和滋润(质) 功能减弱,以致脏腑百脉,形体官窍等失养 的病理状态。 失血过多,新生之血补充不及(急、慢出血) 化源不足(脾胃虚弱,运化不足,饮食营养 原因 不足) 肾精亏损,精髓不充,精不化血 久病不愈,长期消耗营血 血虚的成因与脾胃、肾的关系较为密切,但其临床 病理则心、肝两脏为多,并伴有气虚之症。,2、血运失常(包括血瘀、 出血)的病机。(1)血瘀:指血液的运行迟缓,流行不畅,甚则血 运停滞的病理状态。 气滞或气虚(气行不畅或受阻,以及推 动无力,血行迟缓) 寒邪侵入血分 原因 邪热入血,煎熬津血,血粘稠不行 痰浊阻滞脉道,血行阻涩不利 外力扭挫伤及脉络。局部气血流通受阻 产后恶露不下或不净,瘀血内停,(2)出血:指在某些致病因素的干扰下,血液运行不 循常道,以致逸出血脉的病理状态。 热入于血分(外感温热病邪入于血分,或 外感寒邪入里化热伤及血分、情志郁结, 五志过激化火,内火炽盛郁于血分,或阴 原因 虚火旺而致血热) 气虚(脾气虚损,气不摄血) 外伤损伤脉络 瘀血内阻 有吐血、衄血、尿血、皮肤癍疹、月经期前量多。,(四)精气血关系失调 1、精与气血关系的失调: (1)精气两虚:肾生长、发育迟缓,生 殖功能障碍以及早衰。 (2)精血不足:肝肾 (3)气滞精瘀和血瘀精阻:,原因,2、气与血的关系失调:(1)气滞血瘀:指因气的运行不畅,导致血液运行 障碍,继而出现血瘀的病理状态。 情志内伤,抑郁不遂,气机阻滞。 闪挫外伤,伤及气血。 肝主疏泄而藏血,心主血脉而行血,肺朝百脉, 主司一身之气,故肝、心、肺三脏功能失调最易形 成气滞血瘀病变。,(2)气虚血瘀:指因气对血的推动无力而致血行 (心) 不畅,甚至瘀阻不行的病理状态。 (3)气不摄血:指由于气虚不足,统摄血行的生 (脾肝) 理功能减弱,血不循经,逸出脉 外,从而导致各种出血的病理变 化。,(4)气随血脱:是指在大量出血的同时,气也随血 液的流失而脱散的病理变化。 原因:外伤失血、呕血、便血、妇女崩漏、 产后大出血等。(5)气血两虚:即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组织器官 失养而致人体机能衰退的病理状态。 久病消耗,渐致气血两亏 先有失血,气随血耗 先因气虚,血的生化无源,而日 渐衰少 脾胃虚弱,生化不足和劳累太过,原因,四、津液代谢失常:(一)津液的不足:津液不足是指津液在数量上的亏 少,进而导致内在脏腑,外而孔 窍、皮毛,失于濡润、滋养、充 盈和中和运载功能,从而产生一 系列干燥枯涩的病理状态。 热盛伤津(外感、内生) 原因 丢失过多(汗、吐、下、烧伤) 生成不足(久病、饮入不足) 津和液,在形状、分布部位、生理功能等方面均 有所不同,因而津和液不足的病机及临床表现,也存 在着一定的差异。伤津主要是丧失水分,常见于吐、 泻之后。,津与液的区别,注意: 津和液本为一体,伤津和脱液,在病机和临床表现方面虽有区别亦有联系。一般来说,伤津主要 是丢失水分,伤津未必脱液;脱液不但丧失水分,更损失精微营养物质,故脱液必兼津伤。,(二)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指津液转化为汗液和尿液的功能减退,而致水 液贮留体内,外溢于肌肤而为水肿。(肺、脾、肾) 1、湿浊困阻 :脾 2、痰饮凝聚 :痰随气的升降,无处不到。故其病 理变化多,临床表现复杂 脾肺。 3、水液贮留:肺、脾、肾、肝,(三)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1、水停气阻:指津液代谢障碍,水湿痰饮停留导 致气机阻滞的病理状态。 水湿痰饮皆为有形之邪,故易阻碍气的运行, 其临床表现因津气阻滞部位不同而异。 2、气随津脱:指津液大量丢失,气失其依附而随 津液外泄,从而导致阳气暴脱亡失 的病理状态。 高热伤津 原因 大汗伤津 严重吐泻,“吐吓之余,定无完气”即说明频繁而大量的呕吐、泄泻,皆可使气随津液的耗伤而失。,3、津枯血燥:主要是指津液亏乏,甚则枯竭,从而导 致血燥虚热内生或血燥生风的病理状态 。 高热伤津 烧伤引起津液损耗 阴虚痨热,津液暗耗 大吐、大泻4、津亏血瘀:指津液耗损而导致血行瘀滞不畅(血液 粘稠度增加,脉道不滑利)的病理变化。 高热 大面积烧伤 大吐、大泻、大汗,原因,原因,5、血瘀水停:指因血脉瘀阻导致津液输布障碍 而水液停聚的病理状态。 6、痰瘀互结:“痰瘀同源”痰生于津,瘀成于血。,五、内生“五邪”: 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 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代谢和生理功能失常而 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火五种外邪致病 特征的一类病理变化。由于病起于内,所以分 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 燥”、“内火”又称为内生“五邪”。,(一)风气内动:内风,指疾病发展过程中,主要因 为阳盛,或阴虚不能制阳,阳升无 制,出现动摇、眩晕、抽搐、震颤 等类似风动的病理状态。(内风乃 身中阳气之变动) 1、肝阳化风:(虚中挟实) 情志所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 暴怒伤肝,肝气亢逆 原因 操劳过度,耗伤肝肾之阴,筋脉失养 阴虚阳亢,水不涵木 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痰火并发,2、热极生风:(实证)火热亢盛,化而为风 并因 邪热煎灼津液,伤及阴血,燔灼肝经筋脉失养所 致。3、阴虚风动:(虚风、轻) 热病后期,阴津大量亏损 慢病久病,阴液耗伤4、血虚风动:(虚风)(血燥生风) 生血不足 失血过多(产后) 原因 久病耗伤阴血 年老精血亏少 瘀血内结日久,新血生化障碍,原因,濡养、凉润、柔和,(二)寒从中生: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 减退,虚寒内生,阴寒之气弥漫 的病理变化。又称“内寒”。 先天禀赋不足,阳气素虚 原因 久病伤阳 外感寒邪,过食生冷,损伤阳气 脾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阳能达 于肌肉四肢;肾阳为人生阳气之根本,能温煦全身各 脏腑形体,脾阳根于肾阳,所以脾肾阳气虚衰,尤其 是肾阳不足,是内寒病理形成的关键。 1、阳气不足,温煦失职 2、气化功能减退,津液代谢障碍 3、阳气不足,阳不化阴,蒸化无权,津液不能 正常输布。,(三)湿浊内生:又称“内湿”。是指由于脾的运化功 能和体内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导 致水湿痰饮内生,蓄积停滞的病理变 化。 过食肥甘,嗜烟好酒,恣食生冷,内伤脾胃 素体肥胖,喜静少动,情志抑郁,气机不利 湿浊内生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 由于湿性重浊,多易阻滞气机,故其临床表现可随 湿邪阻滞部位不同而异。 (脾),原因,(四)津伤化燥:又称“内燥”。是指体内的津液不 足,导致人体各组织器官和孔窍失 于濡润,而出现一系列干燥枯涩症 状的病理变化。 久病耗伤阴津 大汗、大吐、大下 亡血失精 某些热性病过程中,热盛伤津耗阴 肺、胃、大肠为多见,常伴见虚热症。,原因,(五)火热内生:又称“内火”,是指由于体内阳盛 有余,或阴虚阳亢,或情志内郁,五 志化火,或气血郁滞,或病邪郁结 (寒)而产生的火热内扰,机能亢奋 的病理状态。(虚实) 1、阳气过盛化火:少火,壮火。“气有余便是火。” 2、邪郁化火(1)外感六淫,郁久化火 (2)体内的病理性代谢产物(痰、瘀 血、结石等)和食积、虫积郁久化火。,3、五志过极化火:情志刺激所致,郁而化火。4、阴虚火旺 :此属虚火,多由津液亏损,阴气 大伤,阴不制阳,阳亢化热化火 所致。 主要有心火、肝火、相火(肾火)及胃火。,第二节 疾病传变,疾病传变的概念:是指疾病在机体脏腑经络组织中的 传移和病变性质的转化,改变。 疾病传变的形式:疾病的传变,不外两种形式: 一是病位的传变,二是病性的传变。 (一)病位传变:病位,即疾病所在的部位。 病位传变涉及了病邪的出入、病势的变化趋向 和具体病变部位的传递转移等。 1、表里出入:是指致病邪气作用于机体,正气与 之进行抗争所表现的表邪入里(邪气或趋向深 入体内)或里邪出表(或趋向复出体表)的病 理过程。,(1)表病入里:指外邪侵袭人体,首先停留于机体 的肌肤卫表层次,而后内传入里, 病及脏腑的病理传变过程。皆因 A、正气不足, B、邪气过盛, C、失治误治所致。 (2)里病出表:指病邪原本位于脏腑经络等在里层次, 而后由于正邪斗争,正气来复,或治 疗得当,正始胜邪,病邪由里透达于 外或将此逐出体外的病理传变过程。 主要取决于 人体正气的抗病和驱邪能力。,(一)病位传变: 2、外感病的传变:(规律)(1)六经传变 :指疾病的病位在六经之间的相对转移。 A、顺传: 阳气盛而衰 病情轻重 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少阴 厥阴 反之: 正气衰盛 病情重轻 B、邪气亢盛,正气不支直中三阴 C、阴阳经传变、 表里经传变、 手足经传变,(2)三焦传变:指病变部位循上、中、下三焦而发生 传移变化。是对温热病三个不同发展 阶段的病变规律和本质的阐释。 顺传:疾病浅深 病情轻重 口鼻 肺卫(上焦) 脾胃(中焦) 肝肾(下焦) 疾病好转向愈 心包(逆传) 主要取决于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和病邪的性质。 (横向) 向上 向下,(3)卫气营血传变:指温热病过程中,病变部位 在卫、气、营、血四个阶段 的传移变化。 卫分:是温病的初期阶段,病位在肺卫; 气分:为温病的中期,病位在胃、肠、脾及肺、 胆; 营分:是温病的严重阶段,病位在心包及心; 血分:属温病的晚期,病位在肝、肾、心。 顺传: 病邪浅深 病情轻重 卫分 气分 营分 血分 为逆传:反映了传变过程渐进与爆发之不同 病情由重及轻、由深出浅、病势趋于好转向愈。,A、尚有初期即不见卫分证,而径入气分、营分者;B、亦有卫分证未罢,又兼见气分证的“卫气同病”;C、气分证尚在,同时出现营分、血分证而成“气营 两燔”、“气血两燔”者;D、甚则,邪热充斥于表里,遍及内外,出现卫气营 血同时累及的局面。 纵向 内外传变,3、内伤病传变:(1)脏与脏传变:经络互为络属,精气血津液的生化、 贮藏、运行、输布等方面相互依存、 相互为用又相互制约,位置相邻, 以及五脏间的母子乘侮关系。(2)脏与腑传变:依脏腑之间的表里关系而传。(3)腑与腑传变:六腑的生理功能各不相同,但都参 与饮食物的受纳、消化、传导和排 泄,以及水液的输送和排泄,并始 终维持着虚实更替的动态变化。“ 通而不宜滞”。,(4)形脏内外传变:包括病邪通过形体而内传相关 之脏腑,及脏腑病变影响形体。 A、外感病邪侵袭肌表形体,由经脉传之脏腑, 是内伤病发作,加重的重要原因。 B、某些形体组织的病变,久则可按五脏相合关 系,从病变组织传入本脏,而发展为内伤病 证。 C、病变可由脏腑传之经脉,亦可反映于体表。,(二 )病性转化:# 1、寒热转化:指疾病过程中,病机性质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几何向量基础知识及实际应用案例
-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与创新题汇编
- 上海市高中化学竞赛试题解析
- 大数据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南京市八年级英语期中考试题及详解
- 物理治疗在老年人康复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大数据在CRM中的应用与挑战-洞察及研究
- 移动城市应急响应系统-洞察及研究
- 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提升课程
- 光诱导自组装及其应用-洞察及研究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二
- 公路养护技术管理与实施细则
- 2023-2025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内能及内能和利用(有解析)
- GB/T 46023.2-2025汽车用智能变色玻璃第2部分:聚合物分散液晶调光玻璃
-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及教学计划
- 配阴婚协议书范本
- 仓库搬运工安全知识培训
-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基于杜邦分析法的公司盈利能力研究-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 铁路物流管理与实务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GB/T 45932-2025高压直流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