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宋明理学课件.ppt_第1页
第4课宋明理学课件.ppt_第2页
第4课宋明理学课件.ppt_第3页
第4课宋明理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课宋明理学课件.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回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实质,第四课宋明理学,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人物与发展,宋朝(9601279年)明朝(1368-1644)王阳明是明朝,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道教流传甚广、佛教的兴盛。,唐朝皇帝以老子的后代自居,宣扬道教。唐高宗亲自拜谒老君庙,追封为“太上玄元皇帝”。以老子为上经,作为科举考试内容。道教广为流传。,1、汉唐儒学的僵化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儒学的权威性被削弱),一、背景:儒学危机,2、三教合一,弥漫社会各个领域,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3、唐宋儒者的思考和探索,吸收佛道思想更新儒学,1.右图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A西汉初年初露端倪彼此有影响B“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内容C推动了宋代新儒学体系的诞生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学以致用,实质: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新儒学。,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二、理学含义,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基本流派:,三、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二程、朱熹2、内容:(世界观、方法论、道德观)(1)理是什么(2)怎样把握理格物致知(3)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3、著作:4、影响地位(发展历程):,三、程朱理学,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材料二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朱子语类材料三“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朱熹,依据材料一、二、三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程朱理学的内容,“理”是世界的本原,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实质:用儒家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2010上海高考)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2.“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而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材料中朱熹认为历史发展动力的实质是()A天理B儒家的伦理道德C宇宙D人本,学以致用,1、宋朝陆九渊主张:(1)理是什么(世界观)(2)怎样把握理(方法论)2、明朝王阳明(1)背景:(2)内容核心理是什么怎样把握理(3)作用:,四、陆王心学,心学也是理学,在本质上都认为理是万物本源,是封建纲常伦理。,(2011上海高考)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吸收和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的儒术体系实现儒学的哲理化、思辨化,结合宋明理学的内容,分析其特点(对儒学的发展),1、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2三从四德:“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3“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清人戴震,五、理学评价,消极:宋明理学维护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宋明理学,儒学的困境与“三教合一”的出现,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二程等人成熟:南宋朱熹发展:陆王心学,背景:,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