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宋明理学(3063).ppt_第1页
第3课-宋明理学(3063).ppt_第2页
第3课-宋明理学(3063).ppt_第3页
第3课-宋明理学(3063).ppt_第4页
第3课-宋明理学(3063).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宋明理学,单元一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考纲,宋明理学,庐山白鹿洞书院:朱熹、陆九渊、王守仁曾在此讲学,学习导航,一、理学的兴起,宋明理学,二、程朱理学,2、背景,1、代表,1、主张,2、影响,三、陆王心学,1、主张,2、影响,1理学及代表,理学是儒学、道教、佛教三家融合的产物,它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是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新兴儒学派别,这一新的儒学体系,也被称为“程朱理学”。,代表人,一、理学的兴起,朱熹,程颢、程颐,陆九渊,王阳明,1)“三教合一”,儒学由面临挑战,三教并立,儒学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佛教传入及道教发展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唐朝“三教并行”,韩愈提出复兴儒学。2)民族纷争,北方各族大兴儒教,儒学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3)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大兴科举,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2理学兴起的背景,朱熹早年为学博杂,泛滥词章,出入佛老。他于1148年中进士,历任泉州同安县主簿、知漳州、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等职。平生不喜为官,“仕于外者仅九考(共九年),立于朝者四十日”。一生主要的时间(约四十年)在福建讲学,著述四十余部,四书章句集注耗费其大半生精力。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二程朱理学,1基本主张,世界观:理气论。二程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气”(器物)。朱熹认为“人伦者天理也”“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格物致知。二程认为探究万物方能得知天理。朱熹更认为不仅求知更要明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二程朱理学,2地位作用影响,地位:南宋以后官方哲学四书章句集注教科书作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束缚人性。影响:日本朝鲜乃至欧洲。,三、陆王心学,1基本主张,2、理学的评价,积极:强调道德修行注重气节责任,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重视发奋励志讲求以理统情,利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严谨的治学精神,陆九渊:“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发明本心”(求“理”就是进行内心反省,不须格物致知)。王阳明:“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消极:强化纲常名教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片面强调义理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与社会进步背道而驰。,思考与练习,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包括受佛教、道教冲击失去正统地位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为少数民族统治者所接受儒学家明确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A.B.C.C.,2、右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最早出现在A、魏晋B、唐朝C、北宋D、明朝,A,B,A,3、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A、统治者反对儒学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C、佛教占统治地位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4、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A、禅宗B、理学C、心学D、道学5、“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A、儒家道德伦理B、自然规律C、人的良知D、上天的意志,6、下列宋明理学家中,提倡“去人欲,存天理”观念的是A、朱熹B、程颢C、周敦颐D、王守仁7、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治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说:A、做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8.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的共同之处不包括A、仁是与万物俱生的B、“天理”是万物的本原C、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相联系D、宇宙便是吾心9.理学对儒学的发展表现在A、重视个人的道德素养B、探讨宇宙自然的规律C、认识道德价值的内涵D、研究儒家学说的经典10.下列有关宋明理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以天理论为基础的心学B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C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唯心主义思想D其本质目的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1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分歧在于()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B“天理”所在C“灭私欲”D对佛道思想的认识12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是()A“夫盈宇宙者,无非物”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C“宇宙之间,一理而已”D“天,有形之大者也”1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质,何处若尘埃?”这是著名和尚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的方式吻合下列的A孔孟之学B程朱理学C陆王心学D格物致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14.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主张和贡献是著有四书章句集注提出“理气论”提出“心性论”提出“致良知”学说ABCD15宋代以后最具权威性的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是(A春秋繁露B五经正义C四书章句集注D四库全书16.儒家的经典“四书”是指A.诗经礼记论语大学B.春秋易经孟子中庸C.论语孟子大学中庸D.诗经中庸周书大学,1(10年广东卷)1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C,高考回眸,2(10年新课标卷)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A,高考回眸,3(10年上海历史卷)9.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C,高考回眸,4(10年浙江卷)17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C,高考回眸,5(09年江苏卷)3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D,高考回眸,6(08广东单科)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D,高考回眸,17、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材料1: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材料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3: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回答:1、材料1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2、材料2和材料3关于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2、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陆王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3、可取的一面: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不可取的一面: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等。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材料一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材料二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材料二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