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讲功能主义理论,功能主义的基本特点(参见P163),社会学功能主义的基本特点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点:1.社会是整体,是各部分相互联系的系统。各部分只有在同整体相联系,在系统内发挥一定功能时才有意义。社会整体2.帕累托的系统概念是一切形式的社会学功能主义的中心概念。社会系统3.组成社会系统的所有因素,就它们发挥着同系统的“需要”相关的特定功能而言,都是不可缺少的。功能先决条件4.系统中所有组成部分的整合绝不会是“完善的”社会控制5.作为“反常功能”的因素而存在的异常行为、矛盾和紧张由于社会整合与均衡的趋向而倾向于被制度化或得到解决。社会均衡6.社会变迁是适应性的和渐进的。即使是急遽的社会变迁,也倾向于不触动基本的制度结构。社会稳定7.社会整合本质上是通过价值观念的共识,通过“共同的认知取向”而达成的。社会价值艾伦斯温杰伍德社会学思想简史,功能主义在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功能主义发展成为主要的社会学范式。到了五十年代,社会学的功能主义日益不再被看作仅仅是诸多社会学方法之一,而是被视为唯一的社会学方法。艾伦斯温杰伍德社会学思想简史,直至本世纪(20世纪)中期,功能主义一直是社会学中占统治地位的理论观点。无论从哪方面来看,1950至1970年是功能主义理论的顶峰时期。今天,曾经显赫一时的功能主义方法仍然存在,但较之从前却逊色多了,其地位也大不如前。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特别是在美国,功能主义者的思想或许是社会学中最主要的理论传统。近年来,因为功能主义的局限性已经显而易见,所以它的流行逐渐减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功能主义的发展,浮现的传统经典社会学: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人类学:拉德克利夫布朗、马林诺夫斯基成熟的传统结构功能主义:塔尔科特帕森斯经验功能主义:罗伯特K.默顿延续的传统新功能主义:杰弗里亚里山大(JeffreyC.Alexander)系统功能主义:尼古拉斯卢曼(NiklasLumann),一、功能主义理论的渊源,1.经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孔德的功能主义思想斯宾塞的功能主义思想迪尔凯姆的功能主义思想,功能主义发韧于19世纪初期的有机体论,也是近几十年的社会学中重要的和历史最久的理论方法。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孔德的功能主义思想,“最早的社会功能分析学家之一”(科塞)社会是由众多部分组成的互相依赖的有机整体(唯实)提出有机体类比,因此,我们在社会学中对社会有机体的统计分析和生物学中对个体有机体的统计分析之间建立了真正的对应假如我们使用生物学中最确定无疑的观点,就可以将结构分解成要素、组织和器官。对社会有机体来说,我们也可以进行同样的分析,甚至使用同样的名词。我们可以这样看待社会有机体,把它分解为家庭它们是社会真正的要素或细胞,然后是阶级和种族它们是社会真正的组织,最后是城市和社区它们是社会的器官。Comte,A.SystemofPositivePolityorTreatiseonSociology,虽然如今孔德声望衰微,但功能主义却是从他那里开始的。通过比较社会和生物有机体,孔德创立了功能主义。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斯宾塞的功能主义思想,发展了有机体类比:社会是超有机体提出“功能必要条件”:为使自己适应环境,社会与有机体一样,必须具备某些必要条件,在许多方面,生物有机体器官之间的确不同,但在某些方面却又有一些共同特征:每一器官都有一些部件或为其输送营养,或运输物资,或运送产品,或排泄废物,同时指挥器官的活动。社会同样如此有收集原材料的一套机构有一套大大小小的传输渠道,通过这些渠道使生活必需品得以流通有刺激或限制工业部门的一套装置,它有地方政治或教会的控制权力,通过这些权力,秩序得到维持,正常健全的行动得以进行。Spencer,H.ThePrinciplesofSociology,迪尔凯姆的功能主义思想,社会是一个实体,区别并不可还原为其组成部分优先分析整体:各组成部分是完成整体基本功能、满足整体需求的必要条件“常态”与“病态”的区分强化了“功能需要”观念:若要避免“病态”出现,必须满足社会系统的功能区分某一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功能坚持功能分析:社会分工、宗教研究,他(迪尔凯姆)对实际问题的杰出分析和他在分析中体现的令人深思的思想,使得功能分析模式深深地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2.人类学传统中的功能主义,我认为,要不是人类学家把功能主义看作是分析简单社会的有力工具,功能主义早就随迪尔凯姆消亡了。的确,两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的著作使得功能主义作为一种表述明确的方法占据了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阿尔弗雷德拉德克利夫布朗AlfredReginaldRadcliffe-Brown,1881-1955英国人类学家,结构功能论的创立者。著有安达曼岛人原始社会的结构和功能社会人类学方法等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Malinowski,1884-1942波兰裔英国人类学家,文化人类学创始人,著有澳大利亚土著家庭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文化论巫术、科学与宗教等,被誉为“民族志之父”。,拉德克利夫布朗的功能主义,任何社会或文化都是一个功能统一体:统一体中的各组成部分以一种充分和谐和内部一致的方式发挥作用以“存在的必要条件”替代迪尔凯姆的“需要”,从而无须假定存在普遍的人类或社会的需要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使其组成部分实现最低限度的整合“功能”是局部对整体的贡献,是维持必要的社会整合与团结的过程每一社会的结构特征可以用对维持社会必不可少的一致的作用来说明,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系统层次制度分析,如果说我做出了一点微薄的贡献,这贡献就在于建立了一门现行的学说体系,提出了一种方法和兴趣,并贴上了功能主义的标签。马林诺夫斯基科学的文化理论,客观地说,是马林诺夫斯基描画出了现代社会学功能主义的基本轮廓。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马林诺夫斯基:系统层次,分析系统的必要条件时须关注系统的层次各层次均存在着自己的基本需要或生存的必要条件,要想存在,就必需满足这些需要和条件各层次都存在着四种普遍的功能需要:经济适应、政治权威、教育社会化、社会控制,结构系统层次的必要条件(1)要求生产和分配消费品(2)要求对行为进行社会控制和调节(3)要求对人们进行传统和技能教育(4)要求权力关系的组织和实施,马林诺夫斯基:制度分析,制度是行动被组织起来以满足必要条件的普遍的、相对稳定的方式制度分析应该关注的普遍特征或要素:,人事组成:什么人和多少人参与了制度?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它公开宣称的目标是什么?规范:什么是规定和组织行动的主要规范?物质设施:目标追求中,用来组织和调节行动的工具是什么?活动:怎样分配任务和活动的?什么人做什么工作?功能:某种制度活动方式满足的必要条件是什么?,二、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帕森斯或许是他那个时代最重要的理论家,再也不会有哪种理论能如此显要地占据社会学理论的阵地。毫无疑问,从1950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帕森斯的功能主义始终是社会学理论论战的焦点。这一点,甚至连那些对帕森斯的功能学说持否定态度的人也无法否认。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1.帕森斯的生平,1902年,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泉水镇,父亲公理会牧师、俄亥俄州马力雅塔学院校长1924年,在阿姆斯特学院取得学士学位,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师从马林诺夫斯基等1925年,转赴德国海德堡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期间,接触并翻译韦伯作品1926年,回母校阿姆斯特学院任教1927年,哈佛大学经济学系讲师1931年,转入新成立的社会学系1941-1956年,任社会(关系)学系主任1973年,退休。1979年,旅德途中去世曾任美国社会学会主席(1949-1950)、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席(1967-1971),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Parsons,1902-1979,2.帕森斯的主要著作,社会行动的结构(1937)社会系统(1951)关于行动的一般理论(1951,希尔斯)社会学理论文集(1954)经济与社会(1956,斯梅尔瑟)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1960)社会:进化与比较的观点(1966)现代社会系统(1971)社会系统与行动理论的发展(1977)行动理论和人类状况(1978),3.韦伯的幽灵:唯意志行动理论,“单元行动”(unitaction):社会行动的基本单位行动要素之间的关系,单元行动的要素:行动者:作为行动主体的个人目的:行动所要达成的未来目标情景:实现目标的环境因素手段:行动者拥有的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手段条件:行动者面临的种种环境条件4.行动者受价值观、规范和其它观念的支配,行动是行动者就实现目标的手段作出主观的一切决定,受观念和情景条件的制约,行动要素之间的关系,规范,条件,手段,目标,4.社会行动系统,转向:社会系统关于行动的一般理论(1951)社会行动系统:行动者与其行动之间发生的某种稳定的相互关系任何单位行动都是在特定的行动系统中发生的社会行动系统的构成及其等级,社会行动系统的构成及等级关系,行为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社会系统,文化系统,能量流动(制约),信息流动(控制),人格系统:文化价值的内化,内化:文化价值取向与角色期待实际被人格系统吸收的过程内化的过程:社会化机制,个人需求意向受文化价值取向与角色期待的引导与塑造社会化的机制:保证新一代成员内化必要的文化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指导与调整个人在社会中的行动社会化机制的功能文化模式被内化为人格系统,并制约人格系统的需求结构行动者使动机与角色期待一致起来,并取得扮演角色所必须的技能提供消减紧张与焦虑的稳定的人际关系,社会系统:互动模式的制度化,互动制度化的过程,(1)具有各种倾向的行动者进入互动情景(2)行动者的倾向反映了他们的需要结构,也反映了文化模式的内化如何改变这种需要结构(3)当行动者调整各自的取向时,规范经由具体的互动过程而产生(4)规范受到文化模式的制约(5)规范反过来调节其后的互动,并使互动趋向稳定,5.模式变项(patternvariables),模式变项:行动者可能的行动路径,既可说明其行为取向特征,也可说明一定情境下人们的角色类型模式变项的涵义模式变项的应用,模式变项的意义,作用一:模式变项与社会关系结构,模式变项的主要用途:划分和描述社会关系的一般结构类型,任何一种制度化的社会关系都是五组模式变项的某种组合特定的社会关系所包含的模式变量组合是既定的、稳定的,是由社会中的文化价值规范所预先规定好的行动者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中不可临时或随意地做出抉择行动者进入某种社会关系时,必须预先通过社会化过程将价值规范内化在人格系统中,了解社会文化对模式变项的选择,据此调整自己的主观取向,作用二:模式变项与社会行动系统,6.功能分析模型:AGIL,帕森斯的功能系统:AGIL,AGIL模型的意义,AGIL:社会的四个基本功能要求或生存条件AGIL是否实现,关系到社会的生存与稳定AGIL模型的意义功能分化功能对应功能动态功能交换,功能分化与功能对应,社会系统(整合I),家庭(L),功能对应社会行动系统行为有机体系统:A人格系统:G社会系统:I文化系统:L社会制度经济制度:A政治制度:G法律系统:I家庭制度:L,功能动态与功能交换,功能动态:紧张(系统的现行状态与期望状态不一致)采用新目标并达成目标的动机能量激活社会发展功能交换:功能子系统之间存在跨越边界的信息与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广义交换媒介:各功能子系统有各自的交换媒介,7.社会整合与均衡,帕森斯功能理论核心:解释社会系统的整合与均衡实现社会整合的条件足够的行动者受到适当的鼓励,依照角色期待而行动避免对成员的过分要求,以致形成差异或冲突的文化模式维持社会均衡的条件社会系统不能与其成员的需求动机与能力相冲突发展出一套足以处理潜在威胁的独特规范模式人格系统与社会系统的整合,任何社会都具有某种程度的自给自足自给自足依赖于社会内部的融合以及子系统间的和谐,人格系统与社会系统的整合机制,社会化机制社会控制机制,主要的社会控制机制1.制度化:使角色期望清楚明确,在时空上将矛盾的期望分离开2.人际的约束和姿态:使行动者相互维持一致3.仪式活动:行动者在形式上用它们消除具有破坏性的紧张的来源,强化主要的文化模式4.安全阀结构:使普遍存在的越轨倾向在时空上与正式制度分离5.重新整合结构:专门负责对付越轨倾向的恢复6.把使用力量和强制的能力制度化为系统的某些部门,能量与信息交换社会系统内部及系统之间信息或能量交换过量,改变信息或能量的输出:成就动机(能量)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社会系统内部及系统之间信息或能量交换不足,引起系统内部或外部结构的变化:价值(信息)供给不足失范或规范冲突,结构分化1.分化:一个系统或单位分解成两个系统或单位的过程(G)2.适应能力上升:社会单位资源增加,增加了适应能力(A)3.容纳:社会容纳新单位与系统,基础更稳,效率更高(I)4.价值通则化:社会承认新单位或系统(合法化)(L),8.社会变迁,社会变迁的三种理论视角异常行为信息与能量交换结构分化,9.新进化论,进化方向:简单到复杂、向上进步进化的三个阶段与五种状态三个阶段:原始阶段中间阶段现代阶段五种状态:原始社会古代社会(古埃及)中古帝国社会(罗马、中国、印度)温床社会(以色列、希腊)现代社会(17世纪后的西方)进化共相新进化论的基本假设,进化共相,进化共相:各个社会在进化历程中必然出现的普遍性特征,用以衡量进化成就的可度量指标(1)阶级制度的出现(2)文化合法化(3)语言文字的出现(4)权威的制度化(5)市场经济的制度化(6)普遍主义法律的出现(7)民主政体的出现,原始阶段,中间阶段,现代阶段,新进化论的基本假设,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随机的,而是有方向的,这个方向就是向上进步现代社会只有一个单一来源:西方社会体系现代社会体系产生于17世纪的一种社区意识现代化:英国、德国的工业革命和法国的民主革命美国是人类社会最进化的社会第二阶段现代化:美国把工业革命和民主革命两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三、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罗伯特金默顿RobertKingMerton,1910-2003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代表人物,科学社会学奠基人。批判帕森斯高度抽象的“宏大理论”,强调经验实在性,倡导一种适用于解释有限现象的“中层理论”。,1.默顿的生平,1910年,生于美国费城南部一平民家庭1931年,获坦普尔大学学士学位,进入哈佛大学,师从索罗金、帕森斯和科学史家萨顿等1936年,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教1939-1941年,图兰恩大学副教授、教授和社会学系主任1941年,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应用社会研究所副所长。1979年,退休,荣膺特殊服务教授和荣誉退休教授2003年,在纽约逝世社会职务: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1956-1957);美国东部社会学协会主席(1968-1969);美国科学社会学研究会主席(1975-1976);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1975)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教育科学院院士、文理研究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等,2.默顿的主要著作,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Science,TechnologyandSocietyinSeventeenthCenturyEngland,1938)大众信念(MassPersuasion,1946)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SocialTheoryandSocialStructure,1949)在巨人的肩膀上(OntheShouldersofGiants,1965)论理论社会学(OntheoreticalSociology,1967)科学社会学(TheSociologyofScience:TheoreticalandEmpiricalInvestigations,1973)科学社会学:片断回忆(TheSociologyofScience:AnEpisodicMemoir,1979)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SocialResearchandthePracticingProfessions,1982),默顿著作的中译本,3.默顿的主要社会学贡献,社会学理论中层理论:强调功能主义的经验性,确立功能分析范式社会结构分析:强调结构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强制作用,确立社会学结构分析的基本程序社会学术语:显功能、潜功能、反功能、自我实现预言、参照群体、失范(迪尔凯姆)科学社会学科学社会学创始人:确立科学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与主要范式应用社会学:哥伦比亚学派核心与拉扎斯菲尔德创建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中心)”(20世纪40年代)开展应用研究,发展研究方法,4.中层理论,中层理论(theoriesofmiddlerange)(P182)批判高度抽象的综合性理论(参考P183),中层理论既非日常研究中大批涌现的微观而且必要的操作性假设,也不是一个包罗一切、用以解释所有我们可观察到的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的一致性的自成体系的统一理论,而是介入这两者之间的理论。罗伯特K.默顿论理论社会学,建立一个包括所有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的综合社会学理论体系,如同建立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一样,虽具有令人振奋的挑战色彩,但成功的希望同样渺茫,一旦如此,这样的体系则成为废品。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想当的重视。一些社会学家依然满怀希望地在撰述一般的社会学理论,试图囊括所有可观察的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的具体细节,并希望它们指导研究者注意实验研究的一系列问题。我认为这只是一种尚未成熟的启示性信念,我们还不具备创立综合理论的条件。罗伯特K.默顿论理论社会学,(1)中层理论由有限的几组假定所组成,通过逻辑推导可以从这些假定中产生能接受经验调查证实的具体假设。(2)这些理论并非互不相关,而是综合于更庞大的理论网络,例如:志向水平、参照群体和机遇结构等理论。(3)这些理论的抽象概括足以应用于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的不同领域,因为它们超越了纯粹描述或经验概括的范围。例如:社会冲突理论可以适用于种族冲突、阶级冲突和国际冲突。罗伯特K.默顿论理论社会学,(4)这一理论划清了微观与宏观社会学问题的界限,前者如小群体研究,后者如社会流动与组织形式的比较研究、社会制度互赖。罗伯特K.默顿论理论社会学,(5)整体社会学理论体系,如: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帕森斯的社会系统理论和索罗金的整体社会学,只代表综合理论倾向,而不是物理学在探索综合理论时所设想的那样严谨的统一体系。(6)因而,许多中层理论与各种社会学思想体系是一致的。罗伯特K.默顿论理论社会学,(7)中层理论是传统理论研究的直接继续,我们都是迪尔凯姆和韦伯理论的继承者,他们的著作提出了可供追随的观点,示范了建立理论的策略,并提供了选择问题时可遵循的模式,以指导我们如何根据他们的观点提出理论问题。罗伯特K.默顿论理论社会学,(8)中层倾向指明了研究中的未知数。这一理论没有自命通晓实际上未知的事物,而是公开承认建立知识体系还有待研究的问题,没有认定自己可以对当今一切紧迫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解决的办法,而承认只能解决现有知识可以澄清的问题。罗伯特K.默顿论理论社会学,中层理论的基本特征(P182),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更接近可验证的经验命题,可指导经验研究(13)区分了微观与宏观的社会学问题(4)与普遍性理论的关系:一致(56)与经典理论的关系:继承(7)指明未知的方面(8),5.功能分析范式(P185-186),(1)功能归属理论:分析对象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化(既定型且重演)事项?如社会角色、制度模式、社会过程、文化模式等(2)主观意向的概念:主观意向如何?动机、目的从何而来(3)客观后果的概念:客观后果如何?正功能、反功能、非功能;显功能、潜功能(4)功能所助益之单位的概念:功能影响了哪些单位?(5)功能需求概念:功能需求的类型是什么?普遍的;特定的(6)履行功能机制的概念:履行某一特定功能的社会机构是什么?,(7)功能选择概念:履行某功能的事项是否存在可选择、替代或对等的事项?功能选择、功能对等、功能替代(8)结构脉络(或结构限制)的概念:履行某功能的事项可供选择的变异范围有多大?即社会结构的约束范围(9)动态与变迁的概念:如何评估社会系统中逐渐积累的紧张与压力?反功能与结构约束如何影响社会变迁?这些变迁是否有效降低了系统的紧张?(10)功能分析的效度问题:通过比较分析证实功能分析的结论(11)功能分析的意识形态蕴含问题:评估研究者的主客观因素,如意识形态、地位与角色对功能分析的影响,功能分析概念,反功能,非功能,功能替代,显性功能,隐性功能,反功能,批判传统功能理论的功能一体性(functionalunity)假定,提出“反功能”概念功能一体性:社会各种社会活动与文化项目都和谐地相互联系着,并对整个社会整合与运动做出贡献(拉德克利夫布朗)反功能:使既定系统的适应或调整的可能性减少的结果,默顿:功能一体性假定的缺陷功能一体性假设忽略了“一定社会文化事项对各种不同的社会团体及这些团体的成员所造成的迥然不同的后果”强调反功能的存在,反功能的两层含义一般功能失调:某些事物发生功能性失调的社会后果,即一个事物具有“减少系统的适应性和调节性的后果”相对功能失调:是否属于功能失调根据对象而定,即要看事物“对谁是功能的和对谁是反功能的”,非功能,批判传统功能理论的功能普遍性(functionaluniversality)假定,提出“非功能”概念功能普遍性(泛功能):所有标准化了的社会的或文化的形式都具有正功能(马林诺夫斯基)默顿的反驳:标准化了的社会文化形式有些具有正功能,有些具有反功能、非功能,有些则无功能,非功能:与我们所考察的体系无关的后果,功能替代,批判传统功能理论的功能不可或缺(functionalindispensability)假定,提出“功能替代”概念功能不可缺少性:特定的社会结构与制度化形式的功能是不可缺少的(马林诺夫斯基)功能替代/选择/对等(functionalsubstitutes/alternatives/equivalents),默顿:功能不可缺少的假设可以表述为两种意义:(1)功能不可缺少,否则社会就无法持续(2)履行功能的事项不可缺少,即某些文化和社会形式对于满足其中的某一功能是不可缺少的,功能替代:履行某种功能的项目被另一项目所取代,社会也仍然可以得到满足,显功能与隐功能manifestandlatentfunction,说明社会行动的主观动机与客观后果间的关系研究隐性功能的意义:使观察者不再只注意某一社会行动是否达到其所宣称的目的,而注意到另外一系列的后果有助于对一些看似不合理的社会行动模式的分析(祈雨仪式)研究隐性功能是社会学者最能发挥所长的领域,也是社会学者在理论上最可能有所收获的研究领域(霍桑实验)发现隐性功能比显性功能在知识上更为进步,因为前者比后者距离社会生活的常识性知识更为遥远(炫耀性消费),前者(显性功能或显功能,manifestfunction)是指对于某一特定单位(个人、次团体、社会或文化系统)的客观后果,这些后果有助于该单位的适应或适合,而且也是有意这样安排的;后者(隐性功能或潜功能,latentfunction)则是指非预期的而且未被察觉的后果。罗伯特K.默顿论理论社会学,6.结构分析范式,结构分析在默顿社会学中的地位:社会学分析的焦点默顿结构分析的代表作社会结构与失范(1938)科层结构与人格(1939)社会学中的结构分析(1975)20世纪70年代后,默顿进一步完善了结构分析思想,确立包含14项内容的结构分析范式(P188-189)社会学结构分析的传统及渊源(14)社会学结构分析的内容与方法(514),结构分析的传统及其渊源,“社会结构”概念的多样性与差异性社会学结构分析与结构主义社会学结构分析思想的两大理论源头结构分析思想的融合及后果,(1)“社会结构”的概念是多源的和多形态的,其差异既表现在内容上,也表现在方法上。(2)社会学结构分析早于“结构主义”运动,两者来源于不同的学术传统,但相互影响(3)社会学结构分析思想主要来自迪尔凯姆、马克思:两者思想不是对抗的,而是互补的(4)目前各种结构分析思想传统的融合(概念、思想、假设的综合)普遍的结构分析范式,结构分析的内容与方法,分析范围与中心问题(56)结构与变迁(712)结构分析的方法与局限(1314),7.结构功能分析范例,越轨理论,政党机关理论,参照群体理论,变迁与均衡理论,7.1社会结构、失范与越轨理论,社会结构与失范(1938)的研究主题:越轨行为是社会结构因素作用的结果社会和文化结构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发现某些社会结构是怎样对社会中的某些人产生明确的压力,使其产生非遵从行为而不是遵从行为。Merton,R.SocialStructureandAnomie,均衡,不均衡,文化目标与制度性规范模式中的个体适应方式,越轨理论,越轨形成的根源:关于成功的文化目标同达到这些目标的合法的制度化手段之间的断裂文化产生目标,社会结构决定达到这些目标的手段取得成就目标的合法机会不能同等地分配给每个人如果接受了社会倡导的成就目标,但又缺乏合法的手段,结果就会失范与发生各种形式的越轨行为越轨的功能越轨可能对社会发生反常功能越轨可能刺激各种形式的社会变迁以改进成功机会的分配,7.2政党机关理论,政党机关履行着一些基本的隐性功能政党机关履行了政府机构所不能履行的功能政党机关对一些次团体具有隐性功能,7.3对参照群体理论的发展,参照群体:人们对自己本身的价值、目标、理想、行为进行评价时进行规范指导的群体参照群体的类型及功能个体所在群体(内群体):个体把自己所在的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质生产力催生新产业形态
- 宠物店服务质量管理方案
-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新质生产力
- 2025年病理科镜下病理切片鉴定能力评估试卷答案及解析
- 民族学田野调查课件
- 2025年心血管内科心电图诊断与分析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肺功能科呼吸道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检查要点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民族团结爱我中华课件
- 新质生产力与现代产业
-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解读维度
- 色素痣诊疗专家共识(2025版)解读
- 新能源空气能热泵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节能专用)
- 防腐考试题库及答案
- 转让民宿协议书范本
- 直营店管理制度
- 2025年第3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 2025年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客运索道修理S1证考试题库
- 【杭州智篆文化传播】2025天猫健身行业趋势白皮书
- 信访工作法治化培训讲座
- 《动物实验技术》课件-任务1:小鼠脓毒症模型建立
- SANAKOLAB100语言实验室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