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造型设计_第1页
浅谈建筑造型设计_第2页
浅谈建筑造型设计_第3页
浅谈建筑造型设计_第4页
浅谈建筑造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建筑造型设计( | 中国招标信息网 | 2004-12-15 01:14:40 )当今世界高科技飞速发展,社会变化日新月异,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各行各业不断改革、创新的同时,其中作为社会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也面临新的挑战。建筑是凝结着人类文明历史与科学技术的智慧结晶。其本身也是个复杂综合体。一个城市建筑业的发展同时标志着它的综合实力和社会精神面貌。建筑学专业作为建筑行业的先行官,策划、设计贯穿每个建筑体的形成。它的作用可想而知。为了能与社会发展、时代步伐相适应,建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设计技能技巧以及设计构思等课题已日益受到关注。随着现代化科技和建筑艺术的进步,很多新的建筑设计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产生。其中建筑造型设计更是建筑学专业所研究探索的重点之一。我作为一名建筑设计人员,累积多年工作实践经验 ,对建筑造型设计有以下几点感受,现提出来供同行们共同探讨。一、功能完整性和创造性空间。当我们接到一份设计任务时,首先从建筑物使用功能入手,根据建设单位意图、设计要求等有关方面着手,按照功能进行设计的原理是建筑学现代语言的普遍原则。“安全、实用、美观、经济”永远是每个建筑设计人员的工作宗旨。徒有美丽的外观,而内部使用功能不能满足要求或不能发挥其效益是不可取的。 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相比,更重视其内部空间的效果。简单来说,更加注意功能的划分,当内部功能适用时,不必考虑外部窗口的排列关系,在尺寸上可能有大的、有小的。所以说,功能完整性设计是指远远超越物质需要之上的人类全部心理及精神的需要。所谓建筑的整体空间,是由点、线、面的某种组合而成立的单位空间作为要素构成的。因而可以说单位空间作为建筑的整体空间的构成是至关重要的。 建筑,作为一个单位空间相对来说是静止的空间,然而在做整体空间构成时便构成为动态的空间。建筑师常用曲面和斜面来构成空间,其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动态的空间效果。建筑不仅可以向上发展,而且可以向四周流动。建筑空间有外、内空间之分,作建筑设计时必须将内、外空间有机融汇在一起,这样才能使整个建筑给人一种自由、舒适的感觉,使观者宛如喝一杯醇美、芳香的酒,实实在在美的享受。 二、平面构思 建筑的平面形状基本的有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型等,或者是由上述几种形式的演变和组合体。平面造型主要取决于建筑师的总体构思,所设计对象的功能要求与面积,建筑技术条件和地址具体环境。按几何平面的形状、数量以及各个几何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组合、组群,在平面构成上又可分为单体式、双体式、变平面式、群体及自由式。1、 单体式其特点是结构受力性能好,计算简单和施工方便。方形平面代表有深圳国贸中心大厦(53层),圆形平面的有深圳特区发展中心大厦、香港合和中心等。其他还有等边三角形、等边菱形、风车形平面等。 2、 双体式常用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双体式的采用要避免建筑功能与经济上的不合算,因此,一栋规模较大的建筑,一个塔楼不够时,就出现双双对对的塔楼,其造型形式完全一致。最著名的有已被炸毁的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110层),世界第一高度的马来西亚双子塔楼(高452.3米)3、 联体式是异于双体式的独立塔楼,联体式建筑则是用一个核心筒把两个或几个对称的塔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联合体,这种平面构成可以使建筑形象更加丰富。 4、 变平面式是整个建筑高度上呈现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几何平面。它打破了方盒子建筑千篇一律的单调感,使高层建筑立面丰富多变,最典型例子是香港中银大厦,建筑师从竹子的形状,一节高于一节,下粗上细,大厦整体外部造型显示了中国人特有气质。另外,群体式、自由式都是建筑师因地制宜、建筑格局需求而出现。这里不多说,实际建筑的平面与体型是丰富多彩和千变万化的。上述几种形式的平面与立面构成不能概括所有建筑的造型设计,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通过建筑师创造性的劳动,必然创造出更多、更新、更美的建筑形象。 个性建筑-建筑形象构成 1、 突出、强调建筑物的竖向线条是当代建筑师常采用的手法,它能使建筑物产生一种飘逸而上的感觉,一种直抒胸臆的情怀,常常使人联想到勃勃的生机和气息。简单的竖向线条排列的建筑方面并不困难,但是,与环境结合是建筑外观处理上常遇到的主要问题。这就依靠建筑师根据建筑物所处具体位置、建筑背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也是建筑师自身尺度感一个体现。2、 突出平整外形的设计造型较多体现在办公、宾馆建筑,在繁华喧杂的建筑群中,运用平面整体性为主立面,在平整外形的基础再追求某些线条、门窗的变化,使建筑物脱颖而出,给人一种清朗、简朴的造型,表达一种大度、高尚的意境。反而有些办公建筑采用复杂、多变的主立面会带给人们一种繁琐、心烦的感觉和视觉效果。 3、棱柱形建筑多用于高层和超高层设计,通常是表皮统一整体的清新、高耸平顶的棱柱形。棱柱形建筑有许多种,有的在棱柱形的外部作游戏线型现代风格处理,形成柔和的味道,有的则在复杂的实体外表增加浅浅的矩齿形式。香港中银大厦是一种组合的棱柱形建筑。其构成因素是三棱柱,著名华人建筑大师贝律铭从中国古代哲学中寻求灵感,从民间谚语“芝麻开花节节高”中得到启发,使建筑体现了某种隐喻,表达了人们追求步步高的美好愿望。 近年来在世界各地流行起来的网络式圆屋顶。就是一种完全以球面造型的建筑形式。这种结构不需要内部支柱或承重墙。这样的内部空间可以任意地划分融断,使其具有最合理的空间和最充足的光线。北京国家大剧院就是最典型的球形建筑。 建筑造型应该是活泼的,没有任何框框和限制,建筑师通过长期工作实践,严谨构思,大胆地和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后出现更多丰富多彩的建筑造型,我们必须吸取、学习大师留给世人的财富,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 细部处理 一栋建筑在考虑整体的前提下,细部设计也是十分重要,因此正是这些细部才使建筑有了丰富的视觉感受。现从几方面阐述这一观点。 1、 建筑的入口对于建筑如同人的脸部一样重要。建筑入口是总体形象极为重要的部位,是人们对建筑产生的第一印象。人们往往会留意该入口与建筑总体比例是否合理、协调。因此,建筑师精心考虑建筑入口对塑造建筑形象非常重要。 不同类型的建筑,其入口设计存在较大的差别。例如:一些大型的行政办公建筑,通常加大其入口尺度、抬高入口标高、增设踏步。一些古典的行政建筑,大楼两旁往往用列柱、石狮以增强其崇高和威严。商业性建筑入口则考虑人流和购物的需求,与室外地面拉平,并辅以绚丽的橱窗、多彩的灯光,来创造富丽的商业气息。 2、 阳台在建筑构图与建筑造型中起重要作用,它具有使用功能,同时起了装饰功能。因此,阳台设计处理得当,会使建筑锦上添花,外观造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居住建筑中的阳台往往侧重使用功能,在平面尺寸、位置等方面处理好与建筑主体的关系,既为居住者提供完备的使用条件,又能满足居住者的心理要求与环境需求。公共建筑中的阳台设计则注重作为一种建筑造型处理的手段,着重于装饰功能与美化建筑,它主要随建筑外观的要求而灵活布置,对造型及美观的要求更为重要。3、 建筑物的顶部是建筑造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顶部设计是我们常感棘手的问题,顶部设计处理不当,会出现功亏一篑的遗憾。建筑师常常为建筑的“帽子”而苦思冥想,都喜欢为建筑戴上一顶“帽子”,实际上我认为要根据建筑的位置、空间环境、建筑造型特性才考虑顶部“帽子”设计,有的建筑简洁、平整的立面上顶部没有“帽子”往往效果会更好。 综观建筑的历史可以了解建筑造型的变迁的大潮流,通过了解从过去到现代的变迁,可以推测出现代造型的某些方法以及未来建筑造型的发展方向,所以,作为一名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实践中不断提醒自己,保持一个开放的头脑,只要大胆创新、激发灵感,将自身的修养正常发挥,建筑师们就能创造出无休无尽、变幻莫测的建筑造型。在建筑设计造型上的表现法国里昂机场的高速铁路车站2007年10月26日 星期五 22:27法国里昂机场的高速铁路车站,很有趣的造型,特别是从正面看过去经常被拿来与一只飞翔的小鸟或者一个史前动物的骨骼相比。设计者卡洛特拉瓦借助钢筋混凝土技术所提供的种种新的表现手法,将一种结构上的强烈的表现手法,加入到了他们所使用的那些形状当中。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系统和支撑建筑的骨架,而且是建筑存在的深刻理由。设计者无论在城市规划领域还是在结构的设计上,都驾轻就熟,而且从结构具有活力的张力和建筑的动力学价值上面寻找他所设计的这些建筑的本质,于是,他经常会设计出类似于雕塑的建筑结构。当人们向他问起这座建筑时,他这么说:“说实话,我并没有试图利用暗喻,我从来没有想到一只鸟。我所研究的,就是有时候我相当自负地说的雕塑。” “人文建筑奖”奖杯上的文字: 透过建筑我们看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穿透建筑本身的人性、人格、人的本质的力量的美与和谐是人文建筑的精神。 建筑不仅是凝固的音乐,它还凝固了历史、凝固了文化、凝固了在流动的时间里人们的现实和梦想、生命和感情,它用一种独特的方式保留了人类生活的精神和物质的历史,以及人们情感的历史。人文建筑是精神与物质的和谐统一,是人与时间、空间以更和谐的关系相处。 人们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容器建筑必将穿越历史的迷雾,体现杰出人文价值和关怀,精神和肉体的庇护不是那些冰冷的材料,而是人性温暖注入其中的永恒精神价值人对生命本身深刻的激情。 科学技术带来的物质文明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生活,但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和提升,它必须和精神、热情与梦想结合起来,才能造就离我们情感更近的住宅建筑。 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文明追求的终极目标,人文住宅建筑是在完成住宅基本前提下满足更多精神需求的不懈努力。 所有建筑都显露出人为满足需求所运用的聪明才智,那些需求不仅只是遮蔽、保暖和膳宿,还是关乎于某种更深刻、更能唤起情感,也更世界性的东西,是关乎美、关乎永恒、关乎不朽。人文建筑,精致标准。人文建筑:“关心人,尊重物”“关心人”,不仅指将以好的建筑与规划,来构筑您的居所,还包括对您居住品质的关注,对您健康和精神生活的长期关照。“尊重物“,是对于土地,以及生长于之上的一草一木,都怀有敬意。毕竟,万物和谐共生并非一句简单的话,最终是要落到实处的,即使只是一些细节。精致标准:“小处精致,大处无痕”对于“精致”的态度,从一而终。不论大的规划,还是局部的细节,都力求完美,争取以最优的表达,阐释人与自然、人与文脉、人与居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文化是一种自然的活法。橡树湾,倡导一种“自然、健康、知性、友善”的生活方式。自然:在这里,自然与人没有距离。饱含养分的空气、阳光、以及绿色的气息,不仅让身体得以放松,更带来愉悦的心情。一种没有拘束,毫无刻意的生活状态,让人生机盎然。健康:在这里,大片的自然风景,为户外生活带来最大可能。不论散步、钓鱼,还是骑自行车远足,都可能成为你茶余饭后的甜点。在这个自然的“健身房”中,一切都带着健康的色泽,映出你生活的味道。知性:在这里,人对于精神的追求,将获得极大的满足。不用如古人般“归隐”即可享淡然的心境,不用刻意找寻就有众多学府簇拥。除了自然的馨香,你想不闻那四溢的书香都很难。友善:在这里,所有身份与关系,都变得相对简单。绿树、飞鸟、晨露,都是您的邻居。即使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但微笑与亲和的氛围始终是这里的主要基调。以新英格兰风格,融入自然美景。以温暖的色彩搭配简洁的线条,在建筑外观上着力营造平和静谧的视觉感受。并汲取英伦建筑和谐比例与优美的元素,使建筑外观在现代意象中投射出古朴的尊容。另外,鉴于所拥有的醇美丰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将建筑的表情定位于贵雅悠然,以沉静的赭红为主,呼应自然的葱笼翠绿。身体与心灵的庭院,早已筑成。在国人的观念中,庭院早已成为居住情感的一个符号,成为内心深处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契合在充满落日余辉的院子里,大人们谈天说地、孩子们嘻笑玩耍的生活夙愿,不论在的联庭别墅还是未来的花厅产品中,整体规划和景观布置,均以庭院为主设计概念。让身处繁华都市的你,时刻静享自然的和谐,始终拥有一个闲适的心灵港湾,一个与亲人朋友亲切交流的空间。有庭有院,有家有园。根据建筑定位和规划布局,以庭院为设计重点,并通过竹、石、香草、玫瑰等不同主题依次展开,以此增强小区不同的识别性和景观特色,并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强调内外空间的自然贯通,协调一致。同时,在一期的景观规划中,还以小型广场、主题庭院、私家花园,形成主次分明的景观空间:开敞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层层递进,使居住者体会到自在,安全的回家感受。建筑空间- -Tag: 建筑 艺术 给建筑教育者和学生的一封公开信 1987年如果一座巨塔的根基已经腐朽,那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时间在塔顶装一片金叶子呢?也许金叶子还没装好,巨塔就已经轰然倒塌了。那样不但会毁掉所有的工作,还会夺取工人的生命。看不见的灾难总是出现在看得见的灾难之前所有有关“关联性”的研究、讨论、和众多的信息都不能掩盖一个明显的事实:今天人们所学习和建造的建筑只是对建筑的生搬硬套。人们所学的内容(怎么学的)与所建的建筑(为什么要建造它们)之间的鸿沟足以让人们认识到这其中一定有人撒谎。耗费了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进展如此之少,后果如此糟糕,这样的局面只有靠谎言才能掩盖。我这么说一定会招来一片抗议。难道我们没有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和最新的理论么?难道我们没有把失传的东西找回来么?难道我们没有培养新一代的教育者和学生么?简而言之,一切似乎都很成功。的确,正是这种成功把一个一度连“天使都不敢轻易涉足的领域”变成了一个商品超市,甚至更糟,一个贩卖各种建筑观念的地方。学生们早早地学会了以成败论英雄的腐朽观念。他们只需照搬已有的模式,就能保证将来的成功。这成了学校有没有能力系统解决学生问题的前提。这些学生成为“专业人士”的时候,也就是他们被这一过程成功洗脑的时候。他们甚至都想不起来还曾经有过这样一个问题:即:一个腐*败的社会中建筑的存在问题,以及如何抵制腐*败的问题。不过光靠翻故纸堆,从别的领域搜罗一些知识或者考虑技术问题并不能解决建筑的问题。因为建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它本身就是问题。因为放弃了对知识热爱,转而去寻求某些观念的帮助,建筑师也失去了深刻思考的能力,只能拾人牙穗。阿尔伯蒂(Alberti)曾经把建筑发人深思的这一奇妙境界称为仙境。现在的建筑每个人都有份(管理者的,维护者的的,室内设计师的,空间规划师的-都是好职业),但又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学校徒有其表,他们关心的只是如何将并不存在的建筑原理(non-existent basis of architecture) 变成实用的大众观念,这样就消解了建筑潜在的爆发力。所谓解决问题,不过是改头换面,将并不存在的建筑原理变成一片“房地产”的牟利办法而已。没有人鼓励今天的教师和学生去冒险。也许他们会面临危险,会有风险,但说不定很有前途呢?这冒险本身就是一个寻找建筑的根源,目的和意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