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宁别墅与谢灵运的环境美学思想_第1页
始宁别墅与谢灵运的环境美学思想_第2页
始宁别墅与谢灵运的环境美学思想_第3页
始宁别墅与谢灵运的环境美学思想_第4页
始宁别墅与谢灵运的环境美学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始宁别墅与谢灵运的环境美学思想26江苏大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开东面者,欲以绝越明也.立阊门者,以象天门通阊阖风也.立蛇门者,以象地户也.”越国都城的规划也具有这种特征.吴越春秋卷八中记载:”于是范蠡乃观天文,拟法于紫宫.筑作小城,周千一百二十二步,一圆三方.西北立龙飞翼之楼,以象天门.东南伏漏石窦,以象地户;陵门四达,以象八风.”_】”其后秦始皇建都咸阳,继承和发扬了”象天法地”的原则.”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5J西汉长安城并未效法周代王城制度筑成正方形,其主要原因可能与地势有关.长安城的修筑以”象天法地”原则为指导,结合地理条件,”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京城为斗城是也”.班固的西都赋中也提到长安城所体现出的”象天法地”原则,”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放太紫之圆方.树中天之华阙,丰冠山之朱堂”.另外,长安城中还开凿了昆明池,用以象征银河.隋唐长安城,及其后的元大都,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均有象天法地意匠的体现,并且各具特色.“象天法地”原则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城市意象创造的主导观念.构成城市的种种元素由这个原则凝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国古代城市与世界其他城市不同的风韵.城市不仅具有客观的形态结构,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召唤欣赏者的某种情感体验,这样就使城市不仅成为人类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成为人类的审美对象.城市美不应该是单质的,它应该具有宏观的,复合的美.城市是巨大的复杂的人文景观,它所提供的美主要包括3个方面: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构成的美,它主要表现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活动,心理,与城市意象的关系并不密切.自然美是指城市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表现出的美,如山川,河流,植被等等.城市必须依托自然,说到底”象天法地”这一城市规划设计原则就是中华民族崇尚自然的文化传统的具体体现,是从对自然美的欣赏观察中得到的体悟.山水等自然要素是构成城市的重要因素,是古代城市发展的依据,也是城市布局的重要基础.正是由于这些自然要素,人类在城市中才能感受到山水林泉带来的愉悦.另外对自然美的利用还表现在城市的总体分布,辨正方位,确定道路网,建筑群的分布和对地形的利用上.艺术美凝结在建筑,标志物等物质形态之中,它们是城市的主体,在城市美的创造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美不仅表现在外观,线条,光影和对空间的划分与联系上,并且由于它们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建造的,因而富有象征意义,具有人性化,生动,具体的特点.中国古代城市从整体上看,整齐划一,层次分明,建筑物大多沿中轴线次第铺陈.地势高低起伏,建筑则顺地势展开,错落有致.从欣赏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布局既可以给人以气势恢弘,雄伟壮丽之感,又可以体现出”因山构屋其趣恒佳”的兴味.纵横交错的道路,街巷,蜿蜒流淌的河流则是城市生命力的强烈体现.它们是自由的,活泼的,灵动的,给城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作为中国古代城市营建的重要原则,”象天法地”这一思想体现着中国古代人们对城市意象的思考,它是我们理解中国古代城市美学思想的钥匙.始宁别墅与谢灵运的环境美学思想李静始宁别墅是南朝着名诗人谢灵运的祖居庄园别墅,由南山,北山两居组成,两山中间由大小巫湖南北相连.元嘉元年(公元424年)开春,谢灵运对故乡始宁的山水作了全面的实地勘查,并大兴土木,营修故宅别业,使其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实现了”造自然之神丽,尽高栖之意得”J3加的愿望.郭熙日:”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林泉高致)而始宁别墅将四者融合为一体,不仅可行,可望,更是可游,可居的”宜居”,“居乐”之至境,令人忘尘绝俗,有云水相忘之乐,而飘然有凌云之志.程相占,等生态智慧与中国环境美学思想史研究(笔谈)27一,始宁别墅的选址与设计所体现的环境美学思想始宁别墅是”宜居”之处,符合中国人建宅选址的”风水”要求,并在”风水”外衣下蕴涵着追求生气的环境美学诉求,体现了环境美学的生态性和宜人性.始宁别墅具有”藏风聚气”的特点,是形止气蓄,化生万物之地,是符合易传”生生之谓易”的吉地.北山”其居也,左湖右江,往渚还汀.面山背阜,东阻西倾.抱含吸吐,款跨纡萦.绵连邪亘,侧直齐平”_l_3.左面临湖,右面傍江,往渚还汀,谓四面有水;面山背阜,亦谓东西有山;抱含吸吐,谓中央有川;款跨纡萦,谓边背相连带.迂回处谓之邪亘;平直处谓之侧直,迂回平直曲折回环.”四山周回,双流逶迤”Ij3船,是传统的”枕山,环水,面屏”的理想空间模式.这种吉地必然具有”生动”和”生气”两种特征.”生动”指吉地环境外部景观优美,”山行穷登顿,水涉尽洄沿.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_1J4从俯瞰角度勾勒出始宁别墅踞山临江的地势,以及周围山岭重叠,洲渚曲折回环的状貌;”生气”也即气韵,指自然和人居环境保持生生不息的活力.内气萌生,言穴暖而生万物也;外气成形,言山川I融结而成形象也.始宁别墅所形成的以”气”为中心的生态小气候,不仅外形极其可观可望,而且以充盈的生命之气为美,与环境美学的要求不谋而合.始宁别墅还是生态和谐的”居乐”之所,这与“肯定美学”的要求很一致.”肯定美学将自然世界逐步解释为具有积极审美属性的美学对象,这些积极审美属性便是秩序,均衡,整体以及和谐.”始宁别墅不仅山川秀美,极富生气,而且是建于自然山水中的自给自足的庄园,”北山二园,南山三苑”,农林牧渔,珍禽稀兽,名贵药材,竹林水草,畦町果木等一应俱全,品种繁多,真可谓”五谷异墉c”,”百果备列”,物产丰富,体现出“万物皆种,以不同相形禅”的生命的多样性,统一性的关系.各种生命体之间相互支持,互惠共生,共同营造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大家园,每个生命体都与和谐优美的家园环境融为一体,展现了多元共生的生态和谐思想.其中畦町果木,竹林药材等因山形而种植,水草因水势而营,飞禽走兽等“动类亦繁”,穿梭散布在深山老林中,临近居所处有大片田园,体现了易传”曲成万物”_I8_n的思想,具有参赞化育的生态创造美.以现代生态学的眼光来看始宁别墅的环境,大江南北的千山万壑,其间遍布苍松翠柏,茂林修竹,奇花异草,瀑川泉石,加上云霞星月,岚气风烟,雨雾霜雪的点缀烘托,汇成气象万千,绮丽迷人的”自然全美”的和谐景观.环境美学中”参与美学”提倡一种参与式的审美模式,”无边无际的自然界环绕着我们;它还刺激着我们.我们不能在本质上感觉到自然界的界限;而且我们也不能将其与我们自身相隔离我们如同一个参与者生活其中,而非仅是旁观者在此情形下,审美的标记就是全身心地参与,一种在自然世界之中的感官沉浸.”【19谢灵运对始宁别墅建筑的选址设计,体现了参与式的环境审美思想.”葺宇临回江,筑观基曾巅”.,在江水曲折回环处,筑楼两面临水,尽俯仰之美;在林木深邃处,构宇临潭与半岭之小楼相望,构成一幅倚岩壁,眺远岭,四面环抱,溪涧交流,具水石林竹之美,岩岫隈曲之好的山水图画.建筑不只是建造的艺术,还是一种构筑人类环境的艺术.这种建筑的选址设计使欣赏者享受一种参与式的审美方式,在居处就能更好地欣赏自然山水,随意望去,偶尔一瞥都能尽观山水自然,处处充满着自然的声响.自然环境审美充满着Et常生活的每个瞬间,消融了欣赏者与环境欣赏对象之间的距离感,从而使欣赏者以一种全方位,多感官的方式沉浸在自然环境中.二,始宁别墅的审美价值及其与中国古代审美思想的内在联系始宁别墅让谢灵运适性自然,在自然环境中达自然之性,”守道顺性,乐兹丘园”l1712,恬美,宁静,惬意的自然风光更容易让人实现精神的安宁,复归婴儿状态,以赤子之心观照万物并彻悟自身,将个体生命融会到无限的宇宙生命之中.心灵与山水万物相互契合,进入与天地万物浑然一体的本然境界.“山水,性分之所适.”Ij2谢灵运认为在自然的名山水中能”拥其所适之性”;”憩石挹飞泉,攀林搴落英.战胜癯者肥,鉴止流归停.”】9诗人真正回到大自然中,小憩时不忘挹取飞泉,攀援时经常拾取落英,于山水嬉戏中回归自然本性,以止水为鉴,激荡之心也将归于平静.人之所以能在自然环境中复归自然之性,蒙培元先生认为:28江苏大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自然界有着天道一天德的内在价值”t6;易传日:”天地之大德日生”Ll”.自然界的内在价值也就是”生生不息”,”化育万物”,自然界是生命之源,具有内在的生命力,不断创造生命.自然界中的山水万物,同人的生命是息息相关的,庄子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道:”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包括人在内,世间万物都由”气”化生而成,那么人与自然万物在根本上就是相通的,一致的;郭象说”天地以万物为体,而万物必以自然为正.自然者,不为而自然者也.”(庄子.逍遥游注)万物以自然为性,自然是万物的正性,万物只要”自适其性”,就能获得各自的无限自由.并且他认为自然界的万物“理虽万殊而性同得”,同得于自然,人与自然万物在”自然之性”上是一致的,”适性逍遥”,”率性自然”,人的主体的自然之性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得以彰显.王弼主张”以自然为性”,并且将自然内化为人性,物性,认为在自然中”无知无欲”就是顺自然之性,就能与天地合德,与万物和谐相处,”自然然后乃能与天地合德”踮,与天地合德的人,能享受真正的快乐,进入审美最高境界,“自然其端兆不可得而见也,其意趣不可得而睹也”ll引.最高境界的这种意趣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极美妙的审美感受.“自然”是人最本真的存在,人性之自然的特征就是具有原始的丰富性与完整性的素朴性,也是”天人合一”境界的最高体现.”回归自然”,“复命”就是回到人的完整性,保持人的丰富性.人们在对山水的审美中,并不执着于有限的景观和生命,而是注重感受自己与自然相通的”见素抱朴”的境界,”未若长疏散,万事恒抱朴”【1775,“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摆脱世务和物欲的牵累,在丘壑山水中肆意遨游,回归本性的安宁.”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Jl,”宿心渐申写,万事俱零落”j45,可见,回归自然是谢灵运的夙愿,始宁别墅一定是他的最终归宿,自然的山水使他得以复归自然本性.始宁别墅所体现的环境美学思想还与中国古代仰观俯察的审美思想密切相关.”葺宇临回江,筑观基曾巅”Ll7l的建筑环境设计使仰观俯察的审美思想得以最好地运用,使人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自然宇宙的生命节奏.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川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仰观俯察”观于天地”的审美方式,就是观照生机勃勃的自然,观照群动不息的万象,从中感受美,并获得宇宙永恒,天地无垠,生命循环长存的审美理解,从而进入与自然之道融合一体的,精神绝对自由的审美境界.俯仰周览这种往复观照山水的审美方式,使人全景地看到一个顺应自然之道的和谐完整的自然世界,即体会到万物”率应自然之道”,这种”仰观”,”俯察”,”远取”,”近取”,”饱游沃看”的审美思想,使人看到”民胞物与”的人与自然万物的平等和紧密关系,是一种包举天,地,人三才的大审美观,使审美者达到人与天谐,人与自然谐,人与人谐的”天籁”自由境界,感受”与浑成等其然,与造化钧其符契”(抱朴子)的生命体验.这种审美思想使人获得”无往不复,天地际也”的空间意识,进而获得从有限中去体会无限,又从无限中回归有限自我的愉悦感受.”应目”,”会心”,”畅神”,进入与天地万物浑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