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维新失败之原_第1页
百日维新失败之原_第2页
百日维新失败之原_第3页
百日维新失败之原_第4页
百日维新失败之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百日维新失败原因分析,戊戌风云,1898.9.21,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人士,贬谪相关官员,宣布“临朝听政”。“戊戌六君子”就义,除京师大学堂和保甲制度保留外,其余新政措施被废除。“百日维新”失败。,为什么会失败?究其根源有哪些深层次原因?,一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局限性妥协软弱与空想,(一).软弱性与妥协性极力主张向西方学习,但又不能摆脱封建束缚;要的是新制君主立宪制,用的是旧经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不是采取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暴力革命手段,而是采取在不根本动摇封建统治基础上进行政治改革的改良方法。变法前,康有为主张:“不能守旧,一定要变法;不能缓变,一定要速变;不能小变,一定要全变。”变法时,态度不再坚决:开国会,设议院变成了开制度局,兴民权,抑君权变成了重君权不裁撤旧衙门,转而增加新衙门;不裁撤旧官僚,而是提拔有才能的小官吏,(二).空想性1.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实属空想君主立宪是维新派多年奋斗的目标,变法期间,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要求,“力行宪法,大开国会”,光绪帝多日未予答复。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只是一句空话。要从封建统治阶级手中开放民权,作为封建王朝的光绪皇帝是不会同意的,况且还有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处处阻挠,实属空想。此外,维新派希望和顽固派达成共识,合作改革,更是无稽之谈。2.对帝国主义存在幻想维新派变法法令中无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反而颁布了不少“保护教堂洋教士”等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的法令。他们竭力联英、联日,希望取得帝国主义的支持与帮助,以此来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富国强兵。而帝国主义断无诚意协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关注变法,一来是为了维护在华既得利益,二来是想进一步渗透到清朝内部,把中国彻底的变为其殖民地。,二.顽固派的刻意阻挠,早在变法之前,顽固派就禁止传播西学,焚烧新书,查禁报纸,封闭强学会,哄散向学会,驱逐维新人士。变法一开始,慈禧便逼迫光绪帝发布三道上谕:罢免翁同龢,新授予的二品以上的官员必须到太后面前谢恩,并且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统帅北洋三军。这样一来,光绪帝不仅失去了变法的一大助力(翁同龢),与此同时也失去了人事任免大权和军权。这些对变法成功与否相当不利。以下为光绪帝颁布的三道谕旨:,“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翁同龢,近来办事多未允协,以致众论不服,屡经有人参奏。且每于召对时,咨询事件任意可否,喜怒见于词色,渐露揽权狂悖情状,断难胜枢机之任翁同着即开缺回籍。”“嗣后在廷臣工,仰蒙皇太后赏顶,及补授文武一品暨满汉侍郎,均著于具折后,恭诣皇太后谢恩,各省将军、都统、督、抚、提督等官,亦一体具奏折谢。”“命直隶总督王文韶著迅即入觐,以大学士荣禄暂署直隶总督。”,三.变法诏书不断,且过于激烈不当,引起反动分子的仇恨与阻挠,据学者们最新统计,光绪帝依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在短短的3个多月,颁发有关新政谕旨280多件,其中明确指示具体办法、谕令实行和批准臣属所请实行的有175件。裁冗员、裁绿营、废八股、取消旗人寄生特权,急于求成,打击一大片,引起旧势力的强烈不满,造成极大的社会动荡。“戊戌政变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陈夔龙废八股兴学堂,招至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之怒。断了他们的仕途之路,以致士人对梁启超“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甚至“欲行刺”康有为,可见阻力之大。裁绿营,取消旗人寄生特权,无疑断了百万兵弃、旗人的生计,使他们“失去安身立命之业,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可见过激不当的改革措施把众多势力推到了维新的对立面,四.依靠一个无实权的封建皇帝,人们往往把光绪皇帝看成是代表软弱的阶级利益的维新派皇帝,这种看法是不符合于历史事实的。”胡绳“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定国是诏书“光绪以四岁入宫满洲亲贵,乃至宫中宦寺,皆知有太后,不知有皇帝盖一软性富伤感而无经验阅历之青年,不足当旋乾转坤之任。”钱穆国史大纲,在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已经同帝国主义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的条件下,光绪帝不可能超越他的阶级地位而做出维新派所指望他做的“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可能由他来开创一个资本主义的天下。因为他始终带着封建色彩,况且他只是个傀儡皇帝,纵有一生报复也难有所作为。,五.背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维新派眼中只看到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根本看不到人民的力量,他们不但不依靠人民群众,而且还与之对立。康有为曾说过,“天下没有能与暴民乱人共事而能够完成的。”可想而知,以这一思想为指导,变法也只能够在社会上层进行(事实上也是如此),社会基础也就相当薄弱。而创造历史的从来就是人民群众,背离了这一客观规律任何变法、革命够难以成功。,六.后党官僚杨崇伊上“训政”奏折与袁世凯的倒戈相向,(一).“训政”奏折与伊藤博文来华“风闻东洋故相依藤博文即日进京,将专政柄,臣虽得自传闻,然近来传闻之言其应如响。依藤果用,则祖宗所传之天下,不啻拱手让人。”杨崇伊奏请太后训政书(二)谭夜访袁及袁世凯出卖维新派慈禧拟于9月间偕光绪帝赴天津阅兵之际,由荣禄发动兵变,废除光绪帝,取消新政。消息走漏后,维新派认为必须找一个拥有武装的人保护皇上,于是想到了袁世凯。为此,光绪帝多次召见袁,并对其加官予爵。京师即将有大变,风声愈加紧张,9月18日,谭嗣同夜访袁世凯,并转交光绪帝令其诛杀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