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技术转移与国际贸易,.,第一节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一、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当今有三种程式化的贸易现象,无法用传统贸易理论得到解释:资源禀赋相似的国家间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大量相似产品的贸易发展迅速;贸易保护活跃。另外,非价格因素在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加强二、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过程1.在20世纪前半期,以新古典模型为表达形式的要素禀赋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20世纪50年代,里昂惕夫的实证检验结果使得这一理论的追随者产生了怀疑。,.,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过程,2.20世纪60年代,林德(Linder)和雷蒙德维农(R.vernon)等人从动态的角度提出了不同于比较优势的新的贸易基础,但要素禀赋理论并未受到真正的挑战。3.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了所谓的“新贸易理论”(newtradetheory),即现代贸易理论。认为:除了资源差异外,规模经济也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三、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与传统理论的关系,新贸易理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它取代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而是共同丰富和完善了国际贸易理论,二者的区别表现在:1.解释对象不同。前者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而后者则着重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2.理论基础上。前者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而后者则以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第二节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Krugman1953年2月28日出生于一个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现为普林斯顿大学经济与国际事务教授,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克鲁格曼和新贸易理论,克鲁格曼24岁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曾执教于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等著名学府,其学术研究主要专注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领域。38岁获克拉克奖;55岁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且在1994年预言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新贸易理论的研究历程:,.,(1)张伯伦在1933年出版的垄断竞争理论中指出,产品的差异性使得每个生产者都具有一定的垄断势力,但同时也要面临其他可替代商品的竞争,所以现实市场中既存在竞争因素,又存在垄断因素。在短期内,单个厂商以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来决定产出,并获得超额利润,但长期,超额利润会吸引新的厂商投资者进入,引发价格竞争,迫使原有厂商降低价格水平直至超额利润消失。,.,(2)1977年,在张伯伦的理论思想基础上,迪克希特和斯蒂格利茨发表了一篇论文,建立了一个垄断竞争市场的数学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消费者所要求的需求多样化和企业对规模经济的追求之间存在冲突。企业为了实现规模经济倾向于扩大生产规模,减少产品种类,而消费者则要求产品多样化。国际贸易似乎可以解决这一矛盾。,.,(3)克鲁格曼从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中获得了很大的启发。1978年,他在拜访他的教授多恩布什时表述了垄断竞争贸易模型的初步思想,得到了多恩布什的肯定。当年7月克鲁格曼在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暑期研讨会上演讲了他对这一模型的研究论文。克鲁格曼所建立的垄断竞争贸易模型表明:国家之间即使没有比较成本的差异,规模经济也会引发贸易,而且每个人都可以从享受产品多样化和由成本降低带来的低价格中获得好处。由克鲁格曼所开创的不完全竞争市场贸易理论被称为“新贸易理论”。,.,一、规模经济,某一假定行业投入产出表,.,(一)规模经济的含义及分类,规模经济(economiesofscale)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1.内部规模经济: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2、外部规模经济: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而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二)市场结构,外部和内部规模经济对市场结构具有不同的影响:1、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市场基本处于完全竞争状态。2、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中,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外部和内部规模经济都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原因,但由于它们对市场结构有不同的含义,很难在一个模型中包括两种不同的规模经济,因此需要分别论述。,.,二、简化模型,假设世界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国家组成,称它们为A国和B国,假定世界只有一种产品:汽车。每个国家中有一半的人喜欢红色汽车,另一半人喜欢蓝色汽车。红车与蓝车之间除了颜色外没有任何的差别,它们的生产成本都是一样的,假设这两个国家的生产技术完全相同,生产要素禀赋也完全相同。假设每个国家有1000人,每人购买1辆汽车。请问这两个国家会发生贸易吗?,.,(一)规模报酬不变时,按着传统贸易理论,在规模报酬不变时,这两个国家不可能有贸易活动的产生。,500,1000,汽车产量,1,汽车平均成本,.,(二)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增又称为规模经济,是指平均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原因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要素(人员、原材料、机器等)可以进一步专业化来提高效率,这是规模经济产生的主要原因。,.,1.规模报酬递增时平均成本,0.4,1,汽车平均成本,500,1000,汽车产量,.,2.规模报酬递增时生产可能性边界,2000,2000,M,500,500,红车,蓝车,生产可能性边界,C,D,.,3.规模报酬递增时贸易收益,2000,2000,M,500,500,红车,蓝车,生产可能性边界,C,D,T,无差异曲线,1000,1000,为什么完全相同的国家之间会产生贸易收益?根本原因在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国际贸易收益不仅可以来源于比较优势,而且可以来源于规模经济,.,三、克鲁格曼的垄断断竞争模型(针对内部规模经济),克鲁格曼模型假设市场处于垄断竞争状态。与完全竞争的市场一样:垄断竞争的市场上也有许多企业,它们可以自由地进入和退出市场。与完全竞争的市场不同,垄断竞争的市场上的产品不是同质的而是具有差异性的。消费者对产品品种具有不同的偏好;品种的数目是由市场决定的。,.,(一)垄断竞争模型框架,两个国家:A国和B国;一个行业:汽车行业产品:汽车产品,汽车是差异化的产品一种要素:劳动力为简便起见,假定所有品牌的汽车是对称的,也就是说它们虽然有差异性,但在需求和成本等方面是相同的。即我们不需要关心每个企业的情况,只需要求出汽车的品种数目和平均价格,.,(二)封闭经济均衡分析,1.平均成本和产品种类之间的关系假定品种为n,平均成本为AC,二者关系为,cc,AC,n,平均成本与产品种类之间存在正相关,.,封闭经济均衡分析,2.产品价格和产品种类的关系,P,n,pp,产品价格与产品种类之间存在负相关,.,封闭经济均衡分析,3.在垄断竞争的市场上,由于市场的进入与退出是自由的,因为当现有的企业能赚取正经济利润时,就会有新企业进入这个行业,当现有的企业的经济利润为负时,它们中的一些企业就会退出这个行业。所以在市场均衡时经济利润为零,即P=AC,.,封闭经济均衡的均衡点,pp,cc,10,30000,n,P=AC,E,.,(三)自由贸易均衡,A、B两国相互开放市场后会发生什么情况。在克鲁格曼模型中,当两个国家开展自由贸易时,对于一个汽车行业而言,它的潜在市场是开放前的两倍,市场规模的扩大意味着每个种类的汽车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因为存在规模经济,所以平均生产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表现为CC线的下移。而市场规模的扩大并不改变产品价格和产品种类之间的关系,所以PP线的不会发生变化。,.,自由贸易时的图示,E0,E1,F,PP,C0CO,C1C1,G,10,16,20,13333,20000,30000,.,自由贸易均衡时的均衡点,E0是封闭经济均衡中每个国家的均衡点,E1是自由贸易均衡时两个国家的均衡点,贸易开放带来两个结果:第一,汽车价格从3万降低到2万;第二,对于每个国家的消费者而言,它们可以选择的汽车的种类从10个上升到16个。这两个结果就是贸易收益的具体体现。克鲁格曼模型显示,自由贸易不仅能使消费者享受低价的好处,而且能使消费者享受更多品种选择的好处。,.,自由贸易均衡分析,在上面的图形中我们可以看到,贸易开放之前两个国家共有20个汽车品种,但开放后均衡时只有16个汽车品种。其原因是由于竞争的加剧,使一些企业退出了。结论:两个完全相同的国家之间之所以会发生贸易是因为企业对规模经济的追求,两国之间的贸易类型(即出口和进口哪种汽车车型)则具有不可预测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因素和偶然事件。在克鲁格曼模型中,贸易发生在同一行业内,这类贸易被称为产业内贸易。,.,四、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在用垄断竞争模型解释二战后国际贸易新格局时,强调了将差异产品与规模经济相结合的重要性。1、差异产品与垄断竞争相互影响。(1)差异产品。从狭义上讲,所谓差异产品是指在设计、品牌等方面明显不同于同类产品,且被消费者认可的产品。产品差异可分为垂直差异和水平差异。,.,垂直差异就是同一类产品在档次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质量等级上;而那些具有完全相同的根本特性并属于同一档次的产品,只是在细节特征上存在的差异则是水平差异。(2)差异产品使厂商在确定其产品的价格时具有一定的垄断力量,但他又不能完全垄断,因为总是存在功用相同的其他替代产品与它竞争,差异产品造成了垄断竞争的格局。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差异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和多样化。,.,2、差异产品又与规模经济密切相关。,产品的差异与规模经济密切相关。因为,如果一个厂商生产一个产品的全部系列品种,就不能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来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厂商也就没有竞争优势了。收入分配不均会影响消费者对垂直产品的需求,消费者偏好的多样性则影响它对水平差异产品的需要。垄断厂商在进行差异化产品的生产时,总是尽量使产品的差异化能更多地反映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特征。,.,3、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各国生产者为了利用规模经济优势,降低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仅选择少数几种最能反映国内大多数消费偏好的差异产品进行生产,而国内少数人的偏好则通过进口差异产品来满足。通过开展国际贸易,能够在减少国内自产商品的品种的同时,增加国内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种类。虽然自产品种类减少了,但其因生产规模扩大,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消费者也能够从更广泛的选择中获利。,.,五、产业内贸易,(一)产业内贸易的概念产业内贸易,是指发生在同一产业内差异性产品的贸易,即一国在出口某种产品的同时又进口同类型的产品,通常称为双向贸易或贸易重叠。产业内贸易不同于产业间的贸易,产业内贸易是双向贸易,而产业间贸易在同一产业产品上基本上是单项流动。另外,产业间贸易一般通过分别处于不同国家间的独立产商交易来完成,而产业内贸易则通过内部和外部两个市场来实现。比如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贸易。,.,(二)产业内贸易理论,建立在规模经济基础上的产业内贸易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发展起来的,其代表人物有兰卡斯特(Lancaster)、格鲁贝尔(Grubel)、斯彭司(Spence)、迪格西特(Dixit)、斯蒂格里茨(Stiglitz)、克鲁格曼(Krugman)等。,PaulKrugman,AvinashK.Dixit,HerbertG.Grubel,A.MichaelSpence,JosephE.Stiglitz,.,产业内贸易理论表明,尽管各国之间有相同的生产要素禀赋,但并不构成它们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的条件,相反各国可以通过产业内贸易形成互补的差异产品贸易关系。因而在这类国家之间,贸易的相互依赖代替了相互竞争和冲突,自由贸易有了更多的存在基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出现,使国际贸易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传统的贸易理论中,无论是建立在技术差异基础上的比较利益理论,还是建立在要素禀赋差异基础上的比较利益理论,都是以完全竞争为基本分析前提。但是,建立在规模经济基础上的国际贸易理论则暗含着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命题。因为规模经济排除了小企业进入这类行业的可能性,即任何企业如果不能达到甚至超过现有企业的生产规模,该企业就不能进入此类行业。这一命题改变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前提条件,实际上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三)产业内贸易的分类,根据美国经济学者格鲁贝尔和澳大利亚学者劳埃德(H.G.GrubelandP.J.Lloyd)1975年出版的产业内贸易:差别产品的国际贸易理论与计量一书,把产业内贸易分为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和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两大类。1.同质产品(homogeneousproducts)是指可以完全相互替代的产品,或相同产品生产区位不同或制造时间不同。格鲁贝尔和劳埃德认为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是由于运输、储存、销售和包装等成本引起的。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同质产品,(1)大宗原材料的国际贸易。例如水泥、黄沙和砖瓦等等,这些产品的运输成本占整个产品成本的比重非常大,从而使这些产品的贸易半径比较小,这种产品的消费者会从最近的原料生产点来获得这些产品,而自然资源的可得性决定了这些产品生产的区位。因此会出现一个国家同时进口和出口这些产品的情况,便出现了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比如边境贸易中在北部边境向某一国出口某一产品,在南部边境从邻国进口这一产品,而不必花多大成本去运输。,.,同质产品,(2)转口贸易和再出口贸易活动。比如新加坡和香港等。转口贸易和再出口贸易的商品其基本形式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通过提供仓储、运输等服务来实现商品的增值,成为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一种形式。(3)产量的季节性差别导致的国际贸易。一国供给和需求的不一致及其自然灾害可能会引起一个国家进口一些其他时候出口的产品,同样出现了产业内同质产品的贸易。比如一个南半球国家可能在它的农产品收获之前从北半球进口,而在收获之后又向北半球出口等。,.,同质产品,(4)由于合作生产和特殊的技术条件,引起了一些完全同质的服务进行了国际贸易,如金融服务贸易中常常同时存在“进口”与“出口”。此外,还可能会由于政府干预造成了国内价格扭曲,而作为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便从事同时进口和出口的活动。,.,2.差异产品,差异产品(differentiatedproducts)又叫异质产品,是产品具有差别性特征。产品差别可具体表现在同类产品的质量性能差别、规格型号差别、使用材料的差别、色彩及商标牌号的差别、包装装潢的差别、广告、售前、售后服务的差别、企业形象与企业信誉的差别等等方面。,.,差异产品,差异产品又分为垂直差异产品和水平差异产品。垂直差异产品是指仅仅在质量上存在差异的产品。水平差异产品是指有着同样质量,但其特色或特质不同的产品。比如不同质量的同一品牌的电视机即为垂直差异产品,同一质量的电视机在款式和外观色彩上的不同即为水平差异产品。,.,(四)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一是规模经济作用.二是差异性产品的存在。三是零部件贸易的急剧上升,跨国公司为降低成本,将零部件在全球生产,利用各国不同要素禀赋形成的比较优势,使成本极小化。,.,(五)产业内贸易的衡量,由于产业内贸易是同类产品的贸易,因此同类产品的界定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同类产品的类界定得较为宽泛,则产业内贸易规模就比较大,产业内贸易占总贸易的比重就会较高;相反就会较小。,.,产业内贸易的衡量,在格鲁贝尔和劳埃德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时,同类产品按联合国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10大类、63章、233个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项目)的三位数来划分的,属于同类、同章和同组的公式:T=1-|X-M|/(X+M)其中,X为一国某一特定产业或某一类商品的出口额,M为一国某一特定产业或某一类商品的进口额,T为产业内贸易指数,取值范围在01之间。,.,产业内贸易的衡量,当T=0时,表示该国在这一产业或这类产品上只有进口或出口,不存在产业内贸易,只有产业间贸易。当T=1时,表示该国在这一产业或这类产品上既有进口又有出口,而且进口量等于出口量。此时,产业内贸易达到最大化。T越接近于1,说明该国该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比重越大;T越接近于0,说明该国该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比重越小。若T大于0.5,表明该产品产业内贸易占优势,反之产业间贸易占优势。,.,补充资料,为了从动态的角度反映一定时间跨度的产业内贸易水平,Brulhat在1994年提出了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的概念,其计算公式:MIIT=1-|Xi-Mi|/(|Xi|+|Mi|)MIIT表示第i类产品一定时期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Xi和Mi分别表示两个时期间第i类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额的变化量。取值范围:0MIIT1;MIIT大于0.5,且越接近1,表明这段时期该类产品全部贸易中的增量主要由产业内贸易引起的;反之就是由产业间贸易引起的。,.,插入资料,门限指数,主要是为区分水平产业内贸易(HIiT)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VIIT)。参见国际经贸探索2012年第2期曹芳的文章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服装业产业内贸易研究,第35页-43,.,六、规模经济与比较优势,1、行业间的贸易反映比较优势,比较优势仍然是贸易的主要原因2、行业内的贸易不反映比较优势。即是两国具有完全一样的资本/劳动的比率,厂商仍然要生产差异产品。3、行业内贸易模式不可预测。4、行业内贸易与行业间贸易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国家间的相似性。若本国与外国资本/劳动比率相似,则行业内贸易多,反之,行业间的贸易多.,.,七、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1、外部规模经济的源泉,外部规模经济(ExternalEconomyofScale),是指当一国的某个产业或行业的规模和产量扩大时,该产业或行业中各个企业的平均成本下降。外部规模经济主要产生于三个方面,即生产设备及供应的专门化、共同生产要素的相互借用或使用、技术外溢效果。,2、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假设有两个国家瑞士和泰国,由于瑞士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手表制造业非常发达的国家,因而形成了庞大的手表行业,实现了外部规模经济,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从直观上看,泰国的人均工资水平较低,其手表的生产成本会较低,但由于泰国的手表业刚刚起步,因而其手表行业的规模太小,各种专业人员可能并不齐备,设备也不够配套,所以其生产成本可能还高于瑞士。也许在泰国手表生产行业达到一定生产规模以后,其产品的成本才会低于瑞士,但在此之前,泰国产品难以与瑞士产品相竞争。,.,ACs,ACt,每只手表的价格或成本,手表的供求量,C0,Dw,O,如图,曲线ACs和ACt分别表示瑞士和泰国生产手表的平均成本曲线。平均成本随行业的产出水平增加而下降,说明手表业具有外部规模经济。从直观上看,由于泰国的平均工资水平较低,因而在同样的产出水平上其平均成本比瑞士低。但是由于瑞士的手表工业发展较早,该国已经形成行业优势,达到了规模经济的水平,平均成本降到C1;而泰国的手表行业刚刚起步,其平均成本为C0,高于瑞士,由此,瑞士向泰国出口手表。,C1,可见,在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业,具有明显的先动优势(FirstMoverAdvantage),哪个国家领先一步,它就会在该产业具有竞争优势。而某一产业在哪一国最先建立,在哪一国规模最大,完全取决于历史的原因。,.,3、外部规模经济与学习曲线,如上所述,泰国在手表行业发展的初期,其平均成本是高于瑞士的,它表明行业的规模优势是一个历史积累的结果。另一方面也表明,后起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也能学会某些特定知识,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会积累起整个行业逐步达到规模经济的条件,获得规模经济效果和比较优势。,行业累积产量,AC,平均成本,如果考虑到时间因素,由于一国某产业累积产量增加,产业内各厂商不断积累生产技术和知识而产生的产业内各企业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称为动态规模经济,可用学习曲线(LearningCurve)表示。学习曲线即描述成本减少与特定行业产出规模不断扩大之间关系的曲线。,学习曲线,.,第三节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重叠需求理论,也叫相似需求理论,其核心思想: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该理论是1961年,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taffanB.Linder)在论贸易和转换一书中提出的。从而从需求角度揭示了产业内贸易现象。,.,一、消费者行为假设,1.假设在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必需品;2.假设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相同。根据上述两条基本假设,我们可推断两国的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即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也就越相似。,.,二、代表性需求与规模经济,反映一般收入水平的需求水平,我们称之为“代表性需求”。无论一国居民对同一类产品的需求多样性如何,该国生产者总是随着其代表性需求的演变而发展的。因为只有代表性需求才能满足生产者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果的目标。由于生产者的这种经营战略,必然导致国内消费者对不同档次产品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三、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图中,横轴表示人均收入水平y,纵轴表示消费者所需的各种商品的品质等级q,OP表示二者的关系E和F之间的商品,两国的重叠需求是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切。,.,(一)重叠需求,两国需求品质等级相同的部分叫重叠需求,处于重叠需求的部分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引发两国开展国际贸易。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则重叠需求部分越多。,.,问题?,处于重叠部分的商品贸易的方向如何呢?在林德理论中并没有说明,是林德理论的疏忽吗?,.,(二)林德理论的要点,1、一种产品是否生产取决于国内市场的有效需求,若要出口,还必须有国外市场的有效需求,同质的国外需求引起国际贸易。2、国外同质的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的相似性。插入例子如下:,.,美国,日本,韩国,中国,需求档次,代表性需求,专门生产,3、4、5,5,5,2、3、4、5,4,4,1、2、3、4、5,3,3,1、2、3、4,1、2,1、2,只有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才会有相互贸易,同时,由于这种贸易使各国专门生产的产品有了更大的市场范围,因而规模经济效果可能更加明显。,假定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都能生产家庭用汽车,家庭汽车共五个档次。,.,(三)结论,1、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两国重叠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所以,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切。2、依据重叠需求理论,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则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新的重叠需要的商品便不断地出现,贸易也相应地不断扩大,贸易中的新品种就会不断地出现。,.,四、重叠需求理论的适用性,1.林德曾指出其理论主要是针对工业产品或制成品。2.重叠需求理论则适用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五、重叠需求理论的意义,总体:重叠需求贸易理论对于解释二战以来迅速发展的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贸易具有特别的意义;该理论从需求的角度对产业内贸易加以概括和解释,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具体:这一理论揭示在生产技术、资源禀赋、消费需求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为什么会出现分工和贸易的原因;其次该理论揭示了发达国家产业内贸易的原因之一;最后,该理论也是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的补充说明。,.,六、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1、分析面不同各自从需求面、供给面分析贸易。2、适用范围不同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trade),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第四节技术转移与国际贸易,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Posner)在他的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并建立了技术差距模型。在此基础上,1966年,雷蒙德维农(RVernon)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引入时间和“技术创新”因素来分析制成品贸易现象,这是对要素禀赋理论的重大突破。,.,一、技术差距论,(一)模仿时滞把产品创新到模仿生产的时间称为模仿时滞,它分为三类:1.需求时滞。新产品出口到其它国家,一时因消费者尚未注意或不了解,而不能取代原有老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差。2.反应时滞。一个国家在新产品进口后,需求逐渐增加使进口国的生产商感到不能再按旧的方法生产老产品,因此,要进行调整来生产新产品,但这中间需要一段时间。3.掌握时滞。即仿制国家从开始生产到达到先前国同一技术水平,国内生产扩大,进口变为零的时间间隔。,.,(二)技术差距与模仿滞后(如下图),创新国,模仿国,创新国消费,创新国出口,模仿国进口,模仿国出口,模仿国生产,反应滞后,需求滞后,掌握滞后,时间,生产/出口,t0,t2,t1,t3,创新国生产,模仿滞后,.,(三)技术差距与国际贸易,波斯纳认为:新产品总是在工业发达国家最先问世,新产品在国内销售之后进入国际市场,创新国便获得了初期的比较利益。这时其他国家虽然想对新产品模仿生产,但由于与先进工业国之间存在的技术差距,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才可以做到,在这段时间内,创新国仍然保有该产品上的技术领先的地位,其他国家对该产品的消费仍需要通过进口得到满足,因而技术差距所引起的国际贸易必然继续进行。,.,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技术差距模型基础上,1966年,雷蒙德维农(RVernon)在国际投资和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贸易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引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互联网行业ARVR技术应用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电子器材行业智能家居器材市场前景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2025年医疗服务行业远程医疗服务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互联网教育行业未来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清洁能源行业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医疗大数据行业健康大数据应用前景报告
- 岳阳楼区2025湖南岳阳市岳阳楼区事业单位招聘4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安置房委托代建协议书6篇
- 定西市2025年甘肃省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聘(53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四川省2025年四川乐至县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住房供给调控预案
- 培训行业转介绍
- 文科物理(兰州大学)学习通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选择性必修第一册1.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设计】
- catia考试图纸题目及答案
- pos机风险管理办法
- 2025年行业机器人边缘计算技术应用与场景分析
- 2025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加油站行业需求分析及创新策略研究报告
- 2025中国工业传感器行业市场白皮书
- 手机桌面市场深度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