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8号实际资本.doc_第1页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8号实际资本.doc_第2页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8号实际资本.doc_第3页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8号实际资本.doc_第4页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8号实际资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8号:实际资本(征求意见稿)引言1本规则规范保险公司的实际资本在偿付能力报告中的编报。定义2本规则使用的下列术语,其定义为:(1)实际资本,指保险公司的认可资产减去认可负债后的余额。实际资本包括投入资本、剩余综合收益、计入实际资本的资本性负债。(2)资本交易,指保险公司与实际资本出资人之间发生的导致实际资本总额增减变动的经济活动。导致实际资本增加的资本交易包括保险公司接受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接受捐赠资产、募集资本性负债等,导致实际资本减少的资本交易包括保险公司减少注册资本、偿还资本性负债、分配现金股利(或红利)等。实际资本的构成 3. 投入资本,指保险公司的所有者和捐赠者实际投入的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或股本)溢价、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和捐赠资本。4. 剩余综合收益,指保险公司的综合收益减去分配的现金股利(或红利)、转增投入资本金额后的余额。其中,综合收益是指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9号:综合收益确定的综合收益;分配的现金股利(或红利)是指保险公司根据公司法等法规向所有者分配的现金股利(或红利);转增投入资本是指保险公司根据公司法等法规用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转增的实收资本(或股本)和资本(或股本)溢价。5. 计入实际资本的资本性负债,指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6号:认可负债的规定不确认为认可负债而计入实际资本的负债。实际资本表和实际资本变动表6. 实际资本表是反映保险公司在某一特定日期实际资本总额及构成情况的报表。7保险公司应当在实际资本表中分项列示投入资本、剩余综合收益和计入实际资本的资本性负债的期末余额。8. 保险公司的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或股本)溢价应当在实际资本表的投入资本项目中单独列示。 9. 实际资本变动表是反映保险公司在一定期间实际资本各组成部分变动情况的报表。10. 保险公司应当在实际资本变动表中分项列示:(1)资本交易导致的实际资本增减;(2)非资本交易和事项导致的实际资本增减;其中,资本交易导致的实际资本增减变动应当按照实际资本增加和实际资本减少分项列示。11. 保险公司应当在实际资本变动表中分项列示:(1)转增资本导致的投入资本内部项目之间的转移金额;(2)转增资本导致的投入资本和剩余综合收益之间的转移金额。12. 保险公司应当对编制的实际资本表、实际资本变动表进行校验,报表项目金额与有关偿付能力报表、会计报表项目金额之间应当符合勾稽关系。披露13保险公司应当在偿付能力报告明细表中披露以下信息: (1)期末和期初的股权结构及报告期间的股权结构变动;(2)公司最终控制人的简介、变更情况,以及公司与最终控制人的控制关系;(3)期末前十大所有者及持股情况,包括所有者基本情况,所持股份的类别、数量,所持股份状态,前十大所有者之间的关联方关系;(4)股权转让情况,包括转让时间、转让双方名称、转让股份数量或出资额、转让价格等。附则14. 本规则及相关问题解答等规定未涉及的保险公司实际资本的编报要求,适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15. 本规则自2005年度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起施行。附件一:实际资本表的格式实际资本表公司名称: 年( 季) 单位:万元 行次项目期末数期初数121投入资本1.1其中:实收资本(或股本)1.2 资本(或股本)溢价2剩余综合收益3计入实际资本的资本性负债4实际资本合计附件二:实际资本变动表的格式:附表AC:实际资本变动表公司名称: 年 单位:万元行次项目本年数上年数121一、年初实际资本2二、资本交易导致的本年实际资本增减3(一)实际资本增加4新增投入资本4.1其中:实收资本(或股本)4.2资本(或股本)溢价5计入实际资本的资本性负债增加额6(二)实际资本减少7减少注册资本导致的实际资本减少额8计入实际资本的资本性负债减少额9分配现金股利(或红利)10三、非资本交易和事项导致的本年实际资本增减11本期综合收益12四、年末实际资本五、转增资本导致的本年实际资本项目之间的转移13(一)投入资本增加额14实收资本(或股本)增加额14.1其中:资本(或股本)溢价转入14.2外币资本折算差额转入14.3捐赠资本转入14.4剩余综合收益转入15资本(或股本)溢价变动额(减少以“”号填列)15.1其中:资本(或股本)溢价增加额15.2资本(或股本)溢价减少额16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减少额17捐赠资本减少额18(二)剩余综合收益减少额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8号:实际资本实务指南(征求意见稿)一、关于引言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8号:实际资本(以下简称“本规则”)在引言部分指出,其旨在规范保险公司的实际资本在偿付能力报告中的编报,包括实际资本的定义、实际资本表和实际资本变动表的编报要求、有关明细表的披露要求。保险公司应当通过备查簿记录实际资本增减变动情况,以助于提高偿付能力报告的信息质量和编报效率。二、关于定义(一)实际资本实际资本,指保险公司的认可资产减去认可负债后的余额。实际资本包括投入资本、剩余综合收益和计入实际资本的资本性负债。本规则定义的实际资本,就是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保监会令2003年1号)中的实际偿付能力额度。1实际资本的特征实际资本是认可资产减去认可负债后的余额。这一定义体现了实际资本的以下基本特征:(1)永久的(或长期的)、无限制的。永久的(或长期的),即实际资本没有到期期限(或者期限很长);无限制的,即没有任何条件或情况(如担保、冻结或其他第三方权益)限制保险公司用实际资本履行对保单持有人的赔付义务。(2)易于吸收风险损失。实际资本应当具有较好的流动性,风险较低。例如,保险公司在国有商业银行存款的风险较低,属于认可资产,应计入实际资本;保险公司在信用社的存款信用风险较高,属于非认可资产,就不能计入实际资本。(3)清偿顺序在保单责任和其它债务之后。即在保险公司履行完对保单持有人的赔付义务和其他债务(如所欠税款、对外信用担保)之前,实际资本出资人无权动用实际资本。2实际资本与所有者权益的区别实际资本与通用会计报表中的所有者权益不同。首先,性质不同。实际资本是保险公司能够履行对保单持有人赔付义务的资本。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在企业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次,目的不同。评估实际资本的目的是为了衡量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确认所有者权益的目的是为了衡量所有者在企业中享有的经济利益,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管理者的经营业绩。 第三,构成不同(详细区别见本指南第三部分关于实际资本的构成)。实际资本包括投入资本、剩余综合收益和资本性负债,这种构成反映了实际资本的质量和形成原因。虽然所有者权益也可以按照来源分为投入资本和留存收益,但这种分类不能直接反映不同所有者在企业中的权益。因此,编制通用会计报表时将所有者权益分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通过各所有者所占实收资本(或股本)的比例反映其权益。最后,确认和计量标准不同。实际资本是认可资产与认可负债的差额,所有者权益是资产与负债的差额。由于偿付能力报告目的和通用会计报表目的完全不同,因此,认可资产与资产、认可负债与负债的确认、计量标准不同,所有者权益和实际资本的确认、计量标准也不同。例如,保险公司募集的次级债不确认为所有者权益,但可以按照一定比例确认为实际资本。再如,为了衡量所有者在企业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在所有者权益中必须确认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而偿付能力评估时不需要确认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因为,它们都是保险公司内部资本积累的一部分,在履行对保单持有人赔付义务的能力上没有区别。(二)资本交易导致实际资本总额增减变动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资本交易,指保险公司与实际资本出资人之间发生的导致实际资本总额增减变动的经济活动。另一种是非资本交易和事项,主要是保险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类交易和事项。因此,实际资本与认可资产、认可负债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下面的等式。期末实际资本期末认可资产期末认可负债(期初认可资产期初认可负债)本期非资本交易和事项导致的实际资本变动(即本期综合收益)+本期资本交易导致的实际资本变动资本交易导致的实际资本变动,反映了保险公司从外部获得的实际资本;非资本交易和事项导致的实际资本变动,反映了保险公司内部资本积累能力。本规则主要规范资本交易所导致的实际资本总额的增减变动在偿付能力报告中的编报,非资本交易和事项导致的实际资本总额的增减变动(即综合收益)在偿付能力报告中的编报由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9号:综合收益规范。资本交易有两个特点:一是,资本交易是保险公司与实际资本出资人之间的交易,实际资本出资人包括保险公司的所有者(股东)、向保险公司无偿捐赠财产物资的捐赠人、购买保险公司发行的次级债的债权人等。保险公司与投保人、其他债权人等之间发生的销售保单、债务重组等交易不属于资本交易。二是,资本交易会导致保险公司实际资本总额发生增减变动,保险公司与实际资本出资人之间发生的不导致实际资本总额增减的交易不属于资本交易,例如,分配股票股利不会导致实际资本增加或减少,只是使实际资本内部结构发生变动,即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或股本)溢价增加,剩余综合收益减少。保险公司向实际资本出资人销售保单、提供咨询服务和资产管理服务等交易也不属于资本交易。导致实际资本增加的资本交易包括但不限于:(1)保险公司接受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如保险公司所有者增资、公开发行股票等;(2)保险公司募集资本性负债,如募集次级债;(3)保险公司接受捐赠资产。导致实际资本减少的资本交易包括但不限于:(1)保险公司减少注册资本;(2)保险公司偿还资本性负债,如向次级债债权人偿还次级债;(3)保险公司分配现金股利(或红利)。保险公司还可能发生资本(或股本)溢价转增资本、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分配股票股利等事项,这些事项不会导致实际资本总额发生增减变动,只会使实际资本内部项目金额发生此增彼减的变动。三、关于实际资本的构成从资本的来源看,实际资本可以分为两部分:外部获得的实际资本和内部积累的实际资本。外部获得的实际资本包括保险公司所有者投入的资本金、保险公司接受的捐赠资产、募集的资本性负债。内部积累的实际资本是保险公司通过非资本交易和事项形成的实际资本,即综合收益。从资本质量看,实际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包括投入资本和剩余综合收益,附属资本包括资本性负债。因此,本规则将实际资本分为投入资本、剩余综合收益和资本性负债三部分。(一)实际资本的构成1投入资本投入资本,指保险公司的所有者和捐赠者投入的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或股本)溢价、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和捐赠资本。投入资本来源于两个方面:(1)保险公司所有者向保险公司投入货币资金形成的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或股本)溢价、外币资本折算差额,以及保险公司接受的现金和非现金资产捐赠。外国保险公司分公司的实收资本是营运资金。(2)保险公司用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的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或股本)溢价。2剩余综合收益剩余综合收益,指保险公司的综合收益减去分配的股利(或红利)、转增投入资本金额后的余额。其中:(1)综合收益是指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9号:综合收益所确定的综合收益。(2)分配的股利(或红利)是指保险公司根据公司法等法规向所有者分配的现金股利(或红利)。(3)转增投入资本是指保险公司根据公司法等法规用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不含资本溢价、外币资本折算差额、捐赠资产所形成的资本公积)等转增的实收资本(或股本)和资本(或股本)溢价。其中,未分配利润转增投入资本指分配股票股利。期末剩余综合收益=期初剩余综合收益+(本期综合收益本期分配的股利或红利本期转增投入资本的金额)3计入实际资本的资本性负债计入实际资本的资本性负债,指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6号:认可负债的规定不确认为认可负债而计入实际资本的资本性负债。资本性负债通常具有债务和权益双重属性,有与股本相似的特性,可以履行对保单持有人的赔付义务,随着剩余期限的缩短,资本性负债的负债性质逐渐增强,资本性质逐渐减弱。因此,资本性负债不应当全部确认为认可负债,即应当将部分资本性负债计入实际资本。计入实际资本的资本性负债金额,等于保险公司资本性负债的账面余额与认可价值之间的差额。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资本性负债主要是保险公司募集的次级债。由于次级债期限较长(一般在5年以上),清偿顺序在保单责任和其他负债之后,只有偿付能力达到监管标准才能偿还本息等特点,在未到偿还期以前,可以充当吸收保险公司未来风险的实际资本。因此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6号:认可负债按照次级债剩余期限的长短,规定了次级债确认为认可负债的认可标准。相应的,保险公司应当根据该标准将不确认为认可负债的次级债计入实际资本。(二)实际资本与所有者权益内部构成的比较虽然实际资本和所有者权益有本质区别,但是,实际资本和所有者权益的主要来源都是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和公司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内部积累(即资产或负债的变动净额),其内部构成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某些内部构成项目的确认和计量标准也相同。1从偿付能力评估的角度看,所有者权益中的资本公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所有者和捐赠者投入的资本,属于本规则实际资本中的投入资本,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现金捐赠、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转入其他资本公积中的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另一部分是非资本交易和事项引起的资产或负债的变动,属于综合收益,包括资本公积中的股权投资准备、关联方交易差价、债务重组收益等。因此,实际资本中的投入资本与所有者权益有以下对应关系:投入资本=所有者权益中的实收资本+资本(或股本)溢价+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现金捐赠+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转入其他资本公积中的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捐赠资本=资本公积中的接受现金捐赠+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转入其他资本公积的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投入资本中的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或股本)溢价、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分别与所有者权益中的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或股本)溢价、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相同。2剩余综合收益与通用会计报表中的留存收益完全不同,留存收益是保险公司尚未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和具有特定用途的公积金,剩余综合收益则是资本交易以外(包含分配现金股利)的其他交易和事项导致的认可资产或认可负债的变化。因此,剩余综合收益与留存收益不仅性质不同,而且,在金额上也没有关系。表1:实际资本内部构成与所有者权益内部构成对照表实际资本所有者权益投入资本实收资本(或股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中的资本(或股本)溢价外币资本折算差额资本公积中的外币资本折算差额捐赠资本资本公积中的现金捐赠、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转入其他资本公积中的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剩余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中的股权投资准备、转入其他资本公积中的股权投资准备、关联方交易差价、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实际资本的资本性负债四、关于实际资本表和实际资本变动表的编报偿付能力报表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报表是主表,包括认可资产表、认可负债表、实际资本表、风险资本表等;第二层次报表是附表,包括实际资本变动表、综合收益表等;第三层次报表是明细表。附表和明细表是对主表信息的解释和补充。认可资产表、认可负债表、实际资本表反映了保险公司特定时点的实际资本总额及构成情况,实际资本变动表和综合收益表则反映了实际资本的变动情况和原因。(一)实际资本表的编报1实际资本表反映特定日期保险公司的实际资本总额及构成情况。2实际资本表中“期初数”栏内各项数字,应当根据上年末实际资本表“期末数”栏内所列数字填列。3实际资本表中“期末数”栏内各项目的内容及填列方法:(1)“投入资本”项目,反映保险公司所有者和捐赠者投入的资本。本项目应当根据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或股本)溢价、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和捐赠资本的合计数填列。本项目应当与“实收资本(或股本、营运资金)”、“资本公积资本(或股本)溢价、外币资本折算差额、接受现金捐赠、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其他资本公积(接收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转入)”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数相等。“投入资本”项目下的“实收资本(或股本)”和“资本(或股本)溢价”明细项目,应当分别根据“实收资本(或股本)”和“资本公积资本(或股本)溢价”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2)“剩余综合收益”项目,反映非资本交易(但包含分配现金股利)和事项所形成的实际资本。本项目应当根据上年末实际资本表中“剩余综合收益”项目“期末数”栏所列数字加上本期综合收益表中“综合收益”项目“本年数”或“本年累计数”栏所列数字,减去本年累计分配的现金股利,分配的股票股利、盈余公积等转增资本后的余额填列。(3)“计入实际资本的资本性负债”项目,反映保险公司不被认可为认可负债、计入实际资本的资本性负债。本项目应当根据资本性负债的期末账面余额与期末认可价值的差额填列。(二)实际资本变动表的编报1实际资本变动表反映保险公司一定时期内实际资本及其组成部分变动的情况。实际资本变动表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资本交易导致的实际资本增减变动情况;第二部分是非资本交易和事项导致的实际资本增减变动情况;第三部分是实际资本内部各项目之间的转移情况。2实际资本变动表中“上年数”栏内各项数字,应当根据上年实际资本变动表“本年数”栏内所列数字填列。3实际资本变动表中“本年数”栏内各项目的内容及填列方法:(1)“新增投入资本”项目,反映报告期所有者和捐赠者投入保险公司的资本。本项目应当根据报告期内所有者和捐赠者投入资本的金额填列。本项目应当与“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资本(或股本)溢价、外币资本折算差额”、“资本公积现金捐赠、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科目反映的本期投入资本的发生额合计数相等。“新增投入资本”项目下的“实收资本(或股本)”项目和“资本(或股本)溢价”项目,应当分别根据“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资本公积资本(或股本)溢价”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分析填列。(2)“计入实际资本的资本性负债增加额”项目,反映报告期保险公司不被确认为认可负债的资本性负债增加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资本性负债账面余额与认可价值的差额分析填列。(3)“减少注册资本导致的实际资本减少”项目,反映报告期因保险公司减少注册资本而减少的实际资本。本项目应当按照减少注册资本的金额或购回股票支付的价款填列。(4)“计入实际资本的资本性负债减少额”项目,反映报告期保险公司由于偿还资本性负债或募集的资本性负债剩余期限缩短所导致的不被认可为认可负债的资本性负债的减少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资本性负债账面余额与认可价值的差额分析填列。(5)“分配现金股利”项目,反映报告期保险公司分配的现金股利(或红利)。本项目应当根据分配的现金股利的金额填列。本项目应当与“利润分配应付优先股股利、应付普通股股利”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合计数相等。(6)“本期综合收益”项目,反映报告期非资本交易和事项导致的实际资本的变动。本项目应当根据本年综合收益表中“综合收益”项目的“本年数”栏所列数字填列。(7)“实收资本(或股本)增加额”项目,反映报告期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分配股票股利等导致的实收资本增加额。本项目应当根据“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科目反映转增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发生额分析填列。该项目下的“资本(或股本)溢价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转入”、“捐赠资本转入”、“剩余综合收益转入”明细项目应当根据“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科目转增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发生额分析填列。(8)“资本(或股本)溢价变动额”项目,反映转增资本所导致的资本(或股本)溢价的变动。本项目应当根据转增资本导致的资本(或股本)溢价增加额和转增资本导致的资本(或股本)溢价减少额的合计数填列。该项目下的“转增资本导致的资本(或股本)溢价增加额”明细项目,反映保险公司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分配股票股利等导致的资本(或股本)溢价的增加额,应当根据“资本公积资本(或股本)溢价”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转增资本导致的资本(或股本)溢价减少额”明细项目,反映保险公司用资本(或股本)溢价转增资本,应当根据资本(或股本)溢价转增资本的金额填列。(9)“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减少额”项目,反映保险公司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导致的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的减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资本公积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0)“捐赠资本减少额”项目,反映保险公司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导致的捐赠资本减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资本公积”科目中属于捐赠资本的明细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11)“剩余综合收益减少额”项目,反映保险公司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分配股票股利转增资本导致的剩余综合收益减少额。本项目应当根据盈余公积转增资本的金额、分配股票股利的金额、资本公积中属于综合收益部分转增资本的金额的合计数填列。例1某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通用会计报表年初数中,股本为50000万元(每股面值1元),资本公积为5300万元(资本公积的具体构成见表2),盈余公积为180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15000万元。2005年实际资本表剩余综合收益年初余额为400万元。已知:(1)2005年该公司综合收益为5100万元;(2)2005年3月该公司用资本公积4000万元和盈余公积8000万元转增资本;(3)2005年7月该公司宣布每10股送1股(按面值计算)派0.5元,分配股票股利的金额为5000万元。2005年8月分派股利。假设该公司2005年净利润为0,除上述因素外,没有导致该公司所有者权益各项目发生变动的其他因素。所有者权益各项目金额及转增资本的金额如表2所示。根据上述资料可以得出,2005年初该公司的投入资本实收资本50000万元+资本溢价2100万元+外币资本折算差额300万元+(现金捐赠600万元+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600万元+转入其他资本公积的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450万元)=54050万元2005年实际资本各构成项目的变化情况,即该保险公司2004年实际资本变动表的“五、本年实际资本项目之间的转移”中各项目金额见表3。其中:(1)由于资本公积中的准备类项目不能转增资本,因此,2005年3月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使捐赠资本减少1050万元(600+450)。表2 (单位:万元) 项目转增前金额转增金额转增后金额实收资本5000067000资本公积 530040001300其中:资本(或股本)溢价210021000 外币资折算差额3003000 接受现金捐赠6006000 股权投资准备700700 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600600 其他资本公积 100010000 其中:股权投资准备转入3503500 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转入4504500 债务重组收益2002000盈余公积 18000800010000未分配利润15000500010000所有者权益合计8830088300(2)资本公积中的股权投资准备转入其他资本公积的部分和债务重组收益都属于综合收益,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和分配股票股利都减少剩余综合收益,因此,剩余综合收益转入投入资本的金额盈余公积8000万元+未分配利润5000万元+股权投资准备350万元+债务重组收益200万元13550万元。表3 (单位:万元) 行次项 目本年数五、转增资本导致的本年实际资本项目之间的转移13(一)投入资本增加额1355014实收资本(或股本)增加额1700014.1其中:资本(或股本)溢价转入210014.2外币资本折算差额转入30014.3捐赠资本转入105014.4剩余综合收益转入1355015资本(或股本)溢价变动额(减少以“”号填列)210015.1其中:资本(或股本)溢价增加额015.2资本(或股本)溢价减少额210016外币资折算差额减少额30017捐赠资本减少额105018(二)剩余综合收益减少额135502005年末该公司的投入资本和剩余综合收益分别为:投入资本实收资本67000万元+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600万元=67600万元剩余综合收益=期初剩余综合收益400万元+本期综合收益5100万元分配的现金股利2500万元本期综合收益转增投入资本13550万元=11350万元。(三)实际资本表与其他偿付能力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实际资本表与其他偿付能力报表、通用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际资本表与认可资产表、认可负债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实际资本是认可资产减去认可负债后的余额,因此,实际资本表中 “实际资本合计”项目“期末数”栏所列数字,应当等于认可资产表“资产合计”项目“期末认可价值”栏所列数字减去认可负债表“认可负债合计”项目“期末数”栏所列数字后的余额。2实际资本表与实际资本变动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实际资本表“期初数”栏的各个项目所列数字加上和减去实际资本变动表相同栏目增加数和减少数,应当等于实际资本表“期末数”栏的各个相同项目所列数字。某项实际资本期末余额该项实际资本期初余额本期资本交易导致的该项实际资本变动额本期非资本交易和事项导致的该项实际资本变动额本期实际资本内部项目之间转移导致的该项实际资本变动额3实际资本变动表与综合收益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实际资本变动表中的“本期综合收益”项目“本年数”栏所列数字应当等于综合收益表“综合收益”项目“本年数”栏所列数字。4实际资本表与明细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实际资本表中的“实收资本(或股本)”项目“期末数”栏所列数字等于明细表AC1中“股份(或出资额)合计”项目“期末”栏所列数字。实际资本表中“计入实际资本的资本性负债”项目“期末数”栏所列数字等于明细表SDL:应付次级债中“应付次级债合计”项目“实际资本价值”栏所列数字。5实际资本表与通用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正如前述所言,实际资本与所有者权益的内部构成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实际资本表与通用会计报表某些项目的金额相等。例如,实际资本表 “实收资本(或股本)”项目“期末数”栏所列数字,应当等于同期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部分 “实收资本(或股本)”项目“期末数”栏所列数字。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上述勾稽关系,校验编制的实际资本表、实际资本变动表中数字的准确性。五、关于披露保险公司应当严格按照明细表AC1、明细表AC2、明细表AC3、明细表AC4的格式和要求披露以下信息:1期末和期初的股权结构及报告期间的股权结构变动,包括按所有者类别、上市流通和非上市流通、境内上市和境外上市等分别列示的股权结构,以及报告期间由于增资、股权转让所导致的股权结构变化。2公司最终控制人的简介、变更情况,以及公司与最终控制人的控制关系。(1)最终控制人,指按照股权比例、公司章程或经营协议、其他法律安排能够控制公司董事会组成、决定公司财务和经营决策的自然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社团法人、其他组织。这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最终控制人与公司的控股股东不一定相同。某些情况下,最终控制人虽然没有控股或未持有公司股份,但可以通过拥有的表决权资本和其他方式控制保险公司。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通过与其他投资者的协议,拥有保险公司半数以上表决权资本的控制权;根据章程或协议,有权控制保险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权任免董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的多数成员;在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会议上有半数以上投票权。第二,最终控制人只能是自然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社团法人、其他组织。例2自然人甲某拥有A公司的全部股权,A公司拥有C保险公司20的表决权资本,拥有B公司90的表决权资本;B公司拥有C保险公司35的表决权资本。在这种情况下,甲某通过A公司直接拥有C保险公司20的表决权资本加上通过B公司间接拥有C公司35的表决权资本的控制权,而达到控制C保险公司。C保险公司的最终控制人不是A公司,而是甲某。(2)公司应当披露最终控制人与公司之间的控制关系。若最终控制人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则应当以图表方式披露最终控制人与公司之间的股权关系。若最终控制人不是保险公司的控股股东或与保险公司没有股权关系,则应当以图表方式披露最终控制人与公司之间的股权关系或明确说明没有股权关系,并说明使最终控制人能够控制公司的公司章程或经营协议或其他法律安排。承例2,C保险公司应当在明细表AC2的相应栏目中以下图披露其与最终控制人的关系。甲某 持股比例 100% A公司 持股比例 20% 持股比例 90%B公司 持股比例 35% C公司 仍以C保险公司为例,若A公司的股东为甲、乙、丙三个自然人股东,分别持有A公司5、75和20的股权,但根据A公司章程,由甲负责A公司的经营管理,则甲实际控制A公司和C保险公司,甲仍然是C保险公司的最终控制人。则C保险公司应当在明细表AC2的相应栏目中以图表披露其与最终控制人的股权关系,并说明A公司章程中关于甲某负责公司经营管理的规定。3. 期末前十大股东及持股情况,包括股东基本情况,所持股份的类别、数量,所持股份状态,前十大股东之间的关联方关系。4. 股权转让情况,包括转让时间、转让双方名称、转让股份数量或出资额、转让价格等。流通股的转让情况不需要披露。六、关于附则保险公司编报偿付能力报告时,应当按照本规则确定各项实际资本的期末余额和变动情况,编报实际资本表和实际资本变动表。本规则及相关问题解答等规定未涉及的有关实际资本的编报要求,例如,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或股本)溢价等的确认和计量标准,适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本规则自2005年度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起施行,即2005年度及以后期间实际资本的偿付能力报告应当根据本规则编报。105欢迎下载。明细表AC1:股权结构公司名称: 年 行次股权类别年初本年股份或出资额的增减年末股份或出资额出资额(万元)占比股东增资公积金转增其他小计股份或出资额占比123456781未流通股份(或出资额)合计1.1国家股1.2国有法人股1.3境内法人股1.4境外法人股1.5内部职工股1.6其他2已流通股份合计2.1人民币普通股2.2境内上市的外资股2.3境外上市的外资股2.4其他3股份(或出资额)合计填表说明:(1)外国保险公司分公司、外资独资保险公司不填列本表;(2)股份有限公司在本表栏目中填列股份数量(股)、非股份有限公司在本表栏目中填列出资额(万元); (3)国家股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机构或部门向保险公司出资形成或依法定程序取得的股权,在保险公司股权登记上记名为该机构或部门持有的股权;国有法人股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国有企业、事业及其他单位以其依法占用的法人资产向独立于自己的保险公司出资形成或依法定程序取得的股权,在保险公司股权登记上记名为该国有企业或事业及其他单位持有的股权;(4)境内法人股不包括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明细表AC2:最终控制人公司名称: 年 最终控制人名称最终控制人简介最终控制人变更情况保险公司与最终控制人之间的股权关系图(若最终控制人不是保险公司的控股股东,则还应当说明使最终控制人能够控制公司的公司章程或经营协议或其他法律安排)填表说明:(1)外国保险公司分公司不填列本表;(2)最终控制人是指,按照股权比例、公司章程或经营协议或其他法律安排能够控制公司董事会组成、决定公司财务和经营决策的自然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社团法人、其他组织;(3)若最终控制人为自然人,应在第2行介绍其姓名、性别、年龄、主要经历及现任职务;(4)若报告期内最终控制人无变更,则应当在相应栏目填列“无”;若报告期内最终控制人发生变更,应说明变更的时间,变更前后的最终控制人。明细表AC3:前十大所有者公司名称: 年行次所有者名称所有者性质主要经营活动注册资本(万元)法定代表人年度内持股数量变化(股)或出资额变化(万元)年末持股数量(股)或出资额(万元)年末持股比例质押或冻结的股份或出资额(万元)董事会席位数监事会席位数123456789101234567891011合计12前十大所有者关联方关系的说明编表说明:(1)本表按照所有者年末所持股份比例降序填列;(2)第1列填列“国有”、“外资”、“自然人”等;(3)外国保险公司分公司不填列第9列和第10列;(4)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在第5列和第6列填列年度内持股数量变化和年末持股数量,非股份有限公司在第5列和第6列填列年度内出资额变化和年末出资额;(5)如果股东代表是董事长或监事长,则应在第9列或第10列相应栏目的席位数旁注明。明细表AC4:股权转让公司名称: 年行次转让日期批准文号转让方受让方转让股份数(股)或出资额(万元)转让股份比例或出资比例每股转让价格(元)转让金额(万元)12345678123填表说明:(1)本表按照转让时间的先后顺序填列,即先填列报告期内最早发生的股权转让事项;(2)已上市流通的股份转让不在本表中填列;(3)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在第5列填列转让的股份数,非股份有限公司在第5列填列转让的出资额;(4)转让股份比例指转让的股份占保险公司总股份的比例,转让出资比例指转让的出资额占保险公司实收资本的比例。121欢迎下载121欢迎下载。关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8号:实际资本(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一、起草背景偿付能力评估的国际通行做法是,运用实际资本与风险资本进行比较。因此,实际资本评估的准确性和信息披露的有用性是决定偿付能力评估的效率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实际资本既是保险监管机构准确评价保险公司风险、采取监管措施的重要依据,也是保险公司经营决策、健全内部风险管理机制的基础信息。2003年中国保监会颁布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保监会令20031号,以下简称“1号令”)中,规范了实际偿付能力额度(以下称为“实际资本”,相关说明详见后文)的评估标准,即资产和负债的认可标准。但是,没有界定实际资本的来源和构成,也没有明确要求披露实际资本的变动情况。在评估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时,仅能够得到实际资本的总体金额,无法获得实际资本的内部构成和变动的信息。例如,实际资本中哪些是股东投入的资金、哪些是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形成的内部资本积累,实际资本的变化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等等。这不利于评价保险公司内部资本积累能力和外部融资能力,也不利于分析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变化的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因此,为了完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提高偿付能力信息的有用性,2004年年末保监会启动了实际资本编报规则研究项目,在广泛研究国外理论文献、监管制度和监管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论证,起草了本规则。二、实际资本的概念(一)用“实际资本”概念替代“实际偿付能力额度”概念1号令将认可资产与认可负债的差额定义为实际偿付能力额度(available solvency margin、actual solvency margin)。从理论上讲,偿付能力(solvency)是保险公司在任何时点能够履行其对保单持有人的赔付义务的能力,偿付能力是否充足就是要比较其实际资本能否超过风险资本。从量化的角度讲,偿付能力是实际资本与风险资本的差额。Margin一词在英文中的含义是“实际超过要求的数量”、“差额”。那么solvency margin一词的中文含义应当是实际资本超过风险资本的差额。相应的,“实际偿付能力额度”概念表示的是实际资本超过风险资本的实际数额。“最低偿付能力额度”(required solvency margin)概念表示的是保险监管机构要求的保险公司实际资本与风险资本之差的最低金额,按照1号令的规定,可以将最低偿付能力额度理解为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0的情况。因此,用“实际偿付能力额度”一词表示认可资产与认可负债的差额不够准确,容易引起误解。而且,从各国偿付能力评估标准看,也很少用available solvency margin或actual solvency margin一词界定认可资产与认可负债的差额。因此,本规则不再使用“实际偿付能力额度”一词。从国际范围看,表示认可资产和认可负债差额的名称有很多,如total adjusted capital、statutory surplus(美国)、available assets(英国)、free capital、surplus capital、policyholder surplus。总结起来,这一差额的定义主要有三种:资本、盈余、资本和盈余。1通常对盈余的理解是,投资者投入资本所获得的收益,它不能涵盖资本的内含。但是,对于相互制保险公司而言,其认可资产与认可负债的差额就是盈余(policyholder surplus)。在美国的法定会计原则(Statutory Accounting Principles)中,资本、盈余这两个概念都在使用。法定会计原则第72号:盈余与准重组(SSAP. NO. 72:surplus and quasi-reorganizations)将认可资产和认可负债的差额定义为法定盈余(statutory surplus),包括股本、未分配利润等。不过,在美国偿付能力报表中也使用了“资本和盈余”(capital and surplus)的概念,既包括股东投入的资本,也包括公司的盈余。加拿大的偿付能力评估也将这一差额定义为资本和盈余。2从理论上讲,资本的概念和内涵随着其作用和目的的不同而不同。例如,编制通用会计报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所有者评价投资的获利情况,衡量所有者原始投入的资金和获得的收益,因此,通用会计报表中的资本就是实收资本或股本。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中的资本概念不同,它反映的是保险公司能够抵御资产风险、利率风险、承保风险等带来的损失的能力。其评估基础是清算或停止新业务,股东投入的资本和产生的盈余(即资本增值)都可以用来履行对保单持有人的赔付义务,因此,都属于资本。即使是相互制保险公司的盈余在分配之前,从偿付能力评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