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电话网结构说明.ppt_第1页
本地电话网结构说明.ppt_第2页
本地电话网结构说明.ppt_第3页
本地电话网结构说明.ppt_第4页
本地电话网结构说明.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通信本地电话网网络现状简介,端局、接入层发展情况本地网汇接结构智能网结构市话与长途、国际间结构网间互联结构特服路由结构小灵通网络结构,1.1端局及模块局数量统计单位:个,一.端局和接入层现状,1.2交换机容量和实装情况,1.3DID用户发展情况目前本地网共有273家DID用户容量100-10000门不等,共约45.48万。三家专网用户:军网、航天网、燕山石化。军网40万、航天网8万、燕山石化5万。号码占用百位、千位、或万位早期DID交换机以用户自行投资为主,近来以北京通信投资为主,小容量用户居多。DID小交换机机型主要有:西门子、飞利浦、爱立信、北电、华为。,1.3.1DID入网方式,基本原则:安全、节省网络资源、数据规范、保证计费就近接入一个端局:普通DID用户均就近接入一个端局,号码配置该端局范围内的号码段,DID出入呼叫均经一个接口局汇接。接入两个端局:容量在2000门以上提出双路由要求的重要户DID用户,采用就近接入一个汇接区内两个不同物理局点的端局方式,号码配置其中一个局界范围内的号码段。接入本汇接区的一对汇接局:容量在10000门以上的DID用户,号码配置DID所在局界范围内的号码段。,DID入网方式1:DID出入呼叫均经一个接口局汇接。,T14,6851,6850(1-5),6857,T13,DID入网方式2:DID呼出经过一个局,呼入经过另一个局;或DID呼出经两个接口局汇接,实现呼出双路由。呼入经一个接口局汇接,路由为主备用方式,在呼入接口局出现故障时,通过人为倒换的方式,将呼入倒至另一个接口局。对重要用户DID呼入可通过汇接局负荷分担选择两个接口局的方式实现DID呼入双路由。,T23,6840(6-0)气象局,DID入网方式3:DID呼出呼入均经一对汇接局汇接,实现呼出呼入均为双路由。对于专网用户,由于容量都在万门以上,又有自己的汇接局,采取接入本地网汇接局的方式是最佳选择。,非本区端局,1.3.2DID信令方式,DSS1信令方式N7信令方式(TUP、ISUP)R2信令方式,二.汇接局现状与发展分析2.1汇接局现状及问题目前,北京本地电话网的组织是按地理位置将北京通信的营业面积划分为四个汇接区,每区2个汇接局,以汇接局为核心,以去话汇接为主结合部分来去话汇接的方式完成核心交换功能。T13、T14局属于一汇接区、T23、T24局属于二汇接区、T33、T34局属于三汇接区、T43、T44局属于四汇接区,每个汇接区内的两个汇接局采用负荷分担方式工作。T13、T23、T33、T43为AXE10交换机,单局容量8万线;T14、T24、T34、T44为P3S交换机,单局容量为10万线;八个汇接局总容量72万线。,本地网汇接局分布,T24,T23,T13,T33,T34,T43,西单,安慧,东皇城根,幸福大街,木樨园,西客站,T14,茂林居,T44,紫竹园,汇接方式的改变,94年八个汇接局入网开通时,本地电话网的网络结构定为去话汇接方式,这在当时的设备和网络条件下是科学合理的,但由于去话汇接方式要求汇接局对全网端局中继线实行全覆盖,在全网交换机数量到达200多个的今天,去话汇接方式存在的传输资源浪费和中继线利用率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汇接方式的改变,随着TX3、TX4汇接局的入网,在组织新的本地电话网时,网络结构采用去话与来去话混合汇接的方式。奇(T13、T23、T33、T43)、偶(T14、T24、T34、T44)跨汇接区汇接局之间采用155M中继进行网状网相连。,T24,T23,T14,T13,T33,T34,T44,T43,去话汇接与来去话汇接对比,选择来去话汇接方式的原则,汇接局到它区容量30000门以下或话务量低于40erl的市话端局将不再开设直达中继,即采用来去话的汇接方式,对于汇接局到它区容量30000门以上或话务量高于40erl的端局仍开设直达中继,即保留去话的汇接方式。,去话与来去话混合汇接(示意图),T13,T14,T23,T24,一汇接区,二汇接区,汇接局155M端口的使用方式,汇接局之间使用155M端口连接,为来去话汇接提供较宽的通路。汇接局到它区端局间使用155M连接汇接局到它区开直达中继的端局之间的中继线束一般不大,所以必须将若干个物理局点的端局组合起来,才够开一个155M的中继。为保证网络安全,每个汇接局到它区各开两个155M,并落在不同的物理点和不同物理设备上。,汇接局到它区端局使用155M的优点:,避免在汇接局到它区端局之间开大量的2M电路,直接通过155M接口经10G设备到达其它汇接区内的DACS上,节省了传输资源,充分发挥了155M接口的优势。,汇接层存在主要问题,同一汇接区的两个汇接局话务不均衡(差1000ERL左右)、中继线占用率不均衡(差15%多),分析原因如下:中继容量不同,TX3容量为8万线、TX4容量为10万线。配置不相同,TX3汇接局具备30B+D的功能,而TX4局不具备,致使有些以PRI方式接入的业务(例10060、95997等)只能开在TX3汇接局上。TX3汇接局所内安装有端口批发的拨号服务器,而TX4局未安装,致使端口批发业务只能开在TX3汇接局上。为解决全网E10B交换局主叫号码传送中出现的问题,本地网各局将呼叫10个E10B局的路由全部经TX3汇接局转接。,汇接层存在主要问题,本地网四个汇接区话务不均衡,第二汇接区的话务量最大,第一、三汇接区的话务量基本持平,第四汇接区话务量最低。二、四汇接区话务量相差15.7%将郊区门头沟各局调整到一汇接区。Q=5的部分端局(原以长安街分界改为以朝外大街分界)调整到四汇接区。,二汇接区(Q=2.6.8)延庆、昌平、门头沟,三汇接区(Q=4.5)怀柔、密云,一汇接区(Q=3.8)大兴、房山,四汇接区(Q=5.7)顺义、通州、平谷,本地电话网汇接区的划分,二汇接区(Q=2.6.8)延庆、昌平,三汇接区(Q=4.5)怀柔、密云,一汇接区(Q=3.8)大兴、房山、门头沟,四汇接区(Q=5.7)顺义、通州、平谷,本地电话网汇接区的调整,汇接局的发展策略本地网仍采用分区双汇接结构,汇接方式为去话与来去话混合汇接方式,此结构到2006年可不做大的调整;主要工作是进行局部优化、调整汇接区话务量、提高中继利用率。,本地智能网具有4套系统1.华为201智能网平台:201卡、移机不改号、智能公话、预付费、2018充值2.贝尔智能网平台:移动受端入网、一号通、本地80063.华为17908智能网平台:IP话务量批发、17908卡、手机伴侣卡4.华为TS1综合业务平台:话务量批发汇接、1790901移动受端入网、国际来话移动受端入网,三.智能网结构,201网络结构,具备智能业务的交换机东汇接区:SSP4(安惠)纯SSP局,容量528套2M8511(东单)端局和SSP混合局西汇接区:SSP3(五棵松)纯SSP局,容量528套2M8280(北太平庄)端局和SSP混合局8287(中关村)端局和SSP混合局,西汇接区智能网网络结构图,东汇接区智能网网络结构图,智能平台的发展定位,201智能网平台发展成为以201电话卡和201充值卡为中心的北京通信统一卡类预付费中心和卡类充值中心上海贝尔智能网平台主要承担网络型智能业务,以充分发挥其汇接局做为SSP的中继优势华为17908平台与TS1综合业务平台合并改造为新IP平台,主要承载长途业务,TS1改造方案,原联通关口局的再利用,原联通专用关口局建于1999年机型:EWSDGW1:GW2:长话局方庄局中继容量为1万线中继容量1.2万线,IP17908,TS1改造,PSTN,GW1,话务批发,TS1改造方案将长途话务批发等业务割接到GW1,对TS1进行改造,与17908平台融合形成新的能够支持多种运营模式的业务平台,新平台,四.国内长途的网路结构,目前,北京共有四个长途交换机TSH1长途26000路S1240J方庄TSH2长途30000路S1240J长话TSH3长途26000路S1240J长话TSH4长途40000路S1240J鲁谷,国内长途交换机优化,为解决长话大楼交换机过于集中,传输、管道资源的紧张状况。在皂君庙新建长途交换机:新TSH3-S1240容量26000路。入网开通后将割接长话旧TSH3业务,旧TSH3退网,届时长途交换机在地理分布上日趋合理。,本地网端局到长途汇接方式,本地网端局到长途去话按西、东划分汇接区以负荷分担方式进两个长途局西区端局(一、二汇接区)TSH2、TSH4东区端局(三、四汇接区)TSH1、TSH3长途来话全覆盖方式,皂君庙,国际局,IN1,IN2,Txx,Txx,LS,LS,五.国际长途网路结构,IN211000路国际局S1240JIN120000路皂君庙AXE10,六.关口局现状与发展,目前北京通信的旧关口局有6个,即关口局T12、T21、T32、T42为S12交换机,单局容量为6万线,另有2个AXETRANSGATES关口局T5、T6,单局容量8.7万线。旧关口局汇接层采用分区汇接的方式,T12、T21、T32、T42延续其以前做为本地网汇接局时的汇接区划分方式-分属于以长安街和中轴路划分为四个汇接区中,汇接方式采用去话汇接,来话全覆盖的方式。T5、T6关口局在实际应用中按东、西区划分,其中T6在西区,与T12、T21负荷分担一、二汇接区端局的去话;T5在东区,与T32、T42负荷分担三、四汇接区端局的去话;T5、T6对来话电路分东、西区连接,对它区来话话务量采用T5、T6互连中继的方式疏通。,本地网关口局分布,T21,T12,T32,T42,北太平庄,西单,呼家楼,幸福大街,东单,茂林居,T6,T5,T12,T21,T32,T42,T6,T5,关口局汇接区划分示意图,第1汇接区,第4汇接区,第3汇接区,第2汇接区,北京通信关口局现状,本地网关口局网间结构,T6,T5,一汇接区LS,T12,T21,T32,T42,二汇接区LS,三汇接区LS,四汇接区LS,联通,电信,移动,铁通,卫通,网通控股,互连互通中继开通情况,新建关口局容量及组网方案,本地网新建四个关口局,本地网新关口局的组网原则,将本地网划分为两个汇接区一、二汇接区为西汇接区,由G1、G2关口局汇接。三、四汇接区为东汇接区,由G3、G4关口局汇接。关口局对本汇接区内的端局中继全覆盖关口局对他汇接区内的端局话务量大于90erl时开直达中继。否则通过东、西区关口局间互连中继的方式疏通话务。市话端局至其他运营商的去话采用话务负荷分担方式由本区2个关口局汇接。关口局至运营商的网间中继均采用收、发分开分群方式设置,北京通信新建关口局网络结构,新建关口局汇接去话结构,G2,G1,鲁谷,西单,西区LS,G3,G4,东单,望京,东区LS,北京通信新建关口局网络结构,新建关口局汇接来话结构,东单G4,西单G2,鲁谷G1,西区LS,望京G3,东区LS,黑线为本区来话,单向电路红线为他区来话,单向电路蓝线为东、西区互连双向中继,新关口局间结构,G2,G1,G3,G4,鲁谷,西单,望京,东单,关口局与汇接局间的结构,G2,G1,G3,G4,鲁谷,西单,望京,东单,T23,T24,T13,T14,T33,T23,T34,T43,T44,本地网新关口局网间结构,一汇接区LS,G1,G2,G3,G4,二汇接区LS,三汇接区LS,四汇接区LS,联通,电信,移动,铁通,卫通,一.与北京移动的网间结构现状(旧),T6,T5,一汇接区LS,西区MSC,T12,T21,T32,T42,二汇接区LS,三汇接区LS,四汇接区LS,GB4,GB3,GB2,GB6,GB1,GB5,东区MSC,西区MSC,GB4,GB3,GB2,GB6,GB1,GB5,东区MSC,与北京移动的网间结构(新),东区LS,西区LS,G1,G2,G3,G4,鲁谷,西单,望京,东单,鲁谷,西客站,南沙滩,幸福大街,望京,皂君庙,二.与联通的网间结构联通关口局分布,165G2,179115)确保网间业务计费不受影响。,关口局割接要点,1)在保证安全,资源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尽量争取实现与运营商关口局的网状连接或分区网状连接,达到一个合理的网间结构2)在协商的基础上,尽量实现运营商业务的集中整合。如:北京通信国际IN1、IN2局与移动长途局BJA1、BJA2各开有直达中继用于转接移动用户的国际业务。此次割接将国际业务通过新关口局送入移动网,减少了网间结算点。3)根据新关口局网络结构及目前话务量情况,进行新关口局至运营商关口局的中继配比设定,并就中继数量、分群,多信令点的设置等问题与对方充分沟通,达成共识。,关口局割接要点,4)进行网间电路调度之前,与本地网络分析和维护部门一起制订网间电路的命名原则,以便于日后的网络维护和分析。5)割接前要整理出所有涉及的业务目的码,对业务路由和业务分源情况要进行核查6)由于北京通信G1-G4关口局为新机型设备入网,在正式割接之前,需与运营商关口局进行局间信令兼容性、第二信令点的测试及完成计费验证。,7)割接要分汇接区,按来话和去话、按业务类型(本地、长途、国际)分阶段进行,先以部分电路建立网间的新平面,以分区域的目的码话务分流打开缺口,随着旧平面上网间电路的减少和新平面上网间电路的增加,不断增加新的汇接话务源,直至业务全部倒换到新关口层面上。8)在割接过程中,要注意每步调整实施后的话务流量流向变化及各种告警和申告,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割接工作万无一失,关口局割接要点,关口局割接进度安排,2005年,应完成互联互通业务割接到新的关口局的工作。2006年,四个S1240旧关口局T12、T21、T32、T42退网。,关口局割接完成后T5、T6的再利用问题,T5、T6各割出12个155M设备,分别补充到本地网四个TX3(AXE-10)汇接局,将其容量扩充到9万线。将T5、T6关口局改做本地网特殊业务的汇接局,保持目前半覆盖的网络结构。减轻现有汇接局的话务压力减轻一些特殊业务对本地网的冲击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作为备份,增加本地网的抗灾能力为奥运会期间开通特殊业务做好网络准备注:T5、T6现各有294个2M,可通过软件修改的方式将其更换为30B+D的中继,用于实现30B+D业务的汇接。,七.特服的路由结构,1.以一个端局做接口局:同接口局路由如:95001鸿联95声讯台接口局:65912.以2个端局做接口局如:122接口局:6805,6833除接口局外的端局路由指向汇接局汇接局路由为2个端局负荷分担,若无直达则指向其他接局(如:T13-6805&6833,T34-T14&T13)关口局路由为2个端局负荷分担,若无直达则指向其他关口局(如:T6-6805&6833,T5-T6),七.特服的路由结构,3.以4个端局做接口局:一个汇接区一个如:96268接口局:6204、6466、6514、68024.以4个汇接局做接口局如:96269银联ISP接口局TX38006接口局TX4东区端局指向T33T43或T34T44西区端局指向T13T23或T34T44在不具备负荷分担条件下,走单路由,5.接口局为原四个关口局T12、T21、T32、T42如:1216.接口局为8个汇接局、一对汇接局如:11695九州在线平台TX3TX4116123固网短信T43T44,七.特服的路由结构,七.特服的路由结构,特服路由的下一步调整方向:1.将原关口局T12、T21、T32、T42上的特服割接至汇接局。2.逐步取消至部分信息台路由均经T12、T21、T32、T42转接的现象。3.优化重要特服的入局路由结构,重点解决多次汇接和单路由的情况。,八.特服核查的问题-很多局没有按局数据软件修改通知单的数据要求去做,且无规律,号长问题:1.固定号长做成开放式号长2.固定号长的位数做错3.同一开放式号长号码,各局选取的号长范围长短不一。,八.特服核查的问题,字冠分析问题:1.多分析:如186x应分析3位,做成4位2.少分析:没有按要求分析到位,造成计费或路由错误或打开了未开放的字冠。如:1689x应分析5位,1689(1-3、7、8)是北京通信声讯台,1689(4-6、9-0)是北京电信信息台号码,路由不同。3.个别局丢字冠,前全网已开通的特服号码共426个以对特服字冠的分析位数进行划分:分析3位的字冠有32个分析4位的字冠有26个分析5位的字冠有345个分析6位的字冠有20个分析7位的字冠有3个3.以特服号长进行划分,共分30类固定号长:10类开放号长:20类,特服状况统计,特服数据的要求,1.各局应严格按照局数据软件修改通知单的数据要求生成交换机局数据。2.在对特服数据的计费、号长、字冠分析等进行修改时,各局必须按照局数据软件修改通知单要求,对该字冠计费、号长,字冠分析、第几位占中继进行修改并重新归类。3.固定号长一般不能做成开放式号长,如做成开放号长,起始位必需等于固定号长的长度。,5固定号长的特服字冠以固定号长的位数作为开始占中继的位数。6.开放式号长的特服字冠以最短号长作为开始占中继的位数。7生成新数据时,在交换机中没有同类数据源时,由各区局向网管部交换支撑中心汇报,由交换支撑中心制定相应的数据规范。8.对于各交换机制式中的号长所对应的参数编号(路由块编号)是否进行统一,由交换支撑中心研究决定,如统一即按制式分别制定相关规范。,特服数据的要求,特服数据修改的初步安排:,第一步:由网管部(业务网络调度中心、交换支撑中心)制定特服数据规范的原则和具体规范。第二步:对各区局维护人员做技术培训,宣讲。第三步:各特服业务接口局对本局所带的特服数据进行数据检查修改、呼叫测试。第四步:汇接局对特服数据进行数据检查修改、呼叫测试。第五步:各端局对特服数据进行数据检查修改、呼叫测试。第六步:请维管部、本地部制定数据制作、核查规定。,小灵通网络结构,网络部网络管理部2005年1月,小灵通系统介绍,北京的小灵通目前有两个系统中兴系统:覆盖怀柔、密云、延庆、平谷及房山、顺义的小部分占用6万号源。(8611、8612、8613、8614、8615、8616)UT系统:覆盖北京市区和其他郊区县,占用224万号源。,小灵通中兴系统网络结构,T13,T23,LS,86G1,UT,林河,T24,T14,T33,T43,T44,T34,T12,T21,T32,T5,T6,T42,G3,G4,LS,LS,LS,外网,UT系统结构图,UT系统TG分布,TG21TG22,TG24TG25,TG11TG12,TG34TG35,TG31TG32,TG44TG45,西单,安慧,东皇城根,木樨园,西客站,TG41TG42,东四,TG14TG15,茂林居,紫竹院,UT系统SG分布,SG21SG22,SG11SG12,SG31SG32,西单,东皇城根,西客站,SG41SG42,东四,UT系统网关命名规则,TGXXX=1-3表示核心接点,4-6表示边缘节点表示汇接区号表示中继网关SGXXX=1-2表示SG编号表示汇接区号表示信令网关,UT系统网络结构(二期),UT系统二期按目前的汇接区每区设置1个核心节点、1个边缘节点。每个核心节点配置三个中继网关TG,两个信令网关SG。每个边缘节点配置三个中继网关TG。每个节点配置三个接入网关AG。,各TG节点根据地理位置与临近的一个汇接局TG只与T5、T6关口局中的一个相连。核心节点TG与本区关口局相连。边缘节点TG与它区关口局相连。移动基站控制器就近接入到各节点的接入网关。,UT系统网络结构(二期),T13,T14,LS,TG12,TG15,TG22,TG14,TG21,TG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