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3节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与结尾.ppt_第1页
第二章第3节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与结尾.ppt_第2页
第二章第3节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与结尾.ppt_第3页
第二章第3节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与结尾.ppt_第4页
第二章第3节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与结尾.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堂中的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是成功教学的良好基奠,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许多优秀的教师非常重视新课导入的设计,非常注意创设问题的情景,力求使导入自然、合理、艺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使教与学协调和谐发展。,常用的导入方式有:开门见山导入、以旧引新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猜迷导入、实例导入、游戏导入、演示操作导入、分步导入法等。,1开门见山导入。,教师用三言两语说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从课题直接导入新课。该方法的特点是揭示课题迅速,及时组织学生进入主题,省时,为后面的巩固练习留下了充足的时间。它比较适合中、高年级教学或新任教师对学生知识、能力水平了解不深的情况。,例如:“圆的周长”的教学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圆的直径、半径,那什么是圆的周长呢?”生:“圆一周的长度。”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圆展开后会出现什么?”生:“一条线段。”师:“那怎么测量和计算圆的周长呢?我们今天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又如:在教“两步加减法应用题”时,我国著名小学数学专家邱学华老师是这样做的。师:“以前我们学习的应用题是几步计算的?”学生集体回答:“一步”。师:“你们想不想学两步计算的?”学生齐答:“想”。(教师出示课题后让学生齐读课题:“两步加减应用题。”),2以旧引新导入。,就是用温故知新的方法引入新课。可以从旧课的总结、检查提问、练习等入手,通过复习旧知,联系新知,使学生感到旧知识不旧,新知识不难。,例如:“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教学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请同学迅速回答老师手中题的答案:762、365、474、397、965、388。”(学生分别回答出结果。)师:“同学们答得很好,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238,这道题与前面有什么不同?”生:“个位上3不够减8。”师:“说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这个问题。”,又如:教学“乘法运算定律”。,老师让学生计算34,43,236,623,再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结果,乘数和被乘数的位置,分析它们不同形式的算理,从而得出整数乘法的第一个运算性质abba。这种观察引入的方法进一步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概念理解深。,3问题导入。,就是在教学开始,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设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教师先让学生计算13?和609?两道题,当学生除不尽产生疑惑时,教师抓住这个时机说:“今天我们要在除不尽的算式中认识一种数循环小数”。然后开始这一课的教学。这样教师利用了学生的求知欲,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很顺利地讲完了循环小数的概念,教学任务在学生的急切需要中完成了。,又如:“通分”的导入,可以这样设计:“比较3/4和5/6的大小”,让学生大胆尝试,学生通过尝试,可得出以下几种方法:化成小数比较大小;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画线段图比较大小。教师根据以上几种比较大小的方法,小结:“我们把3/4和5/6分别化成同分母的9/12和10/12的过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通分”。,4故事导入。,新课开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把数学知识编成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引入,课堂会出现“洗耳恭听”的势态。学生身心投入了,注意力自然就集中,这时引入新课,水到渠成。,例如:教学“分数基本性质”一课。,教师编了这样一段童话:一天,猴妈妈得到了三个同样大小的饼(演示三个圆纸片),她把三个饼分别平均分成了4份、8份、12份,让三个孩子分别取其中的3份、6份、9份(板书3/4、6/8、9/12),话音刚落,三只小猴子瞪大眼睛望着妈妈,好像在说:“妈妈今天怎么啦?3/4、6/8、9/12,各不相同,以前妈妈可从不偏心呀?”猴妈妈看透了小孩子们的心思,神秘地笑了笑说:“孩子们,妈妈的分配公平吗?为什么呢?你们好好想想吧?”这时,老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三个圆纸片,分别平均分成4份、8份、12份,然后取其中的3份、6份、9份(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要对应好)进行比较,从而引入新课。,又如:“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教学。,师:“今天有一位客人和我们一起来上课,好吗?(出示猪八戒图)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个猪八戒取经途中的故事好吗?有一天天气很热,八戒抱个西瓜要解渴,悟空逼他把瓜平均分成四份。八戒不干了,说:这种分法不合理。瓜是我找的,我要六分之一。悟空切了六分之一给他,八戒又说:为什么我比你们的还小呢?唐僧十分生气,便说:还是让八戒去念书吧!这不八戒今天就来和我们一起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5猜谜导入。,一上课,就用“猜谜语”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浅显平淡、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融知识教学于情趣之中,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进入对新课的学习。,例如:教学“年、月、日”。,有的老师不是简单地平铺直叙直问:“今天我们来学习年月日的有关内容,大家愿意吗?”而是用猜谜语“一件怪物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到了年底剩张皮”开始,一听谜语,学生就来劲了,上数学课猜谜语,一开始就能把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又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教师可让学生猜谜:“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有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生动形象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形象地揭示了钟面的特点和时、分、秒间的关系,从而激发了儿童学习新知识的兴趣。,6实例导入。,就是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来导入新课,让学生产生亲近感。,例如:“5的认识”的教学。,教学一开始,教师就贴出一面国旗。问:“这是什么?”“国旗。”“对!这是我们的国旗,它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应该爱护它。数数看,国旗上有几颗星?”“五颗。”“五角星有几个角?”“五个。”刚才我们数出了五颗星、五个角,他们的数量都是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5的认识。这样的导入既能加深对“5”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又有机地渗透了德育教育。,又如:教学“年、月、日”。,教师首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生活中的问题:爷爷明年过第个生日,而孙女明年过个生日(出生那天不算),爷爷和孙女今年各几岁?提出这个问题后,教师并没有就此导入新课,而是在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时,顺势进行了如下的讨论:师:一般情况下,几年过一次生日?生:一般情况下,一年过一次生日。师:现在爷爷过生日反而少,说明什么?生:说明爷爷有些年没有生日过。师:生日跟什么有关?生:生日跟年、月、日有关。师:那么,爷爷有些年没有生日过,又说明什么呢?生:说明爷爷生日的那一天,在有的年份中没有出现。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究竟爷爷的生日是哪一天,爷爷和孙女今年各是多少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7游戏导入。,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做游戏或演小品,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例如:“圆的认识”一课导入。,师:老师先和大家做一个游戏(老师示范,一段细绳一端系着小球,另一端用手拽着甩小球)。师:请大家玩一玩(学生各自甩小球)。师:我把刚才大家做的游戏用演示器显示出来,请大家注意看:相当于“小球”的这一个是怎样移动的?形成一个什么图形?(教师演示)我把小球移动形成的图形画出来。这移动的点绕着固定的点旋转一周就得到一个圆(教师画图),大家可以再甩一甩手中的球,看一看是不是形成一个圆?师:今天我们就学习圆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又如:“反比例的认识”的教学。,教师让学生做一个活动,先请12位同学走上讲台,按老师的要求站队。依次是每行站2人;每行站3人;每行站4人;每行站6人;每行站12人;观察每次站了几行,并做记录。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形象揭示了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特点,从而导出新课。,8演示操作导入。,教师在讲课之前,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以解决问题人手,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上来。,例如:“比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的圆,谁能说说空白部分和阴影部分的比。”生:“13”师:“老师再拿出一个同样大的圆,这时空白部分和阴影部分的比是多少?”生:“26”师:“这两个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生:“比的前项、后项不同。”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生:“空白部分和阴影部分的比相等。”师:“为什么比的前项和后项不相同,比值却相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的基本性质。,又如:教学“长(正)方体的初步认识”。,老师让每一个学生准备一把小刀和一只山芋,然后跟着老师操作,先切下山芋的前面一边,让学生摸一摸,问学生摸到了什么?(面);再把山芋的右面一边切下,让学生摸一摸两个面相交的部分(棱);再把山芋上面一边切下,让学生找出三个面相交的地方(点)。学生有了这样一个非常具体、直观的操作过程,就自然而然地想到刚才摸到的三个部分是什么,就会在兴趣的感召下,去多了解一些长(正)方体的知识。,9分步导入法。,在新授课过程中分步揭示课题。如对课题“最小公倍数”的揭示,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