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原理课件(中南)-第10章.ppt_第1页
冶金原理课件(中南)-第10章.ppt_第2页
冶金原理课件(中南)-第10章.ppt_第3页
冶金原理课件(中南)-第10章.ppt_第4页
冶金原理课件(中南)-第10章.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高温分离提纯过程,10.0概述10.1氧化精炼10.2硫化精炼10.3熔析与凝析精炼10.4区域精炼10.5蒸馏与升华精炼10.6粗铅的加锌除银与其它化学精炼,第十章高温分离提纯过程,10.0概述,除去有害杂质,生产出具有一定纯度的金属;当金属中的杂质含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其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会发生变化。生产出含有各种规定量的合金元素的金属,使其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如合金钢的生产回收其中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稀贵金属“杂质”。如:粗铅、粗铜中的金、银及其他稀贵金属。,一、火法精炼的目的,10.0概述,利用主金属与杂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差异,形成与主金属不同的新相,将杂质富集于其中;或者:将主金属全部转移至新相,而使杂质残留下来。,二、火法精炼的基本原理,三、火法精炼的基本步骤,用多种(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使均匀的粗金属体系变为多相(一般为二相)体系;用各种方法将不同的相分开,实现主体金属与杂质的分离。,10.0概述,根据精炼中平衡共存的相态种类的不同,四、火法精炼的基本体系,10.0概述,五、火法精炼方法,化学法基于杂质与主金属化学性质的不同,加入某种反应剂使之形成某种难溶于金属的化合物析出或造渣。物理法基于在两相平衡时杂质和主金属在两相间分配比的不同。利用粗金属凝固或熔化过程中,粗金属中的杂质和主金属在液固两相间分配比的不同熔析精炼、区域精炼(区域熔炼)。利用杂质和主金属蒸气压的不同,因而粗金属蒸发过程中,其易蒸发的组份将主要进入气相,与难蒸发组分分离蒸馏精炼、升华精炼。,10.0概述,10.0概述,表10-1化学法火法精炼在冶金中主要应用(一),注:表中表示溶于主金属中物质,如A表示溶于金属中的杂质A;()表示熔渣形态,如(AOn)表示熔渣中的AOn。,10.0概述,表10-1化学法火法精炼在冶金中主要应用(二),注:表中表示溶于主金属中物质,如A表示溶于金属中的杂质A;()表示熔渣形态,如(AOn)表示熔渣中的AOn。,10.0概述,10.1氧化精炼,10.1.1金属熔体中杂质元素A氧化反应的机制10.1.2金属熔体中元素氧化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10.1.3氧化精炼过程的热力学分析,10.1氧化精炼,10.1.1金属熔体中杂质元素A氧化反应的机制,1、A与空气中的O2直接反应A+0.5O2=AO(反应10-1)AO为独立的固相或熔于熔渣中。这种反应机制的机率很小。2、主金属Me首先被氧化成MeO,MeO(包括人工加入的MeO)进而与杂质A反应(或进入熔渣后与杂质反应):A+(MeO)=(AO)+Me(反应10-2),10.1.1金属熔体中杂质元素A氧化反应的机制,3、MeO扩散溶解于主金属中并建立平衡,后者再将A氧化:2Me+2O2(MeO)(反应10-3)A+O=(AO)(反应10-4)总反应:A+(MeO)=(AO)+Me,10.1.1金属熔体中杂质元素A氧化反应的机制,10.1.2金属熔体中元素氧化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在氧化精炼条件下,杂质元素及氧都是作为溶质处于主金属的熔体(溶液)中;在研究熔体(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时,其溶质的标准态不一定采用纯物质;为研究熔体中化学反应的热力学,须计算在指定标准状态下溶质氧化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rG:A+O=AOA,O金属熔体中的A和氧rG与主金属熔体(溶剂)的种类、以及所采用的标准态有关。,10.1.2金属熔体中元素氧化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铁溶液中杂质的氧化当A和氧均为处于铁液中的溶质时,其标准态采用符合亨利定律、质量浓度为1%的溶液;假定生成物AOn为纯物质时;氧化反应的rGT关系(图10-1);铁液中rG与fG*(图7-2)数值上有很大差异;但二者存在着类似的规律性;各元素的顺序亦大体相同。,10.1.2金属熔体中元素氧化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10.1.2金属熔体中元素氧化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在给定的标准状态下,rGT线位于主金属氧化物的rGT线以下的元素,都能被主金属氧化物氧化。如铁液中的杂质Al、Ti、Mn、Si等。在生成的氧化物均为纯物质(活度为1)的情况下,铁液中rGT线位置愈低的元素愈易被氧化除去;当有多种杂质同时存在时,则位置低者将优先氧化;例如,在铁液中硅将比铬优先氧化。某些rGT线发生交叉。例如,当温度超过1514K,碳比铬优先氧化去碳保铬。,10.1.2金属熔体中元素氧化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标准状态下,rGT线位于主金属氧化物rGT线以上的元素在氧化精炼时将不能除去。如钢液中Cu、Ni、W、Mo等合金元素不会氧化。实践中可采取措施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活度。例如,标准状态下,单纯利用(FeO)的氧化作用,不可能去杂质磷。若造碱性渣,使生成的P2O5发生反应:P2O5+CaO=CaOP2O5降低P2O5的活度,则可在炼钢过程中脱除部分磷。,10.1.2金属熔体中元素氧化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粗铜的氧化精炼能除去Al、Si、Zn、Fe、In、Sn、Co、As、Sb、Co、Pb等;造碱性渣可除去部分As、Sb等杂质。粗铅的氧化精炼能除去Sn、As、Sb等杂质;加入NaOH造碱性渣,可大幅度提高除杂效果。,10.1.2金属熔体中元素氧化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例1】用空气吹炼成分为1%Si,4.5%C的铁水时,生成的熔渣成分为55%CaO,30%SiO2,15%FeO。已知2C+(SiO2)=Si+2CO的rG=519303-291.67T,试求PCO=P时开始氧化的温度。【解】由于Si和C都可被氧化,因此出现了选择性氧化的温度界线。以上反应rG=0时的温度即体系的平衡温度,也是碳开始氧化的温度。rG可由下式求出:,10.1.2金属熔体中元素氧化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10.1.2金属熔体中元素氧化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由图5-5得:由rG=0T=519303/294.89=1761K(1488),10.1.2金属熔体中元素氧化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10.1.3氧化精炼过程的热力学分析,一、生成熔渣或固体产物的氧化精炼过程,1、生成熔渣或固体产物时氧化精炼反应的平衡常数,分配比当以溶解于金属中的氧作为氧化剂时:A+O=(AO)(反应10-4)(式10-1)当以(MeO)为氧化剂时,生成物Me可视为纯物质:A+(MeO)=(AO)+Me(反应10-2)(式10-2),10.1.3氧化精炼过程的热力学分析,10.1.3氧化精炼过程的热力学分析,10.1.3氧化精炼过程的热力学分析,10.1.3氧化精炼过程的热力学分析,10.1.3氧化精炼过程的热力学分析,10.1.3氧化精炼过程的热力学分析,【例2】试计算炼钢炉渣组成为45%(CaO+MgO),25%(SiO2+Al2O3+P2O5)、25%FeO、5%MnO(mol%),温度为1873K时,钢液中锰的平衡浓度。【解】锰氧化的反应为:Mn(FeO)(MnO)Fe对于Fe、MnO、FeO,以纯物质为标准态;钢中的锰以符合亨利定律质量浓度为1%的溶液为标准态;由于钢液中Mn的浓度很小,fMn1。反应的平衡常数:,10.1.3氧化精炼过程的热力学分析,10.1.3氧化精炼过程的热力学分析,(2)反应物及生成物均以纯物质为标准态(常用于有色冶金)粗铜的氧化精炼除铁(1200左右,鼓O2)粗铜氧化精炼除铁的反应为:Cu2O+Fe=FeO(s)+2Cu(l)(反应10-5)平衡常数:以纯物质为标准态时,aCu=1;Cu2O在铜液中饱和,FeO一般为单独相存在,故Cu2O和FeO的活度均可视为1。,10.1.3氧化精炼过程的热力学分析,10.1.3氧化精炼过程的热力学分析,10.1.3氧化精炼过程的热力学分析,10.1.3氧化精炼过程的热力学分析,10.1.3氧化精炼过程的热力学分析,当0值未知,但已知给定温度下杂质的溶解度时,可求得熔体中杂质平衡浓度的近似结果。例如,已知1200时,铁在铜中溶解度为5%(质量),换算成摩尔分数为0.056。已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活度与其纯物质相同,即在铁饱和的铜液中,aFe=1,故Fe=1/0.056=17.8假设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活度系数不随浓度而变,即在稀溶液中Fe=17.8故平衡时铜液中铁的平衡浓度为:xFe=1/(17.84.57103)=1.22105,10.1.3氧化精炼过程的热力学分析,1)温度金属中许多杂质的氧化过程为放热过程。升高温度对精炼除杂反应不利。炼钢过程中硅、锰、铬、磷氧化反应的平衡常数(表10-2)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不利于这些杂质的氧化。杂质锑在铅氧化精炼过程中的行为与此类似(图10-2)。渣含锑相同时,随着温度升高,铅中锑含量增加。,2、影响氧化精炼过程除杂效果的因素,10.1.3氧化精炼过程的热力学分析,图10-2粗铅氧化精炼过程中杂质锑在金属铅相及渣相的分配与温度的关系,10.1.3氧化精炼过程的热力学分析,2)熔渣的成分渣的酸碱度影响渣中氧化物的活度。当生成的杂质氧化物为酸性(如SiO2,P2O5等)时,则在碱性渣中其活度小,有利于其除去。例如,粗铅氧化精炼除砷、锑时,加入Na2CO3或硝石,使氧化产物As2O3等进一步反应成砷酸钠以降低其活度。As2O3+3Na2CO3=2Na3AsO3+3CO2炼钢过程中,磷在渣相和铁液中的LP与渣中SiO2含量有关(图10-3)。降低SiO2、提高CaO含量,LP大幅增加。,10.1.3氧化精炼过程的热力学分析,图10-3炼钢过程中与渣中SiO2含量的关系,10.1.3氧化精炼过程的热力学分析,当杂质氧化产物为碱性氧化物时,则炉渣应保持为酸性。渣中主金属氧化物(MeO)的活度对氧化精炼有重大影响。如,炼钢时提高铁液中FeO的活度,相应地提高了铁液中氧的活度,故有利于提高LA。例如炼钢过程中LP值与渣中FeO含量由关(图10-4)。但FeO含量太高时,渣中磷酸盐的稳定性反而降低,不利于脱磷。,10.1.3氧化精炼过程的热力学分析,图10-4炼钢过程中与渣的碱度R及FeO含量的关系,10.1.3氧化精炼过程的热力学分析,3)金属相的成分金属相的成分将影响杂质A的活度系数fA。如铁液中C、Si、P、Al等对硫活度的相互作用系数均为正值。它们的存在使铁液中硫的活度系数增大,有利于脱硫。4)杂质的性质杂质A氧化反应的fG*或rG值愈负,则KA值愈大,愈有利于其除去。,10.1.3氧化精炼过程的热力学分析,二、生成气体产物的氧化精炼过程,1、氧化精炼脱碳(或加碳脱氧)典型的脱碳过程铁液中的脱碳反应:2C+O2=2COC+(FeO)=CO+FeC+O=CO(反应10-6)利用反应10-6,可从高氧含量金属中脱氧加碳脱氧。在钽、铌等金属的高温真空精炼时,利用反应10-6:加入钽(铌)的氧化物,除去金属中过剩的碳;当金属中氧过量时,适当加入碳化物除氧。,10.1.3氧化精炼过程的热力学分析,脱碳(或脱氧)过程中最终产品中残留碳(或氧)量金属脱碳反应的平衡常数:(式10-6)在PCO一定的情况下,金属中残余氧和碳浓度之积为常数。钢液脱碳过程中%O与%C的关系(图10-5)。残余氧和碳浓度之积与PCO值成正比。为降低碳含量,则应降低PCO(如真空脱碳)或适当提高残余氧含量。为了降低氧含量,则可适当提高碳含量。,10.1.3氧化精炼过程的热力学分析,图10-5钢液脱碳过程中%O-%C的关系,1-与熔渣接触的钢液的氧浓度;2-熔池的实际氧浓度;3-PCO=1.01325105Pa时与%C平衡的%O,10.1.3氧化精炼过程的热力学分析,10.1.3氧化精炼过程的热力学分析,PCO的计算:CO气泡的形成应克服气相压力、钢液及熔渣层的静压力以及形成气泡所需的表面能。在钢液与炉底耐火材料界面上,气泡内的CO分压为:(式10-7)PCO气泡内的CO分压,Pa;P气炉气的压力,1.01325105Pa;m、s分别为钢液及熔渣的密度,kg/m3;Hm、Hs分别为钢液层及熔渣层的厚度,m;钢液的表面张力,N/m;r气泡的半径,m;g9.81m/s2,重力加速度。,10.1.3氧化精炼过程的热力学分析,当气泡的半径r103m时,2/r2600Pa;当Hs0.5时,需数百次。,3、区域精炼法的极限杂质分布,10.4区域精炼,l/L=0.1,10.4区域精炼,4、影响区域精炼效果的因素,区域精炼次数n随着n的增加,提纯效果增加。杂质浓度的分布趋近极限分布,与熔区长度l及分配系数K值等有关。熔区长度l在前几次区熔时,增加l有利于提高提纯效果;l增加导致杂质浓度的极限分布上移。前几次提纯采用长熔区,后几次则用短熔区。,10.4区域精炼,熔区移动速度ff(凝固速度)降低,有利于液相中杂质的扩散;f过低,设备生产能力低。其他凡能强化液相传质速度的因素均能提高提纯效果。采用感应如热的提纯效果较一般的电阻加热好。,10.4区域精炼,10.5蒸馏与升华精炼,一、纯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蒸气压,相对挥发性能,物质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图10-14):(式10-13)稀有高熔点金属最难挥发;铁、镍、铬、硅等较难挥发;碱金属、碱土金属较易挥发。当处理的物料为各种金属的混合物时,控制一定温度,易挥发的金属(如Mg、Pb等)将优先进入气相;难挥发的金属(如稀有高熔点金属,钴、镁等)绝大部分将保留在凝聚相。,10.5蒸馏与升华精炼,图10-14某些金属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10.5蒸馏与升华精炼,蒸馏法分离铅与锌当粗锌中有杂质铅、铁时控制适当温度,使锌挥发进入气相,并进一步冷凝得纯锌;铅、铁则保留在残渣中。如:用精馏法处理含1.25%Pb,0.013%Fe的粗锌,最终纯锌含铅0.001%,铁0.0005%。当粗铅中含杂质锌时控制适当温度,使锌从铅中优先挥发除去。如:含0.6%0.7%Zn的粗铅在600620,真空条件下蒸馏45h,锌挥发率达95%,最终纯铅中含锌0.03%0.05%。,10.5蒸馏与升华精炼,二、溶液或固溶体中各组分的蒸气压,10.5蒸馏与升华精炼,分离因数A/B(式10-14)当A/B1时,A优先进入气相,B保留在溶液相;A/B愈大,分离效果愈好。当A/B1时,降低温度使A/B增大;当A/B1时,合金中MB的浓度减小;1时,合金中MB富集起来;值距1愈远,蒸馏精炼的效果愈好。,10.5蒸馏与升华精炼,举例:在铁水中,Sn=18;在铜液中,Ag=180,Pb=Bi=l104;在熔铝中,Zn4109,Mg6107;从铜中除Ag、Pb、Bi,从铝中除Zn、Mg很容易。,10.5蒸馏与升华精炼,10.6粗铅的加锌除银与其它化学精炼(萃取精炼),原理在熔融粗金属中加入第三种金属,该金属与粗金属中的杂质形成高熔点化合物而从熔融粗金属析出,从而实现杂质的分离。应用粗铅加锌除银;粗铅加钙、镁除铋精炼;粗铅加铝除银;铁水加铅脱铜,10.6粗铅的加锌除银与其它化学精炼(萃取精炼),粗铅含有0.2%Ag,多采用加锌除银法(Parkes)法回收银。原理锌对银具有很大的化学亲和势,可形成稳定的金属间化合物,其比重小,熔点高,且不溶于被锌饱和的铅液。过程将锌加入到熔融粗铅中后,生成的银锌化合物以固体银锌壳的形态浮于铅液表面上;最后将固体壳层分离出来,就可以达到银与铅分离的目的。反应,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