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_第1页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_第2页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_第3页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_第4页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第4讲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一),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并且有时和表达技巧、形象鉴赏结合在一起。在实际考查中,本考点主要分三个层次进行考查:思想情感的评价;主旨内容的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2014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奉陪郑附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注】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禁:消受。,(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小技巧:1题目告诉你哪些信息?最后两句是“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理解这两句的含意和感情;要理解注解的手法及含义。2“何时”“占丛竹”“小乌巾”的含义分别是什么?“何时”指什么时候,表达了一种渴望;“占丛竹”可知诗人对韦曲自然美景的喜爱;“小乌巾”由注解可知传达出了归隐之意。我想对自己说:_,在朝为官共三十余年,历任清要之职,家中没有什么积蓄。为人恭俭温良仁慈,从未以喜怒形于颜色。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一心沉浸于研习古代典籍,手不释卷,直至生命终结。大历七年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这年的春天,于休烈之妻韦氏去世。皇上特别降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下葬那天提供仪仗鼓吹。等到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思痛悼许久,褒奖追赠他为尚书左仆射,赐给助丧用绢百匹、布五十缎。皇帝派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去宅第宣旨慰问。儒者所受之恩宠,很少有能和他相比的。,分析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题型一评价思想感情,1这首诗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2该句(联)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3试比较诗歌中(或两首诗)的不同情感。,提问方式,方法规律,示例分析,(2013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九日和韩魏公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注】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金罍:泛指酒盏。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试做:_教你分析1定基调:抓住直接陈说情感的词“愁”,从而确定诗歌的情感基调。2抓关键词:抓住“晚岁”“华发”说明慨叹年华老去;抓住“壮心偶傍”“醉”说明“壮志难酬”;读诗了无睡意是对愁情的深化。3找原因:综合起来,一切都是因为“壮志未酬、壮志难酬”而产生的“愁”。答案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应用体验,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湘洲歌(其六)南宋汪元量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_答案,“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则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再的感慨,侧重怀古。解析汪诗中的“烟云”“不尽头”“夕阳”“寒鸦”“目断”等词语从冷暖、语体色彩等都传递给人伤感的情绪,结合注释的背景可知,诗人是在表达一种家国之痛,与苏轼对英雄人物的呼唤自然不同。,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等等。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如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另外,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题型二评价观点态度,1,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2诗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提问方式,方法规律,(2014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苏轼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注】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翁:苏轼自称。,示例分析,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试做:_教你分析1明晓形象。由题目、注解可知,此诗是苏轼被贬偏远海南、酒后而写的,全诗塑造了一个处于被贬地,却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诗人形象。2知人论世。联系苏轼的身世和志向,和诗境联系起来。3看关键词,明确人生态度。“舞雩风”的典故,本是曾皙表达自己人生理想的文字,所以此处要求考生对苏轼儒道佛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4组织语言,规范作答。,答案(示例一)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具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示例二)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应用体验,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这种看法吗?_答案(示例一)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阕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示例二)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环绕人家,虽富有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不止一次,伤春之感、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