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布病流行概况.ppt_第1页
全国布病流行概况.ppt_第2页
全国布病流行概况.ppt_第3页
全国布病流行概况.ppt_第4页
全国布病流行概况.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布病流行概况,2006.3,内容:布病简介全国及重点地区人间布病疫情概况畜间疫情情况简介资料来源: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历年布病监测资料,布病简介病原,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根据储存宿主和生化反应的不同,布氏杆菌可分为6个种,即羊种菌、猪种菌、牛种菌、犬种菌、绵羊附睾种菌及沙林鼠种菌以羊种菌致病力最强,布病简介传播,传染源病畜(羊、牛、猪、鹿)为主要传染源,人由于接触染疫的牲畜或其污染物而感染布病。传播途径皮肤粘膜接触、消化道、吸入任何年龄的人都能感染布病,一般中青年感染机会较多。男女之间布病患病率无显著差异。,布病简介疫区类型,羊种布病疫区绵羊和山羊,易形成布病爆发流行,有明显得季节性,一般是从34月份人的发病开始上升至78仍保持较高水平,冬季发病率较低,春季又开始回升。牛种布病疫区流行时期可在产期和产后的泌乳期(67月),因此人的发病在春夏季为高,感染率与发病率差距大,病人症状轻,病程短,后遗症少。猪种布病疫区局部散发,在疫区内感染的人大部分没有临床症状,布病简介流行情况,流行范围甚广,几乎遍及世界各地。我国大多数省份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布病的感染率和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一般牧区和半牧区高于农区,农区高于城镇;城镇病人多集中在职业性较密切的工厂,如肉类加工厂、乳品加工厂、毛纺厂、皮革厂、畜产品仓库等。,布病简介危害,牲畜感染布病可导致不育、不孕、流产。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布病简介临床表现,发热多汗疼痛、神经痛乏力其它:肝脾肿大,神经、生殖系统病变,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布病简介防治原则,畜间因地制宜,免疫、检疫、病畜淘汰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人间抓好“三早”,即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全国布病疫情概况,全国布病疫情概况,20世纪50、60年代疫情最为严重,19571963年、19691971年出现两次流行高峰,发病率分别波动在1.17/10万1.77/10万和1.20/10万1.23/10万之间。70年代至90年代初布病疫情显著下降,1992年全国仅发生219例病人,发病率为0.02/10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90年代中期至2000年发病率逐渐上升,19962000年一直波动在0.09/10万0.25/10万之间,其发病率是1992年的925倍。,全国布病疫情概况,21世纪布病疫情继续回升,20012004年全国新发病人分别是2918、5505、6448、11472例;2005年全国报告新发病人为18416例发病率为1.4/10万,发病数首次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1963年的12097例)。年增长率分别达到88.7%17.1%76.4%60.5%五年内发病数增长了531.1%。,全国布病疫情概况,2005年全国布病疫情概况发病数,2005年全国布病疫情概况季节分布,发病高峰季节在春、夏季,其中37月的病例数占全年的69.0,全国布病疫情概况性别及年龄分布,病例以男性为主,占75.9;青壮年居多,1559岁组的病例占93.4,少年组(014岁)占3.0,老年组(60岁以上)占3.5,全国布病疫情概况职业分布,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70,其次为牧民15,其他人员包括学生、家务和待业人员等。与2004年相比,牧民发病人数增加了56.8,农民增加了62.4。,重点地区布病疫情概况,2005年高发省份2005年报告病例数最多的6个省份依次为内蒙(8663例)、黑龙江(3943例)、山西(2320例)、河北(1181例)、辽宁(604例)和吉林(521例),此6省的病例数占报告总数的93.6%(2004年为89.0%)。,重点地区布病疫情概况,重点地区布病疫情概况,报告病例数上升较多省份情况,内蒙布病的发病数居全区传染病报告病例数的第三位。其中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市的报告病例数均在2000例以上,三者之和约占全区的81.7。黑龙江报告病例数最多地区是齐齐哈尔市,占全省52.5;山西报告病例数最多的地区是大同市,占全省52.8;河北报告病例数最多地区是张家口市,占全省65.4;辽宁报告病例数最多地区是锦州市,占全省37.3。吉林省报告病例数最多地区是松原市,占全省52.8。,重点地区布病疫情概况,2005年布病发病数(全国),2005年布病发病数(内蒙),2005年布病发病数(黑龙江),2005年布病发病数(山西),2005年布病发病数(河北),2005年布病发病数(辽宁),2005年布病发病数(吉林),2005年布病发病数(全国),畜间布病疫情有关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我国牛、羊饲养数量从1996年至2003年分别增加了22.08%和43.51%。据农业部统计,2005年第一季度牛存栏和出栏比同期分别增长3.28%和6.24%;羊存栏和出栏分别增长5.98%和9.33%。,畜间布病疫情有关情况养殖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1.畜牧业高速发展与防治措施未全面落实是近年来布病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传染源没有彻底清除,阳性畜扑杀、隔离饲养等措施没有完全落实,部分饲养者发现牲畜患病后,即将病畜卖掉,致使传染源长期存在。畜间免疫覆盖面小,个别地区长期不检不免,造成群体免疫水平低下,难以阻止畜间疫情的迅速蔓延,并波及人间。传染源的输入与输出问题频繁,不能严格执行检疫制度,私下交易频繁。,2.卫生、畜牧部门防病工作缺乏协调合作未建立布病疫情通报和工作协调机制,人、畜间疫情通报不及时;监测工作不能同步进行,防治工作未能形成合力。,存在的主要问题,3.卫生和畜牧部门布病防治力量薄弱专业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严重,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各地疾控和畜牧专业机构仪器、设备陈旧;畜牧部门扑杀病畜难以落实(阳性畜补偿经费缺乏)。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部分监测点不能认真完成监测工作或没有开展监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4.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不够深入个体养殖、屠宰户对布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自我防护观念淡薄。对病畜圈舍、皮毛不能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从而增加感染机会。疫区不断扩大的同时,新的疫区内的居民对布病缺乏了解,产生恐慌。,存在的主要问题,5.缺乏必要的经费自90年代初开始,就没有全国布病防治专项经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作建议,1.强化政府领导和各部门的职责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畜牧、卫生部门密切合作,是防治布病的关键。畜牧、卫生、财政、公安、工商、铁路、交通等部门要认真履行其职责,密切协作。根据疫情需要,可成立由各级政府领导的疫情领导小组。,2.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改善工作条件,提高防治人员待遇,给予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工作建议,3.技术措施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组织卫生、畜牧部门对全国各省(区)的布病疫情情况进行联合调查,掌握目前布病流行现状、疫区范围、性质。加强对牲畜的管理,包括检疫、淘汰病畜、免疫。严格疫区处理及现患病人治疗加强宣传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