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腰椎间盘吴兵善_第1页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吴兵善_第2页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吴兵善_第3页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吴兵善_第4页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吴兵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注射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念,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所致。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好发部位为腰4、腰5、骶1等椎间盘,一、护理评估,1. 发病史、诱因。 2. 疼痛部位、程度、体位等状况。 3.评估腰部功能、下肢感觉和肌力、大小便情况。 4. 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X线、CT等检查结果。,二、护理要点,1. 一般护理 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与体位变化的关系以及有无放射痛和皮肤感觉异常等情况。(2)推拿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3)推拿后即用腰围固定腰部,平卧硬板床;观察腰腿疼痛情况。(4)症状缓解后应坚持腰背肌锻炼。(5)注意患者有无二便功能障碍,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湿疹、压疮的发生。,3. 给药护理 用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 4. 饮食护理 饮食宜营养丰富,忌食生冷、辛辣、滋腻之品。5. 情志护理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做好思想疏导,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6. 临证(症)施护(1)非手术疗法治疗急性期患者时,应绝对平卧硬板床休息,包括饮食、大小便等均不能起床,可缓解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以缓解疼痛。13周后,如症状缓解,可戴护腰下地活动。(2)手术治疗时,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术后遵医嘱翻身,预防并发症。(3)翻身时须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柱扭转或屈曲。(4)术后指导并帮助患者锻炼下肢肌肉收缩、足趾的屈伸和直腿抬高活动,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三、健康指导,1. 宜睡硬板床。 2.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因受风寒湿冷的刺激而诱发。 3. 腰围不可长期使用,通过功能锻炼来加强腰背肌的力量,以免肌肉退化、萎缩。 4. 腰部不可过度负重,取物时应避免大幅度的弯腰和旋转。,分期诊断标准,二:本分期标准建立在原有诊断标准基础上,根据中医辩证论治原则和该病不同病理阶段而制定。本专科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充分提炼出能显著区别于其他各期、有代表性的关键症状作为急性期、缓解期和恢复期各期的辩证要点。1.急性期:以腰腿部疼痛为主,咳嗽、排便等腹压增高时疼痛加;病理分析此期为神经根水肿阶段,即突出椎间盘压迫硬脊膜和神经根,引起充血、水肿。,2.缓解期:腰腿自觉疼痛为主,活动受限,活动时引起疼痛;病理分析此期神经根充血、水肿基本消失,但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尚未改变,神经损伤尚未恢复。3.恢复期:腰腿痛基本消失,活动欠灵活。病理分析此期神经损伤基本恢复,但椎间盘关节位置发生变化,小关节错缝并紊乱。结合临症处治既针对病因,又针对病位,全面考虑。,治疗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则是拉开椎间隙,增加椎间盘内负压,促使突出物回纳或变形;松解神经根与突出物的粘连,整复错位的小关节,解除神经根的压迫;放松紧张痉挛的肌肉,松解局部的软组织粘连,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无菌性炎症的吸收、消退,以缓解或消除疼痛。同时还根据临床症状,辨证与辩病相,推拿治疗,1、基本手法一指禅推法、滚法、按法、扳法、拿法、摇法、拔伸法、背法等。2、常用穴位夹脊穴、肾俞、大肠俞、腰阳关、居髎、环跳、承扶、委中、承山、阳陵泉、绝骨、昆仑及阿是穴等。3、操作方法3.1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其患侧,用一指禅推法在患侧腰夹脊、肾俞、大肠俞及腰阳关诸穴进行上下往返治疗3分钟,继用拇指依次按揉以上诸穴,反复操作3-5分钟,再用滚法施于腰部病变处,反复治疗3-5分钟。,3.2接上式,用滚法施于臀部,大腿后侧、胭窝,小腿后侧,上下往返操作3-5遍,继以拇指按揉居骼、环跳、承扶、委中、承山诸穴,反复操作3-5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3.3接上式,在腰部施滚法的同时,配合腰部后伸被动活动动作3-5次,再行腰后伸扳法,反复治疗3-5次。,3.4接上式,医者用双手掌重叠按压腰部,反复有节奏的按压,上下往返移动操作3-5次,使腰椎后伸,以矫正后突畸形。3.5患者取健侧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侧下肢屈曲,医者用一手按住患者肩部上方,用另一手掌根或用肘部按压臀部,两手同时作反方向用力推扳动作,此时可听见“喀嗒”声音,但不必强求此声音,健侧可重复上法操作。3.6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立于治疗床上,用膝抵住腰部,双手抱住患侧小腿下端踝部用力向上扳,膝、手相对用力使腰部后伸,反复操作3-5次。,3.7患者仰卧位,医者立于患侧,先用滚法施于大腿前侧,小腿前外侧至足背部,上下往返操作3-5分钟,继以一手扶住患肢膝部,一手握住趾部作背屈扳足掌趾,如同加强试验,反复向下按压3-5次。38承上势,医者立于患侧,先使患侧下肢屈膝屈髋、下压,然后做直腿抬高动作,反复操作5-10次。再使双腿屈膝屈髋,医者用一前臂按压膝下固定,另一手扶按两足前臂上方,使髋膝屈曲旋转骨盆,左右各5-10次。,4、证型加减血瘀型,加按揉隔俞、肺俞、肝俞、血海等穴;寒湿型,加擦肾俞、命门,热敷腰骶部及臀部;湿热型,加按大椎、膀胱俞、足三里、丰隆、三阴交等穴;肝肾亏虚型,加掌揉肾俞、命门,按揉太溪、昆仑,擦涌泉穴,牵引方法,5.1俯卧牵引法:用自制机械牵引床,患者俯卧于床上,胸部用皮胸围束紧固定,腰部用皮制骨盆牵引带束紧固定,作对抗用力牵引,拉力由小加大,至达到或超过病人自自身体重5-10公斤,一般牵引时间为10- 15分钟。5.2俯卧牵引正脊法:继上法,一助手用双手掌根部分别顶住侧弯上下起始处固定脊柱,术者位于对侧,双手掌重叠,用掌根部按住侧凸顶部,用力向对侧进行顿挫性推压5-10次。推压力由轻而重,使侧凸部位有松动感为度。,5.3俯卧牵引悬吊下肢压腰法:继上法牵引下,将双下肢吊起,使腹部、骨盆、下肢悬空,离开床面,并由两助手做左右晃动50-70次,术者双手掌重叠按压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压力由轻而重,节奏随呼吸起落,忌用猛劲暴力。,5.4俯卧牵引踩跷法:患者在俯卧牵引下,在其胸部和下腹部各垫上特制枕头一个,使胸、腹部腾空,距离床面20一30cm,术者用单足掌或双足掌重叠踩踏腰椎病变部位500-700次,并做垂直弹跳动作,幅度由小到大,压力由轻到重。踩跷时病人呼气,跳起时吸气,切忌屏气。踩跷后松解胸、腰围,用另一只皮腰围固定腰部,抬入病房,仰卧休息8小时后屈腿,12小时后翻身。,其他疗法,1、中药内服1.1 瘀血腰痛治法:活血化瘀 理气止痛方剂:腰痛活血胶囊组成:当归、没药、田三七、川芎等。,1.2 寒湿腰痛治法:祛风散寒化湿通络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组成:独活,细辛、防风、挂心、秦艽、茯苓、当归、芍药、川芎、甘草、桑寄生、杜仲、牛膝。1.3湿热腰痛治法:清热利湿方剂:加味二妙散为主方。组成:黄柏、苍术、防己、当归、牛膝。,1.4肾虚腰痛治法:补肾壮腰。方剂:六味地黄丸加减。组成:熟地、山药、山萸肉、构祀子、杜仲、冤丝子、附子、肉桂、当归、鹿角胶等。,针灸治疗,2、毫针疗法:取穴:腰部取穴:肾俞、大肠俞、八髎、华佗夹脊等。下肢放射痛偏于正中、膀胱经者,取穴:秩边、殷门、承山、昆仑、足临泣穴等。下肢放射痛偏于后外侧胆经者,取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昆仑、太冲穴等。采用补泻兼施手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中药湿热敷,方法:(1)选用祛风通络活血止痛,温经散寒等中草药置于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锅内,加清水浸没布袋,煮沸后待用。(2)将2块毛巾重叠折成长条形置于煮沸的药锅内,将毛巾浸透后绞干,敷于患处,待温度下降后,即用另一块热毛巾替换,更换2-3次即可。(3)热敷方:当归尾9g,桑桂枝各9g,络石藤15g,海风藤15g,伸筋草20g,乳没药各9g,香樟木30g,鸡血藤15g,附片15。,西医药治疗,1.骶管硬膜外封闭治疗,0. 5普鲁卡因40-60ml或0. 25利多卡因40一60m1,加醋酸强的松龙2m1,或加地塞米松5m1的混合液,间隔3-5天,注射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2.芬必得0.3g,每日2次(早、晚各服1次),或扶他林25mg,每日2次。,调摄护理,1.卧硬板床休息。2.皮腰围护腰。3.注意保暖、避风、寒、湿邪的侵袭。4.康复后适当的腰背肌功能锻炼。5.避免重体力劳动,以及扭闪,以防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预防措施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纠正不良体位、姿势 (1) 睡眠姿势:人的一生中约 1 3 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所以长期睡眠姿势不良也可导致腰腿痛的发生。一般而言,睡姿应使头颈保持自然仰伸位最为理想,最好平卧于木板床的床垫上(不要卧于席梦思床垫),使膝、髋略屈曲。如此体位可使全身肌肉、韧带及关节囊都获得最大限度的放松与休息。,对不习惯仰卧者,采取侧卧位亦可,但头颈部及双下肢仍以此种姿势为佳。俯卧位无论从生物力学或从保持呼吸道通畅来看都是欠科学的,应加以改正。仰卧位起床时,最好先采取侧卧位,然后在双上肢的支撑下,使躯干离开床面,这样比从仰卧位起床要省力得多。,(2) 站立体位:长时间站立工作者,应适当使双臂上伸和做蹲起动作,这样可使腰部骨关节及肌肉得到调节,消除疲劳,延长腰肌耐力。应尽量避免在一个固定的体位下持续工作。,经常需要长期站立的工作者 ( 如术科医生、护士、交警等 ) 应学会“站立平腰保护法”,即:轻轻收缩臀肌,双膝微弯,此时骨盆即转向前方,腹肌内收,腰椎生理前凸变平,这样,就可以调节脊柱负重线,达到消除疼痛和疲劳的目的。,(3) 坐位:长时间坐位工作者除要注意坐姿和经常活动腿外,自坐位起立时,应先将上身前倾,两足向后,使上身力量分布在两足,然后起立。,( 4) 弯腰体位:对弯腰工作多、负重大的搬动工,应尽量避免两膝伸直弯腰位拾抬重物,并尽量采取屈膝、髋关节的方法达到上述目的。日常还有许多工作均应在不弯腰或少弯腰的姿势下完成,如洗衣服时,可将洗衣盆架高;扫地时,可将扫帚柄加长等。,对抬、推、拉重物、滑雪、骑马、高处跳下等动作,应注意采取保护性屈伸体位,因为伸直性体位 ( 即非保护性力学体位 ) 容易使腰部变成曲折应力集中点,引起外伤;如推动重物时,若两膝微屈,躯干前倾 ( 即保护性屈曲体位 ) ,就可以使体重也参与了向前推动的力;反之,则使抗重力的作用点几乎都落在腰上,容易导致损伤。,2.改善工作姿势,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正确的姿势对减少腰椎间盘内压力非常重要。注意自我调节,避免长期做反复单调的动作,防止过度疲劳,避免脊柱过载,以免促使和加速退变。从事长时间弯腰或长期伏案工作的人员,可以通过调整坐椅和桌面的高度来改变坐姿,定期站起来伸展腰部,一般建议坐位工作45分钟后起立活动15分钟,使疲劳的肌肉得以恢复。3.注意腰部保暖,防止腰部受到寒冷等不良因素的刺激。,4.加强腰背肌肉锻炼。强健的腰背肌肉对腰椎有维持和保护作用,所以,平时加强腰背肌肉锻炼是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措施。尤其强调非负重状态下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如“燕子飞”、“五点式”等。一些体育运动,如:游泳、健美操等可以锻炼腰背肌肉,做俯卧位时头、腿脚和手臂都尽量往上抬高,一起一落为一节拍,每次锻炼4个8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