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铁路的完成ppt课件.ppt_第1页
一条铁路的完成ppt课件.ppt_第2页
一条铁路的完成ppt课件.ppt_第3页
一条铁路的完成ppt课件.ppt_第4页
一条铁路的完成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条铁路的完成萧红,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萧红生平及代表作。2、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探究文章的主要内容。,2,一、作者简介,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人,原名张廼莹,“萧红”是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3,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年离家出走,几经颠沛。1932年与萧军同居,两人结识不少进步文人,参加过宣传反满抗日活动。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l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历尽坎坷之后在香港病故,时年31岁。,4,这位自传型、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自己那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女作家。,5,北大教授孔庆东在文章千古事中曾高度评价一条铁路的完成。他说:“真情的文章,即使有些啰嗦,也仍然好看”,“直面自己的真实记忆”,“真实的画面组织好了,事件的意义也就喷薄而出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萧红的这篇散文。,6,二、介绍背景,1927年日本田中义一策划侵华东方会议,制定在关外使“满洲”脱离“中国本土”阴谋。张作霖被逼满蒙新五路协约草案,由日方贷款修建长春至大赉,吉林到五常等五条铁路干线,以期可迅速占领东北三省。1928年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张作霖,趁张学良刚主政东北,威逼其践约。,7,11月4日掀起反日护路示威运动,11月5日,哈尔滨举行全市学生反日护路游行示威运动,两千余名大中学生上街。当时女子中学院墙内仍是书声琅琅,萧红班中正在上英语课,文章就从这开始,作者用生动幽默的笔调,描述了她们参加示威游行的经过。,8,三、故事情节:,1928年接近冬天,包括“我”在内的哈尔滨女子中学的学生们被男学生“攫入”,被迫参加了哈尔滨学生反日护路请愿游行队伍。在游行中,“我”内心由害怕逐渐感到兴奋、自豪。游行队伍经过日本领事馆、长官公署、教育厅。在道尹署门前苦等,而道尹终究没有出来,请愿无果。第二天,在抵抗日军修铁路的宣传下,“我”自告奋勇参加了宣传队,学生们向政府举行示威活动。队伍在滨江同滨江县政府与警察发生流血冲突。在示威活动中,“我”内心既兴奋、激动又对运动的结果存有一丝忧虑。学生在冲突中受伤二十几个。以后那条铁路到底完成了。,9,新闻稿,学生反日护路爱国热情可1928年11月5日,包括哈尔滨女子中学在内的学生们为了阻止日本修建吉敦铁路举行了反日护路示威游行活动。学生与当局激烈冲突,当场受伤二十余人,吉敦铁路到底完成了。第一天,哈尔滨男校学生发动哈尔滨女子中学的学生们共同举行了日本修建吉敦铁路的游行、请愿活动。游行队伍经过日本领事馆、长官公署、教育厅。在道尹署门前苦等政府表态,而道尹终究现身,请愿无果。第二天,学生联合会组织爱国学生向政府举行示威活动。队伍在滨江同滨江县政府与警察发生流血冲突。学生在冲突中溃不成军,受轻伤二十几个,但也没有阻止日本修建吉敦铁路。这次学生运动由于缺乏针对性,经验不足,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勾结镇压下失败了,但学生们坚决维护民族尊严的爱国热情将永远激励着后来人勇往直前。,10,四、梳理结构,第一部分(1-16)“我”参加哈尔滨学生反日护路示威游行队伍和第一天请愿无果的经过第一层:缘起第二层:游行第三层:请愿,11,第二部分(17-37)学生联合会组织爱国学生“示威经过。第一层:演讲第二层:示威第三层:回校途中第三部分(38-39)交代这次学生爱国运动结果。,12,四、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时间事件我的感受第一天攫人侮辱,愤怒(请愿)游行严肃,光荣/幼稚(日本平民)请愿不满(两个层面)第二天演讲佩服,崇敬,(示威)示威茫然,狼狈,可笑以后看报看到受伤同学的照片,好像现在看到报纸上伤兵的照片一样。,13,五、随堂检测,1、给红色的字注音1、高涨2、咆哮3、侮辱4、道尹5、公署6、攫取7、卡住8、侥幸9、溃乱10、癫痫11、糟粕12、混蛋2、听写词语,14,五、随堂检测答案,1、给加点的字注音高涨(zhng)咆哮(xio)侮辱(w)道尹(yn)公署(sh)攫取(ju)卡住(qi)侥幸(jio)溃乱(ku)癫痫(xin)糟粕(p)2、听写词语,15,一条铁路的完成萧红,16,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品位语言,理解萧红语言描写的真实性特点,体会作者的独特视角;2、捕捉作者的内心情感,感受爱国激情。,17,一、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和经过把课文分为三部分,并概括每一段的大意。,18,二、文本理解,1、请大家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看看“我”在参加游行和第一天请愿过程中的心态如何?(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思考和转述。),19,(1)“短板墙以外的石头道上在呼唬着的,有那许多人,我从来没有见过,使我想像到军队,又想像到马群,又想像到波浪,总之对于这个我有点害怕。”(第1段第7行),20,(2)“这一切好像有一场大事件就等待着发生,于是有一种庄严而宽宏的情绪高涨在我们的血管里。”(第2段第2行,兴奋),21,(3)“那时我觉得我是在这几千人之中,我觉得我的脚步很有力。凡是我看到的东西,已经都变成了严肃的东西,无论马路上的石子,或是那已经落了叶子的街树。反正我是站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喊声中了。”(第9段第2行,豪迈、兴奋、激动)思考:我们通常不会用“站”这种动词来表示人与声音的关系。如果为了表明喊声的巨大,可以说“我被喊声吞没了”或“我淹没在喊声中了”,试比较不同的表达在效果上有何差异?,22,“我”“站”在喊声中,突出表现了“我”鲜明的立场,同时也表现了“我”能加入到这场反日护路爱国运动中的自豪感。而“被喊声吞没”或“淹没在喊声中”都只是表现了喊声的巨大,与作者此时想要表达的情感不一致。,23,(4)“我们又照样做了,不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而说就打倒你,因为她走在马路的旁边,我们就用手指着她喊着。另一方面我们又用自己光荣的情绪去体会她狼狈的样子。”(第10段)思考:“不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而说就打倒你”和“光荣的情绪”,口号的变化和“我”的情绪说明了什么?,24,(一方面,学生联合游行请愿体现了他们作为进步青年坚决维护民族尊严的热情和自豪感;另一方面,他们把矛头指向个别的普通日本民众,体现了学生反抗的幼稚和认识上的懵懂。),25,第一部分(心态):“我”被动参加,内心害怕、兴奋、豪迈、激动、自豪、幼稚和懵懂。,26,2、请大家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看看“我”在第二天示威过程中的心态如何?(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思考和转述。),27,(1)“组织宣传队的时候,我站过去,我说我愿意宣传。别人都是被推举的,而我是自告奋勇的。”(第18段,积极主动),28,(2)“不怕!虽然我和别人一样的嚷着不怕,但我对这新的一刻工夫就要来到的感觉,好象一棵嫩芽似的握在我的手中。”(第22段)思考:怎样理解这个比喻?通过这个比喻我们可以体察到作者当时什么样的心态?,29,“好像一棵嫩芽似的握在我的手中”,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句,“嫩芽”是鲜活、脆弱的生命,如果我“握”的力量大了,“嫩芽”就会夭折。这个比喻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我”当时即将到来的冲锋有点紧张害怕、有点新奇而主要是兴奋的心理状态。,30,表明喇叭的宣传力量,31,(3)“冲的时候,这样轻便不是可以飞上去了吗?”昨天计划今天是要“冲”的,但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我有点特别聪明。(第24段)思考:从“飞”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当时什么样的心态?,32,“飞”字准确的表达了“我”对“示威”的期待以及异常激动的心情,也表现了“我”作为一个少女的幼稚与天真。,33,(4)“我只感到我的心脏在受着拥挤,好象我的脚跟并没有离开地面而自然它就会移动似的。我的耳边闹着许多种声音,那声音并不大,也不远,也不响亮,可觉得沉重,带来了压力,好象皮球被穿了一个小洞丝丝的在透着气似的,我对我自己毫没有把握。”(第26段),34,动作描写,写出了人群蜂拥向前时的真切感受。心理描写,“我”感到压力的沉重比喻句,形象写出自己的紧张心理再显自己的软弱表现了作者在运动过程中感受到的一丝紧张、胆怯、恐惧和忧虑。,35,(5)这一场斗争到后来我觉得比一开头还有趣味,在那时,“日本帝国主义”,我相信我绝对没有见过,但是警察我是见过的,于是我就嚷着!“打倒警察,打倒警察!”(第32段4、5行和第33段)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懵懂的革命意识。,36,这个不合情理的描写,表现了我只一味地喊口号,什么都不在乎了,与开始时的软弱形成鲜明的对比。,37,总结:第二部分(心态)“我”积极主动参加运动,内心兴奋、恐惧、激动、幼稚和懵懂,同时还对运动的结果存有一丝忧虑。,38,三、文本探究1、最后事情结果如何,这说明什么?,那条铁路到底完成了。说明在帝国主义肆虐的特定年代里,爱国学生采取的游行示威的斗争方式是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的,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39,2、有人说“文章千古事,得益于千古有真情”,这篇文章抒发了什么感情?,抒发了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也反映了在那个帝国主义肆虐的特定年代里,学生们的幼稚、压抑和无奈之情。,40,3、为什么这篇课文以一条铁路的完成为题,而不以一场学生运动为题?,41,四、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