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工科基础化学总复习PPT课件_第1页
大一工科基础化学总复习PPT课件_第2页
大一工科基础化学总复习PPT课件_第3页
大一工科基础化学总复习PPT课件_第4页
大一工科基础化学总复习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闭卷考试,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考试提醒:带计算器提供各种常数,-,2,Ch2物质结构,-,3,n:1,2,.正整数l:0,1,2,n-1spdm:0,1,l,-,4,下列各层或轨道可以填充多少个电子:(1)一个轨道(2)主量子数为n的一个壳层(3)量子数为n和l的一个亚层,2n2,2(2l+1),2,-,5,核外电子排列三原则,a.泡利不相容原则: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状态(n,l,m,ms)的两个电子,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可容纳2个自旋相反的电子。,b.最低能量原则:核外电子分布尽可能优先占据能量较低的轨道。,c.洪特规则: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自旋平行的电子数目最多时,原子的能量最低,电子尽可能自旋平行地多占据不同的轨道。,-,6,若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其量子数为n=4,l=0,m=0,ms=+(或-)。符合上述条件的元素有哪几种?写出相应元素的电子排布式。它们属于第几周期?哪一族?哪一元素分区?,2,8,8,119K1s22s22p63s23p64s1第4周期,IA,s区,2,8,13,124Cr1s22s22p63s23p63d54s1第4周期,VIB,d区,2,8,18,129Cu1s22s22p63s23p63d104s1第4周期,IB,ds区,-,7,若某元素最高化合价为6,最外层电子数为1,原子半径是同族元素中最小的,试写出:(1)电子排布式(2)外层电子排布式(3)3价离子的外层电子排布式,(1)电子分布式24Cr1s22s22p63s23p63d54s1,含有4s1,(2)外层电子分布式3d54s1,(3)3价离子的外层电子分布式3d3,-,8,原子半径的数值与原子的聚集状态、键的类型以及测量手段有关。,原子半径,半径减小He半径增大Cs,原子半径的变化一般规律,-,9,反常:Be与B,Mg与Al,ns2ns2np1N与O,P与S,As与Se:ns2np3ns2np4,-,10,4电负性X原子在分子中,对成键电子吸引能力的大小,称为元素的电负性。金属电负性小,大约2电负性是一种相对比较的结果,它反映了原子间成键能力的大小和成键后分子的极性大小。,电负性增大电F电负负性性减增小Cs大电负性减小,-,11,1.离子键的本质是库仑静电作用力F=q+q-/R2q+、q-为离子所带电荷,R为离子核间距。,2.离子键的特点:既无方向性,也无饱和性。离子化合物是由正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相互交替连结而成的晶体结构。,-,12,共价键形成的原理,电子配对原理:单电子配对,(2)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同号轨道才能实行有效重叠。,(3)能量最低原理,+,成键,+,不成键,-,13,共价键的特性,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共价键方向性,共价键饱和性,-,14,共价键的键型,键:头碰头方式重叠,键:肩并肩方式重叠,p-p键,-,15,杂化轨道理论,杂化:为提高成键能力使分子更稳定,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趋向于重新组合成具有不同能量、形状、方向的新原子轨道。,轨道杂化特征:(1)能量相近(ns-np);(2)成键能力增强;(3)轨道数目前后相同;(4)轨道空间取向不同.,+,-,p轨道,Sp杂化轨道,s轨道,s轨道,-,16,杂化轨道的类型与空间结构的关系,-,17,杂化轨道与分子极性,分子杂化形式分子构型分子极性示例AB2sp等性线形非极性BeCl2AB3sp2等性平面三角非极性BF3,AB2sp3不等性角型极性H2OAB3sp3不等性三角锥极性NH3AB4sp3等性正四面体非极性CH4,-,18,根据杂化轨道理论预测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SiF4,PCl3,OF2,SiHCl3判断各分子的偶极矩是否为零?,SiF4,正四面体形,偶极矩为0PCl3,三角锥形,偶极矩不等于0OF2,角形,偶极矩不等于0SiHCl3,四面体形,偶极矩不等于0,-,19,分子间力的性质,能量小:几个几十kJ/mol;近距离的(作用范围约几百pm)、无方向性、无饱和性。色散力为主,取向力只在极性很强的分子的分子间作用力中占较大比重。,分子体积越大,变形性越大,色散力越大。,如:F2Cl2Br2I2,沸点升高,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20,下列化合物分子之间是否有氢键?C2H6,NH3,CH3CH2OCH2CH3,H3BO3,CH3COCH3,C2H6,CH3CH2OCH2CH3,CH3COCH3:没有NH3,H3BO3,:有,-,21,ch3化学热力学,-,22,热力学第一定律,-,23,定容反应热与定压反应热的关系,已知定容反应热:qV=U;定压反应热:qp=Up+p(V2V1)等温过程,UpUV,则:,对于理想气体反应,有:,-,24,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的计算,rHm=fHm(产物)fHm(反应物)=gfHm(G,s)+dfHm(D,g)afHm(A,l)+bfHm(B,aq),Forareaction:aA(l)+bB(aq)=gG(s)+dD(g),-,25,-,26,熵的性质,-,27,G与G的关系化学反应等温方程aA(g)+bB(g)=cC(g)+dD(g)标态(T)pppp任意态(T)pApBpCpD,-,28,rGm的计算,并可由此式近似求得转变温度Tc,rGm(T)rHm(298.15K)T.rSm(298.15K),因反应的焓变或熵变基本不随温度而变,即rHm(T)rHm(298.15K)rSm(T)rSm(298.15K)可得吉布斯等温方程近似公式:,-,29,利用rGm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aA+bB=cC+dD2计算rGm根据fHm和Sm计算rHm和rSmrGm=rHmTrSm(单位统一)3找实际问题的条件,代入反应商Q中4代入rGm=rGm+RTlnQ然后判断,得出结论若rGm0,结论,在给定条件下热分解反应能自发进行,rGm(383K)=rGm(383K)+RTlnp(CO2)/p=82.24-3830.1676kJ.mol-1+8.31410-3kJ.mol-1.K-1383Kln(30Pa/105Pa)=(18.05-25.83)kJ.mol-1=-7.78kJ.mol-10=82.24-3830.1676+8.31410-3383lnp(CO2)/p0lnp(CO2)/p-5.668p(CO2)/p0.003453p(CO2)345.3Pa,-,33,标准平衡常数K,-,34,-,35,解:,起始时物质的量/mol1.22.00,平衡时物质的量/mol0.11.451.1,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变化/mol-1.10-1.10/2+1.10,平衡时物质的量分数x0.10/2.651.45/2.651.10/2.65,-,36,则平衡分压为:,-,37,化学平衡的移动及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38,-,39,第四章溶液化学,-,40,溶液的蒸气压下降,稀溶液的蒸汽压:p=pA(1-xB)=pAxA,-,41,水的相图P-T图,基于蒸气压曲线,可以构筑纯物质的相图。,1:水的蒸气压曲线;2:冰的升华压曲线;3:冰的熔点曲线,T/K,p,22.1MPa,647.2,373.15,273.16,101325Pa,611Pa,临界点,液态,气态,固态,沸点,凝固点,三相点,1,2,3,水的相图,水的临界点647.2K22.1MPa,-,42,溶液中的酸碱平衡,酸碱理论,1)Arrhenius酸碱电离理论,2)Bronsted-Lowry酸碱质子理论,3)Lewis酸碱电子理论,-,43,平衡常数(解离常数)可写为:,稀释定律:弱酸随浓度降低解离度增大。,HA(aq)+H2OH3+O(aq)+A-(aq)c-ccc,-,44,例在0.100molL-1HAc溶液中加入一定量固体NaAc,使NaAc的浓度等于0.100molL-1,求该溶液中H+浓度,pH和HAc的解离度。,解:设已解离的HAc的浓度为xmolL-1HAc=H+Ac起始浓度/molL-10.100.1平衡浓度/molL-10.1xx0.1+x,c(H+)=xmolL-1=1.7610-5molL-1,pH=4.75,与例4.3相比,同离子效应使HAc从1.34%降为0.018%,c(H+)从1.3410-3molL-1减少到1.7610-5molL-1(降低76倍)。,-,45,-,46,沉淀的溶解,1)利用酸碱反应,Fe(OH)3(s)Fe3+(aq)+3OH-(aq),H+,H2O(l),2)利用配合反应,-,47,3)利用氧化还原反应,-,48,2)胶体的结构,-,49,胶体的稳定性,-,50,Ch5化学动力学,-,5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速率主要受浓度(或压力)、温度和有无催化剂的影响。,质量作用定律:v=k(cA)a(cB)b,-,52,t,c,零级反应,零级反应的三个特征:,以c对反应时间t作图,C(1)c对t作图为一直线,(2)t1/2与反应物起始浓度有关,(3)速率常数k的量纲为(浓度)(时间)-1,-,53,t,lnc,一级反应,一级反应的三个特征:,以lnc对反应时间t作图,(1)lnc对t作图为一直线,(2)t1/2与反应物起始浓度无关,(3)速率常数k的量纲为(时间)1,-,54,2)不同温度下的k,范特霍夫(J.H.vantHoff)等压方程式.,设某一反应在不同温度T1和T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和K2,a.阿累尼乌斯公式表明:T升高,k增大,v增大。b.k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与活化能Ea有关。,-,55,第六章电化学基础与金属腐蚀,-,56,1)原电池表示,2)原电池的半反应,-,57,电池反应K与E关系,rGm=-RTlnK,rGm=-zFE,电池电动势的能斯特方程,-,58,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非标准态下的电极电势服从能斯特公式。,氧化态+ze-=还原态,RT,zF,c(还原态),c(氧化态),-,59,已知甘汞电极电势甘汞=0.2799V,电池PtH2(g,100kPa)待测pH溶液甘汞电极,25时测得该电池的电动势E=0.664V,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并计算待测溶液的pH值。,-,60,电极的极化,电极的极化和超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