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皮肤肿瘤PPT课件_第1页
良性皮肤肿瘤PPT课件_第2页
良性皮肤肿瘤PPT课件_第3页
良性皮肤肿瘤PPT课件_第4页
良性皮肤肿瘤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鳞状细胞癌-组织病理,1,PPT学习交流,组织病理-交界痣,2,PPT学习交流,鳞状细胞癌-组织病理,3,PPT学习交流,颅压增高的危害:1.脑血流量减少正常时1200ml/分,进入颅内。脑血流量=平均A压-颅内压(灌注压)/脑血管阻力当灌注压40mmHg(70-90mmHg)时,自动调节失效;当分子约=1时,颅内血流几停,造影剂不显影。2.脑疝:颅腔分隔为三个相通的分腔,即幕上-左,右大脑半球幕下-小脑,脑桥,延髓概念当颅腔内某一分腔有占位病变时,其压力邻近分腔,脑组织由高压区移位至低压区,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症状,称之。(颅内压分布不均,皆可致)常见病因:损伤(各种血肿:硬脑膜外,下,脑内)肿瘤(一侧大脑,颅后窝)脓肿寄生虫,肉芽肿医源性(腰穿释放过多脑脊液致压差大)处理:降颅压;手术(脑室外引流,脑脊液分流等)连锁反应治疗:尽早手术清除血肿,解除脑受压。定位钻孔的重要性双瞳散大先用脱水剂一侧同缩小对侧钻孔头枕部伤对冲点钻孔(额颞部)颅骨骨折骨折线处附近钻孔附:开放性颅脑损伤感染,休克,清创二肋骨骨折:1-3肋较短,锁骨和肩胛骨的保护8-10肋较长,前面形成肋弓,弹性大11-12肋游离肋,活动度大唯4-7肋长且固定,易骨折。,4,PPT学习交流,第二十五章皮肤肿瘤第一节良性皮肤肿瘤,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陈浩,5,PPT学习交流,临床表现,痣细胞痣,边界清楚、圆形或卵圆形。直径26mm,表面光滑,扁平或隆起。也可呈结节状、乳头瘤状或带蒂状。可分为交界痣、复合痣和皮内痣。,6,PPT学习交流,临床表现,痣细胞痣,边界清楚、圆形或卵圆形。直径26mm,表面光滑,扁平或隆起。也可呈结节状、乳头瘤状或带蒂状。可分为交界痣、复合痣和皮内痣。,7,PPT学习交流,复合痣,8,PPT学习交流,交界痣,9,PPT学习交流,组织病理-交界痣,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增生形成细胞巢。病变边缘均为黑素细胞巢。无明显的单个黑素细胞增生现象。黑素细胞大小均一,无异形性,无明显核丝分裂相。,10,PPT学习交流,组织病理-交界痣,11,PPT学习交流,组织病理-皮内痣,表皮内黑素细胞不明显成巢。肿瘤位于真皮,与表皮形成无浸润带。增生的黑素细胞边界清晰,底部通常水平或V形。,12,PPT学习交流,组织病理-皮内痣,细胞无异形性,显示成熟现象,即病变从上到下,由大变小。上部的痣细胞大呈立方型,多含色素,下部的痣细胞较小,色素不明显。,13,PPT学习交流,组织病理-皮内痣,14,PPT学习交流,组织病理-复合痣,表皮内和真皮均出现明显黑素细胞增生。表皮内成分和真皮内成分分别类似交界痣和皮内痣改变。,15,PPT学习交流,组织病理-复合痣,16,PPT学习交流,组织病理-复合痣,17,PPT学习交流,鉴别诊断,恶性黑素瘤脂溢性角化症神经纤维瘤,18,PPT学习交流,治疗和预防,一般不需治疗,以下情况应该手术切除:临床表现非典型性即颜色不均匀、皮损不对称、边界不清楚、近期生长较快,直径大于6mm。反复刺激的皮损。美容需要。,19,PPT学习交流,皮脂腺痣,20,PPT学习交流,概述,又称器官样痣是一种复杂的错构瘤表现为向毛囊皮脂腺分化也可以向表皮和其它附属器分化,21,PPT学习交流,临床表现,常出生即有或儿童早期发病。好发于头面部。皮损通常单发。为略高出皮面的黄色或蜡样斑块。表面光滑、疣状或颗粒状,无毛发。儿童期皮损隆起不明显。青春期在性激素作用下,皮损明显增大、隆起。成人期皮损变成疣状或乳头瘤状,质地坚实。,22,PPT学习交流,23,PPT学习交流,组织病理婴儿期,表皮轻度的棘层增厚和乳头瘤样增生。真皮可见不成熟的、形态异常的毛囊皮脂腺单位,其数目可减少。,24,PPT学习交流,组织病理-儿童期,表皮增厚,呈明显乳头瘤样增生。有时表皮呈脂溢性角化病样、表皮痣或黑棘皮病样改变。皮脂腺增大,数目增多,其结构成熟或近于成熟。50%病例见异位大汗腺结构。,25,PPT学习交流,组织病理-成人期,损害内可出现多种良恶性肿瘤。其中乳头状汗腺囊腺瘤和毛母细胞瘤最常见,其次是毛鞘瘤和皮脂腺瘤。也可合并恶性肿瘤,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皮脂腺癌和汗孔癌等。,26,PPT学习交流,27,PPT学习交流,28,PPT学习交流,皮脂腺痣合并毛母细胞瘤,29,PPT学习交流,鉴别诊断,幼年黄色肉芽肿单发性肥大细胞增生症乳头状汗管囊腺瘤,30,PPT学习交流,治疗和预防,本病青春期后有恶变可能,故应在青春期前去除。皮损较小者可行冷冻或激光,较大者应手术切除。,31,PPT学习交流,线状表皮痣,32,PPT学习交流,概述,又称线状表皮痣、疣状痣。以角化性丘疹、疣状增生为特点。,33,PPT学习交流,临床表现,一般出生时或幼年发病。男性多见。皮损随年龄逐渐增大,至成年后基本停止发展。临床上大多呈线状或条带状分布的隆起性损害。近皮色及淡褐色丘疹,斑块,境界清楚,表面粗糙坚硬,呈疣状。,34,PPT学习交流,临床表现,局限型:单发,一般位于身体的一侧。炎症型:皮疹单侧分布,常表现为境界较清楚的线状红斑、鳞屑和结痂,常有明显瘙痒。系统型:皮疹广泛、大面积分布,常常伴有其它先天畸形、如牙齿、骨骼、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称为表皮痣综合征。,35,PPT学习交流,炎症性线状表皮痣,36,PPT学习交流,系统性线状表皮痣,37,PPT学习交流,组织病理,表皮乳头瘤状增生,角化亢进,棘层肥厚,表皮突下延,基底层色素增多。炎症型表现为角化不全、角化亢进间断出现,颗粒层变薄、增厚间断出现,棘层肥厚。系统型可出现灶性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38,PPT学习交流,组织病理,39,PPT学习交流,鉴别诊断,线状扁平苔癣线状银屑病线状汗孔角化症线状苔癣皮脂腺痣,40,PPT学习交流,治疗,进展期可使用维A酸软膏、水杨酸软膏。较小的皮损可以用激光或冷冻治疗。手术治疗是根治方法。,41,PPT学习交流,皮肤血管瘤,42,PPT学习交流,概述,分为血管畸形和肿瘤两大类。前者最常见的疾病是鲜红斑痣。后者分为良性、中间性和恶性肿瘤。,43,PPT学习交流,临床表现-鲜红斑痣,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好发于面、颈和头皮,有时累及黏膜。表现为鲜红或暗红色斑片。大小不等、边界清楚、压之退色。大多数为单侧性,偶可见双侧皮损。,44,PPT学习交流,45,PPT学习交流,组织病理,真皮上、中部可见群集扩张的毛细血管。可累及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不伴有内皮细胞增生。,46,PPT学习交流,临床表现-毛细血管瘤,又称为草莓状血管瘤。多见于儿童,出生后或生后不久出现。好发于面颈部。单个或多个鲜红色或紫色的柔软肿物。高出皮肤,表面草莓状,约13cm。,47,PPT学习交流,48,PPT学习交流,组织病理,进展期:可见毛细血管增生,内皮细胞增生明显,胞体较大,呈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内皮细胞在毛细血管周围排列成数层,在增生明显区域,可见内皮细胞呈实性索状或团块状,管腔很小而不清楚。成熟期:毛细血管扩张明显,内皮细胞变平。消退期:管壁透明变性,管腔渐变窄、甚至闭塞,最终纤维化。,49,PPT学习交流,50,PPT学习交流,临床表现-海绵状血管瘤,本病发病年龄、性别及部位与毛细血管瘤相似,但本病有不断增大及扩散的趋势,无消退倾向。皮损表现为浅紫色或蓝紫色的结节状肿块,柔软而有弹性,边界不清,质软,受压后可缩小。好发于头颈部,也可发生在其他部位。,51,PPT学习交流,组织病理,位于网状层及皮下组织,边界不清;不规则的大血管腔,内衬单层内皮细胞,外周包绕结缔组织;管壁肌层不厚,内皮细胞一般不增生;也可见增生的内皮细胞形成乳头状结构突入管腔;管腔内常可见血栓形成和机化。,52,PPT学习交流,诊断和治疗,根据临床病史及皮疹可确诊。脉冲染料激光对鲜红斑痣有较好效果。对于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来说皮损内注射硬化剂,放疗、激光治疗等均可试用,也可以口服或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较大的肿瘤也可手术切除。,53,PPT学习交流,瘢痕疙瘩,54,PPT学习交流,概述,由于皮肤损伤后纤维结缔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的良性皮肤肿瘤,常超出原有的损害范围。患者具有特异性素质,可以呈常染色显性或隐形遗传。,55,PPT学习交流,临床表现,表现为形状不一、色红、质硬、一定弹性的肿块,境界清楚。皮损与原损伤的轻重程度无明显关系,轻微外伤即可形成瘢痕疙瘩,损害范围常常超过原创伤区域。好发于前胸、头皮、颈部和耳部。有不同程度瘙痒和疼痛感。,56,PPT学习交流,57,PPT学习交流,组织病理,成纤维细胞增生,细小的胶原纤维增生形成结节状,胶原纤维杂乱排列。后期胶原纤维增多且透明样变,血管减少,病变处弹性纤维缺如,有丰富的粘液基质。,58,PPT学习交流,59,PPT学习交流,鉴别诊断,肥厚性瘢痕,60,PPT学习交流,治疗,本病易激惹,容易复发,治疗较困难。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是一线治疗。早期皮损可以放疗。手术切除应该严格掌握适应症,术后及时配合放射治疗。,61,PPT学习交流,脂溢性角化症,62,PPT学习交流,概述,又称老年疣、基底细胞乳头瘤,是一种老年人好发的良性表皮性肿瘤。,63,PPT学习交流,临床表现,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面部曝光部位皮损无自觉症状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难以自行消退,很少恶变,64,PPT学习交流,临床表现,淡褐至深褐色,境界清楚,隆起皮面的肿物。表面粗糙或光滑,皮损常有明显的毛囊角栓且覆有一层油腻性鳞屑。皮损突然发生并迅速增多,要警惕是否存在内脏恶性肿瘤(Lesertrelat征)。,65,PPT学习交流,66,PPT学习交流,组织病理,瘤体由鳞状和基底样细胞构成。瘤体向外生长。棘层肥厚及乳头瘤样增生。瘤体下缘与正常表皮平齐伴角化亢进,可见假性角囊肿。,67,PPT学习交流,68,PPT学习交流,69,PPT学习交流,70,PPT学习交流,鉴别诊断,寻常疣表皮痣日光性角化症,71,PPT学习交流,治疗,大多数损害不需要治疗,可以用冷冻、激光等方法治疗,必要时可以切除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72,PPT学习交流,汗管瘤,73,PPT学习交流,概述,是一种来源于末端汗管或真皮内小汗腺导管的常见良性皮肤肿瘤。,74,PPT学习交流,临床表现,主要见于女性,青春期或成人早期。皮损通常为多发的、皮色或淡黄色的小丘疹,直径12mm,无自觉症状。多数皮损局限于下眼睑。其它好发部位包括面颊部、大腿、腋窝、腹部和外阴。,75,PPT学习交流,临床表现,少见的临床类型有单发型、巨大型、斑块型、粟丘疹样、发疹型和播散型。其中透明细胞型可能与糖尿病有关。Down综合征患者易患此病。也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76,PPT学习交流,77,PPT学习交流,组织病理,肿瘤位于真皮上部,由嗜碱性上皮细胞团块和导管样结构构成,呈圆形、卵圆形、蝌蚪状或逗号状。嵌于纤维性或透明样变的基质内。管壁由两层上皮细胞构成。腔内含有无定形的嗜伊红性物质。,78,PPT学习交流,79,PPT学习交流,80,PPT学习交流,81,PPT学习交流,鉴别诊断,扁平疣毛发上皮瘤,82,PPT学习交流,诊断和治疗,电解冷冻激光,83,PPT学习交流,粟丘疹,84,PPT学习交流,概述,又称为白色痤疮,是起源于表皮或附属器上皮的潴留性囊肿。本病有两种类型。原发性:病因不明,自行发生,可自然消退。继发性:常见于外伤后或一些水疱性皮肤病。,85,PPT学习交流,临床表现,常见于女性。黄白色的实性小丘疹,约12mm。表面光滑,顶部尖,不融合。用针易挑出角质性的内容物。原发性常见于眼睑周围、面部、外阴等。继发性出现在外伤部位或一些皮肤病如迟发性皮肤卟啉症、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愈后区域。,86,PPT学习交流,87,PPT学习交流,组织病理,与表皮样囊肿结构相同,但体积很小,位于真皮浅中层。,88,PPT学习交流,89,PPT学习交流,鉴别诊断,扁平疣毛发上皮瘤,90,PPT学习交流,治疗,消毒后用针挑破丘疹表面的皮肤,剔除黄白色小颗粒即可。,91,PPT学习交流,多发性脂囊瘤,92,PPT学习交流,概述,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良性囊肿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93,PPT学习交流,临床表现,好发于青少年,常在青春期前后出现。好发于前胸上部、上臂近腋窝处和前臂屈侧,也可泛发全身。皮疹多发,自数十个至数百个。0.30.5厘米皮色或淡黄色。囊性结节,无自觉症状。受挤压或感染后可有疼痛感。愈后可形成瘢痕。,94,PPT学习交流,95,PPT学习交流,组织病理,囊肿位于真皮,囊壁成多层反折状。囊壁与皮脂腺导管结构相同,为复层鳞状上皮。内腔面有一薄层致密均一红染的角质层,并向腔内呈城墙垛样突起。囊壁上或其周围常有变小的皮脂腺小叶和毛囊。内容物大部分为皮脂、角质物,有时可有毳毛。,96,PPT学习交流,97,PPT学习交流,98,PPT学习交流,治疗,一般不需要治疗单发或皮疹较少时可手术切除,99,PPT学习交流,皮肤纤维瘤,100,PPT学习交流,概述,又称组织细胞瘤、结节性表皮下纤维化或硬化性血管瘤。是成纤维细胞或组织细胞灶性增生引致的一种真皮内的良性肿瘤。原因不明,可自然发生,约20%患者有外伤或昆虫叮咬病史。,101,PPT学习交流,临床表现,中青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多见于四肢伸侧,常为单个偶为多个生长缓慢,长期存在,极少自行消退圆形或卵圆形丘疹或结节直径约1cm,不超过2cm表面平滑或粗糙呈疣状,质地坚实上方与表皮粘连,下方可自由移动,102,PPT学习交流,103,PPT学习交流,104,PPT学习交流,组织病理,表皮明显增生,表皮突规则延长,基底层色素增加。病变位于真皮,与其上表皮常有一狭窄的正常胶原纤维带相隔。病变由增生的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内皮细胞和胶原纤维组织构成。,105,PPT学习交流,组织病理,根据肿瘤成分分为纤维型和细胞型。纤维型由散在的幼稚胶原纤维组成,不规则排列成交织吻合的条索,纤维间可见胞核狭长的成纤维细胞。细胞型由大量成纤维细胞和少量胶原纤维构成,细胞内可含脂质呈泡沫状或有含铁血黄素。肿瘤周围常常可见正常胶原被增生的肿瘤分割的现象。,106,PPT学习交流,107,PPT学习交流,108,PPT学习交流,109,PPT学习交流,110,PPT学习交流,111,PPT学习交流,112,PPT学习交流,鉴别诊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非典型纤维黄瘤,113,PPT学习交流,治疗,一般不需要治疗单发皮疹可手术切除,114,PPT学习交流,表皮囊肿,115,PPT学习交流,概述,又名毛囊漏斗部囊肿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皮肤囊肿,116,PPT学习交流,临床表现,常见于成年男性。好发于头颈、上胸部。皮损多单发,为半球形隆起皮面的囊性肿物,正常皮色或褐青色,部分中心有黑孔,可有豆腐渣样内容物排出。部分囊肿破裂,可发生炎症反应。,117,PPT学习交流,118,PPT学习交流,组织病理,囊肿位于真皮内囊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囊内容物为网栏状角质物囊肿破裂时可见周围明显异物肉芽肿反应,119,PPT学习交流,鉴别诊断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