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高级编辑命令AutoCAD具有丰富的绘图和编辑命令,第四章介绍了一些基本编辑命令,本章将进一步介绍其他的一些编辑功能。之所以要将编辑功能分二部分介绍是因为让读者能边学边练,循序渐进,而不是高级编辑命令难学。无论基本编辑命令还是高级编辑命令,这些都是AutoCAD内强有力的工具,对用户高效率使用AutoCAD非常有用。,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7.1阵列(ARRAY)在工程制图中,经常会将具有相同参数形状的图形对象组成一组有规则的图形阵列,有时使用已经介绍过的COPY、OFFSET等命令来进行并不方便,而ARRAY命令可以将已有的图形对象有效地复制成有一定规则的图形对象阵列。该命令功能十分强大。在AutoCAD中阵列操作有环形阵列和矩形阵列两种方式。所谓环形阵列是指阵列中的元素是围绕某一个中心点排列的;矩形阵列是一个有若干行和列组成的方阵。图7-1-1是两种不同阵列复制的结果。,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7.1.1矩形阵列以矩形阵列分布时,可以控制行和列的数目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A.命令格式a.下拉式菜单:修改阵列b.命令行:命令:ARRAY(也可输入简化命令“AR”,按Enter键)c.工具栏:在默认界面的右侧有一列修改工具栏,点击“阵列”按钮。,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B.操作步骤执行该命令后,打开“阵列”对话框,如图7-1-2。选择“矩形阵列”选项,在对话框中点击“选择对象”按钮,“阵列”对话框将暂时关闭,命令行中提示“选择对象”,选择要创建阵列的对象,如图7-1-3中的椅子,并按Enter键。对象选择完毕之后,“阵列”对话框将重新显示,并且在“选择对象”按钮下面显示所选择对象的数量。在对话框中,在行的右侧输入“3”,列的右侧输入“5”,即阵列中的行数和列数。,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图7-1-1,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图7-1-2,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图7-1-3,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在对话框中,输入行偏移值为“70”,列偏移值为“60”,即阵列对象间水平间距和垂直间距(偏移)。在对话框的预览窗口中,可以看到阵列的效果,如图7-1-4所示。预览窗口显示的是对话框当前设置的阵列预览图像。当修改设置后,点击另一个输入框时,预览图像将会更新。为了更清楚地看到阵列的最终效果,在对话框中点击“预览”按钮,暂时关闭“阵列”对话框,显示当前图形中的阵列效果,如图7-1-5所示。点击“修改”按钮,重新打开“阵列”对话框,开始进行修改。,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图7-1-4,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图7-1-5,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如果阵列效果满意,点击“接受按钮,确定阵列设置,如图7-1-6所示。图中另外标出了列偏移值和行偏移值在图中的含义,它不是指列或行的空隙间距,而是指列或行它们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点击“取消”按钮,将取消当前阵列操作。要修改阵列的旋转角度,在阵列角度右侧输入新的角度值为“30”,点击“确定”按钮,得到的阵列效果如图7-1-7所示。,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注意:向下添加行和向左添加列时,在行偏移和列偏移数值输入框中,应输入负值。点击行、列数值框右侧的“拾取两个偏移”按钮,在视图中,点击并拖曳出矩形框,矩形框的长和宽决定阵列中行和列的水平和垂直间距。在“拾取两个偏移”按钮的右侧,有两个按钮,上面是“拾取行偏移”按钮,下面是“拾取列偏移”按钮,点击其中一个按钮,在视图中点击确定两点位置,两点间的距离就是阵列的水平或者垂直间距。,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图7-1-6,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图7-1-7,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C.应用实例做一图案,如图7-1-8所示。a.在绘图区画一任意圆。b.打开阵列对话框。c.选择对象,在行的右侧输入“5”,列的右侧输入“5”,阵列角度右侧输入“45”,如图7-1-9所示。d.点击“拾取行偏移”按钮,阵列对话框暂时消失,命令行提示:“指定行间距:”,用鼠标捕捉圆的圆心和上象限点,阵列对话框又恢复。e.点击“拾取列偏移”按钮,阵列对话框又暂时消失,命令行提示:“指定列间距:”,用鼠标捕捉圆的圆心和右象限点,如图7-1-10。f.阵列对话框又恢复,点击“确定”按钮,得到图7-1-8。,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图7-1-8,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图7-1-9,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图7-1-10,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7.1.2环形阵列环形阵列可以创建选择对象的多个副本,并使副本按圆周等距排列,并可以使副本自身产生旋转。A.命令格式同矩形阵列。B.操作步骤打开“阵列”对话框,选择“环形阵列”选项,在对话框中点击选择对象按钮,“阵列”对话框暂时关闭,命令行中提示:“选择对象:”,选择要创建阵列的对象,如图7-1-11中的椅子,并按Enter键,“阵列”对话框又恢复。,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点击中心点右侧的“拾取中心点”按钮,暂时关闭“阵列”对话框。命令行提示:“指定阵列中心点:”。捕捉并点击视图中圆形的圆心作为中心点。此时重新打开了“阵列”对话框,如图7-1-12所示。“中心点”项右侧X和Y框中的坐标值显示的就是捕捉选择的圆心坐标值,也可以直接输入中心点的X和Y坐标值。,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输入项目总数为“10”,点击“确定”按钮,创建的环形阵列效果如图7-1-13所示。“阵列”对话框环形阵列其他参数的含义如下:点击方法下面的三角形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有3种定位环形阵列的方法:项目总数和填充角度;项目总数和项目间的角度;填充角度和项目间的角度。,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a.项目总数和填充角度:项目总数是选择对象和副本数之和。填充角度是通过定义阵列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的基点之间的包含角来设置阵列大小。正值指逆时针旋转,负值指顺时针旋转。默认值为“360”。如果填充角度设置为“200”,项目总数设置为“5”,创建的阵列效果如图7-1-14所示。,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b.项目总数和项目间的角度:项目间的角度是设置两个阵列对象之间的角度。默认方向为逆时针。在项目间角度右侧的数值栏内输入“40”;项目总数还是“5”,创建的阵列效果如图7-1-15所示。点击数值栏右侧的“拾取项目间角度”按钮,暂时关闭“阵列”对话框,在视图中点击确定一个点的位置,这个点与中心点的连线与X轴形成的角度就是两个阵列对象之间的角度。,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图7-1-11,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图7-1-12,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图7-1-13,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图7-1-14,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图7-1-15,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c.填充角度和项目间的角度:在填充角度右侧的数值栏内输入“240”;在项目间角度右侧的数值栏内输入“40”,创建的阵列效果如图7-1-16所示。如果取消勾选“复制时旋转项目”,则创建的阵列对象不会产生旋转,如图7-1-17所示。,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图7-1-16,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图7-1-17,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C.应用实例做一图案,如图7-1-18右图所示。a.在绘图区画一椭圆,长轴为“150”,短轴为“80”,如图7-1-18左图。b.画一直线,起点是椭圆的圆心,终点在起点右侧10个单位,作为图案的旋转中心,如图7-1-18中图。c.打开阵列对话框,用环形阵列,选择椭圆,方法使用项目总数和填充角度,项目总数“8”,填充角度“360”,如图7-1-19。d.按“确定”按钮后,可得图7-1-18右图。,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图7-1-18,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1阵列(ARRAY),图7-1-19,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7.2编辑多段线(PEDIT)编辑多段线的命令是和多段线命令连在一起的,因为该命令只对多段线有用。但它也可以将非多段线转化为多段线。7.2.1命令格式A.下拉式菜单:修改对象多段线B.命令行:命令:PEDIT(也可输入简化命令“PE”,按Enter键),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7.2.2操作步骤执行该命令后,系统提示:“选择多段线多条(M):”(要求选取多段线),此时如果选择的不是多段线,系统则提示:“选定的对象不是多段线”,是否将其转换为多段线?:”(如果直接按Enter键,即将所选对象转化为多段线)系统继续提示:(如果选择的是多段线,直接有如下提示)“输入选项闭合(C)/合并(J)/宽度(W)/编辑顶点(E)/拟合(F)/样条曲线(S)/非曲线化(D)/线型生成(L)/放弃(U):”要求用户选择编辑选项。下面就每个选项详细介绍:,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1闭合(C):封闭所编辑的多段线,(两段以上折线才能选C)输入C后系统则将选取的多段线首尾相连,图7-2-1(a)中的图形闭合后就变成了图7-2-1(b)所示的图形。这时提示中的“闭合(C)”换成了“打开()”,选取“”后又可以打开多段线。,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图7-2-1,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2合并(J):将多个相连的线段、圆弧和多段线对象转换并连接到当前多段线上。要实现与多段线的连接,原多段线不能封闭,并且连接对象中必须与原多段线有一个共同端点。输入“J”后,系统继续提示:“选择对象:”(选取要连接的对象),AutoCAD则将选取的对象与原选取的多段线组成一个多段线对象。图7-2-2(a)中是由4条直线和两个圆弧组成的图形,用“合并”方法生成一个多段线对象后用OFFSET命令生成如图7-2-2(b)所示的图形。,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图7-2-2,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3宽度(W):确定所编辑多段线整个新的宽度。输入“W”后,系统提示:“指定所有线段的新宽度:”(输入新的宽度),AutoCAD将编辑的多段线以新的宽度显示,如图7-2-3所示,将宽度由图7-2-3(a)中的0变成图7-2-3(b)中的2。,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图7-2-3,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4.拟合(F):对所编辑多段线进行拟合。所谓拟合,就是通过多段线的每一个顶点建立一些连续的曲线,这些曲线彼此在连接点处相切。输入F后,系统则对所选取的多段线进行拟合,如图7-2-4所示(b)为对(a)拟合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拟合前后顶点坐标不变。“拟合”选项下没有子项,用户不能控制多段线的曲线拟合方式,但可以通过对多段线顶点的编辑改变拟合曲线的形状。,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图7-2-4,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5.样条曲线(S):选取该项,系统将所选取的多段线变成B样条曲线,该B样条曲线是以多段线为特征多边形而生成的。如图7-2-5中的(b)是以(a)为特征多边形而生成的B样条曲线。这里要提示用户“样条曲线”和“拟合”的区别,图7-2-6中的3个图形可以清楚看出其中的区别。,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6.非曲线化(D):如果选取该项,则AutoCAD在所选多段线中删除所有的曲线(包括用PLINE命令中的ARC方式绘制的圆弧以及用PDDIT命令的“拟合”和“样条曲线”选项得到的光滑曲线)并用多段线直接连接多顶点,即还原原多段线。,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图7-2-5,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7.线型生成(L):该选项允许用户规定非连续性多段线(中心线及虚线)在各顶点处的绘线方式。输入“L”后,系统提示:“输入多段线线型生成选项开(ON)关(OFF):”当选项为OFF时,多段线在各项顶点处均为折线;当选择ON时,多段线在各顶点处的绘线方式由原线型控制,如图7-2-7所示。,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8.编辑顶点(E):编辑多段线的顶点,该项的内容比较多,当用户输入“E”后,系统继续提示:“输入顶点编辑选项下一个(N)/上一个(P)/打断(B)/插入(I)/移动(M)/重生成(R)/拉直(S)/切向(T)/宽度(W)/退出(X):”。其中各项的含义:(1)下一个(N):对多段线进行顶点编辑时,AutoCAD自动在第一个顶点处出现一个“”标记,并以该顶点作为当前的编辑顶点。选取“N”后系统将当前的编辑顶点移至下一个顶点处。如图7-2-8所示。,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2)上一个(P):该选项和“下一个(N)”对应,输入“P”系统将当前的编辑顶点移至上一个顶点处。(3)打断(B):删除指定两顶点之间的多段线,如图7-2-9所示。输入“B”选取该选项,AutoCAD记录下当前的编辑顶点作为第一个断点,并继续提示:“输入选项下一个:”。该提示中的“下一个(N)”和“上一个(P)”选项和上面的相同,而“执行(G)”选项表示将当前的编辑顶点作为第二个断点,并切断第一断点与第二断点之间的多段线。图7-2-9表示要将1.2之间打断,在1点处执行“B”选项,在2点处执行“G”选项,得到右图。,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图7-2-6,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图7-2-7,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图7-2-8,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图7-2-9,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4)插入(I):表示在两个顶点之间插入一个新的顶点,结果如图7-2-10所示,输入后系统继续提示:“指定新顶点的位置:”(输入新的顶点位置即可)。,图7-2-10,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5)移动(M):移动当前编辑顶点的位置,输入“M”后系统继续提示:“指定标记顶点的新位置:”,(输入新的位置)。AutoCAD将当前编辑顶点移动到指定的新位置,结果如图7-2-11所示。,图7-2-11,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6)重生成(R):重新生成多段线。该选项与命令REGEN相同,命令REGEN在本章第5节介绍。(7)拉直(S):拉直多段线中的部分线段,如图7-2-12所示要将A.2之间拉直。在1处输入“S”,选取该选项,AutoCAD将当前的编辑顶点作为第一端点,并继续提示:“输入选项下一个(N)/上一个(P)/执行(G)/退出(X):”。该提示中的内容在“打断(B)”中介绍过。,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图7-2-12,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8)切向(T):指定当前所编辑顶点的切线方向,输入“T”选取该选项后,系统继续提示:“指定顶点切向”:(输入切线的角度,也可以输入一点)当输入一点后,AutoCAD将该点与当前的编辑顶点的连线作为切线方向,同时用箭头表示当前的编辑顶点的切线方向,如图7-2-13右上图所示。选定切线方向和不选定方向的顶点经过拟合后的区别如图7-2-13所示。,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图7-2-13,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9)宽度(W):改变当前的编辑顶点之后的那一段多段线的起始宽度和终止宽度。输入“W”选取该选项后,系统继续提示:“指定下一线段的起点宽度:”,输入起点宽度,例如2。又提示:“指定下一线段的端点宽度:”,输入端点宽度,例如“8”。结果如图7-2-14所示。(10)退出(X):退出顶点编辑状态,返回PEDIT的命令提示下。,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图7-2-14,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C.应用实例图7-2-15左图是由十几段长20个单位组成的直线,现要将每一顶点修成半径等于10的圆弧,得到右图。如果直接修圆,将进行十几步操作,比较费时。所以先把十几段直线连成多段线,然后一步完成修圆。命令:pePEDIT选择多段线或多条(M):选择左边第一条直线选定的对象不是多段线是否将其转换为多段线?,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输入选项闭合(C)/合并(J)/宽度(W)/编辑顶点(E)/拟合(F)/样条曲线(S)/非曲线化(D)/线型生成(L)/放弃(U):j选择对象:用窗口选择法点击一点指定对角点:点击另一点(把要选的直线包围在窗口中)找到11个选择对象:11条线段已添加到多段线输入选项闭合(C)/合并(J)/宽度(W)/编辑顶点(E)/拟合(F)/样条曲线(S)/非曲线化(D)/线型生成(L)/放弃(U):,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命令:fillet当前设置:模式=修剪,半径=0.0000选择第一个对象或放弃(U)/多段线(P)/半径(R)/修剪(T)/多个(M):r指定圆角半径:10选择第一个对象或放弃(U)/多段线(P)/半径(R)/修剪(T)/多个(M):p选择二维多段线:选择多段线11条直线已被圆角得到图7-2-15右图。,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2编辑多段线(PEDIT),图7-2-15,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3样条曲线的编辑(SPLINEDIT),7.3样条曲线的编辑(SPLINEDIT)对于用SPLINE命令生成的样条曲线,用户可以用SPLINEDIT命令编辑样条控制点,可增加或移动控制点和拟合点、改变控制点权因子和样条容差,还可以封闭或打开样条并调整其首末两点切向矢量。7.3.1命令格式1.下拉式菜单:修改对象样条曲线2.命令行:命令:SPLINEDIT(也可输入简化命令“SPE”,按Enter键),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3样条曲线的编辑(SPLINEDIT),7.3.2操作步骤执行命令后系统提示:“选择样条曲线:”(选取要进行编辑的对象,选择后,样条曲线周围出现了蓝色方框控制点,如图7-3-1所示。),系统再次提示:“输入选项拟合数据(F)/闭合(C)/移动顶点(M)/精度(R)/反转(E)/放弃(U):”。,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3样条曲线的编辑(SPLINEDIT),图7-3-1,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3样条曲线的编辑(SPLINEDIT),该提示中的各选项含义如下:1.拟合数据(F):选择该选项按Enter键后,控制点改变为样条曲线的数据点(建立样条曲线时经过的点),如图7-3-2。系统继续提示:“输入拟合数据选项添加(A)闭合(C)删除(D)移动(M)清理(P)相切(T)公差(L)退出(X):”,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3样条曲线的编辑(SPLINEDIT),图7-3-2,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3样条曲线的编辑(SPLINEDIT),(1)添加(A):增加拟合数据点以改变样条曲线形状。增加的数据点符合当前容差。(2)闭合(C):除了用拟合点外,其功能与控制点的“闭合”功能相同。(3)删除(D):删除拟合数据点并重画样条。(4)移动(M):移动样条拟合数据顶点。在顶点间移动以选取当前编辑点。(5)清理(P):删除所有拟合数据。(6)相切(T):改变首末点切向矢量信息。(7)公差(L):改变样条拟合数据容差并重画样条。如果改变容差并移动控制点,打开或封闭样条时,拟合数据会丢失。,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3样条曲线的编辑(SPLINEDIT),2.闭合(C):封闭对象,如果样条已封闭,则“闭合(C)”变成“打开(O)”。3.移动顶点(M):移动样条曲线的控制顶点。4.精度(R):显示增加控制点和调整控制点权因子的子选项。5.反转(E):改变样条方向,首末两点交换。,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3样条曲线的编辑(SPLINEDIT),说明:在AutoCAD的样条曲线中,拟合数据点和控制点(特征点)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拟合数据点是用户指定的点,即样条必须经过的点;而控制点则是控制样条形状的点。AutoCAD利用拟合数据点计算控制位置,而且除首末点外,控制点一般不在样条曲线上。图7-3-2中所示的点为拟合数据点,而图7-3-1中所示的点就是控制点。AutoCAD运用拟合数据点计算控制点的位置。一旦决定了控制点,就不再需要拟合数据点了。控制点也称之为特征点。,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7.4修改对象形状(续)在第四章基本编辑命令中已经介绍了最常用的改变对象形状的编辑命令,本节继续介绍改变对象形状的其他一些命令。7.4.1拉伸(STRETCH)拉伸命令可使我们方便地改变图形对象一部分端点坐标,而另一部分保持不变,从而使图形对象拉长、压扁、或产生像错切似的形变。在有些情况下,也可能使图形对象全部移动一定距离,也就是使其平移一定距离。,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A.命令格式a.下拉式菜单:修改拉伸b.命令行:命令:STRETCHc.工具栏:在默认界面的右侧有一列修改工具栏,点击“拉伸”按钮。,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B.操作步骤执行命令后系统提示:“选择对象:”,使用交叉多边形或交叉窗口对象选择方式选择需拉伸的图形对象并按Enter键或鼠标右键完成选择,如图7-4-1左图所示,要拉伸三角形右下角使之变形,可如图选择。,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命令行提示:“指定基点或位移(D):”,输入基点。命令行提示:“指定第二个点或:”,输入偏移点。这里两点的含义与作用与平移(MOVE)和复制(COPY)命令中一样。如果输入两点,则第二点减去第一点的差值决定偏移量,如果只输入第一点,输入第二点时直接按Enter键,则以第一点为偏移量。在水平或垂直方向拉伸时,也可以输入第一点后(任意点),用鼠标给出方向,直接输入数值,如图7-4-1右图就是在确定第一点后,直接用键盘输入“100”。,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AutoCAD拉伸与选择窗口相交的圆弧、椭圆弧、直线、多段线、射线和样条曲线。STRETCH移动窗口中的端点但不改变窗口外的端点。STRETCH也移动窗口内的宽线顶点和二维实体但不改变窗口外的宽线顶点和二维实体。多段线的每一段都被当作简单的直线或圆弧分开处理。AutoCAD移动任何完全在窗口或多边形内的对象,作用与使用MOVE命令相同。对于圆来说,如果圆心在选择框内,则该圆被平移;如果圆心不在选择框内,则该圆保持不变。对于圆弧来说,拉伸过程中弦高不变。,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C.应用实例a.如图7-4-2所示,拉伸箭头。(a)箭头不拉长。命令:stretch选择对象:从箭头的左下方拉框到箭头的右上方。(拉出选择框,使箭头部分包含在选择框内),如图7-4-2左图的上方,这种方式是不会选中箭头的。,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图7-4-2,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b)移动箭头。命令:stretch选择对象:从箭头的右下方拉框到箭头的左上方(拉出选择框,使箭头完全包含在选择框内,选中多段线),如图7-4-2左图的中间。指定基点或位移(D):捕捉箭头的右侧端点。指定第二个点或:捕捉箭头的右侧端点到竖线的垂足。,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c)箭头拉长。命令:stretch选择对象:从箭头的右下方拉框到箭头的左上方。(拉出选择框,使箭头右侧端点包含在选择框内,而左侧端点在选择框外,选中多段线),如图7-4-2左图的下方。指定基点或位移(D):,捕捉箭头的右侧端点。指定第二个点或:捕捉箭头的右侧端点到竖线的垂足。,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b.如图7-4-3所示,将门从中间移动到左侧。命令:stretch选择对象:如图7-4-3左图所示,从右下角到左上角拉出选择框,将门完全包含在内。指定基点或位移(D):选择第一点。指定第二个点或:选择第二点到合适位置。该操作中,门完全包含在选择框中,被平移,左右两侧的线段各有一段在选择框内,则在选择框内的端点被拉伸。,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图7-4-3,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7.4.2拉长(LENGTHEN)上一节所学习的拉伸(STRETCH)命令可使被选对象在选择框内的端点沿指定的偏移方向拉伸,如果要使该点沿着所属直线或圆弧方向拉伸,则需使用拉长(LENGTHEN)命令。,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拉伸(STRETCH)和拉长(LENGTHEN)命令的效果可参如图7-4-4。使用拉伸(STRETCH)命令可使圆弧的一端点向右移动30个单位。而使用拉长(LENGTHEN)命令可使圆弧的一端沿着圆弧方向拉长30个单位。LENGTHEN命令可以修改对象的长度和圆弧的包含角。LENGTHEN命令并不影响闭合的对象。,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A.命令格式a.下拉式菜单:修改拉长b.命令行:命令:LENGTHENB.操作步骤命令行提示:“选择对象或增量(DE)/百分数(P)/全部(T)/动态(DY):”,可选择对象或输入选项。选择对象后,将显示被选对象的长度,如果对象有包含角,将同时显示包含角。此时所选的对象并不一定就是最后所拉长的对象。,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拉长命令中可通过4种方法来拉长对象,分别是:增量(DE)方式:可直接输入长度增量,也可在输入“A”后再输入角度增量。在这种方式下,将使对象的长度或包含角增加输入的增量。如果增量大于0,将使对象拉长,如果增量小于0,将使对象缩短。,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图7-4-4,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百分数(P)方式:输入拉长量占原来对象总长或包含角的百分比。在这种方式下,将使对象的长度按比例增长。例如,输入“150”后一次选择对象,将使其长度变为原来的1.5倍。两次选择同一对象,将使其长度变为原来的2.25倍。即L=L1501502.25L。全部(T)方式:输入对象最终的总长度,或者在输入“A”后再输入最终的包含角。在这种方式下,不管对象原来长度或包含角为多少,都将变为输入值。,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动态(DY)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将根据被鼠标拖动的端点的位置改变决定对象的长度或包含的角度。在设置了所需的拉长方式并输入了所需的变量后,命令行将提示:“选择要修改的对象或放弃(U):”,再选择对象或输入“U”。选择对象后,靠近选择点的端点将移动,并以先前设置的方式对被选对象进行拉长。如果输入“U”,将放弃LENGTHEN最近的一次修改。在进行一次拉长后,命令行中“选择要修改的对象或放弃(U):”的提示会一直出现,即可以在一个拉长命令中对多个对象进行操作或者对一个对象进行多次操作,直至按Enter键结束该命令。,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C.应用实例例1:如图7-4-5所示,以不同的方式拉长线段(原线段长为100)。1.右侧伸长20个单位。命令:lengthen选择对象或增量(DE)百分数(P)全部(T)动态(DY)de输入长度增量或角度(A):30选择要修改的对象或放弃(U):选择线段右侧。选择要修改的对象或放弃(U):,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图7-4-5,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2.左侧伸长40。命令:lengthen选择对象或增量(DE)/百分数(P)/全部(T)/动态(DY):p输入长度百分数:140选择要修改的对象或放弃(U):选择线段左侧。选择要修改的对象或放弃(U):,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3.左侧不动,移动右侧端点,使线段总长为150个单位。命令:选择对象或增量(DE)/百分数(P)/全部(T)/动态(DY):t指定总长度或角度(A):150选择要修改的对象或放弃(U):选择线右侧段。选择要修改的对象或放弃(U):,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4.动态移动右侧端点。命令:选择对象或增量(DE)/百分数(P)/全部(T)/动态(DY):dy选择要修改的对象或放弃(U):靠近右侧选择线段。指定新端点:移动鼠标,到所需位置单击左键。选择要修改的对象或放弃(U):例2:已有一个半圆,如图7-4-6左图,现要使之成为四分之三圆,见右图。,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图7-4-6,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命令:lengthen选择对象或增量(DE)/百分数(P)/全部(T)/动态(DY):de输入长度增量或角度(A):a输入角度增量:90选择要修改的对象或放弃(U):选择圆弧右侧。选择要修改的对象或放弃(U):,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7.4.3打断(BREAK)在工程制图时,希望对某些与其他图形没有相交的对象进行切断或分割操作,可以使用打断(BREAK)命令。该命令用于将对象指定的两点间的部分删掉,或将一个图形对象打断成两个具有同一端点的对象。A.命令格式a.下拉式菜单:修改打断b.命令行:命令:BREAK(也可输入简化命令“BR”,按Enter键)c.工具栏:在默认界面的右侧有一列修改工具栏,点击“打断”按钮。,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B.操作步骤执行命令后系统提示:“选择对象:”,(用鼠标直接选取要打断的对象,选取点就作为第一个断点)系统继续提示:“指定第二个打断点或第一点(F):”,(这里要求输入第二个切断点,如果认为第一个切断点不适合要重新选取可以输入“F”,表示要求重新输入第一个切断点),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说明:a.在BREAK命令中,每次只能选取一个对象。即BREAK命令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对象。b.在选择对象时,如果用鼠标直接选取要切断的对象,系统认为选择对象时选取的点为第一个打断点,如果认为该点不合适可以在第二个断点提示时输入F,这时系统提示:“指定第一个打断点:指定第二个打断点:”c.如果被打断的对象是圆,则必须考虑两个断点的顺序和方向。AutoCAD按逆时针的方向切除从第一点到第二点的一段弧,留下另一段弧。,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d.如果在输入第二个打断点时输入“”,则第一个打断点和第二个打断点重合,AutoCAD将对象以打断点为边界分为两个对象。注意这种方法不能应用于圆,因为一个圆不能被分为两个部分。C.应用实例a.打断直线命令:break选择对象:选择打断点1指定第二个打断点或第一点(F):选择打断点2如图7-4-7上图。,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图7-4-7,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b.打断圆命令:break选择对象:选择打断点1指定第二个打断点或第一点(F):选择打断点2如图7-4-7中图。打断圆时一定要注意顺序,如果先选上面一点,再选下面一点,则删除的是左边的圆弧。,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c.打断无间隙命令:break选择对象:选择图7-4-7的下图。指定第二个打断点或第一点(F):f指定第一个打断点:重新选择第一点指定第二个打断点:如图7-4-7下图。如果认为第一点不必重选,也可:命令:break选择对象:选择图7-4-7的下图。指定第二个打断点:,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D.派生命令:打断于点工具栏:在默认界面的右侧有一列修改工具栏,点击“打断于点”按钮。没有下拉菜单或命令行。命令:break选择对象:选择一个对象指定第二个打断点或第一点(F):_f(F是系统自动选好的)指定第一个打断点:选择一个打断点指定第二个打断点:(是系统自动选好的)可见打断于点命令相当于打断命令中的无间隙打断,只不过系统自动选择了F和,使做图更快。,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7.4.4合并对象(JOIN)合并工具可以将相似的对象合并为一个对象。注意,合并的对象必须相似,直线与圆弧是不能合并的。但是多线段可以与圆和直线合并。例如使用圆弧和椭圆弧,再使用合并工具创建完整的圆和椭圆。用户可以合并的对象有圆弧、椭圆弧、直线、多段线、样条曲线。要合并的对象必须位于相同的平面上。,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A.命令格式a.下拉式菜单:修改合并b.命令行:命令:JOIN(也可输入简化命令“J”,按Enter键)c.工具栏:在默认界面的右侧有一列修改工具栏,点击“合并”按钮。B.操作步骤命令行提示:“选择源对象:”,点击视图中的一个对象作为源对象。根据选定的源对象类型,命令行显示不同的提示:,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选择一条直线作为源对象,命令行提示;“选择要合并到源的直线:”,在视图中选择一条或多条直线并按Enter键,可将选择的直线与源对象合并为一条直线。但应当注意,直线对象与源对象必须是共线,也就是说位于同一无限长的直线上,合并之后也是一条直线,但是它们之间可以有间隙。,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选择一条多段线作为源对象,命令行提示:“选择要合并到源的对象:”,在视图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对象并按Enter键,可将选择的对象与源对象合并。对象可以是直线、多段线或圆弧。但是对象之间不能有间隙。选择圆弧作为源对象,命令行提示:“选择圆弧,以合并到源或进行闭合(L):”,在视图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圆弧并按Enter键。圆弧对象必须位于同一假想的圆上,但是它们之间可以有间隙。闭合选项可将源圆弧转换成圆。合并两条或多条圆弧时,将从源对象开始按逆时针方向合并圆弧。,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选择椭圆弧作为源对象,命令行提示:“选择椭圆弧,以合并到源或进行闭合(L):”,在视图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椭圆弧并按Enter键。椭圆弧必须位于同一椭圆上,但是它们之间可以有间隙。闭合选项可将源椭圆弧闭合成完整的椭圆。选择样条曲线作为源对象,命令行提示:“选择要合并到源的样条曲线:”,在视图中选择一条或多条样条曲线并按Enter键。样条曲线对象必须位于同一平面内,并且必须首尾相邻,端点与端点相接。,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图7-4-8,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C.应用实例合并图7-4-8中的直线、圆弧。a.左上角两段直线合并。命令:join选择源对象:选择左上角两段直线中的一段选择要合并到源的直线:选择左上角两段直线中的另一段找到1个选择要合并到源的直线:已将0条直线合并到源,操作中放弃了1个对象,(合并失败,因为两段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b.中间两段直线合并。命令:join选择源对象:选择中间两段直线中的一段选择要合并到源的直线:选择中间两段直线中的另一段找到1个选择要合并到源的直线:已将1条直线合并到源(合并成功)。,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c.合并圆弧,如图7-4-8,要求合并右边。命令:join选择源对象:选择下端圆弧选择圆弧,以合并到源或进行闭合(L):选择上端圆弧选择要合并到源的圆弧:找到1个已将1个圆弧合并到源(如果先选上端圆弧,将封闭左边。),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d.将圆弧转化成圆。命令:join选择源对象:选择下端圆弧选择圆弧,以合并到源或进行闭合(L):l已将圆弧转换为圆。,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7.4.5分解对象(EXPLODE)绘图时,经常需要选择多段线或多边形的一部分来进行单独编辑,但是当选择对象时,整个图形都会被选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分解工具将对象分解成多个对象,这样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个对象进行编辑操作了。A.命令格式a.下拉式菜单:修改分解b.命令行:命令:EXPLODEc.工具栏:在默认界面的右侧有一列修改工具栏,点击“分解”按钮。,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B.操作步骤a.在视图中绘制一个矩形。b.启动分解命令。c.命令行提示“选择对象”,在视图中点击矩形,按Enter键。d.分解后矩形看不出任何变化。点击移动按钮,选择矩形的一条边,此时只能选中这条边,移动这条直线。这说明分解命令已经将矩形变成4条直线的组合。,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说明:多义线被分解以后,相关的宽度信息丢失,所有的直线和弧线都沿中心放置。C.应用实例将图7-4-9(a)所示的多段线分解为各组成线段,分解结果如图7-4-9(b)所示。命令:explode选择对象:选择多段线找到1个选择对象:最后系统提示:分解此多段线时丢失宽度信息。可用UNDO命令恢复。,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7.4.6图形显示精度(VIEWRES)在AutoCAD中,可以设置在当前视口中生成的对象的分辨率(显示精度),该命令为VIEWRES。VIEWRES使用短矢量(线段)控制圆、圆弧、椭圆和样条曲线的外观。矢量数目越大,圆或圆弧的外观越平滑。使用这个选项将以牺牲平滑度为代价提高速度,或者以牺牲速度为代价提高精确度。VIEWRES的默认值是1000。,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A.命令格式命令行:命令:VIEWRESB.操作步骤系统提示:“是否需要快速缩放?是(Y)否(N):”,按Enter键。系统提示:“输入圆的缩放百分比(120000):”,输入一个1到20000之间的整数并按Enter键。数值越大,精度越高,速度越慢,如图7-4-10所示。,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图7-4-9,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图7-4-10,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7.4.7重新生成(REGEN)在使用本章前面所学习的画圆和画圆弧的命令在绘图区画出圆或圆弧后,如果VIEWRES设置默认值,画一般大小的圆或圆弧没有显示上的问题。如果画很小的圆,再ZOOM命令(视图缩放命令)将视图区放大到一定程度,这时可看到所做的圆不再是一个圆,而变成了一段段的折线,如图7-4-11所示。,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图7-4-11,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在计算机进行绘图时,由于其硬件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像圆规一样画出一个标准的圆。计算机进行绘图时,一个圆是用正多边形来逼近的,用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就越接近一个圆。当所画的圆在屏幕上比较小时,由于肉眼分辨能力的限制,难以看出正多边形和圆之间的区别,因此计算机做的正多边形看起来就像一个圆。而当将其放大到一定程度,就能清楚地看到用来逼近圆的正多边形的各条边,而所做的圆看上去也不再是圆,而是一段段的折线。,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这时使用重新生成(REGEN)命令,就可以使所做的圆用更多边数的正多边形来逼近,从而使绘图区中的圆变得光滑,更像一个圆,如图7-4-12所示。用AutoCAD所画的圆弧、椭圆(弧)、样条曲线等,在计算机中都是由多条折线段来逼近的。折线段的段数越多,所画的曲线就越光滑,所看到的视觉效果就越好。,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重新生成(REGEN)命令将重新计算所有对象的屏幕坐标并重新生成整个图形。它还重新建立图形数据库索引,从而优化显示和对象选择的性能。命令格式(1)下拉式菜单:视图重生成(2)命令行:命令:REGEN(也可输入简化命令“RE”,按Enter键),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重生成对FILL命令(填充)也起作用,如果FILL设置为“OFF”,画出有宽度的多段线和圆环将是空心的。如果将FILL重新设置为“ON”,新画出的多段线和圆环是实心的,而前面画的还是空心的。这时可以使用REGEN命令,全部会重新生成,成为实心。,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图7-4-12,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7.4.8点标记点标记是在绘图区域中选择对象或位置时出现的临时标记,可以用作参照。通过REDRAW或REGEN可删除点标记。关闭点标记模式可以禁止显示点标记。例如,如果在点标记模式打开时复制一个螺母,在选择点和移动点处就会出现一个点标记。当点标记模式为关闭时,就不会显示点标记。点标记不出现在打印的图形上。在命令提示下输入BLIPMODE。输入“ON”打开点标记,输入“OFF”关闭点标记,如图7-4-13所示。,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7.4.9透明命令所谓透明命令是指在其他命令执行时可以输入但并不影响原来功能执行的命令。例如,用户希望缩放视图,则可以透明地激活ZOOM命令(在该命令的前面加一个单引号“”)。当透明命令使用时,其提示前面有两个右尖括号,表示它是透明使用。许多命令(如图层命令等)和系统变量都可以透明使用。,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4修改对象形状(续),图7-4-13,第七章高级编辑命令,7.5实例:室内立面图,7.5实例:室内立面图本节实例将使用基本绘图命令和高级绘图命令绘制基础图形,并练习使用各种编辑工具将其修改为住宅立面图。7.5.1设置图形界限默认情况下模型空间界限是420297的矩形,而通常制图使用的是实际尺寸,因此应当把界限设置得大一些,才不至于将图形画在界限外面。图形界限好比图纸的幅面,画图时就在图界内,一目了然。按图形界限绘制的图形打印也很方便,还可实现自动成批出图。但是,如果在一个图形文件中绘制多张图,设置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模拟试卷(计算机应用)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模拟试卷:英语翻译与沟通
- 衡水市考试真题及答案大全
- 河南中考试卷及答案数学
- 音乐营销数据化转型-洞察与解读
- 透明托槽长期稳定性-洞察与解读
- 生物可降解烟花-洞察与解读
- 2025国考安徽民航公安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易错点
- 2025国考临汾市侦查办案岗位行测题库含答案
- 2025国考吉林税务局申论归纳概括模拟题及答案
- 保洁日常清洁标准课件
- 乡镇财政监管培训课件
-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 PPE防坠落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工程预算审核服务方案(3篇)
- 2025年新团员入团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七年级英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上海专用)原卷
- 2025年电梯培训考核题目及答案
- VTE课件讲解教学课件
- 2024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7课时4SectionB(1a-1d)分层作业(含答案)
- 高原性肺水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