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板块3调节专题11植物的激素调节.doc_第1页
(通用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板块3调节专题11植物的激素调节.doc_第2页
(通用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板块3调节专题11植物的激素调节.doc_第3页
(通用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板块3调节专题11植物的激素调节.doc_第4页
(通用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板块3调节专题11植物的激素调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一植物的激素调节全国卷5年考情导向考 点考 题考 情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2012全国卷T5: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2013全国卷T5:生长素和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2014全国卷T5:生长素的产生及运输特点2015卷T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及作用特性2016丙卷T4:生长素的作用探究1.近五年中,全国卷对本专题的考查多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生长素的发现实验拓展。(2)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2命题时常借助实验图示考查生长素的运输特点及作用特性等,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3备考时,对于生长素的发现,要注重科学家设计实验的原理、实验现象和结论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坐标曲线分析生长素的两重性。列表识记五大类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2.其他植物激素()2013卷T29:赤霉素的作用2015卷T29:乙烯的作用3.植物激素的应用()5年均未考查4.实验: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2013全国卷T5:对生长素类似物浓度的控制考点串讲1| 生长素的发现、运输、作用及特性1(2016全国丙卷)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IAA。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B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C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D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D结合文字信息和图示信息可知,题中左图为对照组,右图为实验组。对照组中a琼脂块不含IAA,所以胚芽鞘b侧不含IAA,b侧含有从a琼脂块运输来的IAA,故A项错误。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都不含IAA,故B项错误。胚芽鞘b侧细胞和c侧细胞都能运输IAA,故C项错误。a琼脂块输出的IAA在向下运输过程中有所消耗,所以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故D项正确。2(2014大纲全国卷)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示)中,正确的是()BA项,胚芽鞘尖端用云母片分隔开,琼脂块未隔开,生长素无法进行横向运输,并且琼脂块中收集的是生长素总量,不能确定单侧光照射下琼脂块两侧的生长素含量。B项,琼脂块用云母片隔开,尖端给予单侧光照射,测定两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可确定胚芽鞘中生长素在单侧光照射下分布是否均匀。C项,胚芽鞘尖端未完全分隔开,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可发生横向运输,琼脂块未分隔开,收集到的是生长素总量,不能确定单侧光照射下琼脂块两侧的生长素含量。D项,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由于云母片插入胚芽鞘尖端和琼脂块,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不能发生横向运输,两琼脂块的生长素含量相等。3(2012全国卷)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下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A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D解答本题需要全面理解关于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经典实验以及生长素的运输特点。胚芽鞘的尖端都能合成生长素,所以A、B两项错误。生长素的运输是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的极性运输,C项错误。据题干可知,a中接入的茎段的形态学上端连接胚芽鞘尖端,形态学下端连接茎,所以生长素可以向基部运输,因此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中接入的茎段的形态学下端连接胚芽鞘尖端,形态学上端连接茎,故生长素不能向基部运输,因此胚芽鞘无弯曲生长。1牢记生长素发现实验过程中3个部位、2个原因、1个作用幼苗是研究生长素及其分布与作用原理的最佳实验材料,针对燕麦胚芽鞘的系列实验应明确下列结论;(1)3个部位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发挥作用部位尖端下面一段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2)1个作用生长素作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3)2个原因弯曲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生长不均匀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单侧光照、地心引力等2理解生长素的三类运输方式(1)极性运输(2)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非极性运输。(3)横向运输:在某些刺激(如单侧光、地心引力等)影响下,生长素在能感受刺激的部位(如胚芽鞘的尖端)发生横向运输(不接受刺激的部位不能发生横向运输)。3明析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1)高浓度与低浓度:当生长素浓度小于i时均为“低浓度”,高于i时才会抑制植物生长,称为“高浓度”。(2)OH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增强。(3)HC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但仍为促进生长)。(4)最适浓度:H点表示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为g。辨析7个易错点1科学家通过研究植物向光性发现的激素是细胞分裂素。()【提示】通过研究植物向光性发现的是生长素。2温特实验说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3顶端优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其生长受到抑制。()4同一植株的根和芽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相同。()【提示】同一植株的根和芽生长所需要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根对生长素浓度要敏感些。5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提示】生长素具有两重性,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6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提示】太空失重状态下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但植物激素仍能进行极性运输。7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考向1 生长素的发现及相关实验拓展1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a、b,分别进行下图所示实验,其中实验一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实验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实验一实验二A接受琼脂块c和d中均可检测到IAAB接受琼脂块c和d中均检测不到IAAC接受琼脂块c中检测到IAA,d中检测不到D接受琼脂块d中检测到IAA,c中检测不到C生长素为极性运输方式,实验二中胚芽鞘b进行了倒置,导致琼脂块中的IAA无法向下运输,即d中检测不到IAA,而实验一中的琼脂块c可检测到IAA。2下图表示温特的胚芽鞘实验,分析正确的是()A胚芽鞘a将直立生长B胚芽鞘b发生弯曲生长与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 C胚芽鞘b发生弯曲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有两重性 D该实验能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进行极性运输B由于胚芽鞘a切去尖端,琼脂块未接触过胚芽鞘的尖端,因此a既不生长也不弯曲,A错误;胚芽鞘b发生弯曲生长是由于放置琼脂块的一侧含有来自尖端的物质促进该侧生长,B正确;胚芽鞘b发生弯曲生长没有体现高浓度抑制,所以没体现两重性,C错误;由于缺乏胚芽鞘倒置的对照实验,该实验不能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进行极性运输, D错误。影响生长素运输、分布的因素(1)引起生长素在胚芽鞘分布不均匀的因素有:单侧光、重力,放置的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的位置,以及用云母片等材料阻断一侧向下运输等情况。(2)重力、光照等因素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和分布,但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无关。考向2 考查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及作用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导学号:15482062】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C植物幼嫩叶片可以合成生长素,生长素是由色氨酸转变而来的,A项正确。在成熟茎韧皮部中,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幼嫩组织中存在极性运输,B项正确。不同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大于成熟细胞,C项错误。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的,例如豌豆幼苗切段中生长素浓度达到一定数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D项正确。4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具有两重性B在020 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C乙的浓度大于20 ppm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D据图推测,用30 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D据图分析可知,与根长相对值100相比,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具有两重性,A选项正确;020 ppm(106)范围内,甲曲线的根长相对值始终大于丙,因此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B选项正确;乙的浓度为20 ppm时,根长相对值为100,此时乙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乙的浓度大于20 ppm后,根长相对值小于100,即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C选项正确;植物根对生长素的敏感度大于芽,用30 ppm的甲处理莴苣根时根长相对值大于100,因此仍然促进根的生长,只是促进作用减弱,用其处理幼芽时也会促进生长,D选项错误。考点串讲2| 其他植物激素及相关实验探究1(2015全国卷)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为研究番茄中的X基因和Y基因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番茄的非转基因植株(A组,即对照组)、反义X基因的转基因植株(B组)和反义Y基因的转基因植株(C组)为材料进行实验,在番茄植株长出果实后的不同天数(d),分别检测各组果实的乙烯释放量(果实中乙烯含量越高,乙烯的释放量就越大),结果如下表:组别乙烯释放量(Lkg1h1)20 d35 d40 d45 dA0271715B0952C0000回答下列问题:(1)若在B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X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C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Y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推测,A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_,B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_。(2)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是_组,其原因是_。如果在35天时采摘A组与B组果实,在常温下储存时间较长的应是_组。【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A组为对照组,则X基因和Y基因都能表达,乙烯释放量高;B组有反义X基因,则X基因不能表达,Y基因能够表达,乙烯释放量较低;C组有反义Y基因,则Y基因不能表达,X基因能够表达,不能释放乙烯。根据表中三组实验乙烯释放量的对比,可知A组乙烯释放量多是X基因和Y基因共同表达的结果,B组释放的乙烯少是Y基因表达的结果。因此,A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是X基因和Y基因,B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是X基因、Y基因和反义X基因。(2)乙烯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根据三组实验中A组释放的乙烯量最多,可推测A组果实最早成熟。若在35天时采摘A、B两组果实,由于A组乙烯的释放量高,使A组果实易成熟,储存时间会较短,而B组储存时间较长。【答案】(1)X基因和Y基因X基因、Y基因和反义X基因(2)A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该组果实的乙烯含量(或释放量)高于其他组(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B备选真题2(2015重庆高考)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许多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棉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B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据齐民要术)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据广志)D新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据格物粗谈)BA项,棉花适时打顶,可以解除棉株的顶端优势,降低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棉株侧枝的生长发育,进而提高棉花产量。B项,存在于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可固氮,通过种豆科植物,可以增加土壤中氮元素含量,达到肥田的目的,这是作物轮作的优势之一,仅与作物种类有关,与植物激素无直接关系。C项,此句是对再生稻的描述,再生稻即种一茬收两季的水稻,再生时利用其根、茎,重新发苗,在水稻的生长发育和成熟过程中有多种植物激素起作用。D项,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成熟木瓜可释放乙烯,促进红柿果实成熟。1牢记其他四种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2明确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作用激素促进果实成熟脱落乙烯、脱落酸促进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赤霉素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延缓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促进坐果和果实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辨析6个易错点1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可以在同一细胞中起作用。()2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提示】乙烯的含量高,会抑制生长素对茎段细胞伸长的促进作用。3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延缓叶片变黄。()4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提示】脱落酸能抑制植物的细胞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花、果实和叶的脱落。5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提示】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生长发育,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6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考向1 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应用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些植物种子成熟后需低温贮藏才能萌发,可能与脱落酸促进细胞分裂有关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极性运输是通过细胞的主动运输来完成的C植物激素只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物质,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过程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A脱落酸是抑制种子的萌发的,故A错误;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极性运输是通过主动运输来完成的,故B正确;植物激素是起到调节作用的有机物,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但可以影响细胞代谢,故C正确;光照、温度这些环境因素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也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故D正确。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是由特定的腺体分泌的一种微量的具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BNAA(萘乙酸)主要由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产生C植物激素的作用都表现为顶端优势,都具有两重性D“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与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D植物激素是由植物的一定部位产生,而没有特定的分泌腺,A错误;NAA为生长素类似物,为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不属于植物激素,B错误;不是所有的植物激素的作用都表现为顶端优势和两重性,C错误;由于光照不均导致“红杏出墙”与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D正确。必须关注的4个关键句(1)植物的生长发育不是某一种植物激素单独起作用,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2)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3)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4)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往作用部位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切不可将其看作“分泌蛋白”。考向2 植物激素的实验分析3研究植物激素对豌豆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表。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导学号:15482063】A比较1、2可知,顶芽对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B比较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