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技术绪论_第1页
急救护理技术绪论_第2页
急救护理技术绪论_第3页
急救护理技术绪论_第4页
急救护理技术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救护理技术,云霄卫校教学点 陈锦辉,海啸2004.12.26,突发公共事件,9.11恐怖事件,SARS事件,意外事故,2005年2月14日辽宁阜新特大矿难213人死1人失踪,火灾,车祸,第一章 绪论,主要内容,第一节 急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第三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第一部分 急救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急救护理学的概念,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科学和护理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应用性科学。,急救护理学,研究目的,性质,目的,基础,研究,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现代科学护理专业理论,急危重症病人,护理,科学管理,急救护理学的概念,国际急救护理医学的发展,急救护理始于19C南丁格尔的年代。,南丁格尔与伤员在一起,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欧发生脊髓灰质炎大流行,辅以“铁肺”治疗配合相应的特殊护理技术,效果良好,这是世界上最早用于呼衰的监护病房。 20世纪60年代,电子仪器设备的发展,急救护理技术进入了有抢救设备配合的新阶段。 20世纪60年代后期,现代监护仪器设备集中使用,促进了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德意志召开的医学会议上,红十字会参与下提出危急重症急救事业国际化,国际互助和标准化得方针,要求急救车装备必要的仪器等。,国际急救护理医学的发展,我国急救医学发展,50年代,重危病房、急救站。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立专科ICU,如:“三衰病房”成立1980.10.30,卫生部颁发 “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指示。1980年成立危重病急救医学会筹委会1983年卫生部颁发 “城市医院建立急诊(室)的方案”。1984年成立综合ICU1988年9月在重庆举行第一次全国急救医学学术会。1989年我国卫生部颁布医院评审标准,将是否建立ICU作为医院等级的评审标准1991年建立4个危重医学培训基地,北京协和医院、上海华山医院、中山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华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第二节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急救护理学研究内容,院外急救,急诊科抢救,重症监护,急救服务体系的完善,培训和科研,院外急救,是指危、急、重症伤病人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对医疗救护的呼救 现场救护 医学监护运输,院外急救的原则,总原则:经院外急救能存活的伤病员应优先救治。先复苏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先重伤后轻伤、先救治后运送急救与呼救并重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白金时间10-20分钟 黄金时间1小时 白银时间6小时白布单时间6小时,急诊科抢救,时间就是生命!,ICU,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 (简称:ICU) 翻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概念:ICU是对各种危重病实施集中的连续的强化的监测、救治和护理的场所,配备了各种先进精密的监护、治疗设备。,院内急诊救护和灾难救护,院内急诊救护:指院内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接收各种急诊病人,对其进行抢救治疗和护理,并根据病情变化,对病人做出出院、留院观察、立即手术、收住专科病房或收住重症监护病房的决定。灾难救护:指对自然灾难(如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等)和人为灾难(如交通事故、化学中毒、放射性污染等)所造成的人员伤害迅速有效的进行救治。,急救护理人才的培养和科研工作,现状的比较1996年调查显示美国APN(高级职业护士)161762名,急救单位占45.7 。而急救单位的APN具有硕士学位的占94.3 具有硕士以上证书的占24 2012年成都市10所三甲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学历调查结果:中专及以下占10.9 ,大专占66.5 ,本科21.1,研究生及以上1.5,人才培养的紧迫性科研工作的必要性,急救护理人才的培养和科研工作,第三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生命之星,生命之星,图案主体颜色蓝色寓意宁静、祥和;橄榄枝代表生命、顽强、永恒的希望与和平。交叉的六条臂象征着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的六大系统功能,即:发现、报告、反应、现场抢救、运输途中监护和转至院内救治;蛇杖代表救死扶伤之爱心,救死扶伤之能力,医学科学以及医生职业的平实与神圣;,蛇杖,蛇杖是为纪念太阳神之子阿斯科勒比俄斯这位伟大的神医,他通常以站立的姿势出现在民众前面,且身穿长袍,手持一根权杖,权杖上有一条蛇缠绕而上,而后蛇杖就变成医学与健康的象征,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它既适合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适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EMSS系统,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现场急救;有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高水平急诊服务;强化治疗(ICU)。,EMSS 一体化,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ICU救治,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ICU救治,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ICU救治,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EMSS),“三环理论”系指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的 3个重要环节 。即院前急救体系、院内急诊体系和重症监护治疗体系。以“三环理论”为指导 ,构建医院急诊绿色生命通道。,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研究如何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着力建设和完善城市及乡村紧急呼救网络如何充实已建立的体系,EMSS的发展史,英国是欧美发达国家中唯一实行国家卫生服(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制度,向所有国民提供免费医疗卫生服务的国家,包括外国居民和旅游者都可享受免费的急诊和急救服务 。法国模式更注重院前急救,在急救车上设立医生,现场抢救稳定患者病情,为下一步入院抢救赢得时间。,德国急救医疗服务的最大特点是高效率,而且广泛应用直升飞机进行空中救护 。美国将警察、消防和医疗救援综合为一体,形成“911”体系。 日本的急救医疗系统主要由急救病人运送系统、急救病人治疗系统和急救医疗情报联络系统,并把急救医疗分为一、二、三级 。,EMSS的发展史,我国EMSS的发展史,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急救站。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救护车只起到转运病人的作用。1978年,制定关于救护车使用规定,使我国救护车向现代化迈进一大步。1983年,颁布了“城市医院急诊室建立方案”,有效地促进了急救医学的发展。1987年,成立“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1998年,我国民航机构急救中心发展到70个以上。1999年,成立“中心民航机构管理委员会现代医学航空援救专业组”。目前,普遍建立了“120”急救呼救电话与指挥网络系统。,我国EMSS的发展史,北京急救中心医护人员在演练抢救“病人”。,卫星定位GPS,上海,青岛,天津,武汉,我国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广州模式重庆模式上海模式北京模式深圳模式香港模式,单纯指挥中心,与各医院急诊科无行政隶属关系,依托于一家综合性医院,下设若干分站,院前人员属中心编制,大而全,具有:院前、院内、重症监护和住院部,既依托各大医院,又自成体系,中心与消防、司警统一的通讯网络,报警电话“999”,广州模式,北京急救中心,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外貌,重庆医疗急救中心外貌,建立、健全急救组织,形成急救网,(一) 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等组织的主要任务,1.在急救专业机构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现场急救的基本知识及技术操作。2.负责所在地的战伤救护、防火、防毒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3.一旦出现急、危、重症病人或意外灾害事故时,在急救专业人员到达前,及时、正确的组织抢救,开展现场自救。,(二)急救中心的主要任务,1.在市卫生行政部门直接领导下,统一指挥全市日常急救工作,急救分站在中心站的领导下,担负一定范围内的抢救任务。2.以医疗急救为中心,负责对各科急、危、重症病人及意外灾害事故受伤人员的现场和转运医院途中的治疗。3.在基层卫生组织和群众中宣传、普及急救知识,有条件的急救中心承担一定的科研教学任务。4.接受上级领导指派的临时急救任务。,(三)医院急诊科的任务,1.承担急救站转送的危、急、重症病人的诊治、抢救和留院观察工作。2.有些城市的医院急诊科同时承担急救站的任务。,EM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