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重阳节广播稿_第1页
小学生重阳节广播稿_第2页
小学生重阳节广播稿_第3页
小学生重阳节广播稿_第4页
小学生重阳节广播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小学生重阳节广播稿播放背景音乐。甲敬爱的老师们乙亲爱的同学们甲乙大家好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甲我是黄洪滔乙我是卢瑶甲卢瑶,你知道刚过去的星期二是什么日子吗乙当然知道了,那天是农历九月九日,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甲为什么把九月九日定为重阳节呢乙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两九相重,故而也叫重九。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甲重阳节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乙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2/8甲人们对这个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中国历代有很多文人雅士,每当这个时候,就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乙如唐代诗人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甲最有名的就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乙这可算是咏重阳节的代表诗作。诗歌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这天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甲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着古老而美丽的传说。乙话说东汉时,XX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但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3/8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仙翁说罢,用手一指,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4/8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从此以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甲关于重阳节,民间还有很多的习俗乙首先是登高。在古代,因为民间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这样的风俗开始于东汉。登高所到的地方,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或登高塔。甲其次是吃重阳糕。根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作很随意,没有一定的方法。九月九日天刚亮时,用一片糕搭在儿女的额头上,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这就是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的意思。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面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乙还有,就是赏菊和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和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5/8名,也以爱菊出名;后来的人们仿效他,于是就有重阳节赏菊花的习俗。北宋的时候,因为重阳赏菊的习俗,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甲最有是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乙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现在的重阳节,已经将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巧妙的结合起来了,已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我国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甲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乙敬老、爱老不能仅仅表现口头上,更应该体现在实际行动中。甲在公交车上,要主动为老人让个座。遇到老人过马路主动搀扶。6/8多去看望老人,陪陪老人,说说他们关心的事。对老人多些文明礼貌,多些宽容体贴等等。乙愿敬老、尊老之风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让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让我们的老人感受到温暖、幸福,让我们的社会处处充满和谐,充满爱甲最后,送给大家儿歌一首乙小朋友,要记牢,敬重长辈很重要。晚上睡前要问安,早上见了要问早。进出家门要招呼,礼貌用语不可少。天天做到不能忘,长辈见了哈哈笑。甲今天的红领巾广播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收听再见12根据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XX区20年“敬老月”活动的通知及区教育局转发关于开展XX区20年“敬老月”活动的通知的通知”精神,为在中华传统敬老日重阳节期间积极开展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浓郁氛围,开展“敬老月”活动,特制订本方案。一、活动主题关爱老人,构建和谐二、活动时间7/820年10月1日31日三、敬老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黄伟军副组长李东发、叶子龙、韩露、刘燕玉成员崔永忠、皮世平、胡德军、周丽、张文清、邱绍勇、张志强、邓柳冰、欧荣辉、叶佩珊、袁艳红四、活动内容1、深入社区开展老龄宣传活动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将联合龙腾社区工作站、上屋社区工作站开展学校、社区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全社会尊老敬老意识。主要内容包括有关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