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项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_第1页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_第2页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_第3页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_第4页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之一诗歌形象鉴赏,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此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时的作品。排云:冲破云层问:秋天可以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只写了冲天而上的鹤,有何深意?,写鹤意在明志,作者要表现一种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的精神,这首诗歌中的“鹤”,就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即“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思想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和依据。因此,领会诗歌意境必须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并由此展开联想,进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高考要求】鉴赏评价E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什么是诗歌的形象?,形象(意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目标: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领会诗歌的意境重难点:通过品味意象,领会诗歌感情,本节课主要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解题步骤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2、描摹诗歌图景;3、剖析作者思想及其情感,例题1竹石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问:诗中着力刻画的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形象所蕴涵的深刻含义?,(竹子,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拔,所以诗词中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诗人借竹言志、托竹寓情,蕴藏深邃的哲理。)抓住竹子质坚、挺拔的特点,赞美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表达了作者身陷逆境、坚贞不拔、永不屈服的高风亮节。,例题2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问:划横线句子中的“浮云”“落日”如何理解?蕴涵作者什么情感?,游子在外如天空的白云,随风漂浮,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这就更增添友人之间的惦念之情。西天的落日依恋山峦,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人巧妙的将眼前的景物“浮云”和“落日”信手拈来,融景入诗,摹状二人分手时别情难遣的情绪,十分形象贴切。,注意点:重视整体阅读理解,利用好试题所提供的信息(如题目、小注等)把握常用意象的含义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想象去补充和扩大生活画面,从而获得完整而丰富的形象美感,习题演练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问: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清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或者:“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一样的孤独寂寞;“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晚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意象:是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意境: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的整体的境界和情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宣城见杜鹃花李白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子规鸟”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子规鸟是作者家乡“蜀国”的景物,由于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鹃花,自然就联想到家乡的子规鸟,因此,子规鸟所起的作用是引发作者思想情感。,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2年高考全国卷)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折柳”这首曲子富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高考江苏卷)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全国高考广东卷)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注】艭():小船。海幢,即海幢寺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玩:归艭、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古诗常见意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宋人陈亮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青松,正直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长信秋词。,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凄凉悲伤的象征,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刻晓穿朱户。晏殊的蝶恋花,燕子双飞经常用来反衬离人的孤寂,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燕子到来往往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诗人喜用燕子来表达喜悦之情,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贺铸忆秦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王令送春),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柳永雨霖铃,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的蝉,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