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知识讲座ppt课件_第1页
硫化氢知识讲座ppt课件_第2页
硫化氢知识讲座ppt课件_第3页
硫化氢知识讲座ppt课件_第4页
硫化氢知识讲座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硫化氢防护知识讲座,讲解人:,目录,H2S理化特性,硫化氢浓度概念及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安全防护措施,事故案例,1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石油化工分公司“3.24”硫化氢泄漏事故,2007年3月24日20:30许,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石油化工分公司轻油罐区发生硫化氢泄漏,造成正在催化罐区施工的山东四方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职工2人死亡,3人中毒。,1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石油化工分公司“3.24”硫化氢泄漏事故,3月24日,山东四方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施工人员在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石油化工分公司80万吨/年催裂化罐区泵房南侧空地上进行梯子、平台预制作业、焊接作业。20:20左右准备收工时,在现场施工的5名职工先后中毒晕倒。经抢救,3人脱离生命危险,2人抢救无效死亡。搜救人员用仪器检测时发现轻油罐区,G-4210罐周围硫化氢浓度超过200PPM,轻油罐区与催化罐区之间的道路上硫化氢浓度也超过了80PPM。,1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石油化工分公司“3.24”硫化氢泄漏事故,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石油化工分公司轻油罐区G-4210罐内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从加氢原料中大量挥发,并通过罐上部呼吸孔散发到山东四方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现场,导致施工人员中毒,是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1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石油化工分公司“3.24”硫化氢泄漏事故,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石油化工分公司现场管理不严,长期存在安全隐患,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落实;山东四方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安全教育培训不力,现场施工人员普遍缺乏硫化氢中毒防护知识,施工现场缺少安全防护器材,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2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炼油厂加氢精制联合车间“5.11”硫化氢中毒事故,2007年5月11日,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炼油厂加氢精制联合车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在停工过程中,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5人中毒,其中2人在中毒后从高处坠落。,2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炼油厂加氢精制联合车间“5.11”硫化氢中毒事故,5月11日,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炼油厂加氢精制联合车间对柴油加氢装置进行停工检修。14:50,停反应系统新氢压缩机,切断新氢进装置新氢罐边界阀,准备在阀后加装盲板(该阀位于管廊上,距地面4.3米)。15:30,对新氢罐进行泄压。18:30,新氢罐压力上升,再次对新氢罐进行泄压。18:50,检修施工作业班长带领四名施工人员来到现场,检修施工作业班长和车间一名岗位人员在地面监护。19:15,作业人员在松开全部八颗螺栓后拆下上部两颗螺栓,突然有气流喷出,在下风侧的一名作业人员随即昏倒在管廊上,其他作业人员立即进行施救。一名作业人员在摘除安全带施救过程中,昏倒后从管廊缝隙中坠落。两名监护人员立刻前往车间呼救,车间一名工艺技术员和两名操作工立刻赶到现场施救,工艺技术员在施救过程中中毒从脚手架坠地,两名操作工也先后中毒。其他赶来的施救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爬上管廊将中毒人员抢救到地面,送往乌鲁木齐石化职工医院抢救。,2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炼油厂加氢精制联合车间“5.11”硫化氢中毒事故,经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当拆开新氢罐边界阀法兰和大气相通后,与低压瓦斯放空分液罐相连的新氢罐底部排液阀门没有关严或阀门内漏,造成高含硫化氢的低压瓦斯进入新氢罐,从断开的法兰处排出,造成作业人员和施救人员中毒。,2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炼油厂加氢精制联合车间“5.11”硫化氢中毒事故,事故反映出该厂一些基层单位安全意识不强,在出现新氢罐压力升高的异常情况后,没有按生产受控程序进行检查确认,就盲目安排作业;施工人员在施工作业危害辨识不够的情况下,盲目作业;施救人员在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的情况下,盲目应急救援,造成次生人员伤害和事故后果扩大。同时,也暴露出安全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生产受控管理还有漏洞,对防范硫化氢中毒事故重视不够,措施不力。,1H2S的来源,硫化氢通常出现在炼油厂、化工厂、脱硫厂、油/气/水井或下水道、沼泽地以及其它存在腐烂有机物的地方。硫化氢主要来源于:(1)原始有机质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的过程中会产生硫化氢。(2)在炼油化工过程中,硫化氢一般是以杂质形式存在于原料中或以反应产物的形式存在于产品中。(3)硫化氢也可能来自辅助作业或检维修过程,例如用酸清洗含有FeS的容器,发生酸碱反应生成硫化氢;或将酸排入含硫废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化氢。(4)水池管道中长期注入含氧水(如海水、含盐水、地下水),在注入过程中由于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会导致水池中的溶液“酸化”而产生硫化氢。,2H2S在生产作业中的分布,高硫原油装车周边区域;油气取样区;排污放空区;油水罐区。,油气集输油气储存,分布区域,分布物料,3硫化氢物理化学性质,硫化氢职业危害程度级别:高度危害(II级),属剧毒。H2S为无色气体,在低浓度时具有臭鸡蛋气味,在高浓度时由于嗅觉迅速麻痹而无法闻到臭鸡蛋气味。,3硫化氢物理化学性质,分子量34.08,比空气重,(易积聚在低洼处)密度是空气的1.19倍。易溶于水,亦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硫化氢溶液具有挥发性,有时可随水或油类流至远离发生处而引起意外中毒事故。硫化氢爆炸极限为4.3%至45.5%,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温度越高挥发量越大)。,1硫化氢浓度概念及对人体的危害程度,2H2S的职业危害介绍,1)侵入途径:接触H2S的主要途径是吸入,H2S经粘膜吸收快,皮肤吸收甚少。误服含硫盐类与胃酸作用后产生H2S可经肠道吸收而引起中毒。,2)毒理学简介H2S是一种神经毒剂,也是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亦可造成心脏等多个器官损害,对其作用最敏感的部位是脑和粘膜。H2S的急性毒性作用器官和中毒机制,随接触浓度和接触时间变化而不同。浓度越高则对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越明显,浓度较低时对粘膜刺激作用明显。,2H2S的职业危害介绍,3不同H2S浓度下人体反应,空气中含量(mg/m3),危害后果,ppm,0.028,0.35,3.52,7.04,3不同H2S浓度下人体反应,空气中含量(mg/m3),危害后果,3不同H2S浓度下人体反应,空气中含量(mg/m3),危害后果,3不同H2S浓度下人体反应,900,1500,15002250,空气中含量(mg/m3),危害后果,3不同H2S浓度下人体反应,接触H2S浓度超过750mg/m3,无论时间长短都可能是致命的,受害人会在没有任何危险征兆的情况下迅速失去知觉,并在随后的几秒钟内会由于呼吸中断而死亡,除非及时的将受害人移至安全场进行抢救。如果受害人能够得救,大部分可以痊愈。接触浓度为300mg/m3或300mg/m3以上的H2S超过30分钟会引起肺水肿。浓度超过15mg/m3的H2S会刺激眼睛、鼻腔粘膜、喉咙或肺。,H2S浓度在0.04mg/m3到150mg/m3范围内,可以闻到臭鸡蛋味,但在浓度超过150mg/m3时由于嗅觉迅速麻痹而无法闻到臭鸡蛋味。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发生H2S中毒的特点:H2S最大的危害是意外接触造成突然死亡。不能根据臭鸡蛋味来判断作业场所的是否存在H2S和H2S浓度。,3不同H2S浓度下人体反应,1危险区域分级,危险区域,安全区,低危区,空气中H2S的可能最大浓度(mg/m3),10,10300,300,高危区,2进入H2S危险区域的工作要求,1火车罐车开盖时,先松动所有固定螺栓,让罐口气体释放2分钟后,再进行其他操作。接近火车罐口进行作业操作时,头部距离罐口须保持50厘米的距离。2装车作业须按从下风向向上风向的方向装车,火车罐车封盖时须按从上风向向下风向的方向封盖。在火车线进行作业操作时须2人同时进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3现场作业人员一定要站在上风口处作业,在检车开盖、封盖和看液位时必须正确配戴防毒面具或正压式呼吸器。,2进入H2S危险区域的工作要求,4火车罐车充装完成后要将油品静置10分钟以上才能进行取样、计量、查看液位、提鹤管或者封盖等作业活动。5硫化氢浓度监测仪在火车装车线上要合理、分散均布使用,做到作业时实时监测。当周围环境硫化氢浓度在7ppm到35ppm时使用过滤式防毒用具;当周围环境硫化氢浓度大于35ppm时须使用正压式呼吸器。装置有多种型号过滤式防护用具时应选用防硫化氢型的滤毒盒。禁止任何人员不佩戴合适的防护器具进入可能发生硫化氢中毒的区域,禁止在有毒区内脱卸防毒用具。,2进入H2S危险区域的工作要求,6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一段时间后,若闻到硫化氢气味必须立即到安全区域更换新的滤毒盒。7作业现场人员劳保穿戴、通讯设备须配备齐全。8在洛化高硫原油装火车作业时,必须有一名站队管理人员在现场指挥作业,履行安全监控、监督职责。9严禁洛化高硫原油火车装车作业与其他非高硫油品火车装车作业同时进行。10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时,救(监)护人员应佩戴适用的防护用具,立即将中毒人员脱离危险区,到上风口对中毒人员进行施救,并及时送有条件的医疗单位进行抢救,同时通知库队领导和安保部经理。,当中毒事故或泄漏事故发生时,需要人员到事故现场进行抢救处理,这时必须做到:(1)发现事故应立即呼叫或报告,不能个人贸然去处理。(2)佩戴适用的防毒面具,有两个以上的人监护。(3)进入塔、容器、下水道等事故现场,还需携带安全带(绳)。有问题应按联络信号立即撤离现场,3进入事故现场须知,纯净的H2S是一种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和水。在空气中体积浓度达到4.346.0时,会发生着火爆炸。含有H2S的物质燃烧时,生成的SO2要比将硫化氢直接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