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课件1 北师大版.ppt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课件1 北师大版.ppt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课件1 北师大版.ppt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课件1 北师大版.ppt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课件1 北师大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学们,你认识这个字吗?,第12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格局,汉武帝刘彻,高祖刘邦(休养生息),惠帝刘盈,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文景之治,(国势最强盛),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七岁被立为太子,十六岁登基为帝,到七十岁驾崩,在位五十四年。他的一生见证了西汉王朝的鼎盛。,【大一统:】中央加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领导,形成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局面,这就是“大一统”。,材料: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思想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此材料说明了什么?,我用哪种思想来治理国家最好呢?,只要不是礼、御、书、数、射、乐这六种技艺之内,不是孔子传下来的学问,都要把它们绝了,不要让他们发展。,儒术:以儒家学说为主,又加入某些法、道二家主张的混杂思想。从此,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董仲舒,1、提出者:,3、含义:,5、影响:,6、评价:,董仲舒,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从此,儒家说学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当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是儒家思想独尊的局面,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这实际上是文化专制主义的一种表现。,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具体措施:,改革选拔官员的方法,任用精通儒学的人为官;推行儒学教育,以五经为教材,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官学。,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2、目的:,百家争鸣,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请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对待儒家上有何异同?,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材料一: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势力。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汉初分封的诸侯王的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2、提出者:,主父偃,3、内容:,4、作用:,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的诸侯国,实力大大减弱,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自然对皇帝感恩戴德。最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二、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子弟,皇帝封这些子弟为侯。新封的侯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1、背景:,汉初分封的诸侯王的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皇帝,诸侯王,侯,诸侯王,侯,侯,侯,中央统辖的郡,诸侯王,侯,侯,侯,侯,“推恩令”,妙在哪里(作用)?,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解决了王国问题,诸侯国对皇帝更是感恩戴德,从而加强了中央王朝的统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表,皇帝,司隶校尉,(中央),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全国划分为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地方,地方,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司法(政治)方面:强化监察制度:中央设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经济,内容:,作用:,盐铁官营,严禁私铸货币,增加国库收入,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军事,大力开拓疆土,北征匈奴、南平百越,开通西域和西南夷,设立中朝,背景(原因):,目的:,内容:,汉初丞相位高权重,牢牢控制国家最高权力,提拔侍从、宦官参与谋划军国大事、发布诏令,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思想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方面: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司法方面:强化监察制度,中央设司隶校尉;地方设“十三州部”刺史。,经济方面:盐铁官营,严禁私铸货币,军事方面:大力开拓疆土,政治方面:设立实际掌权的“中朝”,比较“秦皇汉武”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异同,1.相同点:1)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强化封建统治;2)结果相同,都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废分封,立郡县,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中央设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强化监察制度,2.不同点:政策措施不同秦始皇:思想上焚书坑儒;政治上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地方上郡县制;汉武帝: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中央设立私立校尉、地方上设立刺史)。,1,2,3,4,8,5,7,6,我看汉武帝,如何评价汉武帝?功:汉武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在他统治期间,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过:连年用兵,国力耗损。,课堂练习,1、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的大一统,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的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C,2、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排斥异己C平定叛乱D发展经济,A,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维护皇帝的权威;恩赐亲戚;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A.B.C.D.,D,4、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C,材料一:,材料二:,(1)读材料一,汉武帝选取了哪一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他采取的是哪位大臣的建议?,(2)为了使这一思想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汉武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3)汉武帝即位之初,诸侯国势力还很强,为解除诸侯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儒家董仲舒,改革选拔官员的方法,任用精通儒学的人为官;推行儒学教育,以五经为教材,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官学。,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制度创新是政治稳定的基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把土地、臣民封赐给同姓或异性姓贵族,建立起许多诸侯国,历史上称为“授民授疆土”。分封出去的诸侯必须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交纳贡赋和定期朝见周王述职等义务。引自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材料二: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逐渐膨胀,已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材料三:当时京城的某些官员和皇族经常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封国势力的削弱使郡县长官的实力逐渐增强,这些都使汉武帝不安起来。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采取的何种制度?到了春秋时期结果怎样?(2)为了解除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汉武帝采纳了哪位大臣的建议,用什么办法最终解决了王国问题?(3)针对材料三中的现象,汉武帝在中央和地方是怎样加强监察制度的?(4)由此可见,汉武帝在政治领域采取的这些措施,会带来哪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