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态学和消毒灭菌_第1页
医学微生态学和消毒灭菌_第2页
医学微生态学和消毒灭菌_第3页
医学微生态学和消毒灭菌_第4页
医学微生态学和消毒灭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郑州大学医学院微免教研室 付 庆,前言,生态学(ecology)微生态学医学微生态学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或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条件致病性感染(conditioned infection)或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第一节 正常菌群,一、正常菌群及其分布二、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三、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系,一、正常菌群及其分布,正常微生物群定义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of bacteria 或normal flora),二、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抗肿瘤作用,三、人体各部的微生态系,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微生态平衡(microeubiosis):指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生态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生理性组合的动态平衡。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指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之间的平衡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被破坏,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一、微生态平衡,宿主因素正常微生物群随着人体不同发育阶段及其生理功能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在外界环境因素作用下,宿主病理状态对正常微生物群也产生明显影响。正常微生物群 定位:指微生态环境。原籍菌,外籍菌。定性:正常微生物群的种类。定量:某生态环境中正常菌群的总菌数和各菌群的活菌数。,二、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使用抗生素 二重感染或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正常菌群寄居部位改变 微生态环境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三、微生态失调的防治,保护宏观生态环境保护微生态环境消除引起或保持微生态失调的病理状态消除或缓解异常的解剖结构增强机体免疫力合理应用抗生素微生态调节剂的应用,第三节 机会性感染,机会性感染:由正常菌群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寄居部位改变或菌群失调等特定条件下引起的感染。一、机会性致病菌及其主要特点二、机会性感染的易感因素 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相似。,一、机会性致病菌及其主要特点,(一)机会性致病菌来源于正常菌群常见的机会性致病菌:E.coli、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葡萄球菌,Serratia marcescens,苏打饼上的S. marcescens,一、机会性致病菌及其主要特点,(二)主要特点毒力弱或无明显毒力常为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新的机会性致病菌不断出现,acinetobacter,第四节 医院内感染,一、概述二、医院感染的分类三、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四、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五、医院感染的预防和预防,一、概述,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 I.)或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指包括医院内各类人群所获得的感染。特点:明确规定感染对象为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感染发生地点必须在医院,及感染发生的时间界限指患者在医院期间和出院不久发生的感染。,二、医院感染的分类,(一)按微生物来源分类内源性医院感染又称自身医院感染或自身感染外源性医院感染又称交叉感染 (二)按感染部位分类可分为12大类,三、医院感染的微生物,(一)医院感染的微生物特点与机会性感染的微生物的特点相似。(二)医院感染的主要微生物主要为细菌,其次是病毒和真菌。主要由机会致病性微生物所致。,四、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将医院感染的决定因素称危险因素(一)易感对象年龄因素 老年人和婴幼儿易发生。基础疾病 患有免疫功能缺陷和免疫功能紊乱原发病或基础疾病的患者。(二)诊疗技术及侵入性检查与治疗诊疗技术 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侵入性(介入性)检查和治疗,导尿管上的细菌生物膜,五、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控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是预防和控制感染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措施。(一)消毒灭菌(二)隔离预防隔离预防 (isolation precaution)(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消毒与灭菌,重要术语,消毒(disinfection):定义,消毒剂。(disinfectant)灭菌(sterilization):定义抑菌(bacteriostasis):定义,抑菌剂防腐(antisepsis):定义,防腐剂无菌(asepsis):定义无菌操作(antiseptic technique):定义清洁和净化,第一节 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灭菌法辐射杀菌法滤过除菌法超声波消毒法干燥与低温抑菌法,一、热力灭菌法,干热灭菌法焚烧、烧灼、干烤(160170经2h)、红外线湿热灭菌法 湿热比干热灭菌方法效果好。巴氏消毒法、煮沸法、流动蒸气消毒法、间歇蒸气灭菌法、高压蒸气灭菌法(在101.4kPa(1.05kg/cm2)蒸气压下,温度达到121.3,维持1520min),二、辐射杀菌法,紫外线(ultraviolet ray, UV):波长240300nm的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其中260266nm最强;杀菌机制;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注意防护。电离辐射:高速电子、X射线和射线等。微波(microwave),UV的杀菌机制,T-T二聚体的形成导致互补链的过早中断,三、滤过除菌法,滤过除菌法(filtration):定义。滤菌器(filter)薄膜滤菌器:用于除菌的滤膜孔径为0.22m玻璃滤菌器石棉滤菌器素陶瓷滤菌器,四、超声波消毒法 五、干燥和低温抑菌法,超声波低温常用作保存细菌菌种冷冻真空干燥法,第二节 化学消毒灭菌法,杀菌机制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破坏蛋白和核酸的基团。损伤细菌的细胞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