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RRM无线资源管理算法_第1页
TD RRM无线资源管理算法_第2页
TD RRM无线资源管理算法_第3页
TD RRM无线资源管理算法_第4页
TD RRM无线资源管理算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D-SCDMA RRM算法简述通讯类 2010-04-03 11:58:33 阅读9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1 综述本文讨论TD RNC RRM的算法。RRM为英文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的缩写,意为无线资源管理,其目标是为网络内各种终端提供业务质量保障,其基本出发点是在网络话务量分布不均匀、信道特性因信道衰弱和干扰而起伏变化等情况下,灵活分配和动态调整无线传输部分和网络的可用资源,最大程度地提高无线频谱利用率,防止网络拥塞和保持尽可能小的信令负荷。RRM算法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功率控制、信道分配、调度、切换、接入控制、负载控制等算法。一般来说无线资源包含码字(扰码,信道化码,midamble码)、频率、功率、时隙和空间角度等。因此,无线资源管理的内容应该包括:u 为新用户分配合适的无线资源。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系统负荷,干扰情况,用户优先级等等。u 对现有用户占用的资源进行调整。这个一般根据各方面的测量来进行的,譬如UU口测量,Iub口的测量,Iur口测量,RNC内部测量等。从而可以看出,无线资源管理最终的目标无非是:提高资源利用率 ,提高网络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指标 ,提高用户的QOE(quality of experience)指标,下面将对各个算法进行大致的描述。2 RRM主要算法简介2.1 动态信道分配(DCA)算法2.1.1 概述同其它很多移动系统一样,TD-SCDMA系统也是由连续覆盖的小区组成的。终端开机后,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小区进行驻留,而当终端需要发起业务时,会通过驻留小区的公共信道发送信令给RNC,请求相应的无线资源。TD-SCDMA的无线资源是按照小区-频点-时隙-码道的形式组织的,对于终端发起的资源分配请求,RNC会综合考虑当前小区及邻区的负荷、干扰、码资源占用以及终端的能力信息等分配合适的无线资源,也就是合适的小区、合适的频点、合适的时隙和码道。当终端和网络建立起专用的连接后,可能还有因为各种原因需要修改当前占用的无线资源。譬如当终端移动到小区边界,会发起切换,选择质量更好的小区,这时网络侧会在新的小区中给终端分配无线资源。当终端并发一个新的业务,或者由于业务量变化而需要增加或减少无线资源时,也需要重新分配无线资源。当终端目前的信道质量较差,不能满足业务的质量需求时,也可以通过给用户分配新的干扰较小的频点或时隙等方式来解决。除此之外,RNC会根据系统的负荷情况,对系统中当前存在的用户的无线资源进行适当的调整,譬如将用户用负荷较高的频点迁移到负荷较低的频点等。最后,由于码分多址系统信道化码本身的特点,可能会在系统中产生码道碎片,导致虽然系统中总的码资源是够的,但是没法接入大速率业务,此时可以对系统的码资源进行整合,消除码道碎片。2.1.2 算法相关测量本算法涉及到相关测量比较多,包括:1. TCP,小区的下行发射载波功率,该测量用于衡量小区的下行负荷2. RTWP,小区的上行接收总宽带功率,该测量用于衡量小区的上行负荷,还用于计算上行干扰3. ISCP,小区的上行干扰信号码功率,这个测量反映邻区的UE造成的上行干扰4. UE的发射功率,该测量可以反映出UE当前的信道质量,如果发射功率很大,说明上行信道质量差5. UE测量的ISCP,该测量反映UE下行的各个时隙的干扰,RNC可以通过UE上报的该信息给UE选择干扰较小的时隙6. UE的频内,频间和系统间测量,这些测量用于测量邻区的目标信道的质量,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切换7. UE的质量测量,测量下行传输信道的BLER,根据这个测量可以判断UE当前业务的质量能否满足8. UE的DOA,UE的到达角度信息,通过这个可以知道系统中各个UE所处的方位,通过这个信息可以将同方向的UE尽量分配到不同的频点和时隙中,减少干扰。2.1.3 算法策略描述2.1.3.1 频点选择当用户的目标信道是DCH时,首先排除掉过载的频点,然后对各个频点的DCH资源进行评估,评估的方式有下行的发射功率、上行干扰和剩余的码资源等,也可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候选频点进行一个优先级排序,频点选择时优选选择一个优先级最高的频点,当然前提是该频点可以接入。对于一种特别的情况,上述策略不合适。譬如各个频点的负荷都很低,都接入了一些小速率的业务,这时如果来了一个大速率业务(譬如384K),则每个频点都无法接入。因此在系统负荷比较低的时候,有必要让低速率业务集中在某个频点上,这样有利于以后的高速业务的接入。2.1.3.2 时隙优先级排序2.1.3.3 基于干扰的时隙优先级排序在对时隙进行优先级排序时,我们可以依据各个时隙的干扰情况来进行,干扰小的时隙优先分配。对于上行时隙,首先排除掉过载的时隙以及当前干扰已经超过接纳门限的时隙,因为这类时隙肯定不能接入;然后根据NodeB上报的ISCP,RTWP综合计算得出上行时隙的总干扰Itotal,根据Itotal对上行时隙进行排序。由于NodeB一般总是能周期上报ISCP和RTWP,因此这种排序方法总是可行的。对于下行时隙,首先排除掉过载的时隙以及当前TCP已经超过接纳门限的时隙,因为这类时隙肯定不能接入;然后根据终端上报的ISCP以及NodeB当前上报的TCP综合计算得出各个下行时隙的总干扰,根据各个下行时隙的总干扰对下行时隙进行排序。在各种UE无法上报ISCP的情况下,譬如初始建立在辅载波或者异频切换时,此时可以根据下行的TCP来估算ISCP。2.1.3.4 基于用户空间角度(AOA)的时隙优先级排序TD-SCDMA系统存在智能天线,为了保证智能天线的空分作用发挥最佳效果,我们需要将用户空间角度作为到资源分配的考虑因素。思想是尽量将空间角度相同或相近的用户分配在不同的时隙上,使相同时隙的用户空间角度不同。基于这种思想,我们对时隙进行优先级排序的原则是:比较各时隙用户与新接入用户的空间角度(AOA),角度相同或相近的用户我们认为其是潜在地干扰用户,统计各时隙潜在干扰用户数,干扰用户数越少的时隙优先级越高,也就越先分配。2.1.3.5 码道分配码道分配就是在给定的频点上,按照3.2节确定的时隙优先级,按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在各个时隙上尝试给用户分配合适的码道。具体分配时需要考虑每个时隙的干扰和功率情况,每个时隙的剩余RU数,终端的能力(包括每子帧最大时隙数,最小扩频因子,每时隙最大物理信道数,每子帧最大物理信道数),以及当前业务的RU需求等信息。码道分配时的基本原则如下:满足用户占用时隙、码道及扩频因子的能力要求,尽量使用户占用较少的码道条数,.尽量将该时隙能够分配的最大码资源分配给用户,能分配在一个时隙的尽量分配在一个时隙内。分配过时隙、扩频因子及码道条数后,在分配的时隙内,进行具体的码道查找。码道分配时如果一条码道被用户占用,则其上层的父码道及其下所有层的子孙码道均需要标记为阻塞,不能再分配给其他用户。因此码道查找的原则是:尽量将该扩频因子层的自身空闲,但其兄弟码道非空闲的码道分配给用户,以避免码道碎片的产生。2.1.3.6 信道调整信道调整是在系统负荷过载和用户信道质量较差时触发的。对于由系统负荷过载而引发的信道调整,首先需要衡量系统上下行时隙的负荷情况:上行时隙主要是基于本小区干扰和邻小区干扰的总干扰予以衡量的,总干扰可通过接收总宽带功率RTWP和上行时隙干扰ISCP计算得到;下行时隙主要基于基站的发射载波功率TCP来衡量。无论上行时隙还是下行时隙,将上述的各时隙计算的负荷情况与预设的负荷过载门限相比较,判断该时隙当前是否呈现过载状况。对于过载的时隙,按照负荷控制优先级选取用户,并选取当前负荷较低的时隙或频点进行信道调整,缓解过载时隙、频点的负荷,并实现各时隙、频点间的负荷均衡。对于由用户信道质量较差引发的信道调整,首先要针对单个用户的业务QOS及其上下行时隙受到的干扰情况进行监控,如果某个用户在某个时隙受到的干扰较大,且无法满足业务QOS的需求,则选取干扰较小的时隙或者频点对该用户进行信道调整,在改善此用户的信道质量、满足其业务QOS要求的同时,还可减小其对原有时隙其它用户的影响。2.1.3.7 资源整合资源整合过程主要是在业务接入过程中触发,如果时隙内的剩余RU资源能够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但是因为码道碎片的原因,没有合适的码道提供给用户,系统只能拒绝接纳该用户。此时如果进行资源整合过程,通过调整时隙内用户占用的码道,释放出连续的或扩频因子较小的码道资源,就可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使得用户能够成功接纳,提高系统的资源利用率2.2 动态无线承载控制(RBC)算法2.2.1 概述TD-SCDMA系统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它不仅支持传统的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ed,以下简称CS)连接方式下的话音业务,还支持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ed,以下简称PS)连接方式下的数据业务。可视电话、在线浏览、视频点播、文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这些用户应用的特性差异很大,除了视频会议和在线点播等流媒体是持续传输的以外,网络游戏、在线浏览、文件下载等都具有突发的特性,一个峰值速率为384K的业务实际吞吐量不超过申请带宽的15,如果采用静态分配资源的方法,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虽然TD-SCDMA系统提供了下行高达384K的带宽,但是对于业务来讲带宽仍是有限的,因此如何能够在有限的资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它不仅可以使运营商提高系统容量、降低成本,同时也是考察系统商用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总体来讲,动态无线承载控制即是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与系统资源的情况,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合理地进行资源分配,使带宽得到充分的利用。动态无线承载控制算法的一个触发原因是基于业务量,主要根据与用户相关的缓存容量的测量来相应地进行带宽分配。对于长期保持低速率状态下的用户来讲,缓存容量较低,那么就减小其带宽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率;而对于有大量数据要求传送的用户来讲,当前的速率不能满足传输需要,在小区负荷与下行链路发射允许的条件下,那么就增 大其带宽,提高用户的服务质量。动态无线承载控制的另一个触发原因是下行链路的发射功率。原理上讲,TD-SCDMA的不同业务速率的覆盖范围是大体相当的。但是在某些恶劣的无线环境下,小区边缘可达到的数据速率会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侧应该可以根据专用信道的下行链路的发射功率的水平主动将业务的速率降下来,既节省基站的下行功率资源,又可以保证业务的覆盖范围。当无线链路的实时发射功率超过一定门限时,网络侧就会将下行链路的速率降低一级直到最低.这一方案使得PS业务在离基站近时的速率较高,而离基站距离远时的速率较低, 提高了PS业务的覆盖范围, 使高速业务能够以较低的速率进行切换, 降低切换掉话率。动态无线承载控制主要分为测量、判决、调整几个部分。测量是判决的基础,判决是算法的核心部分,调整主要是根据判决的结果进行相应的操作。2.2.2 算法相关测量控制面向用户面、UE发送测量控制命令,要求进行相关物理量的测量,测量上报方式分为周期和事件两种。当满足上报条件时,向控制面发送测量报告。2.2.2.1 业务量测量业务量测量包括UTRAN业务缓存容量和UE业务缓存容量,分别由用户面和UE进行测量。包括三种物理参数:BO、BOA、BOV。其中涉及的相关事件包括:Event 4A:当业务量测量值大于某个绝对门限时,则触发4A事件为防止事件的频繁触发,设置磁滞定时器time_to_trigger, pending_time_after_trigger。Event4B:当业务量测量值小于某个绝对门限时,则触发4B事件。事件门限配置成最大缓存区容量的百分比,用户面的测量采用事件上报方式,UE的测量采用周期上报方式。测量过程中当收到4A事件,将触发速率上调流程;当收到4B事件,将触发速率下调流程。其速率调整过程如下图:2.2.2.2 专用TCP测量(D-TCP)专用TCP与UE相关,表示在下行方向对单个UE的发射功率,由NodeB负责测量,一方面作为下调带宽的触发因素,同时还作为上调带宽的一个约束条件。采用周期上报的方式。事件门限配置成UE的最大发射功率的百分比,最大发射功率是与业务类型相关的。测量上报采用周期上报方式。2.2.2.3 信道质量测量CQ信道质量测量用于DCH信道与HS-DSCH信道间的迁移,测量配置2D、2F事件,其原理图如下:事件2D:当前使用频率的估计质量低于某一门限事件2F:当前使用频率的估计质量高于某一门限信道质量测量CQ在PCCPCH上完成,当UE使用HS-DSCH信道或是UE使用DCH信道承载背景类和流类时启动该项测量。2.2.3 算法策略描述2.2.3.1 基于业务量的动态无线承载控制基于业务量的动态信道分配,主要是根据用户面、UE上报的业务量测量结果。如果上报4A事件,表明业务量过高,需要增加带宽,但是由于增加带宽会占用更多的资源。因此需要判断两个约束条件,即基站对UE的下行发射功率和小区负荷状况都要处于较低的水平。只有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才发送相应的命令如TFC Control或RB重配的命令。如果上报了4B事件,表明业务量过低,可以减小带宽。减小带宽使用的资源会相应变小,因此就不用再判断其它的条件,直接可发送相应命令。2.2.3.2 基于专用TCP的动态无线承载控制由于UE的移动与无线环境的变化,基站对于UE的下行发射功率也是不断在变化着,一般来讲UE在小区中心发射功率较低,在小区边缘发射功率较高,每个UE都有一个最大的下行专用发射功率。A、B事件门限配置成最大发射功率的相对门限值。如果NodeB上报A事件,说明专用TCP过高,则降低速率,可减小功率。如果NodeB上报B事件,说明专用TCP过低,但是这并不作为上调速率的一个触发因素,而是作为一个约束条件,原因在于如果业务量不上报4A事件说明当前的速率可以满足流量传输的要求,没有必要再增加带宽。2.2.3.3 动态信道迁移在动态信道分配中,有些用户由于传输的业务量不大,Qos要求的不太高,从系统角度考虑可以使用公共信道进行传输,这样多个用户共用同一码资源,可以缓解码资源受限的情况。使用不同类型的信道,对应UE为处于不同的连接模式。在3PPP协议中为UE定义了两种模式,空闲模式(Idle mode)与连接模式(Connected mode)。连接模式包括了多种业务状态,CELL_DCH、CELL_FACH、CELL_PCH、URA_PCH。这些状态相互之间可以进行转换。对于一个业务的RAB请求,RNC根据业务的特征(RAB参数)和UE的能力(支持HS-DSCH能力)来进行业务的初始信道的选择。选择原则为:会话类业务使用DCH信道,流类业务使用DCH、HS-DSCH信道,交互类、背景类业务使用FACH、DCH、HS-DSCH信道。会话过程中动态无线承载控制主要根据各种测量实时调整业务带宽,进行信道间的切换。切换的信道主要包括PCH信道、FACH信道、DCH信道、HS-DSCH信道。信道切换的状态图如下:会话过程中的动态信道迁移主要根据各种测量实时调整业务带宽,进行信道间的切换。目前系统支持的切换有:?HS-DSCH DCH?HS-DSCH FACH?HS-DSCH PCH?DCH DCH?DCH FACH?DCH PCH?FACH PCH?PCH IdleDRBC动态信道调整包括速率上调和速率下调两部分,速率上调的信道切换种类有:FACH HS-DSCHUE处于CELL_FACH状态,当上行或下行的业务流量增大,使用公共信道传输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时,在码资源允许的情况下,为该用户分配专用信道进行传输,即进行FACH到HS-DSCH信道的迁移。FACH -DCH当UE尝试从FACH到HS-DSCH信道的迁移失败时,将进行FACH到DCH信道的迁移。DCH -DCH当系统检测到UE的BO超过一定门限时,当前TFS难以满足业务传输需求,触发重配流程上调空口速率以防止用户数据的丢失。DCH -HS-DSCH当用户业务量上升至一定门限,而且此时UE的无线环境较好(上报了2F事件),将用户迁移至HS-DSCH信道有利于系统容量的增加。本算法适用于Streaming/Interactive /Background业务。PCH -FACH驻留在PCH状态的UE有业务量发送时将触发PCH-FACH信道的迁移,如果进入PCH状态前UE处于DCH状态,则将触发FACH-DCH信道迁移使UE迅速回到Cell-DCH状态。速率下调的信道切换种类有:HS-DSCH -DCH对于HS-DSCH信道承载的流类业务,当其业务保证比特速率得不到满足时,或对于HS-DSCH信道承载的背景类或流类业务,当信道质量恶化(上报2D事件)时,用户停留在HS-DSCH信道上不仅会导致QoS的变差,也会使整个系统容量降低。HS-DSCH -FACH对于HS-DSCH信道承载的交互类、背景类业务,当用户对带宽需求逐渐变小时,可将其迁移至FACH信道,释放其占用的系统资源。DCH -DCH当系统检测到UE的BO小于一定门限或是D-TCP过高时,需要降低UE的速率以释放其占用的功率资源和码资源,从而提高系统的容量。DCH -FACH对于DCH上承载的交互类、背景类业务,当业务速率降低时,可将其迁移至FACH信道,以释放专用的DCH资源。HS-DSCH/DCH/FACH -PCH当UE使用HS-DSCH/DCH/FACH信道承载业务时,如果业务量为0的时间超过一定门限时且系统支持PCH状态,则将其迁移至PCH信道,释放其占用的空中资源,同时使UE的电源维持在低耗状态。HS-DSCH/DCH/FACH /PCH -Idle当UE使用HS-DSCH/DCH/FACH信道承载业务时,如果业务量为0的时间超过一定门限时且系统不支持PCH状态,或是系统支持PCH状态且UE驻留在PCH状态的时间超过一定门限,则将其迁移至Idle状态。CELL_PCH-URA_PCH基于小区重选频度的状态迁移,如果UE处于CELL_PCH状态且系统支持URA_PCH状态,在一定时间内小区重选次数超过设置门限,则将其迁移至URA_PCH状态。2.3 负荷控制(LC)算法2.3.1 概述负荷控制是RRM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模块,RRM中的负荷控制功能负责管理空中接口的负载,通过测量与负荷有关的物理量连续不断地对系统的负荷情况进行监测,不断地将目前的负荷与预定的负荷门限值对比,做出相应的负荷状态判决,并根据当前的负荷状况和系统资源执行相应的负荷均衡或者降负荷流程,以保持系统的稳定。负荷控制与接纳控制相比,接纳控制是针对要接入的某个用户而言,而负荷控制针对的是整个小区而言,而且负荷控制是一个全局的连续过程,它贯穿于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中。与拥塞控制相比,负荷控制与拥塞控制在很多情况下以及很多内容上都是一致的,有时甚至不区分拥塞控制和负荷控制,而有些时候则把拥塞控制从负荷控制中分离出去,主要负责与排队序列有关的一些操作,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整资源使系统能接入更多的用户,而负荷控制主要是在系统的负荷已经非常高的时候,通过资源调整将系统的负荷降下来,通常情况下,负荷控制的降负荷措施要比拥塞控制的降负荷措施更为严厉,负荷控制门限也要高于拥塞控制门限。TD-SCDMA系统的负荷控制与WCDMA系统的负荷控制相比,WCDMA系统是频分系统,其负荷通常指的是某个频点的负荷。而TD-SCDMA系统是一个时分系统,真正有意义的是每个时隙的负荷状况,频点负荷和小区负荷都是根据需要构造出来的概念。在商用的N频点TD-SCDMA系统中,一个小区中有多个频点,这些频点在逻辑上是一个小区。以下如果没有特别说明,负荷控制指的是TD-SCDMA系统的负荷控制。一般来说,负荷控制分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独立进行。根据一定的测量量判断每个时隙的负荷状态,再根据一个频点中各时隙的负荷状况来判断该频点的负荷状况,最后根据小区中各频点的负荷状况判断小区的负荷状况。对于时隙的负荷状态,上行时隙的负荷是由该时隙的的总干扰 决定,当总干扰超过一定门限时判定时隙上行过载,否则为时隙负荷正常。而下行时隙的负荷是由下行时隙NodeB的公共测量传输载波功率TCP决定,当TCP超过一定门限时判定时隙下行过载。对于频点的负荷状态,当有一定数目的时隙处于过载时认为频点过载。对于小区过载,当有一定数目的频点过载而且小区中过载的时隙数目占小区中的总时隙数目的比例超过一定门限时认为小区过载。频点负荷过载可以细分为轻度过载(过载时隙数目较少)和一般过载(过载时隙数目较多)。当负荷过载时,可采取的降负荷措施有:频点内的时隙负荷调整、频点间的负荷调整、降速、强切、掉话等。2.4 算法相关测量2.4.1 Node B公共测量负荷控制中的负荷评估需要使用Node B周期性上报的公共测量,对于非HSDPA资源主要涉及到的公共测量报告包括:1. 上行时隙干扰信号码功率ISCP;2. 上行时隙接收带宽总功率RTWP;3. 下行时隙传输载波功率TCP;对于HSDPA资源涉及到的测量量包括:HS-DSCH Required Power2.4.2 Node B专用测量负荷控制在时隙负荷均衡操作中还需要一些专用测量量:1. 包括码道的接收信号码功率RSCP;2. 下行方向包括每条码道的传输码功率TCP。2.5 算法策略描述2.5.1 负荷评估时隙负荷评估:上行时隙的负荷是根据周期性的获取Node B上报的各个时隙的ISCP,RTWP等公共测量计算时隙的总干扰 。当某个上行时隙的总干扰 超出了过载门限,则认为该上行时隙过载;下行时隙则通过Node B 在该时隙Node B传输载波功率TCP的来衡量该时隙的负荷,当TCP高于某一个门限则认为下行时隙过载。频点负荷和小区负荷评估:可以把一个频点中,处于过载状态的时隙数目作为频点负荷,把一个N频点小区中,处于过载状态的频点数目作为小区的负荷。2.5.2 负荷控制的状态判决时隙负荷的状态判决:时隙负荷状态分为过载和正常两种状态,当一个时隙的负荷超过过载门限则为过载状态,否则为正常状态。时隙负荷的状态转换为:如果时隙处于正常状态,当监测到时隙负荷超过过载门限,则进入时隙过载状态。如果时隙处于过载状态,当检测到负荷降至过载恢复门限以下,则进入正常状态。频点负荷的状态判决:频点负荷状态可分为三种,当0过载时隙数= OverloadTSNumThr,频点处于一般过载状态,则会针对载频中过载时隙的用户触发如频点间的负荷调整,降速,强制删除链路等操作。当所有时隙负荷状态为正常,频点处于正常状态,则不对频点内的R4业务做任何处理。小区负荷的状态判决:小区的负荷分为正常和过载两个状态,当小区内上行方向一般过载频点数OverLoadFreqNumThr【后台配置门限】而且小区内下行方向一般过载频点数OverLoadFreqNumThr或者小区内下行方向一般过载频点数 OverLoadFreqNumThr时,认为小区处于过载状态。2.5.3 降负荷措施TD-SCDMA系统的负荷控制是频点级的,根据上行干扰或者下行传输载波功率判断时隙是否过载,根据一个频点中的过载时隙数目把频点分为正常状态、轻度过载状态和一般过载状态,根据小区中上行或者下行的一般过载频点数目把小区分为正常状态和过载状态,但真正的负荷控制是频点级的,时隙的状态是用来做频点状态用的,小区的状态是频点负荷控制时,判断一个频点是否适合作为目标迁移频点用的。当小区中的某个或者某几个频点处于过载状态时,会进行负荷控制。TD-SCDMA的负荷控制只对过载的频点进行,而且是只对过载频点中的过载时隙进行。当频点状态为轻度过载时,降负荷措施为:频点内时隙间负荷调整-频点间负荷调整-降速-强制删除链路;当频点状态为一般过载状态时,降负荷措施为:频点间的负荷调整-降速-强制删除链路。2.5.3.1 频点内时隙间负荷调整频点内的时隙间的负荷调整对上行和下行都适用。时隙间的负荷调整就是将过载时隙中的部分业务移动到正常状态的时隙,一方面使得各个时隙的负荷分配趋于均衡,另一方面有可能在不影响用户通信质量的前提下使过载时隙的负荷降至正常。因此,时隙间的负荷调整操作中,源时隙为过载时隙,目标时隙为所有满足状态正常且时隙负荷低于时隙负荷均衡门限的时隙。2.5.3.2 频点间的负荷调整当频点内的时隙调整策略已经无法进一步降低系统的负荷,而此时系统仍然出现过载。则可以调用频点间负荷调整的方式来进一步降低系统的负荷。将负荷较高的频点中选择部分的用户调整至其他负载较轻的频点,在目标用户的选择上优先考虑占用系统资源较多的用户进行频点的迁移。2.5.3.3 AMR or PS业务降速降速包括AMR业务降速和PS业务降速。AMR降速的范围为RNC和UE支持的动态AMR速率范围。PS域的流类业务可以降至保证速率,I/B类业务没有保证速率,速率可以降为0或者后台指定的一个速率。降速可以分级进行,直到允许的最低速率为止。速率的分级以及每次降低的速率级数可以通过后台配置。当速率降至过载恢复门限以下,则必须停止降速。2.5.3.4 强制切换至同覆盖邻区强切是强制切换到与当前小区有包含关系的异系统(2G或3G异系统),与正常的切换不同的是,强制切换不需要经过UE测量,上报测量报告。因此,强制切换是一种不需要测量的盲切。每次强切也只选择一个用户,即在负荷最高的时隙中选择用户的应用优先级最低的用户(该用户所有业务应用优先级之和),作为强制切换的对象。2.5.3.5 强制删除R4业务的链路如果强制删除业务的链路即R4的业务释放其所有专用链路,如果小区中还存在无法降速的PS业务,则优先会选择将应用优先级的较低的PS业务链路删除。否则,优先选择应用优先级较低的CS业务链路进行删除。3 接纳控制(CAC)算法3.1 概述呼叫接纳控制(CAC)是无线资源管理(RRM)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CACM模块根据小区当前的无线资源和负荷情况以及呼叫的服务质量(QoS),按照一定的算法,对新的呼叫请求可能产生的负荷增加量进行预测,然后依据一定的接入准则,决定对新的呼叫是允许接入还是拒绝接入。CAC的目的是在防止系统出现负荷过载和保证呼叫的服务质量(QoS)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并提高系统的容量。RNC收到各种类型的接入请求以后,首先根据请求业务的Traffic Class、最大请求速率、小区支持HSDPA的情况,决定将请求的业务建立在FACH/RACH、HS-DSCH还是DCH上。这部分功能是由动态无线承载控制算法完成的。传输信道类型选择的一般原则是:会话类业务建立在DCH上;流类业务,如果系统支持HS-DSCH跑流类,则优先建立在HS-DSCH,HS-DSCH接纳失败再建立在DCH;交互类和背景类低速业务优先建立在FACH/RACH,如果FACH/RACH接纳失败选择HS-DSCH,如果HS-DSCH接纳失败则选择DCH;交互类和背景类高速业务优先选择HS-DSCH,如果HS-DSCH接纳失败则选择DCH。传输信道的选择还与小区是否支持HSDPA、HSDPA小区组网方式有关,并且可能会伴随频间硬切换流程。对于切换呼叫的接纳,要根据原小区使用的传输信道情况、新小区支持HSDPA情况决定业务在新小区的传输信道类型,这部分功能是由移动性管理算法完成的。3.2 算法相关测量3.2.1 Node B公共测量在上行方向,接纳控制需要Node B定期上报的时隙接受带宽总功率RTWP,上行时隙ISCP这两个测量量来计算上行时隙的总干扰I_total,并预测上行时隙的干扰增量;下行方向,接纳控制需要Node B上报的下行时隙传输载波功率,支持HSDAP的小区还要求NodeB上报非HSDPA传输功率NoHsdschPower、HSDP各优先级要求功率P_Hs_required及HS-DSCH Provided Bit Rate。当有接入请求时,接纳控制算法需要获取最近一次的公共测量量。3.2.2 UE测量在进行下行功率预测时,RNC需要知道UE的实时路损和UE实时测得的ISCP。根据不同的接纳请求类型,RNC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路损和时隙ISCP3.3 算法策略描述3.3.1 慢启动初始速率计算在DCH上接纳时,对于S/I/B类业务,在初始建立时,RNC不是根据请求的最大速率分配资源,而是采用慢速启动的策略,对于PS域的S类业务,按照保证速率分配资源,对于I/B类业务,由于没有保证速率,就按照传输格式集合中速率最低的一种传输格式分配资源。当业务建立以后,再根据业务的实时业务流量和当前负荷状况,决定是否为业务分配更高的带宽等资源。这是动态无线承载完成的功能。3.3.2 动态码资源分配在完成了业务子类匹配、Qos优先级映射、初始速率打折以后,需要进行动态码资源分配,为业务预先分配时隙/码道资源。在WCDMA系统中各个时隙的负荷是均衡的,且呼叫业务是被连续地分配在各个时隙。因此接纳判决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简单。而对于TD-SCDMA系统而言,有个很显著的不同之处就是,各个时隙的负荷可以不同,业务也可以跨时隙分配,且每个时隙分配的数据量也可以不同。由于接纳判决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