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7766-2020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相比于《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
分类体系的优化:新标准对固体矿产资源的分类体系进行了重构,引入了“资源量”和“储量”两大类别的概念,更加清晰地区分了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可行性,提高了分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
术语定义的明确:针对各类别资源和储量,2020版标准对其定义进行了细化和完善,确保了术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有助于减少理解上的歧义。
-
经济评估标准的更新:新标准考虑到了市场经济的变化,对经济可行性的评估标准进行了调整,引入了更符合当前经济环境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使得资源储量分类更能反映实际的经济价值。
-
环境与社会因素的考量:2020版标准在分类时加入了对环境影响和社会可接受性的考虑,体现了矿产资源开发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是原标准中未明确涉及的部分。
-
技术进步的体现:随着勘查技术和采矿技术的进步,新标准融入了最新的技术成果,对资源量估算方法和储量评估技术要求进行了相应更新,提高了分类的准确性和技术含量。
-
国际接轨:为了适应全球化的趋势,2020版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国际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力求与国际通行规则相接轨,便于国际交流和合作。
-
信息化要求的增加:考虑到现代矿业管理的需要,新标准强调了资源储量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和共享,为实现资源信息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指导。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20-03-31 颁布
- 2020-05-01 实施
©正版授权
文档简介
ICS 73.010 D 1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766-2020 代替GB/T17766 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Classifications for mineral resources and mineral reserves 2020-03-31发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申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保叩2020-05-01实施GB/T 17766-2020 目次前育.皿1范围.1 2术语和定义.1 3 资源量和储量类型划分.“.3 4 资源量和储量的相互关系.“.35 发布与术语使用.”.3附录AC资料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类型.”.4 I GB/T 17766-2020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GB/T17766-199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2一一将固体矿产资源勘查阶段由原来的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探四个阶段,调整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见第2章,1999年版的2.2);修改了资源量和储量类型划分的依据,改为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划分资源量,考虑地质可靠程度并依据转换因素的可靠程度划分储量(见第3章,1999年版的第3章h一一修改了资源量和储量分类体系,由原有的16个类型调整为5个类型(见第3章,1999年版的第3章。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g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李剑、鞠建华、薄志平、王峰、杨强、高利民、陈红、刘勇强、周圣华、刘国平、张文义、凡家杰、孙玉建、陈正国、郭旭东、唐卫国、张海波、宋晗、王兀升、刘建芬、万会、马艳平、:X1J明辉、刘洪福、玉云鹏、邱显海、张吴。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一GB/T17766-19990 m GB/T 17766-2020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资源量和储量的类型划分、相互关系以及发布与术语使用。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的统计和发布,矿产资源管理和规划、政策制定,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相关技术标准制定,以及资源量和储量估算、评价及信息披露。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固体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 在地壳内或地表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固态自然富集物。2.2 矿产资源勘查mineral exploration 发现矿产资源,查明其空间分布、形态、产状、数量、质量、开采利用条件,评价其工业利用价值的活动。2.3 注1,矿产资源勘查通常依靠地球科学知识,运用地质填图、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方法,采用槽探、钻探、坑探等取样工程,结合采样测试、试验研究和技术经济评价等予以实现,注2,按照工作程度由低到高,矿产资源勘查划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普查generalexploration 矿产资源勘查的初级阶段,通过有效勘查手段和稀疏取样工程,发现并初步查明矿体或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石加工选冶性能,初步了解开采技术条件g开展概略研究,估算推断资源量,提出可供详查的范围z对项目进行初步评价,做出是否具有经济开发远景的评价。2.4 详查detailedexploration 矿产资源勘查的中级阶段,通过有效勘查手段、系统取样工程和试验研究,基本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矿石加工选冶性能以及开采技术条件g开展概略研究,估算推断资源量和控制资源量,提出可供勘探的范围g也可开展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估算储量,做出是否具有经济价值的评价。2.5 勘探advanc冠dexploration 矿产资源勘查的高级阶段,通过有效勘查手段、加密取样工程和深入试验研究,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矿石加工选冶性能以及开采技术条件,开展概略研究,估算资源量,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g也可开展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估算储量,详细评价项目的经济意义,做出矿产资源开发是否可行的评价,2.6 地质可靠程度geological confidence 矿体空间分布、形态、产状、矿石质量等地质特征的连续性及品位连续性的可靠程度。1 GB/T 17766-2020 2.7 资源量mineral resourc田经矿产资源勘查查明并经概略研究,预期可经济开采的固体矿产资源,其数量、品位或质量是依据地质信息、地质认识及相关技术要求而估算的。2.8 推断资源量inferred m皿urc届经稀疏取样工程圈定并估算的资源量,以及控制资源量或探明资源量外推部分z矿体的空间分布、形态、产状和连续性是合理推测的s其数量、品位或质量是基于有限的取样工程和信息数据来估算的,地质可靠程度较低。2.9 控制资源量indicated resourc四经系统取样工程圈定并估算的资源量s矿体的空间分布、形态、产状和连续性已基本确定;其数量、品位或质量是基于较多的取样工程和信息数据来估算的,地质可靠程度较高E2.10 探明资源量me圃町-edreso回国在系统取样工程基础上经加密工程圈定并估算的资源量g矿体的空间分布、形态、产状和连续性已确定z其数量、品位或质量是基于充足的取样工程和详尽的信息数据来估算的,地质可靠程度高。2. 11 转换因素modifying factor冒资源量转换为储量时应考虑的因素。注z转换因素主要包括采矿2.12 储量mineralreserv回探明资源量和(或控制资源量中可经济采出的部分,是经过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充分考虑了可能的矿石损失和贫化,合理使用转换因素后估算的,满足开采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2.13 可倍储量probable min町副reserv回经过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基于控制资源量估算的储量;或某些转换因素尚存在不确定性时,基于探明资源量而估算的储量。2.14 证实储量proved mineral r国erv回经过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基于探明资源量而估算的储量。2.15 概略研究scoping前udy通过了解分析项目的地质、采矿、加工选冶、基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区和政策等因素,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筒略研究。2.16 预可行性研究pre-feasibility study 通过分析项目的地质、采矿、加工选冶、基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区和政策等因素,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初步研究囚2 GB/T 17766-2020 2.17 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 通过分析项目的地质、采矿、加工选冶、基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区和政策等因素,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详细研究。3 资源量和储量类型划分3.1 资源量类型划分按照地质可靠程度由低到高,资源量分为推断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和探明资源量,见图1,资源量与固体矿产资源的关系参见附录A.3.2 储量类型划分考虑地质可靠程度,按照转换因素的确定程度由低到高,储量可分为可信储量和证实储量,见图1.辈辈曾到费盖章鳖军 圈1资源量和储量类型及转换关系示意图4 资源量和储量的相互关系4.1 资源量和储量之问可以相互转换,见图1.4.2 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可转换为储量。4.3 资源量转换为储量至少要经过预可行性研究,或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4.4 当转换因素发生改变,已元法满足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要求时,储量应适时转换为资源量。5 发布与术语使用5.1 发布固体矿产资源量、储量数据时,资源量和储量的类型术语仅可使用本标准中所定义的推断资源量、控制资源量、探明资源量、可信储量和证实储量。5.2 发布资源量、储量数据时,资源量和储量应单列,不应相加5.3 发布资源量数据时,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和推断资源量应单列。5.4 发布储量数据时,证实储量和可信储量应单列,证实储量和可信储量可相加。3 GB/T 17766-2020 附录A(资料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类型A.1 固体矿产资源按照查明与杏分为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见图A.LA.2查明矿产资源是指经矿产资源勘查发现的固体矿产资源。其空间分布、形态、产状、数量、质量、开采利用条件等信息已获得。A.3潜在矿产资源是指未查明的矿产资源,是根据区域地质研究成果以及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信息,有时辅以极少量取样工程预测的。其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开采利用条件等信息尚未获得,或者数量很少,难以评价旦前景不明;潜在矿产资源不以资源量表述。A.4 尚难利用矿产资源是指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采矿、加工选冶、基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区或政策等条件尚不能满足开发需求的查明矿产资源。尚难利用矿产资源不以资源量表述。苦鼓楼矿产费草草害罪?撵璧辈革盖章呵呵呵呵呵诞骂是储量建程尊体矿产吉普草草数蝉鞠然可一属撒椭蹦暨制制抽也撞撞露冀鲁草簸潜在京产3费量重固A.1固体矿产资源类型示意图4 I C S 7 3 - 0 1 0D 1 0萄臀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s / T 1 7 7 6 6 -1 9 9 9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r e s o u r c e s / r e s e r v e s o f s o l i d f u e l s a n d mi n e r a l c o mmo d i t i e s1 9 9 9 一 0 6 一 0 8发 布1 9 9 9 门 2 一 0 1实施国 家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发布GB / r 1 7 7 6 6 -1 9 9 9前言 为使我国沿用多年的矿产储量分类分级适应国际上公认的分类标准, 以促进国际交流, 按我国的G B 1 3 9 0 8 -1 9 9 2 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 中有关分类分级的规定, 主要参考了 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联合国经济和社会委员会E N E R G Y/ WP . 1 / R. 7 0 号文件) 和美国矿业局、 地质调查局编制的 1 9 8 0年矿产资源和储量的分类原则 , 结合我国国情, 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发布以后, 我国固体矿产标准、 规范、 指南的制订、 修订, 有关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部分均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其他标准、 规范中的相关内容, 凡与本标准相抵触者, 按本标准规定执行。 本标准附录 A、 附录 B 、 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 国土资源部储量司、 地质勘查司, 国家冶金工业局、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 本标准起草人: 钱大都、 严铁雄、 李书乐、 周圣华、 白洪生、 李学仁、 杨建功。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储量司负责解释。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G B / T 1 7 7 6 6 -1 9 9 9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r e s o u r c e s / r e s e r v e s o f s o l i d f u e l s a n d m i n e r a l c o m mo d it i e s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的适用范围、 定义、 分类、 类型、 编码等。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勘查、 开发各阶段编制设计、 部署工作、 计算储量( 资源量) 、 编写报告;也适用于固 体矿产 资源/ 储量 评估、 登记、 统计, 制定规划、 计划, 制订固体矿产资源政策, 编制矿产勘查规范、 规定、 指南; 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 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等活动中评价、 计算矿产资源/ 储量的依据。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 . 1 固体矿产资源: 在地壳内或地表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经济意义的固体自然富集物, 根据产出形式、数量和质量可以预期最终开采是技术上可行、 经济上合理的。 其位置、 数量、 品位/ 质量、 地质特征是根据特定的地质依据和地质知识计算和估算的。按照地质可靠程度, 可分为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2 . 1 . 1 查明矿产资源: 是指经勘查工作已发现的固体矿产资源的总和。依据其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结果可分为: 储量、 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类。2 . 1 . 2 潜在矿产资源: 是指根据地质依据和物化探异常预测而未经查证的那部分固体矿产资源。2 . 2 矿产勘查 , 工作分为预查、 普查、 详查、 勘探四个阶段。2 . 2 . 1 预查: 依据区域地质和( 或) 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 初步野外观测、 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 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 预测, 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属于潜在矿产资源。2 . 2 . 2 普查: 是对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 物化探异常区, 采用露头检查、 地质填图、 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方法, 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质、 构造概况; 大致掌握矿体( 层) 的形态、 产状、 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已进行了类比研究。 最终应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 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2 . 2 . 3 详查: 是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 比普查阶段密的系统取样, 基本查明地质、 构造、 主要矿体形态、 产状、 大小和矿石质量, 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 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类比或实验室流程试验研究, 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 必要时, 圈出勘探范围, 并可供预可行性研究、 矿山总体规划和作矿山项目建议书使用。 对直接提供开发利用的矿区, 其加工选冶性能试验程度, 应达到可供矿山建设设计的要求。 1 )联合国国际储量/ 资源分类框架中的地质研究阶段分为详细勘探、 一般勘探、 普查、 踏勘四个阶段, 据定义对比, 前三个分别相当于我国的勘探、 详查、 普查. 而“ 踏勘” 在我国矿产勘查阶段划分中没有, 经对比, 该阶段应在普查 之前, 为普查提供依据的工作, 按我国习惯改名为“ 预查” , 相当于联合国分类框架中的“ 踏勘气国家质f技术监督局1 9 9 9 一 0 6 一 0 8 批准1 9 9 9 一 1 2 一 0 1 实施CB/ T 1 7 7 6 6 - 1 9 9 92 . 2 . 4 勘探: 是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 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 其间距足以肯定矿体( 层) 的连续性, 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 确定矿体的形态、 产状、 大小、 空间位置和矿石质量特征, 详细查明矿体开采技术条件, 对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或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 必要时应进行半工业试验, 为可行性研究或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2 . 3 地质可靠程度, , 反映了矿产勘查阶段工作成果的不同精度。分为探明的、 控制的、 推断的和预测的四种。2 . 3 . 1 预测的: 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在有足够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 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2 . 3 . 2 推断的: 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 矿点) 的展布特征、品位、 质量, 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 由于信息有限, 不确定因素多, 矿体( 点) 的连续性是推断的, 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 可信度较低。2 . 3 . 3 控制的: 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 矿体的形态、产状、 规模、 矿石质量、 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 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 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 可信度较高。2 . 3 . 4 探明的: 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 矿体的形态、 产状、 规模、 矿石质量、 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 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 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 可信度高。2 . 4 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 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2 . 4 . 1 概略研究: 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所采用的矿石品位、 矿体厚度、 埋藏深度等指标通常是我国矿山几十年来的经验数据, 采矿成本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估计的。 其目的是为了由此确定投资机会。 由于概略研究一般缺乏准确参数和评价所必需的详细资料, 所估算的资源量只具内蕴经济意义 。2 . 4 . 2 预可行性研究: 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其结果可以为该矿床是否进行勘探或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进行这类研究, 通常应有详查或勘探后采用参考工业指标求得的矿产资源/ 储量数, 实验室规模的加工选冶试验资料, 以及通过价目表或类似矿山开采对比所获数据估算的成本。预可行性研究内容与可行性研究相同( 见附录C ) , 但详细程度次之。 当投资者为选择拟建项 目而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时, 应选择适合当时市场价格的指标及各项参数, 且论证项目尽可能齐全。2 . 4 . 3 可行性研究: 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详细评价, 其结果可以详细评价拟建项 目的技术经济可靠性, 可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所采用的成本数据精确度高, 通常依据勘探所获的储量数及相应的加工选冶性能试验结果, 其成本和设备报价所需各项参数是当时的市场价格, 并充分考虑了地质、 工程、 环境、 法律和政府的经济政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可行性研究的内容见附录C 。2 . 5 经济意义: 对地质可靠程度不同的查明矿产资源, 经过不同阶段的可行性评价, 按照评价当时经济上的合理性可以划分为经济的、 边界经济的、 次边界经济的、 内蕴经济的。2 . 5 . 1 经济的: 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计算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 技术上可行, 经济上合理, 环境等其他条件允许, 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或在政府补贴和( 或) 其他扶持措施条件下, 开发是可能的。2 . 5 . 2 边际经济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 其开采是不经济的, 但接近于盈亏边界, 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 经济、 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可变成经济的口2 . 5 . 3 次边际经济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 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 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 使成本降低后方能变为经济的。2 . 5 . 4 内蕴经济的: 仅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 未做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 由于 1 )地质可靠程度分为预测的、 推断的、 控制的、 探明的, 分别相当于联合国分类框架的踏勘的、 推测的、 推定的、 确定 的 。c B / T 1 7 7 6 6 -1 9 9 9不确定因素多, 无法区分其是经济的、 边际经济的, 还是次边际经济的。 经济意义未定的: 仅指预查后预测的资源量, 属于潜在矿产资源, 无法确定其经济意义。 定义中名词及词汇的中英文对照见附录A。3 分类及编码3 . 1 分类依据: 矿产资源经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所获不同的经济意义, 是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的主要依据。 据此, 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可分为储量” 、 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十六种类型. 分别用三维形式( 图 1 和矩阵形式( 表 1 ) 表示。3 . 2 分类( 见图 1 、 表1 及附录B ) : 二 炸 期 图 1 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框架图3 . 2 门 储量: 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在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 经过了对经济、 开采、 选冶、 环境、 法律、 市场、 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修改, 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 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 设计、 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 依据地质可靠 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 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3 . 2 . 2 基础储量: 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 包括品位、 质量、 厚度、 开采技术条件等) , 是经详查、 勘探所获控制的、 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 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 边际经济的部分, 用未扣除设计、 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3 . 2 . 3 资源量: 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查而未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 联合国国际储童/ 资源分类框架将矿产资源分为储量和矿产资源两类. 美国将其分为储旦. 储位基础、 资源三类。 我国的储量与联合国、 美国的储盘相当; 我国的资源妞与联合国的矿产资源、 美国的资源相当卜 我国的基础储量 包含在联合国的矿产资源、 美国的储量基础中( 见附录 R , 3GB/r 1 7 7 6 6 -1 9 9 9表 1 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表嗓fL.t7,ti 17rftX查明矿产资源潜在矿产资源探 明 的控制的推 断 的预 测 的经 济 的可采储量( 1 1 1 )M -I A film a im k W , ld基础储量( 1 1 1 6 )预可采储最( 1 2 1 )预可采储量( 1 2 2 )基础储最( 1 2 1 6 )基础储量( 1 2 2 6 )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Z M l l )基 础 储 量( 2 M2 1 )基 础 储 最( 2 M2 2 )次边际经济的资 源 量( 2 Sl ll资 源 量( 2 52 1 )(2S22)内 蕴 经 济 的(33ll(332)(333)(334 )7注: 表中所用编码( 1 1 1 - 3 3 4 ) , 第 1 位数表示经济意义: 1 =经济的, 2 M=边际经济的, 2 S二次边际经济的, 3 =内 蕴经济的, ?=经济意义未定的; 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 1 二可行性研究, 2 =预可行性研究, 3 =概略 研究r 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 1 =探明的 2 =控制的, 3 =推断的, 4 =预测的, b =未扣除设计、 采矿损失 的可采储且.3 . 3 编码: 采用( E F G) 三维编码, E , F , G分别代表经济轴、 可行性轴、 地质轴( 见图 1 ) , 编码的 第1 位数表示经济意义: 1 代表经济的, 2 M代表边际经济的, 2 S 代表次边际经济的, 3 代表内蕴经济的; 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 1 代表可行性研究, 2 代表预可行性研究, 3代表概略研究;第 3 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 1 代表探明的, 2 代表控制的, 3 代表推断的, 4 代表预测的。变成可采储量的那部分基础储量, 在其编码后加英文字母“ b ” 以示区别于可采储量。3 . 4 类型及编码: 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可进一步将储量、 基础储量、 资源量分为i s 种类型( 见表 1 ) 03 . 4 . 1 储量: 有 3 种类型。3 . 4 . 1 . 1 可采储量( 1 1 1 ) : 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 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 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 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 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 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 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包括对开采、 选冶、 经济、 市场、 法律、环境、 社会和政府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 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计算的可采储量及可行性评价结果, 可信度高。3 . 4 . 1 . 2 预可采储量( 1 2 1 ) : 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达到勘探阶段加密工程的地段, 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 肯定了矿体连续性, 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 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 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 但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 表明当时开采是经济的。 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高, 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3 . 4 . 1 . 3 预可采储量( 1 2 2 ) :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是指在已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 基本上圈定了矿体三维形态, 能够较有把握地确定矿体连续性的地段, 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 开采技术条件, 提供了矿石加工选冶性能条件试验的成果。 对于工艺流程成熟的易选矿石, 也可利用同类型矿产的试验成果。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是经济的, 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较高, 可CE/ T 1 7 7 6 6 - 1 9 9 9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3 . 4 . 2 基础储量: 有 6 种类型3 . 4 . 2 . 1 探明的( 可研) 经济基础储量( 1 1 1 6 ) ; 它所达到的勘查阶段、 地质可靠程度、 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3 . 4 . 1 . 1 所述, 与其唯一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 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14 . 2 . 2 探明的( 预可研) 经济基础储量( 1 2 1 6 ) : 它所达到的勘查阶段、 地质可靠程度、 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 3 . 4 . 1 . 2 所述, 与其唯一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 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3 . 4 . 2 . 3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 1 2 2 6 ) : 它所达到的勘查阶段、 地质可靠程度、 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3 . 4 . 1 . 3 所述, 与其唯一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 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3 . 4 - 2 . 4 探明的( 可研) 边际经济基础储量( 2 M1 1 ) : 是指在达到勘探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 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 矿石质量、 开采技术条件, 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 肯定了矿体连续性, 有相应的加工选冶试验成果。 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 在确定当时, 开采是不经济的, 但接近盈亏边界, 只有当技术飞 经济等条件改善后才可变成经济的。这部分基础储量可以是覆盖全勘探区的, 也可以是勘探区中的一部分, 在可采储量周围或在其间分布。计算的基础储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3 . 4 - 2 . 5 探明的( 预可研) 边际经济基础储量( 2 M2 1 ) : 是指在达到勘探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 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 矿石质量、 开采技术条件, 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 肯定了矿体连续性, 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性能试验成果, 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 在确定当时, 开采是不经济的, 但接近盈亏边界,待将来技术经济条件改善后可变成经济的。 其分布特征同Z M l l , 计算的基础储量的可信度高, 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3 . 4 . 2 . 6 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 2 M2 2 ) : 是指在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的地段, 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 矿石质量、 开采技术条件, 基本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 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 在确定当时, 开采是不经济的, 但接近盈亏边界, 待将来技术经济条件改善后可变成经济的。 其分布特征类似于 2 M1 1 ,计算的基础储量可信度较高, 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3 . 4 . 3 资源量: 有 7 种类型。3 . 4 . 3 . 1 探明的( 可研) 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2 5 1 1 ) :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 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 在确定当时, 开采是不经济的, 必须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 才能变成经济的, 计算的资源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3 . 4 . 3 . 2 探明的( 预可研) 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2 S 2 1 ) :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己达到勘探阶段要求的地段, 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 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 在确定当时, 开采是不经济的, 需要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 才能变成经济的。计算的资源量可信度高, 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3 . 4 - 3 . 3 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2 S 2 2 ) :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详查阶段要求的地段, 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 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 在确定当时, 开采是不经济的, 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 才能变成经济的。计算的资源量可信度较高, 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3 . 4 - 3 . 4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3 3 1 ) :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的地段, 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 但未做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 仅作了概略研究, 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一 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 计算的资源量可信度高, 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3 . 4 . 3 . 5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3 3 2 ) :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详查阶段要求的地段. 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 可行性评价仅做了概略研究, 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一 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 计算的资源量可信度较高, 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3 . 4 . 3 . 6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3 3 3 ) :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只达到普查阶段要求的地段. 地质可靠程度为推断的, 资源量只根据有限的数据计算的, 其可信度低。 可行性评价仅做了概略研究, 经济意义介于C u / T 1 7 7 6 6 -1 9 9 9经济的一 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 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3 . 4 . 3 . 7 预测的资源量( 3 3 4 ) ? : 依据区域地质研究成果、 航空、 遥感、 地球物理、 地球化学等异常或极少量工程资料, 确定具有矿化潜力的地区, 并和已知矿床类比而估计的资源量, 属于潜在矿产资源, 有无经济意义尚不确定。Ca t /e 1 7 7 6 6 -1 9 9 9 附录A ( 提示的附录)术语和词汇 中英文对照表固体矿产 资源查明矿产资源潜在矿产资源储量可采储量预可采储 量基础储量资源量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矿化潜力地质可靠程度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探明的可行性评价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采矿报告经济意义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 的s o l i d f u e l s a n d mi n e r a l r e s o u r c e st o t a l id e n t i f i e d m in e r a l r e s o u r c e su n d is c o v e r e d r e s o u r c e se x t r a c t a b le r e s e r v ep r o v e d e x t r a c t a b l e r e s e r v ep r o b a b l e e x t r a c t a b l e r e s e r v eb a s i c r e s e r v ereso u r cereco n na i s s a nc ep r o s p e c t i n gg e n e r a l e x p l o r a t i o nd e t a i l e d e x p l o r a t i o nmi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p o t e n t i a lg e o lo g i c a l a s s u r a n c ereco n na i ssa ncei n f e r r e di n d i c a t e dm e a s u r e df e a s i b i l i t y a s s e s s me n tg e o lo g i c a l s t u d yp r e f e a s i b i l i t y s t u d yf e a s i b il i t y s t u d ym ini n g r e p o r td e g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