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病学讲义,1,温病学讲义,温病学讲义,2,绪论,明清时代-温病学的形成阶段一、温病学术上的成就P5二、温病学家的贡献:1、吴又可:瘟疫论-第一部瘟疫病专著,疠气2、叶天士:温热论-卫气营血理论,为温病学的奠基作。3、薛生白:湿热论篇-湿热病证4、吴鞠通:温病条辨-三焦辨证理论5、王孟英:温热经纬,温病学讲义,3,第一章温病的概念和特点,二、温病的特点P13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2、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3、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三、温病的分类P171、根据病因性质分类:分温热和湿热2、根据发病初起特点分类:新感和伏邪,温病学讲义,4,第二章病因与发病,一、温病的病因(一)温邪的概念P26(二)温病病因学说的临床意义P26(三)常见温邪的致病特点P271、风热病邪:2、暑热病邪:3、湿热病邪:4、燥热病邪:5、温热病邪:,温病学讲义,5,(三)常见温邪的致病特点,6、温毒病邪:P297、疠气:P29二、温病的发病(三)发病类型1、新感温病:概念及特点P322、伏邪温病:概念及特点两者的比较表:P33,温病学讲义,6,第三章温病的辨证,一、卫气营血辨证1、卫分证:主要症状及病理特点P382、气分证:主要症状及病理特点P393、营分证:主要症状及病理特点P404、血分证:主要症状及病理特点P40临床意义:P42卫气营血辨证表P42,温病学讲义,7,第三章温病的辨证,二、三焦辨证P431、上焦证候:(1)邪犯肺卫:病机及主要症状(2)肺热壅盛:病机及主要症状(3)湿热阻肺:病机及主要症状(4)热陷心包:病机及主要症状(5)湿蒙心包:病机及主要症状,温病学讲义,8,二、三焦辨证,2、中焦证候:P44(1)阳明热炽:病机及主要症状(2)阳明热结:病机及主要症状(3)湿热中阻:病机及主要症状(4)湿热积滞搏结肠腑:病机及主要症状3、下焦证候:(1)肾精耗损:病机及主要症状(2)虚风内动:病机及主要症状,温病学讲义,9,第四章温病常用诊法,一、辨舌(一)辨舌苔1、白苔:观察其厚、薄、润、燥。主要有以下几种:P562、黄苔:主要有以下几种:P573、灰苔:辨别润燥的不同P574、黑苔:主要有以下几种:P58,温病学讲义,10,一、辨舌,(二)辨舌质1、红舌:主要有以下几种:P582、绛舌:主要有以下几种:P593、紫舌:主要有以下几种:P59(三)辨舌态:辨别舌体的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P59,温病学讲义,11,二、验齿,(一)牙齿润燥主要有:光燥如石、燥如枯骨、齿燥色黑(二)齿缝流血:辨齿龈肿痛否(三)齿龈结瓣:主要有以下几种:P61,温病学讲义,12,三、辨斑疹、白,(一)斑疹1、形态与分布:P622、成因3、诊察要点:(1)观察色泽:红活荣润为顺(2)审视形态:P63(3)区别疏密:(4)结合脉证:(5)重视变化:,温病学讲义,13,(二)白,1、形态和分布:P642、成因:为湿热郁阻气分,蕴蒸于卫表。3、诊断意义:(1)辨病证性质:为诊断湿热之邪在气分的重要依据。(2)辨津气盛衰:“水晶”“枯”,温病学讲义,14,四、辨常见症状,(一)发热P65(二)口渴P66(三)汗出异常P67(七)神志异常P70(八)痉P70(九)厥脱P71,温病学讲义,15,第五章温病的治疗,一、温病的治则P78三、温病的主要治法P81(一)泄卫透表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P81(二)清解气热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P82(三)和解祛邪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P83(四)祛湿泄热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P84(五)通下逐邪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P84(六)清营凉血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P85,温病学讲义,16,三、温病的主要治法,(七)开窍醒神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P86(八)息风止痉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P87(九)滋阴生津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P87(十)固脱救逆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P88(十一)外治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P88,温病学讲义,17,第六章温病的预防,三、温病的预防方法P100(一)培固正气,强壮体质P101(二)及时诊治,控制传播P101(三)预施药物,防止染病P102,温病学讲义,18,第七章风温,【诊断依据】1、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冬多见2、发病急骤,初起表现为发热、恶风、咳嗽、口微渴等肺卫症状,继而出现壮热、咳嗽气喘,胸闷胸痛、舌红苔黄、脉数等气分证,后期多致肺胃阴伤。3、部分病例可出现神志异常等热陷心包证。,温病学讲义,19,第七章风温,【辨证论治】分型辨治1、邪袭肺卫:P1092、邪入气分:P110(1)邪热壅肺:P110(2)肺热腑实:P111(3)肺热移肠:P111(4)肺热发疹:P111,温病学讲义,20,第七章风温,3、邪入阳明:P112(1)热炽阳明:P112(2)热结阳明:P112(3)胃热阴伤:P1134、热入心包(1)热陷心包:P113(2)热陷心包兼阳明腑实:P114(3)心阳虚衰:P1155、余邪未尽,肺胃阴伤P116,温病学讲义,21,第八章春温,【诊断依据】1、多发于春节或冬春之交。2、本病初起即见里热炽盛证,如突然高热、头痛、呕吐、项强或神志改变等,其体征可见:皮肤黏膜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阳性克氏征阳性等3、本病极易出现斑疹、痉厥、神昏等危重证候。,温病学讲义,22,第八章春温,【辨证论治】分型论治1、发于气分、营分:P125(1)气分郁热:分热郁胆腑、热郁胸膈、热灼胸膈P125(2)热灼营阴:P126(3)卫营同病:P1272、阳明热炽:(1)热灼津伤:P127(2)热结肠腑:P127,温病学讲义,23,第八章春温,3、热燔气营(血)(1)气营(血)两燔:P129(2)热盛动血:P130(3)热与血结:P1304、热盛动风:P1315、邪陷正衰:P132(1)热闭心包:P132(2)内闭外脱:P132(3)阳气暴脱:P133,温病学讲义,24,第八章春温,6、热灼真阴(1)真阴亏损:P133(2)阴虚风动:P134(3)阴虚火炽:P1357、邪留阴分:P136,温病学讲义,25,第九章暑温,【诊断依据】1、本病多发于夏末秋初,有明显的季节性。2、本病起病多急骤,初起较少卫分过程,发病即见高热、汗多、烦渴、脉洪等暑入气分、里热炽盛的症状。即叶天士说的“夏暑发自阳明”。3、病程传变迅速,变化较多,可有化火、生痰、生风等病理变化,极易产生津气欲脱、暑热闭窍、化火动风、伤络动血等严重变化。,温病学讲义,26,第九章暑温,【辨证论治】分型辨治1、邪在气分:(1)暑入阳明:P147(2)热结肠腑:P148(3)暑湿困阻中焦:P148(4)暑湿弥漫三焦:P149(5)暑湿伤气:P149(6)暑伤津气:P150(7)津气欲脱:P150,温病学讲义,27,第九章暑温,2、暑入心营:P1513、暑热动风:P1514、邪在血分:P152(1)热毒入血:P152(2)暑伤肺络:P1535、暑伤心肾:P1536、余邪未净,痰瘀滞络P154,温病学讲义,28,第十章湿温,【诊断依据】1、本病多发于夏秋湿热偏盛的季节。2、起病缓慢,初起症见恶寒发热、热势不扬,四肢酸楚,既则热势渐升,持续难退,头身重痛,胸闷脘痞,呕恶,舌苔厚腻。3、传变较慢,病势缠绵。病程中易见白。,温病学讲义,29,第十章湿温,【辨证论治】分型辨治1、湿重于热证治:(1)湿遏卫气:P168(2)邪阻膜原:P169(3)湿困中焦:P170(4)湿浊上蒙,泌别失职:P170(5)湿阻肠道,传导失司:P171,温病学讲义,30,第十章湿温,【辨证论治】分型辨治2、湿热并重证治:(1)湿热蕴毒:P171(2)湿热中阻:P172(3)湿热酿痰,蒙蔽心包:P1723、热重于湿证治:P173,温病学讲义,31,第十章湿温,【辨证论治】分型辨治4、化燥入血证治:(1)伤络便血:P173(2)气随血脱:P1745、余邪未净证治:P174,温病学讲义,32,第十一章伏暑,【诊断依据】1、本病多发于深秋或冬季。2、本病起病急骤,初起即见暑湿或暑热内伏的证候。发于气分者,即见高热、心烦口渴、脘痞苔腻等;发于营分者,即见高热、心烦、舌绛少苔,甚则皮肤、粘膜出血而发斑等。两者均兼有恶寒等卫表证。3、病程中若见但寒不热,入夜尤甚,天明得汗稍减而胸腹灼热不除,兼大便不爽,色黄如酱,此多为湿热郁结胃肠,也是本病特征之一。,温病学讲义,33,第十一章伏暑,【辨证论治】分型辨治1、初发证治(1)卫气同病:P185(2)卫营同病:P1852、邪在气分证治(1)邪在少阳:P186(2)邪结肠腑:P186,温病学讲义,34,第十一章伏暑,【辨证论治】分型辨治3、热在营血证治(1)热在营血,下移小肠:P187(2)热闭心包,血络瘀滞:P187,温病学讲义,35,第十二章秋燥,【诊断依据】1、本病多发于初秋燥热偏盛时节。2、初起除有肺卫表证外,必伴有口、鼻、咽、唇、皮肤等津液干燥的表现。3、本病病变主要在肺,病情较轻,传变较少。,温病学讲义,36,第十二章秋燥,【辨证论治】分型辨治1、邪在肺卫:P1952、邪在气分:(1)燥干清窍:P196(2)燥热伤肺:P196(3)肺燥肠热,络伤咳血:P197(4)肺燥肠闭:P197(5)肺胃阴伤:P198(6)腑实阴伤:P1983、气血两燔:P199,温病学讲义,37,第十三章大头瘟,【诊断依据】1、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2、具有特殊的临床表现:起病急骤,初起恶寒发热,伴有头面焮红肿痛,热毒征象突出,但一般不破溃糜烂。【辨证论治】分型辨治1、邪犯肺卫:P2062、毒壅肺胃:P206,温病学讲义,38,第十三章大头瘟,【辨证论治】分型辨治3、毒壅肺胃,热结肠腑:P2074、胃阴耗伤:P208,温病学讲义,39,第十四章烂喉痧,【诊断依据】1、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2、每有与烂喉痧病人密切接触史。3、临床特征是:起病急骤,发热、咽喉肿痛糜烂,肌肤丹痧密布,舌红绛起刺如杨梅。【辨证论治】分型辨治1、毒侵肺卫:P2142、毒壅气分:P215,温病学讲义,40,第十四章烂喉痧,【辨证论治】分型辨治3、毒燔气营(血):P2164、余毒伤阴:P217,温病学讲义,41,第十五章疫疹,【诊断依据】1、本病所涉及病种较多,不同季节有不同性质的疫疹发生。P225,有较强的传染性,能引起流行。2、起病急骤,迅速传变,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马克思主义民生课件
- 社区养老助餐服务与社区治理融合创新报告
- 海上风电项目应急响应管理方案
- 工业4.0背景下刃磨床人机协作界面的人因工程学重构策略
- 工业4.0框架下分子筛制氧设备智能化升级路径
- 多相组织调控技术在耐蚀性提升中的工程化应用障碍
- 复合拓扑优化对轻量化设计及抗微动磨损性能的协同影响探索
- 基于量子计算模拟的2,6-二氟扁桃酸催化反应机理重构
- 基于皮肤刺激性数据库的BIT浓度阈值重构与个性化防腐体系设计
- 基于机器视觉的预应力张拉端头定位精度与容错率平衡研究
- TCSAE 273-2022 轮胎瞬态复合滑移特性通用试验方法
- 我的家乡石阡
- 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知识竞赛700题及答案
- 冲击波疗法的适应症
- 光伏发电支架组件安装
- 新能源题库 -电气题库
- 危重患者抢救记录表
- 律师事务所分所名称检索登记表
- 《放射物理与防护》习题
- 2022年8月23曰更新附有答案
- 中医妇科学 痛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