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一:深圳市华安液化石油气码头改造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简本1、工程概况本项目工程位于深圳大鹏湾北岸的下洞地区海域。为加强天然气应急储备气源设施建设,保障深圳市天然气的安全、稳定、可靠供气,维护城市生活稳定;提升现有港口运作效率和用地集约水平,向深圳市高压管网调峰补气;保障清洁能源项目,支持深圳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在现有5万DWT码头东侧扩建9万m3LNG码头1座,该码头兼顾1万至9万m3LNG船舶停靠;水域按9万m3LNG船舶进行疏浚。码头利用新的钢引桥与陆域相连。综上所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个19万m3的LNG泊位、1座连接陆域的引桥、管线桥、行车通道。本工程用海类型为透水构筑物用海和港池用海,占用海域面积为33.4709公顷,使用岸线长度7m。2、工程分析l 施工期本工程采用2艘3000m3耙吸船进行港池航道疏浚,取泥沙再悬浮12kg /m3,装满舱容约需要1小时,疏浚满舱可导致 36000kg 泥沙再悬浮,依此换算得每艘耙吸船产生的源强为10 kg/s。疏浚时耙吸船为间歇释放源强,每5小时释放一次,每次释放时间持续1小时,每天共计释放2次。抓斗船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为20kg/m3,8m3抓斗式挖淤泥,每斗开挖时间为2分钟,每小时泥沙再悬浮7250kg,则抓斗式挖泥船产生的悬浮泥沙源强为1.33kg/s,近似为连续点源。l 营运期本项目营运期间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废水排放、固体废物对海域水环境的影响。本工程码头无生活污水收集,也无其他生产污水收集;工程码头面、引桥面及靠船墩面很小,因此营运期的污水主要是靠泊船舶生活污水和油污水。根据相关的国际公约和国内的海洋保护条例,LNG船舶在进入港区后,将严禁在港区内排放生活污水及含油废水,其经过船上处理设施处理后的废水需在离港12海里以外海域排放,若船上的废水处理设施出现故障,则需委托有资质的公司对LNG船舶上的污废水进行统一收集上岸处理。因此,项目LNG船舶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及含油废水对港区水域造成的影响较小。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水质状况2008年12月20日2009年3月25日(春季):调查海域石油类部分站位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大潮涨潮和落潮时的超标率分别为22.7和36%,小潮涨潮和落潮时的超标率分别为27%和45%。pH仅在小潮落潮时的S16站点的表层超标,超标倍数为0.17。其监测因子包括DO、COD、活性磷酸盐、无机氮、锌、汞、铜、铅、锌、镉、总铬、砷和挥发酚等其他因子表、底层各站位均未超标,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2012年9月15日2012年9月21日(秋季):调查海区仅有DO和石油类出现超标现象,但超标倍数较低。涨潮时,DO在表层水体中的超标倍数为0.66,底层最大超标倍数数为4.93;石油类仅个别站位超标,表层最大超标倍数为0.18,底层无超标现象。落潮时,DO在表层水体中的最大超标倍数为0.08,底层最大超标倍数为3.7;综合而言,DO在涨潮和落潮时的超标率分别为52%和40%,石油类在涨潮和落潮时的超标率分别为4.7%和29%。项目所在海域的水体主要收到石油类的污染。COD、活性磷酸盐、汞、铜、铅、锌、镉、总铬、砷等其他因子涨、落潮的表、底层各站位均未超标,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2)沉积物状况春季调查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中总汞、铜、铅、镉、锌、砷、总铬、石油类、硫化物的单项标准指数均小于1,全部评价因子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标准,有机碳全部站位超过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总体而言,监测海区表层沉积物的质量状况良好。秋季调查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硫化物、总汞、砷、铜、铅、镉、锌、铬、石油类的单项标准指数均小于1,全部评价因子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标准,表层沉积物无超标样品,Z11站位的石油类标准指数接近1,说明调查海域的部分海域存在石油类污染的潜在问题。总体而言,监测海区表层沉积物的质量状况良好。由上述2次调查可见,深圳大鹏湾沉积物基本满足相应功能区要求。沉积物质量良好。(3)生物状况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春季调查表明,监测区内叶绿素a含量的平面分布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由北向西南、东南方向递减的趋势。平均叶绿素a含量为3.08mg/m3,变化范围为1.06 mg/m36.12 mg/m3,变幅较小。平均初级生产力为317.41 mgC/m2d,在85.07 mgC/m2d639.69 mgC/m2d之间变动,变幅相对较大。各测站中以S6站最高,S5站次之,S7站最低。初级生产力的平面分布趋势与叶绿素a含量基本一致,总体而言,监测海域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处于中等水平。秋季调查表明,涨潮和落潮时平均叶绿素含量分别为4.00mg/m3和4.04mg/m3;涨、落潮差异小,表层和底层叶绿素a含量差异不大;各站叶绿素a含量差异较明显,多为从东低西高,最高值在大梅沙湾。各站海洋初级生产力差异较大;涨潮时范围为(3.1418.17)102mgC/(m2d),东低西高,最大出现在Z20站,为超高水平;最小出现在Z5站,为中等水平;平均为8.42102mgC/(m2d),为超高水平;落潮时范围为(4.1317.43)102mgC/(m2d),总体上西高北低,最大出现在Z18站,为超高水平;最小出现在Z2站,为中高水平;平均为8.75102mgC/(m2d),为超高水平。初级生产力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各站海水透明度和叶绿素a含量有差异。浮游植物春季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6门45属109种,硅藻种类最多。生物量平均为1262.15104 cell/m3,生物量水平较高,生物量组成以硅藻占绝对优势。多样性指数平均为3.08,均匀度指数平均为0.55,显示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多样性属较高水平。秋季调查共出现浮游植物3门31属110种,种类丰富,硅藻种类最多。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52、0.70和1.64,表明浮游植物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度均良好,显示海区水环境较好。浮游动物春季调查共经鉴定,监测区内浮游动物共出现108种(类),分属17个不同类群,以桡足类出现种类数最多,主要优势种有鸟喙尖头溞、锥形宽水蚤、亚强次真哲水蚤、微剌哲水蚤等9种。监测区内浮游动物平均栖息密度为744.48ind/m3,平均多样性指数为3.17,平均均匀度为0.67。秋季调查共鉴定出终生浮游动物77种和4类阶段性浮游幼体(鱼卵和仔稚鱼归为1类),桡足类种类最多,其次是水母类。优势种为鸟喙尖头溞、肥胖箭虫、小齿海樽、软拟海樽等9种。浮游动物的平均密度为156.70 ind/m3,多样性平均值为4.07;均匀度平均值为0.79。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处于较高的水平,群落结构较为稳定。底栖生物春季调查出现底栖生物种类较多,共有37科41种(类),以环节动物17种和软体动物16种为最多。总平均生物量为27.65g/m2,平均丰度为71.56Ind/m2。生物量的组成以螠虫动物为主,其次为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丰度的组成以环节动物为主,为31.56 ind /m2。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69和0.87,表明本调查海域生态环境良好。秋季调查出现底栖生物7大门类49种,以软体动物13种和环节动物11种为最多。总平均生物量为0.92g/m2,平均丰度为71.56Ind/m2。本次调查的密度优势种为角贝(Dentalium sp.)和棒形棱角贝(Cadulus clavatus),均为软体动物掘足纲的种类。底栖生物群落的种类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04,均匀度指数平均为0.80。各站底栖生物的种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变化相对较小,底栖生物群落较稳定。潮间带生物春季调查共鉴定出潮间带生物48科80种(类),以软体动物出现的种类最多,其次为藻类植物和甲壳类动物。种类组成以沿岸及海湾的亚热带高盐性种为主,且暖水区系特征较为明显。平均生物量为1601.84 g/m2,平均栖息密度为441.00 ind/m2。在潮间带生物生物量的百分组成中,以软体动物为最高,为993.95 g/m2。生物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方面,两指标平均值分别为3.05和0.80,表明潮间带海域生态环境较好。秋季调查定性和定量样品共鉴定出潮间带生物5大类35种,其中绝大多数种类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分别有20种和9种。从生态类型来看,大部分种类为亚热带沿岸广布种,热带高盐性种类也占了一定比例。岩石岸断面C2潮间带生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1051 ind/m2,平均生物量为300.453 g/m2;三个沙滩潮间带生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13 ind/m2,平均生物量为7.210 g/m2。岩石岸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明显高于3个沙滩。鱼卵仔鱼春季调查中,采集的12个样品共鉴定出9个鱼卵仔鱼种类,隶属于9属9科。调查共采到鱼卵29,985粒,仔鱼23尾。鱼卵数量以小公鱼占绝对优势,占鱼卵总数的61.7%,其次鲾属鱼卵;仔鱼出现数量很少,没有优势种。根据估算,调查海域鱼卵的平均密度为5977粒1000 m3,仔鱼为4.8尾1000 m3。秋季调查共采获鱼卵1506粒、仔稚鱼3尾,经分析鉴定,鱼卵种类数为11(含1个未定种),仔稚鱼种类数为3,合计13种。垂直拖网共获鱼卵1003粒,平均丰度为100.72 ind/m3,水平拖网共获503粒鱼卵,平均密度为125.75 ind/网,主要种类为鲾科鱼类和多鳞鱚。渔业资源2006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1月)3次调查共捕获游泳生物104种,其中鱼类最多,分属10目37科84种,其次是甲壳类,头足类最少。就捕获的种类而言,夏季最多,其次是春季,秋季最少。以杜氏枪乌贼、带鱼、六指马鲅和黄斑鲾为优势种。春、夏和秋3季的平均资源密度为1255 kg/km2,其中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平均资源密度分别为754.5 kg/km2、2032 kg/km2和978.9 kg/km2。3个类群的资源密度中,鱼类的资源密度最高,为958.4 kg/km2;其次为头足类,为244.4kg/km2;甲壳类最低,其资源密度仅为52.27 kg/km2。2012年9月的秋季调查结果说明,大鹏湾鱼类种类组成以鲈形目种数最多,约占鱼类总种数的65%;鲱形目次之,其余目的种数均较少。水域内的鱼类种类以栖息在浅海、海湾、河口区的杜氏稜鳀、裘氏小沙丁鱼、黄斑鲾、丽叶鲹等小型鱼类占优势。头足类以枪形目种类为最多,约占头足类部总种数的50%,其中以杜氏枪乌贼占优势。甲壳类主要为虾类,其中以对虾种类最多,占虾类总种数的64.7%。湾内的虾类资源并不丰富,以须赤虾、宽突对虾、近缘新对虾等占据较高渔获比重。海洋生物质量春季调查中,所有样品的总石油烃和各类重金属均未超标,铅和镉未检出。秋季调查结果显示,底栖鱼类、甲壳类以及潮间带的软体类的全部评价因子未出现超标;贝类样品(联珠蚶)体内超标的污染物是铅、镉和锌,其中铅和锌能满足第二类评价要求,但镉只能满足第三类评价标准。(4)水动力环境大鹏湾属不规则半日混合潮。海流既受到潮动力的影响,海面风的作用也十分显著,海流动力较弱,流速小于0.5m/s。在潮流动力及偏南风的作用下,大鹏湾内海流呈逆时针走向,落潮时尤为明显。具体来说本港区潮流向为,涨潮流向在 268288之间,落潮流向在142176之间,即涨潮流向W,落潮流向SSE。涨潮最大流速0.25m/s,涨潮最大平均流速0.13m/s;落潮最大流速0.3m/s,落潮最大平均流速0.13m/s。涨潮时受风生环流和涨潮流的相互顶托,大鹏湾中部流速较小。落潮时生环流和涨潮流相辅相成,大鹏湾中部流速显著增大。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对水质环境的影响工程建设过程对水质环境的影响主要来源于码头前沿停泊、回旋水域和航道疏浚作业产生的悬浮物,其可造成水体含沙量增大,模拟结果表明,施工产生的悬沙主要向疏浚船的西侧呈带状扩散,从模拟统计结果来看,施工过程内超一、二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面积为1.8216km2;超三类水水质的海域面积为0.0976km2,疏浚可导致耙吸船周边海域悬沙增量超三类水质标准,但范围不大。营运期码头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将采用污水池进行收集,然后用污水泵或其它方式输送到站区的污水处理站进行统一处理,营运期基本上没有污水排放入海,对海洋水环境质量影响很小。LNG船舶在进入港区后,将严禁在港区内排放生活污水及含油废水,其经过船上处理设施处理后的废水需在离港12海里以外海域排放,若船上的废水处理设施出现故障,则需委托有资质的公司对LNG船舶上的污废水进行统一收集上岸处理。因此,项目LNG船舶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及含油废水对港区水域造成的影响也较小。(2)对沉积物环境的影响项目在进行施工时,码头前沿停泊、回旋水域和航道疏浚均会导致悬浮泥沙向附近海域扩散,根据模型模拟的结果,项目疏浚导致的SS对海域影响最大,超过10mg/L的面积约为1.8216km2。随着悬浮物的沉淀,从项目施工区域漂移的悬浮物将成为其所覆盖区域的新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和有机物含量会有所增加,但不会发生明显变化。项目的施工将会对项目附近海域的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营运期对沉积环境的影响主要是船舶航行和停泊时产生的少部分油污可能会对项目附近沉积物的油类和有机物含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的程度将比较小。(3)非污染物环境影响综合分析与评价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本工程不涉及填海,拟建码头采用桩基透空式码头结构形式,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和回旋水拟疏浚至-12.7m和-13.1m(理论深基),竣深06m不等。数值模拟显示,工程前后,工程海域的流态没有改变,但疏浚水域,工程后流速略有减小。从代表点的输出结果来看,流向变化在7度以内;除位于疏浚边缘的地点,工程后流速相对工程前略有增大外,其它各点工程后流速与工程前相当或略有减小,流速绝对变化小于0.02m/s,相对变化15%以内。因此,本工程建设对该水域的海流动力环境影响较小。对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的影响本工程位于大鹏湾内秤头角与褙仔角之间,海岸演变主要是由于海岸的沿岸输沙沿程不等及大于沿岸输沙能力引起的,由于东西向沿岸输沙分别受秤头角和褙仔角的阻拦,且两岬角之间没有大河输沙入海,因而两岬角之间的泥沙运动主要为湾内泥沙来回搬运,两岬角之间的海岸属沙源很小的海岸。但海滩随季节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特别在大浪的情况,在SEE 向大浪情况下-2-5m 之间将会产生小的沙丘,但随后在一般浪的作用下沙丘又消失,因该情况主要发生在-2-5m之间,对港区影响不大。码头位置的海洋动力地貌为螺旋式海湾,由现海岸及动力条件分析,海岸呈弱冲刷趋势。当地实测含沙量在0.010.04kg/m3之间,含沙量较小,泥沙来源及来沙量亦较小。本工程在疏浚施工期间导致局部水域的悬浮物含量增大,泥沙的沉降速率随着悬浮物含量的增大而增大,有利于泥沙的落淤,因此,施工期间港池附近泥沙落淤将增强。工程完工后,港池和回旋水域浚深将导致水域流速总体减弱,有利于悬沙落淤,回淤增强。深圳市华安液化石油气码头改造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出:参照原有LPG码头各区的淤积情况,结合海港水文规范泥沙淤积计算公式初步计算得:4万m3LNG 船调头区年回淤强度为0.10m/a,港池年回淤强度为0.20m/a。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期的影响:码头前沿停泊、回旋水域和航道疏浚作业、码头和引桥基桩施工将会破坏栖息于建设区及周围小范围海域的底栖生物生境,海域大部分底栖生物种类将被掩埋、覆盖,除少数能够存活外,绝大多数将死亡。本项目建设作业施工将产生一定量的悬浮泥沙,将导致施工水域内的局部海水悬浮物增加,水体透明度下降,从而使溶解氧降低,对水生生物产生诸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妨碍浮游植物的生长,进而影响浮游动物及更高级生物链物种的资源量下降。因此,水体中悬浮物质含量的增加,对整个水生生态食物链的影响是多环节的。项目施工时有一定范围的SS浓度增量超过10mg/L,但由于游泳生物会由于施工影响范围内的SS增加而游离这范围,施工作业完成后,SS的影响也将消失,鱼类等水生生物又可游回,这种影响持续时间在施工结束后比较短,是暂时性的,一般不会对该水域的渔业资源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但短期内会造成一定量的损失。营运期的影响:由营运期水质环境影响分析结果可知,营运期基本上没有污水排放入海,因此对海洋生态环境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工程营运期后,间隔一定时间进行的维护性疏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施工期疏浚工程类似,疏浚作业将使疏浚区的大部分底栖生物死亡,而且疏浚产生的悬浮泥沙会对鱼卵仔鱼造成一定的影响。维护性疏浚区域与施工期相同,总面积约68.7公顷,维护性疏浚挖泥作业是长期的行为,间隔一定时间需进行维护疏浚,将使挖泥区范围内底栖生物损、游泳生物、鱼卵、仔鱼损失同施工期相同。对工程建设造成的海域生物资源的损失进行合理补偿。对通航环境的影响项目位于下洞沙鱼涌港区,附近水域码头众多,海域船舶的通行密度较高。项目施工过程中,将增加项目附近海域的通行密度,给进出港口的船舶航行增加困难,并给船舶避让带来难度,对海上交通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施工期间港池的疏浚将产生一定的悬浮泥沙,可能会对下洞沙鱼涌港区和大鹏湾航道的水深造成影响,但影响不大。(4)对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工程附近的环境敏感点及保护目标主要有:下洞-沙渔涌港区、大鹏湾航道、盐田港锚地、沙鱼涌渔港、大鹏湾幼鱼和幼虾保护区、溪涌度假旅游区、迭福度假旅游区、大小梅沙度假旅游区、南澳度假旅游区等地区。由水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可知,港池、航道和回旋水域疏浚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主要集中在下洞沙鱼涌港区内,因此,项目在港池、航道和回旋水域疏浚施工过程中,将对下洞沙鱼涌港区产生较大的影响,对大鹏湾幼鱼和幼虾保护区的水质也会产生一定影响。而由于沙渔涌渔港、大鹏湾幼鱼和幼虾保护区、溪涌度假旅游区、迭福度假旅游区、大小梅沙度假旅游区、南澳度假旅游区等地区等距离本工程较远,所以基本不会对上述区域的水质产生影响。5、环境风险本评价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事故风险原因主要来自于设计施工缺陷、设备老化、操作失误、自然地质灾害、周边其它危害建筑物施工运行等带来的事故,此外还包括船舶溢油事故,船舶碰撞事故等。施工期间,假如发生自然灾害则主要对本项目工程本身造成影响,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营运期间,本项目存储的产品属于易燃易爆危险性物质,在运输和贮存等各个环节,都可能产生火灾或爆炸风险,而导致泄露的化学品流入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环境。按照对敏感目标的最不利风向及各风向的出现频率进行的模拟结果显示,溢油发生后油膜最快2小时即可全部粘附与岸线,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溢油事故对项目周围渔业资源以及重点岸线处的保护区、增殖区、旅游区等环境敏感目标的存在灾难性影响。因此一定要采取措施防范风险事故的发生,并制定风险事故应急计划。6、清洁生产本项目不开展吹填造陆工程,因此,为了避免溢流产生的悬浮物对项目周围水域产生影响,在进行支航道、港池、回旋水域疏浚施工时,采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耙吸式挖泥船作业;港池、回旋水域的边、角部位可采用1艘8m3抓斗船对挖泥边坡进行修整;运营期间改用LNG能源,能极大地缓解大气污染带来的压力,因此项目产品具有明显的清洁性,是一种清洁能源。总体而言,项目满足清洁生产要求。7、环保措施(1)污染控制措施疏浚应尽可能选择在海流平静的潮期,尽量减少在大潮期及退潮时进行疏浚作业,避免对敏感目标造成影响;施工避开经济水产资源的产卵期、索饵和洄游期及渔业捕捞期;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船舶数量、位置、挖泥进度,尽量减少疏浚作业对底质的搅动强度和范围,并且减少悬浮泥沙的产生和排放;施工所挖泥沙应送至当地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抛泥区倾倒,在运输过程中采取措施防止船运泥沙外溢现象发生,以免对海水水质、海洋生态造成严重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需加强管理,文明施工,定期对疏浚设备进行维修保养,确保设备长期处于正常状态,发生故障后应及时予以修复;工程营运期,船舶生活污水等,不得排入海中,应由专职接收单位接收。靠港船舶的舱底油污水应经自备油水分离器,处理达标后,在港外排放,不得在港内排放,排放应符合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2-83)的要求。员工办公垃圾、生活垃圾、船上工作人员的生活垃圾,应交由环卫部门及时清运集中处置,码头船舶垃圾有资质的船舶服务有限公司处理,运期期疏浚泥沙运至管理部门制定区域进行抛泥处理。(2)生态保护措施疏浚工程对港池开挖区域内的底栖生物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建议业主与相关主管部门协商有关生态补偿的办法;疏浚与水下施工应尽可能避开当地主要经济生物的繁殖期;施工过程中须密切注意施工区及其周边海域的水质变化。如发现因疏浚施工引起水质变化而对周围海域海洋生物产生不良影响,则应立即采取措施,必要时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直播平台在线教育市场发展趋势与2025年运营策略报告
- 专利转让合同6篇
- 智能化环氧地坪漆施工与智能化管理服务合同
- 教育机构教师用工合同范本(含培训内容)
- 童装品牌门面房及品牌使用权及租赁权转让服务合同
- 离婚协议中关于共同债务处理与财产分配示范
- 林业法律法规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林业系统试题和答案)
- 神东矿场同工同酬劳务派遣工薪酬管理合同
- 猪场租赁与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合同
- 离婚子女户口迁移抚养责任协议及财产分割执行书
- 开业活动湘菜活动方案
- 环保设备介绍
- 配电柜接线外包合同
- 高血钾与急救处理
- 麻醉期间体温监测
- 公司第三方回款管理制度
- 海上风电场集电线路方案的选择
- 会展经济与管理课件
- 铁塔组立施工方案
- 家庭健康知识课件
- 古茗员工测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