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讲义.ppt_第1页
传统武术讲义.ppt_第2页
传统武术讲义.ppt_第3页
传统武术讲义.ppt_第4页
传统武术讲义.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术多媒体教学课件,传统武术讲义,一、主要内容,一、传统武术的发展历史概述二、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三、传统武术的发展环境四、传统武术的流派、分类五、几种传统武术的介绍,一、传统武术发展历史概述,(一)武术的产生武术的产生,源于我国远古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主要是狩猎和抵御猛兽的袭击)。,(二)武术在不同时期的称谓,武术的名称、内容和内涵、外延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的。商代拳勇;春秋战国时期“技击”;汉代“武艺”,沿用至明末;清初“武术”,借用南朝萧统文选中“偃闭武术”(当时泛指军事)的“武术”一词;民国“国术”;新中国成立后“武术”;国际上称为“KUNGFU”、“WUSHU”、“MARTIALARTS”等。,石镞,(三)武术发展简史,1、武术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文选中“偃闭武术”(当时泛指军事)的“武术”一词。2、武术的产生源于我国远古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原始先民们在与凶禽猛兽争夺生存环境和猎取动物为食品而进行的搏杀中使用了石刀、石矛、石斧、石镞等。武术的萌芽从这里开始。,3、原始部落战争孕育了中华武术,据载,中华先民由炎帝和黄帝统率的两大部落融合成了多民族的大家庭。,4、商周时期青铜工艺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加上战争的频繁,促进了军事武艺的巨大发展,其突出表现是青铜武器的广泛使用与进步。这一时期,出现了“武舞”,用武舞训练士兵,鼓舞士气;习练搏斗、角力是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射术也得到较大发展。,青铜矛商代,5、春秋战国时期,武术社会功能多样化发展,武术具有了表演性、竞赛性与娱乐性;在日常武艺的发展上,阵战武艺与日常武艺分流。开始重视提倡“拳勇”、“技击”,特别是“相搏”与“斗剑”发展较快。,吴王差青铜矛春秋,6、秦、汉、三国时期,武术著作大量出现;武术形成为初期流派;刀逐渐取代了剑在军事舞台上的地位,剑逐渐转移至非军事用途并继续发达;汉刀、汉代的刀剑之术以及相扑、角抵活动东传日本。,角抵图铜饰牌战国,7、两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府兵制,选士的标准对武艺有很高的要求。同时,练武已有口诀要求。,8、唐代开始实行武举制,用考试的办法选拔武勇人才。裴旻的剑术、李白的诗歌和张旭的草书并称为“唐代三绝”的美誉。武术文化形态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大发展。,彩绘习武泥俑,武学的兴起,9、宋元时期,民间练武,有“社”的组织。由于有了“社”的组织,这就为武术的交流、传授、发明创造了有利条件。,北宋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出现了第一所军事学校武学,并设置教授,习诸家兵法及历代用兵方略。这是养兵制向科学化迈进的开端,也是武术日益体系化的表现。,10、明、清时期,是武术集大成的发展时期。流派林立,不同风格的拳术、器械,都有了空前的发展。并有人将练功分为内功、外功之分,把武术简单的分为内、外两家;此外,还有了南派、北派之说。即把长江一带架式小而势紧的拳术称为南派,把鲁豫等一带架式大而势宏的拳术称为北派。,林冲棒打洪教头,11、民国时期,1910年在上海成立的“精武体育馆”;1928年,民国政府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加表演。1928年和1933年在南京举办过两届国术国考,进行了拳术、长兵、短兵、散打和摔跤等比赛。,),精武会创始人霍元甲(1869-191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各地体育院系开始把武术列入正式课程;1956年中国武术协会在北京成立;1957年国家体委将武术列为体育竞赛项目;1957年国家体委组织整理出版简化太极拳,甲、乙组和初级的拳、刀、剑、棍、枪套路;1958年国家体委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1984年由国务院批准设立了武术硕士学位;1985在西安举行了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并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1987年在日本横滨举行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1990年在北京亚运会上,武术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古代武术之所以能繁衍至今且日益发展,是由于它具有健身防身的双重作用,武术在平时能满足民众强健体魄、陶冶性情的需要,遇到压迫或强暴则成为御强抗暴,抵抗外侮的手段。因此,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备受欺凌和迫害的庶民百姓对武术有着深厚的感情,因面促进传播与发展,并使我国的武术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二、传统武术文化构成,仅仅把中国武术视为一个体育项目、一种专门技能,还远远不能包容和理解中国武术。任何体育项目虽然都会具有文化意义,但却没有一个体育项目会像武术那样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征,具有武术那么大的文化包容量和负载能力。,武术在民族文化的摇篮中,不断汲取传统哲学、伦理学、养生学、兵法学、中医学、美学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观念,使之理论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注重内外兼修、德艺兼备。,(一)中国传统武德,古人云:“大上,有大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我国人民历来崇礼敬德,习武之人也是如此。所谓武德,就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二)武术与中国哲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武术,在产生、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进程中,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极深,哲学中的儒家思想、阴阳、八卦、五行以及天人合一等思想,在中国武术都有深刻的反应。在这里简单列举几例:,1、儒家思想与武术,儒家历来推崇“君子”文化,把“君子”的行为、道德规范作为“成人”的标准,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以及提倡的“文武双全”、“仁勇兼备”的思想,对武术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导向作用。,2、太极思想与武术,太极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随着古人对“太极、理、象研究的发展,太极思维中的阴阳辩证法则逐渐被作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法则,渗透到中国人的生存方式中,形成中国人的一种思维方式。,3、五行思想与武术,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这五种物质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武术家以五行结合拳式、结合人体,用以解说拳理,并作为锻炼法则。,4、武术与传统医学,研究传统医学的基础理论对武术的影响,如精气神学说在武术中的应用,传统医学经络学等对武术的影响,中医辨证施治、整体施治的原则对武术的影响,伤科与武术的特殊关系等。,5、武术与养生学,研究传统的养生思想、原理、方法等对武术的融摄,武术独特的养生方法手段等。,6、武术与美学,研究传统美学思想、美学范畴等对武术的影响,并研究武术美学的基本表现特征等。,三、传统武术国内外发展的环境,1、在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下,传统武术发挥了其价值。2、开展国内外传统武术竞赛,促进了传统武术的发展。3、进一步发掘、继承传统武术,1、在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下,传统武术发挥了其价值,1956年国家体委组织专家整理、创编、出版了简化太极拳单行本和挂图,积极推动了简化太极拳在全国的普及。,几十年来,太极拳锻炼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项健身运动,特别是对中老年人的保健和延年益寿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除了闻名于世的太极拳,近几年来木兰拳、木兰剑、木兰扇系列深受中老年妇女喜爱,在国内不少大中城市及港、澳地区均有组织地开展起来。国家体育总局还专门组织编制了木兰拳系列的规定套路,以利国内外交流、推广和普及。这些健身武术项目已经跨越地域和流派,成为在中国最广泛流行的健身运动之一。,2、开展国内外传统武术竞赛,促进了传统武术的发展,1959年国家实施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1960年的武术比赛在长拳、太极拳的基础上增加了南拳项目,从此奠定了套路运动以长拳、太极拳、南拳为主的竞赛格局。长拳类竞赛项目的发展促进和推动了其他传统项目的继承与提高。,近年来的各种传统武术“邀请赛”“交流赛”“武术节”等渐渐蓬勃开展起来,既巩固了国内传统武术的基础,又使得国内外的交流更加频繁,扩大了传统武术在国极上的影响,对传统武术的国际化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3、进一步发掘、继承传统武术,1977年举行的全国武术比赛有几十个不同种类、不同特点的拳术和器械项目成为比赛的内容。1978年在湖南湘潭的比赛还特邀民间老拳师参加表演,鼓励开展民间武术活动,挖掘传统项目。,四、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关系,纵观近几十年来武术的发展,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一直存在着竞争主流话语权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前后不断有学者呼吁武术应“回归传统”,加大对传统武术的全面保护,传统武术是武术之源,是武术的发展基础,竞技武术的发展离开传统武术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两者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其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和谐健康地发展。,传统武术优势:,1、传统武术的全民健身价值2、传统武术的多样性3、传统武术的适应性4、传统武术的国际性,人才资源优势,自1958年起草了中国第一个,武术竞赛规则并在次年全国青少年运动会和第一届全运会上采用这个规则武术从此步入正规竞赛的轨道,我国的竞技武术无论从比赛的影响力、科研队伍还是从后备队伍培养都已具备了相当大的规模“高等体育学院武术系、体育系武术专业等都是武术理论学术研究的生力军而各省市自治区体工大队专业武术运动员队伍以及基层业余体校武术班,武术馆校学生则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队伍的摇篮。,国际影响优势,1990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上,武术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这也是武术首次登上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的殿堂。,至今已举行了四次亚运会七次世界武术锦标赛两次武术世界杯中国代表队还先后和美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泰国越南日本等国进行对抗赛在国际武术赛场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被一次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频繁升起中华武林健儿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在国际体坛产生了很大影响,为武术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相互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并驾齐驱同步发展普及与提高,五、传统武术的流派与分类,1、关于武术流派的不同说法流传于中华民族各地区的不同流派和不同风格的武术,凝结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知识。历史上关于武术流派,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长拳”“短打”之类“内家”“外家之说“黄河流域派”“长江流域派”之划法“南派”“北派”之分,2、为了竞赛的需要把传统武术主要分成四类,第一类为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第二类为通背拳、披挂、翻子;第三类地躺拳、象形拳等;第四类为查、花炮、红、少林拳等。,六、南拳中几种代表性的拳术,(一)南拳南拳为流传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诸多拳种的统称。广东南拳极为盛行,有洪家拳、刘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五大流派。还有蔡李佛拳、虎鹤双形拳、佛家拳、侠家拳、刁家教、岳家教、朱家教等等。,1、技法特点,(1)稳马硬桥南拳中的“马”即为“桩步”。是步型、步法的统称。所谓“稳马”,就是要求桩步沉实、稳固,坚不可摧。“桥”是南拳中特有的一种手法。桥法即是臂的运行方法。“硬桥”即是对桥法的质量要求。,(2)刚劲有力,南拳的发劲尽管分有短劲、长劲、弹抖劲、爆发劲等,但一般说来,刚劲有力是南拳的共同特点。,(3)手法丰富,南拳的上肢手法较其他拳种丰富,不仅包括有拳法、掌法、勾法,而且还有爪法、指法、肘法和桥法,尤其是桥法更是区别于其他拳种的显著特点之一。,(4)脱肩团胛,脱肩,是指两肩有意识地向下沉坠;团胛,是使肩胛骨向前微合,形成团状。脱肩下沉,有助于臂、肘的合力;团胛前合,使背部收紧,有助于发劲前的蓄劲。,(5)直项圆胸,南拳的身法还讲究直项圆胸。直项就是要求下颌里收,使颈部伸直;圆胸,就是要求胸微内含,稍呈圆形。颈直有助于胸、背、肩、肘的劲力合一;圆胸则有助于沉气实腹,闭气蓄劲。,6、气沉丹田7、节奏铿锵8、拳势刚烈,2、基本动作方法,手型拳:五指卷屈握紧,拳面要平,拇指压于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上,任何指骨都不得凸出拳面。,柳叶掌:拇指弯曲,其余四指伸直并拢,虎爪:五指用力张开,第二、三节指骨弯曲,第一节指骨尽量向手背的一面伸张,使掌心凸出;,鹰爪:拇指弯曲外展,其余四指并紧,使第二、三节指骨弯曲,但不得并拢。,鹤嘴手:五指捏拢,指尖要平,直腕,单指食指伸直,其余四指的第二、三节向内紧屈,步型,马步:两脚分开,距离约三脚长,脚尖正对前方,屈膝半蹲,膝部与脚尖垂直,上体正直,收腹敛臀,双手握拳置于腰两侧。要点:膝盖与脚尖成垂直线,收腹、立腰,脚外缘用劲,使两脚尖正对前方。,弓步:虚步:,拐步:两腿前后交叉。前腿屈膝下蹲,脚尖外展(约90。);后腿屈膝下跪,膝部接近地面,脚跟离地;收腹敛臀。要点:上体保持正直,沉气、坐胯、前脚踩地。,骑龙步:前腿屈膝半蹲,全脚掌着地;后腿屈膝下跪(不得贴地),前脚掌着地。两脚间相距约三脚长。要点:上体正直,收腹沉胯,重心偏于前腿。,跪步:两腿前后分开,距离约两脚长。前腿屈膝下蹲;后腿屈膝下跪,膝部接近地面(不得触地),脚跟离地,臀部后坐。要点:上体正直,重心略偏后腿。,3、练习要点,学习任何一门科学技术,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程序。学习南拳也是一样,突出重点、狠抓基础、强化规律,这是练好南拳的关键。,(1)练桩功是南拳入门的基础,桩功练习有扎马(静)、走马(动)两种形式。扎马是我们通常说的站桩。走马就是把重点的步型结合步法中的上步、退步、撤步、跨步、麒麟步等进行活动性步法练习。,(2)掌握独特的手法(含器械方法)是南拳教学的核心,南拳中的手法丰富是区别于其他拳种的主要特点之一,除了有膏般拳种的拳法、掌法外,还有爪法、指法、桥法、肘法等。,手法练习,主要的形式有:,单个手法或器械方法练习。重点组合练习。重点分段练习。,(3)练发劲是南拳教学的重点,4个要点是共性的:1力发于根,练催劲;2先蓄后发,练内劲;3先柔后刚、刚后必柔,练松劲;4以气催力,练爆发劲。,二、形意拳,形意拳“取其以心行气之义”,又称“行意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此拳讲求“象其形,取其意”,要求“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内意与外形高度统一,故名形意拳。,(一)技法特点,1、头要上顶,项要竖直。2、肩要松肘要坠3、腕要塌掌要撑、拳要紧。4、背要拔,胸要含。5、腰要塌,脊要正。6、臀要敛。肛要提7、胯要收缩,膝要扣劲。脚要平稳8、气势要相连。内外要合一,(二)基本动作及方法,1、三体式身体直立,两臂自然下垂,头要端正。两脚尖外展,脚跟靠拢成立正姿势。眼向前平视。以右脚跟为轴,身体向右扭转450。,两腿慢慢弯曲,身体成半蹲势(体重偏于右腿),随即左前臂经体前向上提起,左手停于胸前(偏左),手心向下,手指向前;同时右前臂也向上提起,右手盖在左手背上(右手食指在左手中指之上),两肘微屈。眼仍平视前方。,身体方向不变,左脚前进一步,左膝微屈,重心偏于右腿。同时左手前伸,肘部微屈,掌心向前下方,五指分开,掌心内含,高与胸齐;右手后撤落于腹前,拇指根节紧靠肚脐,手腕向下塌。眼看左手食指。,2、劈拳左起式,劈拳动作是以左右手和左右步法交换进行的一种练习方法。劈拳预备姿势,即三体式。,由三体式开始,左手(即前手)下落变拳(随落随握拳),右手也同时握拳,两手拳心翻转向上,靠在肚脐两旁,两前臂紧抱腹部的两侧。眼看前方。,左脚向前垫步(长约一脚左右),脚尖外撇约45度,膝部微屈,重心移于左腿;右脚不动,右腿后蹬,成似直非直状。同时左拳经胸前由下颌处向前上方钻出,路线成弧形,拳心斜向上,并微向外倾斜,小指向上翻转,肘尖下垂,这时整个伸出的左臂要适度弯曲成弧形,不要挺直,左拳高与鼻尖齐平;右拳不动。眼看左拳。,3劈拳右落势,右脚尽力向前迈一步(抬脚不要过高),膝部微屈;左脚随之跟进半步,重心仍坐于左腿。同时右拳经胸前由下颌处向前上方钻出,随即翻转变掌向前劈下,掌心向前下方,肘部微屈;左拳随之向内翻转变掌下落于腹前,拇指紧靠肚脐部位(与前左势三体式相同,惟步子较小)。眼看右手食指。,劈拳右起式(略)劈拳左落式(略),4、崩拳,(1)右崩拳由三体式姿势开始,先将两手变拳握紧,如螺旋状,随即将右拳拳心翻转向上,右肘紧靠右腰部,前臂贴于腹部右侧。眼看左拳。,左脚尽力向前迈进一步,右脚随即向前跟步,重心仍坐于右腿,前脚跟与后脚踝骨相对,横向距离约30厘米。在进步的同时,右拳顺左臂向前打出,拳眼朝上;左拳收回停于腰部左侧(左肋下方),拳心向上,成右拳前伸、左腿在前的拗步姿势。眼看右拳。,(2)左崩拳,左脚继续尽力向前进步,右脚向前跟步(步法与右崩拳势同)。同时左拳顺着右臂方向直向前打出,拳心向右;右拳收回停于腰部右侧,拳心向上,成左拳左腿在前的顺步姿势。眼看左拳。,5、钻拳,(1)以右钻拳为例由三体式预备姿势开始,左手握拳下落,经腹前翻转(拳心向上),再经胸前由下颌前向上钻出;右手也同时变拳,转为拳心向下,紧靠脐部右侧。左脚在左手钻出的同时向前垫步,脚尖外撇,膝部略向前弓。眼看左拳的小指。,右脚向前迈一大步,左脚随之跟进半步,重心偏于左腿。同时右拳经胸部由下颌前顺着左拳上面钻出,高与鼻尖平;左拳向内翻转(腕部向里扣)撤回腹前,拳心向下,拇指紧靠脐部。眼看右拳的小指。,6、炮拳,(1)右炮拳左脚向前直进半步,同时左臂微外旋,掌心斜向上方,手指向前;右臂微外旋,右掌前伸与左手心斜相对。随即右脚用力蹬地,尽力前进一步(身体不可高起),屈膝半蹲;左脚随之跟进,并提起靠在右脚踝关节内侧处。两掌在右脚进步的同时变拳撤回,靠紧腹部两侧,拳心均向上。眼平视左前方。,左脚向左前方斜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重心偏右腿。同时左拳经胸前、面前向上翻转,拳心转向外,停于左额角旁;右拳由腰部顺左脚前进方向向前打出,拳眼朝上,肘部微屈,拳高与胸齐。眼看右拳。,3左炮拳,(1)左脚向前半步,屈膝半蹲;右脚跟进,提起靠在左脚踝关节内侧处。同时,左拳由前向下落,与右拳相齐后同时撤回,紧靠腹部两旁,拳心均向上。眼平视右前方。,(2)右脚向右前方斜进一步,左脚随之跟进半步,重心偏于左腿。同时右拳经胸部、面部向上翻转,停于右额角旁(拳心向前);左拳由腰部顺右脚前进方向向前打出,拳眼向上,肘部微屈,拳高与胸齐。眼看左拳。,右炮拳,(1)右脚向前半步,屈膝半蹲,左脚再跟进提起,靠在右脚踝关节内侧处。同时右拳向下落,与左拳相齐后同时撤回,紧靠腹部两旁,拳心均向上。眼平视左前方。,(2)上左脚打右拳,如此反复左右势交替进行练习。,7、横拳,由三体式开始,右横拳两拳握紧,左脚向左前方斜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重心偏右腿。同时右拳经胸前由左肘下方随右前臂外旋向前拧转冲出,拳心转向上,高与口齐,肘部微屈成弧形;左拳随上体左转,撤至右肘下方,拳心向下。眼看右拳。,左横拳,左脚向前垫半步,右脚随之经左脚内侧向右前方迈一大步,左脚再跟进半步,重心偏于左腿。同时左拳拧着劲由右肘下向前冲出,拳心转向上,高与口齐,肘部微屈成弧形;右拳随上体右,三、练习要点,(一)练好三体式三体式是人们公认的形意母势,为人道之门,筑基之桩。为此,学习形意拳应由单势站桩(三体式)开始。通过站桩时的肌肉本身感觉来体会和掌握身体各部位的要领,做到“三圆”“三扣”“三顶”和“四平”。,初学者由于不得要领,往往易犯下列错误:初学者由于不得要领,往往易犯下列错误:,头、颈缩。(8)挺胯、敞档。俯仰、歪斜。耸肩、直臂努气、挺胸驼背、弓腰凸臀、提腹拢指、翘碗,(9)软膝、膝部过屈而松软无力,膝部过于内扣而导致掀脚或拔跟纠正方法:强化桩步练习,从静势开始,逐渐过渡到动静相间练习。,广东武术源远流长,到了明朝有了较大的发展,设有官办的武术学校,以培养武备人才,并逐渐出现名目繁多的拳种和套路。而被誉为广东五大名拳的“洪、刘、蔡、李、莫”,产生于清初,(一)洪家拳,洪家拳也称洪拳,洪拳是洪门(清代民间以反清复明为目的的秘密组织)假托少林传习的一种拳术,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广东流传最广的拳术。它还流传到鄂、湘、桂、晋等地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东南亚及香港、澳门等地区。洪拳是模拟龙、蛇、虎、豹、鹤、狮、象、马、猴等动物形象及其特性创编而成。,广东洪拳的内容,包括铁线拳、三进拳、二龙争珠、夜虎出林等套赐较高级的套路则有五形拳和十形拳。在这里主要介绍的洪拳是十形拳中的虎形拳,它是一种最富传统性也是流传最广的洪拳套路。,基本动作:,一、弓步挑打1预备式:左弓步右冲拳,步型不变,右拳臂边外旋边屈肘,经左向右肩上方弧形挑格。,步型不变,右拳臂边外3、4步型不变,左掌变拳,臂边外旋边屈肘,经右向左肩上方弧形挑格。,上动不停,身体左后转成左弓步。同时左掌向前伸出,高与肩平。,上动不停,右拳变掌,(也可不变)向前击出,成立掌。左拳随之收回腰间。,二、马步双推掌,预备式:,身体右转成右弓步,同时右掌屈肘收至右胸侧,左拿随之收至右腰前成右蝶掌,眼看蝶掌。,上动不停,身体左转成马步,同时蝶掌向前推出、眼看蝶掌。,上动不停,身体左转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屈肘收回左侧成左蝶掌。眼看蝶掌。,上动不停,身体右转成马步。同时蝶掌向前推出。眼看蝶掌。,13、14,上动不停,两掌臂同时内旋经上向里弧形绕行,成掌心向下,右臂在下相交叉。,上动不停,两肘同时用力向外下斜线顶撞出去。,4、穿手回马顶肘,预备式、左弓步蝶掌,左掌屈肘收至右胸前。同时右掌臂边外旋边屈肘顺时针绕行,经左小臂前向左上方穿出,与左臂成交叉。,左腿后退一步,身体左转成马步。同时两掌臂内旋经上向里绕行,成掌心向下,左臂在外相交叉。,上动不停,两掌变拳。两肘同时向外顶撞。力达肘尖。,5、弓步过肘,预备式马步右抄拳,右拳臂内旋逆时针弧形绕行半周,置于右肩前。与此同时,左掌臂外旋逆时针弧形绕行半周置于右拳下方。,紧接上体稍左转,左拳经下向左划弧,臂内旋提至左肩前。右臂随之外旋经下向左划弧置于左拳下方。目视左拳。,身体徐徐右转成右弓步。随转体,左劈屈肘,以挠骨侧为力点经右小臂向前用力徐徐推送。右拳经左肘下收回腰间。,步型不变,左拳臂内旋,紧接外旋逆时针在体前绕行半周置胸前。同时右拳屈肘经右向左上弧形运行,置于左拳上方。,身体徐徐左后转成左弓步。同时右臂屈肘并以挠骨侧为力点经左小臂向前用力徐徐推送。左拳经右肘下收回腰问。身体徐徐左后转成左,6、翻身挑打,预备式左虚步反压掌,左脚提起,身体稍向右转。同时左掌经下向右后方绕行至右肩前,右掌随之向后向上绕行,眼看左侧。,上动不停,右脚蹬地跳起腾空,身体在空中向左转180。同时两掌顺势经上向左弧形绕行。,上动不停,左脚落地,右脚相继在右侧落地成右虚步。两掌顺势向下向左弧形绕行至腹前变掌。,身体右转成右弓步。同时右拳臂外旋向右肩外挑格,并顺势向前伸出。随即左拳向前冲出,与此同时,右拳收回腰间。,裁判法,三、武术的流派、形式、分类与内容,(一)关于武术流派的不同说法历史上关于武术流派,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1)“长拳”、“短打”之类。(2)“内家”、“外家”之说;(3)“黄河流域派”、“长江流域派”之划法;(4)“南派”、“北派”之分;(5)“少林派”、“武当派”之别。,(二)武术的运动形式,主要有套路运动、搏斗运动和武术功法练习1、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2、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对抗练习形式。3、武术功法是提高武术技术的方法,分为内功和外功两大类,(三)武术的分类,1、中国武术按照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搏斗运动和武术功法练习。散手搏斗推手运长兵、短兵动功法形拳术式套路器械对练集体项目,2、套路运动按照练习形式可分为:单练包括拳术与器械。对练包括徒手的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集体演练包括拳术与器械、综合演练。世上流传的数以万计的武术套路,都是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目的创编出来的。武术套路大致可分为:自选套路竞赛套路武术竞赛套路表演套路规定套路健身套路康复套路娱乐套路,3.按其性质可分为:竞技武术:凡是以竞赛取得优异成绩为目的的运动项目。传统武术:凡是以健身防身、修身养生、康复医疗、表演娱乐等为目的的运动项目。,1998年10月15日天安门万人太极拳演练场面,(四)武术的内容,1、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拳术散打器械搏斗运动推手对练短兵集体演练2、传统武术3、武术功法,1.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急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按演练形式分为:1.单练-徒手的拳术与器械练习;2.对练-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3.集体演练-徒手拳术,器械,徒手与器械练习。,长拳,(1)拳术:是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动。有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之分。主要拳种有:长拳:是一种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并有窜蹦跳跃、闪转腾挪、起伏转折和跌扑滚翻等动作与技术的拳术。主要手型有:拳、掌、勾三种。主要步型有: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五种。长拳的呼吸方法有:提、托、聚、沉四种方法。四击八法:四击是指踢、打、摔、拿;八法是指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呼吸、劲力、功力。,太极拳: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主要有陈式、杨式、吴式、孙式和武式等较有影响的流派。太极拳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