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诗三首,“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夫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乍一别离,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妇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故十九首虽此二意,而低回反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俱,则人人本自有诗也。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尽,特故推十九首以为至极。”(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更有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以及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表现了作者远离黑暗政治、回归自然、自食其力的自觉和情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王昌龄和陶渊明的诗作都可视为怀旧作品。(怀旧是梦魂萦绕的心曲),“对酒当歌”八句,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乜小红从曹操政治生涯看短歌行的图治理念),作者介绍,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上层士流结党吹捧,文人士子备受压抑。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思妇的闺怨和游子的羁旅乡愁。,背景解读,短歌行: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了北方,然而南方“孙刘联盟”虎视眈眈,统一天下的大业久久不能实现,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酣处,忽闻乌鸦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出了这首千古名作。,归园田居: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中绝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从此他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1古诗十九首组诗名,五言诗,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又称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知识链接,2歌行体歌行是古代汉族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歌行体。为南朝宋的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的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为主的歌行体。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以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5文言句式何以解忧(宾语前置句,应“以何解忧”)开荒南野际(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应为“于南野际开荒”)狗吠深巷中(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应为“狗于深巷中吠”)鸡鸣桑树颠(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应为“鸡于桑树颠鸣”),1涉江采芙蓉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答案】主要意象是芙蓉。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这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2涉江采芙蓉中,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答案】“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另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3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答案】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对酒当歌”,猛一看很像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在这四句诗中,诗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是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这个“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有实现时所产生的烦恼,是一种积极的情感。,4短歌行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答案】(1)巧用典故。“青青子衿”二句,出于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帖。(2)巧用比兴。“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5“尘网”“樊笼”比喻什么?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尘网”“樊笼”比喻官场生活、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1结构图解,2主旨解读涉江采芙蓉在表现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的同时,深深流露出了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对这种人生与理想不能实现的叹喟,以及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悲凉。短歌行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和任用人才、实现一统天下的宏伟抱负。归园田居(其一)叙述了诗人弃官归田的原因、归田之后的村居生活、重返自然的愉快心情,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愉悦心情。,1涉江采芙蓉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提示】解答该题要抓住对“兰泽”的描写,注意描写此物对表现诗人形象和情感的作用的分析。【答案】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2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对应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提示】解答该题一是要抓住前两句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分析,二是要理解“周公吐哺”这一典故的含意。,【答案】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史记鲁周公世家,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能突出地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两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3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提示】解答该题首先要抓住诗人对“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意象的描写,然后根据描写推断田园景色的特点,最后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谈诗人笔下“田园美”的原因。,【答案】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是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诗人捕捉住农村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面,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情景交融,物我互化涉江采芙蓉所描写的景物、情境与情思非常切合,通过白描、比兴、象征等手法形成情景交融、物我互化、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情和景是诗歌的两个重要因素,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情因景而物态化,景因情而意象化。,技法镜鉴,【即时小练】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想象和联想将涉江采芙蓉扩写成一段描写性文字。【答案】天际间一轮红日微笑着注视着这个世界,田田的莲叶铺满了小河,粉红的莲花在红日的照耀下更加迷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说的就是这幅美景吧!我被感染了,小心翼翼地涉进河水,也想去采一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看着随风舞蹈的莲花,手却停在了半空中,抬头远望,微风过处,莲花送来阵阵清香,我不禁哀叹:“我采这美丽、纯洁的莲花送给谁呢?,心爱的人漂泊在外,形单影只,什么时候能回故乡?”他此刻是不是正回头眺望故乡?那葱葱郁郁的远山遮挡了他的视线,看着曲曲折折的小路,漫漫长途无尽头,不知何时归故乡!乌鸦的阵阵悲鸣从远处徐徐传来,我忍不住悲叹:你我感情真挚深厚,却只能天各一方饱受相思之苦,难道我们一辈子就在这种忧伤中度过吗?,鉴赏诗歌的形象【考纲透视】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实物载体。古典诗歌的形象一般包括三部分: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物形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事物形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而每一种形象的鉴赏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技巧。第一步: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步也可放在最后作为总括),对接高考,第二步: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第三步: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这一步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有些人物形象的分析是不需要这一步的)答题模板:诗中塑造了形象,(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抒写了之情(概括形象的意义)。,【考查趋势】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中出现频率很高的题目,平时要多进行针对性练习。另外,要着重梳理意象、意境的知识和解题技巧。,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雨过至城中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真题典例,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答案】描写了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的美丽景象。【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只需找出诗歌中所提到的雨后的意象即可。作者黄庭坚得知苏轼经过长期贬谪外放,重新回到京城任职,心情愉快,而当时正值春天,春雨飘然而下,洒在青草上,荡涤了一切尘土,作者心头的“尘土”也随之而去;笼罩“帝阙”的紫烟渐渐散去,象征着未来的政治清明,正可以有一番作为;雨后风和“日丽”;火红的花儿沾了雨水而更可爱;柳色葱翠可人。这一切在作者眼里都是那么美好,作者信心满满,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桃花源里的陶渊明路过陶渊明,东晋大司马陶侃重孙,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在这样一个世家里,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他后来曾写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良好的家教熏陶下,陶渊明学习很努力。八岁的时候,陶渊明的父亲死了,他只好与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据说是“好酣酒,至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的人,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而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陶渊明学习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嘉的影子。,美文赏读,陶渊明长大了,就搬出外祖父家单过,在陶家园盖了几间房子和老母同住。这期间,主要是在家读书和出外游学。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亲友的接济也逐渐不支,生活每况愈下。后来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当仕,陶渊明决定外出做官。这个时候正是东晋末年,接二连三地爆发农民起义,军阀割据,民不聊生。陶渊明的仕途生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公元393年,陶渊明在江州刺史王凝之(王羲之的儿子)手下谋了一个祭酒的差事。可惜好景不长。王凝之这人脾气不好,喜欢用鼻孔看人,可陶渊明官职虽小,也是有傲骨的,四个鼻孔相对,两个人隔阂日深。陶渊明心灰意冷,不久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了,第一次仕途结束。公元399年,陶渊明三十五岁,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江二州刺使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但陶渊明很快就发现桓玄有个要命的想法做皇帝。陶渊明毕竟是正统文人,忠君思想深入骨髓。他当然不想蹚这造反的浑水,恰恰这年冬天,陶渊明母亲去世,于是以母丧辞官,第二次仕途结束。,公元402年,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改国号为楚。公元404年,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攻击桓玄,陶渊明很高兴,马上去投奔刘裕,并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这一年,刘裕击败桓玄,扶保司马德宗登基,紧接着司马德宗将皇位禅让给刘裕,刘宋王朝诞生,南北朝开始。论功行赏,刘裕却仅仅封陶渊明做了一个无职无权的镇军参军。,陶渊明对刘裕是颇有几分崇拜的,但骨子里的正统思想却使得他对刘裕的“谋朝篡位”颇有不满,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作用下,眼里的刘裕就有了许多异样的味道,刘裕对陶渊明这样的心态自然也是洞若观火,所以当然也不会重用陶渊明。陶渊明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中写道:“日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三月,上表辞官,马上被批准。陶渊明再次回家种地。,公元405年,41岁的陶渊明离开了刘裕后改任江州刺史、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刘敬宣就驻军在陶的家乡浔阳,离他在柴桑的家很近,这是他选择“终返班生庐”之前的一个过渡。面对“事事悉如昔”“义风都未隔”的一片山川、人情,他归田的“终怀”已定,所以当刘敬宣离职后,他也就决定去辞还乡。还是公元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这次到任应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生计,他在归去来兮辞里说:“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干到第八十一天,浔阳督邮要来视察,手下说:“您得穿戴整齐了,去跪迎上差。”这时候,陶渊明心中多年的郁结和文人傲骨终于爆发:“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是陶渊明第五次辞官,也是最后一次,十三年的仕宦生涯结束了。幸甚啊,幸甚!归去来!,魏晋文人洒脱飘逸的风骨对他影响颇大,陶渊明这年为自己更名为“潜”,并开始与佛道隐士来往,思索感悟,在自然天地中体会自然化生,天人合一的快乐。终于得出结论,要“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了,这时候的陶渊明终于不再是一个半吊子政客,半吊子侠客,而成长为我们心目中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了。以此为节点,把陶渊明的一生分为前后两段。陶渊明归隐之后,过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生活,每天就是流连山水田园、饮酒、吟诗。与当年龌龊官场一比,真有重生之叹,这时候的陶渊明知道,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他以诗明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就是说过去错了,对仕途彻底绝望了。陶渊明归隐后有自得与快乐:“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欢乐之情溢于言表,但同时也有抑郁:“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丰收的年头,陶渊明家会酿几大缸米酒,朋友来了,则必饮,一般总是老陶先醉,醉前会说:“我要醉了,不送你了啊,自己走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生副高职称申报自我展示
- 项目资金管理与控制方案
- 产业园区交通网络优化与规划方案
- 可再生能源辅助供热方案
- 人防工程防水施工材料选择与使用指南
- 废弃矿区生态修复的低影响发展方法
- 工业园区租赁管理系统方案
- 游客道路出行辅助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红豆沙甜品店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绿色沙拉配送服务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猪场用电安全培训课件
- 老年人个人隐私保护制度
- 工业产品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检查记录表格
- 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无答案)
- 新提任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叶圣陶鲤鱼的遇险
- 《农业遥感》全套教学课件
- 小儿麻醉复苏护理
- 第六章-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影视鉴赏》课件
- 中医内科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 DL∕T 1919-2018 发电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