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_第1页
关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_第2页
关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康生活,是中国老百姓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而小康社会,则是中国共产党苦苦奋斗、孜孜追求、一心想为老百姓创造的一种幸福社会。 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为此,党中央在十六大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基本任务和总体要求,为我们描画了今后二十年的幸福生活,这是全党的共同任务,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农村党员责任更是重大,因为农村党员是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领头羊,只有农民实现了全面小康,全国人民才能算得上实现了全面小康。一、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指的是财产丰富、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的社会状态。尽管这种社会理想从来没有实现过,但在中国老百姓中却影响深远,成为普通百姓对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标。实际上,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在旧社会,人们对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理解就是吃饱穿暖住好房子,根本不敢奢望上学读书干大事业。新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小康标准越来越高,万元户甚至十几万元户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人们不仅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更加注重文化和精神上的享受。而且由于经济发展在地域上的不平衡,不同地区有不同地区的评判标准。因此党中央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让人们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还要享受丰富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不仅仅让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实现宽裕的小康目标,还要让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也实现宽裕的小康目标;不仅让城市居民过上小康生活,更要让广大农村群众也过上小康生活。这就是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那么,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指标是什么呢?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它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资源环境六个方面的18项指标:一是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或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二是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35。三是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35。四是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0。五是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60。六是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4人。七是农村居民基尼系数达到0.30.4。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为“差距偏大”,以上为“高度不平均”。八是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年。九是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5岁。十是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0,这个“恩格尔系数”,反映居民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及质量的重要指标,它等于居民用于食物消费的支出与总消费支出之比。十一是农民居住质量指数75。十二是农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7。十三是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60。十四是农民对村政务公开满意度85。十五是农民对社会安全满意度85。十六是常用耕地变动幅度0。常用耕地变动幅度=(常用耕地变动面积/常用耕地基期面积)100%。十七是森林覆盖率23十八是万元农业GDP用水量1500立方米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强国富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需要。(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三、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惠农措施,农业与农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2004年我国农村综合实现小康程度为21.6,其中:经济发展实现程度为12.1%;社会发展实现程度为15.6%;人口素质实现程度为15.0%;生活质量实现程度为20%;民主法制实现程度为70%;资源环境为-22.4%。十八项指标分别为: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2元;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48.5;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19.5;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22.5;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8.1;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1.7;农村居民基尼系数0.37;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7.7年;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69.5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7.2;农民居住质量指数34;农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4;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39;农民对村政务公开满意度76;农民对社会安全满意度77;常用耕地变动幅度-0.7;森林覆盖率18.2;万元农业GDP用水量2100立方米。然而,在成绩的背后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发展不平衡。二是农村人口多,比重大,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三是农民收入基础低,增长缓慢。四是农村与城市发展差距较大。五、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制约着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以上问题,都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五、农村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首先,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 其次,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尤其是乡镇企业中的农产品加工业。 第三,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2、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3、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4、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从制度上保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实施5、实现由“剥夺农业”向“扶持农业”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支持和保护我国农业生产6、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实现全国农产品信息联网7、保护环境,协调发展。8、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9、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六、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根据“三个代表”的内涵和现实要求,结合农村工作的实际,我认为农村党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