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第19课兰亭集序课件粤教版必修2.ppt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第19课兰亭集序课件粤教版必修2.ppt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第19课兰亭集序课件粤教版必修2.ppt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第19课兰亭集序课件粤教版必修2.ppt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第19课兰亭集序课件粤教版必修2.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课兰亭集序,咏风(唐)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诗意解读】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风袭来,给人以快意和凉爽。你看那“肃肃”的凉风吹来了,顿时吹散灼热,使林壑清爽起来。它很快吹遍林壑,驱散涧上的烟云,使诗人寻到涧底的人家,卷走山上的雾霭,现出山间的房屋,无怪乎诗人情不自禁地赞美它“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了。这风确乎是“有情”的。当日落西山、万籁俱寂的时候,她又不辞辛劳地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雄浑乐曲,给人以欢娱。,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原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移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晋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书圣”。又因他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他写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作者介绍,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集会。他们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由王羲之作序一篇,总述其事,是为兰亭集序。该文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风,情真语笃,朴素自然,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背景解读,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的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本书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知识链接,古人宴集时,常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虽无聚会,也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就是赠序,如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字音,字形,(1)修禊:一种消除不洁的祭礼。(2)列坐其次:依次坐在曲水边。(3)怀抱:抱负、志向。(4)趣舍:追求和舍弃。(5)嗟悼:嗟叹哀悼。,词语释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虚词,(1)修禊事也(判断句)(2)死生亦大矣(判断句)(3)其致一也(判断句)(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句)(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句)(6)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句)(7)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句)(8)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句)(9)亦将有感于斯文(状语后置句),文言句式,有人认为王羲之的这篇序是为了批评魏晋名士虚无思想而作,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提示: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大部分文人雅士崇尚佛老,谈玄之风盛行,务虚不务实,主张消极无为。有的逃离社会,寄情山水,呼啸山野;有的执着生死,沉迷于炼丹服药,希求虚幻的长生;有的悲观绝望,终日饮酒仙游,醉生梦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社会以此种生命意识和人生态度为时尚与潮流,凡此种人及其形迹,常被称为名士风度。,本文以淡雅自然的文字,清幽秀美的描写,跌宕起伏的情思,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和会中诸人的观感。从中描述了生命的不同状态,抒发了作者对死生的看法和高旷的宇宙情怀,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1第三段写静者躁者的异同以突出死之“痛”,写了两种人,侧重于相似之处:“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具体是如何展开的?【对应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提示】根据题干提示,在答题区间进行概括。,【答案】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事物有生有灭,有乐就有悲;其二,事物由生到灭,由乐到悲,其时间很短暂,倏忽之间,正如白驹过隙;其三,生命之长短之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它取决于自然的造化。由此说来,生命是何其宝贵!正因如此,所以作者才引用古训“死生亦大矣”;正因如此,所以作者慨叹:“岂不痛哉!”,2本文的艺术风格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特点,试结合全文加以概括。【对应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提示】根据题干要求筛选概括即可。【答案】语言流畅,清丽动人。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杂以偶句,韵律和谐,悦耳动听。,3纵观全文,作者不为玄谈家们的论调所蔽,而借题发挥,阐明了他的生死观,但在文中又出现了低沉的调子,例如以“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说死。对此你怎么看?【对应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提示】整体把握,对作者的观点态度要站在一个高度客观评价。,【答案】以下角度都是可行的:(1)“低沉、消极”的意绪在作品中客观存在,不可否认。(2)文中只流露出一点点消极情绪,但掩盖不住热爱生命此股热流的跃动。(3)作品表露消极情绪为假象,实际表达对人生的眷恋之情,这是艺术中的曲笔。,叙议结合是一种写作方法,它指叙述某一件事的同时加入议论或评论。这种方法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能够具体地记叙事件,充分地抒发感情,也能发表议论阐述思想,直接揭示所写对象的意义,因而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本文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手法,先叙述了兰亭集会的盛况及与会者的切身感受,描述了生命的不同状态,然后抒发了作者对死生的看法和博大的宇宙情怀,批判了当时人的崇尚虚无的观点。,技法镜鉴,叙议结合,【即时小练】运用叙议结合的方法,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答案】示例:用多数人的平凡凸显少数人的杰出,是现代社会的公开秘密。但是平凡的人就不能拥有自豪吗?突然记起一个广告:小男孩沮丧地说,妈妈我只是第二名;妈妈摸了摸他的头,说:宝宝,你在妈妈眼里永远都是第一。看毕,心里顿时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是啊,不是第一又能怎样?只要我们尽了力,平凡的第二同样值得自豪:一个挖土豆的农民,与一位伟大的总统,只要他们同样努力地生活过,他们心中难道不该拥有同样的自豪吗?,【考点透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1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对接高考,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2)“,也”。判断句中,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3)“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4)“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5)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做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判断很难辨认。在翻译时要注意判断这类句子属于判断句,并译成判断句格式,加上判断词“是”。理解的关键在于其基本特征:名词性主语名词性谓语。如: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信陵君窃符救赵)晋鄙嚄唶宿将。(信陵君窃符救赵),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对否定判断,同学们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2被动句式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1)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2)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表被动。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赤壁之战)(3)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4)用“为”,“为所”表被动。如: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5)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6)动词本身表被动。如:戍卒叫,函谷举。(过秦论)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郑伯克段于鄢)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前置,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形:(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而彼且奚适也?(逍遥游)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作宾语的疑问代词有“谁、何、孰、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未之有也。(孟子)正常语序应该是“恐年岁之不与吾”“未有之也”。,(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无乃尔是过矣?(季氏将伐颛臾)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惟)”,构成“唯(惟)是(之为)”的格式。如:惟弈秋之为听。(弈秋),(4)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含有介词“于”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这种情况下,介词“于”可解释为“向、在、把”。如: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含有介词“以”的介宾短语,翻译时,一般都作状语。这种情况下,介词“以”可解释为“用、拿、把”。如: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含有介词“乎”的介宾短语处在补语位置,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这种情况下,介词“乎”可解释为“在”。如:相与枕藉乎舟中。(赤壁赋),4省略句式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在文言文中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1)省略主语。有承前省、有呼应下文省、对话省。文言文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这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楚人为食,吴人及之。(楚人)奔,(吴人)食而从之。(楚国人做好饭,吴国人赶上来了。楚国人跑了,吴国人把饭吃了又跟上去追赶)(左传),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静女)爱而不见,(静女的爱慕者)搔首踟蹰。(诗经静女)(2)省略谓语。谓语一般不能省略。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除臣(为)洗马。(陈情表),(3)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公命)”(段太尉逸事状)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往承上文省略。理解时要补充出来。,(4)省略介词。常见的是省略介词“于”和“以”。如: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鸿门宴)(5)省略中心词。中心词是在一个词组中被定语状语修饰的词,一般是不能由定语状语来替代省略的。读文言文时,应引起注意,以免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如:宫中府中(之吏),俱为一体(之吏)。(出师表),1管仲束缚,自鲁之齐。_【答案】管仲被捆绑起来,由鲁国(押送)到齐国。(注意被动句)2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_【答案】绮乌守边境的官吏跪着让他吃东西,样子十分恭敬。(“食”名词作动词用),3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_【答案】假如侥幸(幸亏,或敬辞,不译)回到齐国不被处死而被齐国重用,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注意“何以”宾语前置)4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_【答案】我将重用贤人,使用能人,评定(奖赏)有功之人,我凭什么来报答你呢?(注意“之”有提宾作用,“何以”宾语前置),碧云寺的秋色钟敬文北京西山碧云寺是一个大寺院,又是一个大林子。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院子里,都有树木或花草。那些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不少还是活上了几百岁的参天老树。寺的附近,那些高地和山岭上,树木也相当繁密。,美文赏读,我是中秋节那天搬到寺里来的,在那些繁茂的树丛中,还很少看到黄色的或红色的叶子。半个月过去了,寺里有些树木渐渐开始在变换着颜色。石塔前的柿子树,院子里那些攀着石桥和假山的爬山虎,好像先得秋意似的,叶子慢慢地黄的黄、赤的赤了。可是,绿色的统治基本上还没有动摇。近日,情景突变。黄的、红的、赤的颜色触目都是。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不论这里那里的爬山虎,都急速地换上新装。它们大都由绿变黄,变红,变丹,变赤我们要找出整片的绿叶已经不很容易了。罗汉堂前院子里靠北墙有株缠绕着大槐树的爬山虎,平日,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跟槐树叶子的差别。几天来,可大不同了。槐树有一些叶子渐渐变黄,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而爬山虎的无数叶子,却由绿变黄,变赤,在树干上、树枝上鲜明地显出自己的艳丽。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柑黄的叶子都闪着亮光,把大槐树反衬得美丽可爱了。,释迦牟尼佛殿前的两株梧桐,弥勒佛殿前的那些高耸的白果树,泉水院石桥边的那株黑枣树它们全都披上黄袍了。中山纪念堂一株娑罗树的大部分叶子镶了黄边,堂阶下那株沿着老柏上升到高处的凌霄花树的叶子也大都变成咖啡色的了。自然,那些高耸的老柏和松树还是比较保守的,尽管有很少的叶子已经变成了刀锈色,可是,它们身上那件墨绿袍子是不肯轻易褪下的。槐树的叶子,也改变得不踊跃。但是,不管怎样,现在,碧云寺的景色却成为多彩的了。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