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30年历史回顾与分析_第1页
中国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30年历史回顾与分析_第2页
中国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30年历史回顾与分析_第3页
中国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30年历史回顾与分析_第4页
中国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30年历史回顾与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30年历史回顾与分析,刘玮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卫生部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机构负责人,一、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一、化妆品不良反应的研究历程,70年代:油彩皮炎-职业性皮肤病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皮肤科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80年代:化妆品皮炎、美容病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消费水平提高化妆品工业崛起,各种类型产品应运而生化妆品不良反应逐渐增加,1993、94年义诊:照片,1993年化妆品皮肤病义诊活动,我国化妆品皮肤病的现状及防治探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3,27:181),收集病例:3300例病例来源:专业会议、杂志、新闻媒体分布范围:多数省市,例数不一。人群分布:有职业及性别特点。致病品种:发用类、香水类、膏霜类、具体品种难于定论。病变类型:六种主要病变。,GB: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1992-1997),化妆品皮肤病是一组有不同临床表现、不同诊断和处理原则的临床症候群。定义范围包括6类: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化妆品光感性皮炎化妆品痤疮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化妆品毛发损害化妆品甲损害,。,解放军空军总医院(2000,北京)上海皮肤性病医院(2001,上海)广州中山大学三院(2002,广州)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03,重庆)天津长征医院,五家卫生部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机构(1999),中国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2004),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北京)上海皮肤性病医院(上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天津长征医院(天津)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重庆)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江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福建)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山东省皮肤性病防治所(山东)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大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2005年1053例化妆品皮肤病的病变类型,化妆品接触性皮炎78974.9%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232.2%化妆品痤疮181.7%化妆品毛发损害90.9%化妆品光感性皮炎30.3%其它21120.0%合计1053100.0%,空军总医院皮肤科近4年资料分析,年份门诊量诊断病例发病率%2005240,0003610.152006270,0003270.122007300,0002810.092008390,0003850.10,中国:0.1%?,上报数据低于实际发病率皮肤病人太多,超负荷工作缺乏有效的监测机制,文献报导的发病率情况,化妆品过敏(AdamesRandMaibachH,1985)所有皮肤病患者的0.3%所有接触性皮炎患者的5.4%(713:13216)化妆品不良反应(GriefMandMaibachH,1985)2.3%(30000名消费者中700例发生反应)化妆品过敏(OrtonDIandWilkinsonD,2004)人群中化妆品过敏的发生率估计1-3%,二、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的类型,1、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占化妆品皮肤病的70%90%6,11刺激性接触性皮炎7080%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约为20%12,Patchtest,2、化妆品引起的接触性荨麻疹3、化妆品接触性唇炎,4、化妆品光感性皮炎,我国多年来的监测统计资料及文献报导中其发病率占化妆品不良反应的0.3%-1.15%5,6不等,全国10大城市化妆品皮肤病义诊活动中,光感性皮炎约占1.18%14。,PT,PPT,5、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化妆品直接导致皮肤色素异常:2.2%6间接发生如炎症后色素沉着:30%5,化妆品痤疮,发病率约占化妆品皮肤病的1.7%6国外也早有化妆品痤疮的报导16与原发痤疮不易鉴别,化妆品毛发损害,2005年资料:0.9%发质的改变和断裂、分叉与脱色、质地变脆、失去光泽等。是否可发生头发脱落尚有争议。,化妆品甲损害,指应用甲化妆品所致的甲本身及甲周围组织损伤。文献报告中很少将化妆品甲损害单独统计分析,但这种损伤类型并不少见。,三、斑贴试验在诊断化妆品皮肤病中的临床价值,1、化妆品产品斑贴试验,毒理学评价:检测产品刺激性皮肤科观点:检测产品致敏性或价值不大化妆品皮肤病:刺激性和致敏性均可检测,2003-2007年空军总医院资料,五年收集1238例化妆品皮肤病可疑患者1156例完成斑贴试验,其中:投诉产品斑贴试验阳性557例,48.18%投诉产品斑贴试验阴性599例,51.82%13家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机构资料69.50%,1156例化妆品产品斑贴试验,1156例:2967种化妆品产品斑贴试验:产品斑贴试验阳性762例,25.68%产品斑贴试验可疑40例,1.42%产品斑贴试验阴性2163例,72.90%IVDK多中心研究资料(1998-2002):3621例患者:8.6%PT阳性(护肤品)1333例患者:5.3%PT阳性(沐浴品),鉴别刺激性反应和过敏性反应,观察PT红斑的临床特点:浸润与否观察PT红斑动态变化:48-72-96h通过系列稀释研究剂量-反应的关系ROAT重复性开放性应用试验,护肤类50或100白凡士林或蒸馏水护发类50或100植物油烫发剂5或10蒸馏水染发剂2或5蒸馏水清洁类2或5蒸馏水香波类2或5蒸馏水甲油5或10丙酮香水5或1070%乙醇唇膏50或100白凡士林其他:根据具体使用情况选用原物或适当稀释。,化妆品终产品斑贴试验浓度及稀释剂,2、寻找化妆品中的过敏原,组合化妆品斑试相关抗原37种瑞敏化妆品变应原:17种化妆品防晒剂系列9种其它常用化妆品原料11种(LOreal提供)瑞敏系列欧洲标准抗原:26种(ChemotechniqueDiagnostics,Malmo,Sweden),47例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致敏原(2007年研究),化妆品相关抗原:乳化剂最常见:山梨糖醇酐倍半油酸酯25例,53.19%叔丁基氢醌21例,44.68%过硫酸铵20例,40.55%欧洲标准抗原:重金属类最常见:氯化钴32例68.09%硫酸镍28例59.57%重铬酸钾25例53.19%,44例不明原因面部接触性皮炎的致敏原(2008年研究),欧洲标准抗原:重金属类最常见:氯化钴26例59.09%硫酸镍15例34.09%重铬酸钾13例29.55%化妆品相关抗原:乳化剂最常见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17例,45.95%山梨糖醇酐倍半油酸酯16例,43.24%过硫酸铵13例,35.14%,关于化妆品斑贴试验部位的研究(2007年研究),部位阳性阳性率产品数比例面部62/112人55.36*84/318个26.42*前臂39/112人34.8259/318个18.55背部38/112人33.9352/318个16.35%面部阳性率显著高于前臂或背部(p0.05),四、结束语,毒理学家:风险性评估化妆品原料的致敏性生产商:改良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