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煜、李清照词风之异同】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异同_第1页
【浅论李煜、李清照词风之异同】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异同_第2页
【浅论李煜、李清照词风之异同】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异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论李煜、李清照词风之异同】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异同 李煜和李清照都是我国文学史上写词的大家,不幸的生活经历使得他们的词充满了凄婉的色调,同时又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历来研究颇多,下面我们就来试着分析这两位绝代词人感伤的精神世界及不一样的闲愁。 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一个地处江南的偏僻小国,不断受到北方后周以及后来的北宋的威胁和压迫,直至灭亡。李煜25岁即位时,南唐已沦为宋朝的附庸。他已觉察到国势日危难以挽回,因此在亡国之前他的词中已经流露出一种凄婉的对人生哀叹的情绪。在日夜担心成为亡国之君的心理阴影之下,他的词不可能不凄婉哀伤,但其词除此之外更有其旷达而宽厚的意境,他远远超过了个人身世之戚的范围,触及到一些广泛而永远动人心弦的人生问题,具有深刻性和典型性。这在李煜的后期作品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李煜作为南唐的最后一位 _,遭遇了由皇帝到阶下囚这样的大起大落,而其后期的作品有着更浓重的亡国之音,他虽不算是一个优秀的皇帝,但绝对是一个优秀的词人,他将亡国之后对生命悲剧性的一己体验高度升华,集中凸显了人生中的大悲大痛,具有很强的普遍性。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其前期还是后期的作品,李煜从自身遭受迫害屈辱的不幸境地出发,并从中摆脱出来,转而对整个人世的无常、世事的多变作出深刻的思考,词中的悲哀足以包容人类所有的悲哀。王国维指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所以说不幸的身世使得李煜形成了凄婉的风格。或许正因为身世的过于不幸,以及他特殊的没落帝王身份,使他的词除了凄婉之外,更有一份常人不能企及的旷达而宽厚的悲怆情怀。那么他和婉约派的词祖李清照的区别究竟在哪里?我们有必要来感受一下李清照的词风是何样的。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以诗词创作闻名于世,在不同生活时期给我们留下了不同的艺术形象,都深于情、专于情。下面就选取她不同时期的作品看一下这位风华绝代的词人带给读者什么样的情思。早期的李清照便是忧伤的,而在她的中期作品一剪梅中作者与情投意合的丈夫赵明诚离别后心中的思恋之情无从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凄美、执着、缠绵的深情从词中缓缓溢出,一位翘首以盼丈夫归来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当然最能表现词风的作品仍属晚期的作品声声慢,此时她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遭遇了靖康之变,在逃亡的路上失去 挚爱的丈夫,孤身一人远离家乡,过着无依无靠,困苦凄凉的生活。 从李清照不同时期的词中,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哪个时期的作品,她的绝大部分的笔触都带有感伤缠绵,凄美的意蕴,她作为一位杰出的女词人,将女性的婉约,细致的内心世界,细腻完美的呈现出来,因而她的作品始终带有一股忧伤的味道。我们都知道李清照的诗有很多关于社会生活、历史变迁的描写,她的诗比词要深刻得多,旷达得多。那么为什么她的词始终都不能超越个人的悲世情怀呢?恐怕必须从她的词论中找答案。李清照认为词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应该“自成一家”,这就是使她不能在词中突破个人生活感悟的局限而将眼光放大放远,因而她的词在内容上缺少了关于人生等永恒问题的广泛而深刻的描写,虽极尽凄婉之能事,却始终不能摆脱个人的局限。 至此我们可界定共同不幸的遭遇使得李煜、李清照形成了共同的凄婉的风格,又因其不同的人生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