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安全评估报告_第1页
4-安全评估报告_第2页
4-安全评估报告_第3页
4-安全评估报告_第4页
4-安全评估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能兰溪发电厂深度脱硫脱碳及资源化利用项目 安全评估报告安全评估报告安全评估报告 2 | 111目录第一章 安全预评价概述11.1安全预评价目的11.2安全预评价范围11.3安全预评价依据21.3.1法律法规21.3.2主要标准及规范31.4安全预评价程序4第二章 项目概况52.1企业简介52.1.1项目简介52.1.2项目建设性质及规模52.2总图及平面布置62.3自然环境概况72.3.1地理位置72.3.2地质地貌72.3.3气候特征82.3.4自然资源82.3.5水文82.4社会环境概况92.4.1行政区划与人口92.4.2交通条件92.4.3社会环境102.4.4经济概况122.5原料来源及产品方案122.6工艺流程132.7主要设备14第三章 评价方法确定及评价方法简介153.1安全预评价方法简介153.1.1 安全检查表法(SCL)153.1.2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153.1.3 事故树分析法(FTA)173.1.4 危险度评价法173.1.5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DOW)193.1.6 危险性分析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203.1.7 ALOHA软件模拟法223.2评价单元的划分223.2.1评价单元划分原则223.2.2评价单元划分233.3评价方法的选择23第四章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244.1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分析244.2 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244.3 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244.3.1火灾、爆炸危险因素分析254.3.2中毒及窒息危险因素分析254.3.3物理爆炸(容器爆炸)危险因素分析254.3.4 灼烫危险因素分析264.3.5开停车、检维修危险性分析264.3.6厂内车辆运输危险因素分析274.3.7高处作业危险因素分析274.3.8电气伤害危险因素分析284.3.9噪声危害因素分析294.4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294.4.1温度失控294.4.2 压力失控304.4.3液位失控314.4.4流量失控314.5其他危险、有害因素分析324.5.1公用工程324.5.2设施布置334.5.3周边设施344.5.4自动控制系统344.5.5人员管理354.6自然灾害危险、有害因素分析35第五章 重大危险源辨识365.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365.2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395.3各物料性质MSDS405.3.1液氨MSDS415.3.2环氧丙烷MSDS485.3.3硫酸MSDS525.3.4 1,2-丙二醇MSDS565.3.5碳酸丙烯酯MSDS59第六章 储罐装置单元分析评价636.1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型636.2危险化学品泄漏及扩散模型636.3危险化学品扩散影响因素646.4 ALOHA软件646.4.1 ALOHA软件介绍646.4.2 ALOHA软件的应用步骤656.4.3 ALOHA软件的主要功能666.4.4 ALOHA 软件的应用666.5储罐泄漏事件模拟666.5.1 环氧丙烷储罐泄露676.5.2液氨储罐泄露73第七章 定性定量评价分析807.1预先危险性分析807.1.1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简介807.1.2生产装置的预先危险性分析817.1.3预先危险性分析小结897.2危险度评价897.2.1危险度评价方法简介897.2.2危险度评价小结927.3危险性分析(HAZOP)937.3.1 HAZOP概念937.3.2 HAZOP分析概况937.3.3 HAZOP的基本原理947.3.4 HAZOP分析方法的特点947.3.5 HAZOP分析步骤947.3.6 HAZOP分析的节点与划分957.3.7 HAZOP分析的结果报告95第八章 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978.1建筑场地及布置方面978.2工艺及设备方面978.3管理方面988.4自控方面1008.5安全工程设计方面1008.6职业安全卫生与常规防护安全1008.7自然灾害1018.9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101第九章 安全预评价结论1039.1概述1039.2安全情况1039.3评价结论说明10482第一章 安全预评价概述1.1安全预评价目的本次评价的目的在于辩识本项目投产运行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能够产生危险、危害后果的主要条件,提高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确保建设项目建成后实现安全生产,使事故及危害引起的损失最少,预防因小的失误导致大的灾难,优选有关对策措施及方案,提高建设项目的整体安全卫生水平,获得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结合现场勘察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工程项目的危险、危害程度以及事故出现的可能性和危害性,评估危险因素的控制和抵御能力以及应急救援计划是否有效,考查各种安全管理机制是否健全,安全保护设施是否有效。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出安全卫生风险控制措施的建议和要求。以保证建设项目劳动安全“三同时”规定的有效贯彻,使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与本项目利用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进而实现建设工程的本质化安全和生产、效益的稳步增长。(1)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2) 分析工程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后果的主要条件;(3) 对固有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对其控制手段进行分析,同时预测其安全等级或程度;(4) 提出消除、预防或减弱工程危险性、提高工程安全运行等级的对策措施,为工程的安全设计、生产运行以及日常管理提供依据;(5) 为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提供依据;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提供依据。1.2安全预评价范围本评价的评价范围涵盖整套工艺过程,包括反应单元、吸收单元和产物精馏单元等。本评价报告主要针对项目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预防对策及措施,并在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安全评价结论。评价对象主要包括工艺过程中所涉及的生产安全、环境保护、职业卫生、消防等。本评价参考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防护、消防设计、建筑设计等相关法律法规对生产流程进行安全评价。1.3安全预评价依据本评价依据相关的法规、技术文件、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1.3.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2014.12.1 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1995.1.1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 号, 2015.1.1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2009.5.1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4 号,2012.7.1 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 号,2011.12.31 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2007.11.1 施行)(8)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645号)(9)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2014.1.1 施行)(10)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务院令第549号,2009.5.1 施行)(11)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 2002.5.12施行)(12)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浙江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13)浙江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办法(浙江省政府令第 259号)(14)浙江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310号)(15)浙江省消防条例(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0第 52 号)(16)浙江省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1.3.2主要标准及规范(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2008)(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4)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6)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7)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8)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劳部发199556号)(9)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颁发1999154号)(1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11)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206602000)(1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总则(GB501602008)(13)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14)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500872013)(15)噪声作业分级(LD8095)(16)安全色(GB28932001)(17)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2000250号)(18)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号规定(GB164832000)(19)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2002)(20)毒害品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62013)(21)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42013)(22)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2010)(23)建筑物防雷规范(GB500572010)(24)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SH30931999)(25)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规范(GB81962003)(2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27)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GB506502011)(28)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29)钢质管道内腐蚀控制规范(GB/T232582009)(30)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31)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32)毒害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GB179162013)(33)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要求(GB123502009)(34)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03)(3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1.4安全预评价程序本项目预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主要是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原辅材料、成品、生产工艺过程、工艺条件、主要设备等的固有危险、有害因素;然后应用安全系统工程方法对建设项目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作定性或定量分析,确定其危害程度,并依据有关标准评价建设项目能否满足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标准的要求;提出消减、减弱和预防危险、有害因素的对策措施,最后给出预评价结论和建议。根据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的要求,本次安全预评价采用的评价程序如图1-1。图1-1安全预评价程序第二章 项目概况2.1企业简介2.1.1项目简介本项目的设计目标是将浙能发电厂的含硫尾气综合资源化利用,而专门设计的含硫尾气深度脱硫脱碳资源化利用项目。厂址于浙江省兰溪市灵洞乡石关村。本项目是以结合浙能发电厂含硫尾气处理改造工程为基础设计的配套项目。拟以浙能发电厂的含硫尾气和周围厂家提供的液氨等为生产原料,通过NADS醇胺工艺方法路线,进行含硫尾气的资源化利用。目前浙能发电厂及周围厂家足以保证原料和相关公用工程和基础设施的供应,因此本项目在生产原料上充足、基础设施和市场上有保障,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本项目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最大程度合理生产产品,生产工艺较优,满足市场需求量的同时,对环境不造成危害,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项目符合当今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和“十三五”规划,实现丙烷能源化利用向资源化利用转变,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具有突出的社会效益;同时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经济效益明显。经济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两者紧密结合,实现了双赢局面。2.1.2项目建设性质及规模项目建设性质:新建、生产性项目、基本建设项目。项目建设规模: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脱硫工艺也越来越新型化,效率也越来越高,面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NADS脱硫的方法成本输出太高等综合考虑,产能具有一定的环保优势还得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将会调整工艺、跟进最新的技术、创造最大的效益。所以经过对各个方面影响因素的考虑。最终生产硫酸铵年产量在7.3万吨左右,硫酸年产量5.3万吨左右,碳酸丙烯酯年产量185.3万吨左右,丙二醇的年产量16.6万吨左右。2.2总图及平面布置本项目厂址选择在兰溪发电厂的周围,遵照所列设计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整个厂区呈矩形布置,厂区总占地面积200000m2。整个厂区分为四个部分:生活办公区、工艺装置区、产品加工区及储运区。厂区的总平面布置秉持人流线和物流线分离、区域集中、功能合理分区、生产车间集中布置、防火安全设施布置等布置理念,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性质、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以及防火、安全、卫生、施工及检修等要求,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得到了较为优化的厂区布置方案。分析全厂生产流程顺序,各部分的生产特点和火灾危险性,同时兼顾厂区地形和风向,可以选择出合理的朝向,使人员集中的建筑物有良好的采光及自然通风条件。浙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处于欧亚大陆与西北太平洋的过渡地带,该地带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浙江大陆总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境内地形起伏较大,浙江西南、西北部地区群山峻岭,中部、东南地区以丘陵和盆地为主,东北地区地势较低,以平原为主;全省大陆面积中,山地丘陵占70.4,平原占23.2,河流湖泊占6.4。浙江海岸线全长2253.7公里,沿海共有2161个岛屿,浅海大陆架22.27万平方公里。依据风向将四个部分进行合理布置,人员主要集中区被绿化带环绕,最大限度地保证人员主要集中场所的环境卫生。整体看来,本厂布局紧凑合理,安排科学有序,布局合理详细。图2-1厂区布局图厂区按照功能分为四部分:生活办公区、生产区、产品深加工区、储运区。生活办公区:包括行政楼(含厂前广场)、生活综合楼(含医疗室、食堂、员工休息室等)、停车场。生产区:包括脱硫生产车间、脱碳生产车间。辅助生产区:包括中控室、中央化验室、维修室、备品备件库、公用工程中心、消防站、变电站、事故水池、污水处理站、循环水站等。储运区:包括原料罐区、产品罐区以及产品装卸站等。储运区与车间相连,保证原料的顺利接收,与产品仓库相接一侧为主干道,方面车辆进入以及产品的运输,另外两侧分别设置安全通道大门,方便人员疏散和逃生。2.3自然环境概况2.3.1地理位置兰溪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地处钱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缘,东西长67.5公里,南北宽38.5公里,距金华市区20.5公里,杭州132公里,总面积1313平方公里,2013年末户籍总人口66.67万人。光绪兰溪县志开宗明义载,邑虽褊小而实当四冲。踞杭严之上游,职衢婺之门钥,南蔽瓯括,北捍徽歙。定职方者,谓为浙东之要区,洵不诬也。婺、衢两江在兰阴山麓汇成兰江,北行至梅城汇新安江而称富春江,继续北行,至富阳以下,称钱塘江。兰溪市地理坐标为北纬29520至292730,东经1191330至1195350。东西长67.5千米,南北宽38.5千米,面积1310平方千米。2.3.2地质地貌兰溪地处金衢盆地北缘,地质学上称为“绍兴江山深断裂带”, 兰溪地层展布相当齐全。岩体以沉积岩为主,有少量侵入岩体和次火山岩体。地质构造属浙江西部扬子准地台浙西台褶带诸暨衢州拗陷。板块构造属晚元古代太平洋板块俯冲带。市境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的稳定地区。境域地貌为浙中丘陵盆地地貌。东北群山环抱,西南低丘蜿蜒,中部平原舒展。境内有四支山脉:北部东部为龙门山脉和金华山脉,西北为千里岗山脉支脉,南部为仙霞岭山脉余脉。三丘陵:北部丘陵、南部丘陵和西部丘陵。两盆地:金衢盆地和墩头盆地。一平原:三江河谷平原。山地丘陵822平方千米,盆地平原403平方千米,水面85平方千米。自古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称。2.3.3气候特征兰溪市境气候属东亚副热带季风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夏秋高温,冬春偏寒,梅雨伏旱明显。79月也受台风影响。兼具盆地气候和垂直分布特征。年平均气温17.6,年平均降水1476.5毫米,年日照总时数1766.2小时,年平均风速1.6米/秒,年平均蒸发量1388.6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6%,年平均无霜期264天。优越的气候条件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同时,梅雨伏旱极易形成水灾和旱灾。2.3.4自然资源 2.3.4.1土壤资源兰溪市境土壤主要有红壤、黄壤、岩性土、潮土和水稻土5个土类。其中红壤、岩性土各占总面积28%,具有很大改良潜力,水稻土约占总面积40%。 2.3.4.2生物资源境内植被属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类型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山区植被有较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兰溪市林业用地69760公顷,有林地55033.3公顷,2005年活立木蓄积量185.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9.48%。 2.3.4.3矿产资源市境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处于浙东与浙西之间的过渡地带,与两者皆不相同。已开采利用的矿产主要有石煤、原煤、石灰石、磷、粘土和砂石等。2.3.5水文境内江河皆属钱塘江水系。衢江自西向东、金华江自东向西流入兰溪市区汇成兰江。境内衢江长23.3千米,金华江长12.4千米,兰江长22.5千米。衢、婺、兰三江在市境有13条一级支流,其中集雨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5条:游埠溪、赤溪、马达溪、甘溪、梅溪,俗称“五溪”。兰江流域面积19467.5平方千米,其中“三江口”以上18529平方千米。境内年平均地表径流9.94亿立方米,人均1500立方米;过境水量年均172.8亿立方米,人均26000立方米。2017年6月25日20时15分,兰江兰溪站水位出现洪峰水位32.04m,是1955年“621”特大洪水(33.49米)以来钱塘江流域发生的最大洪水。2.4社会环境概况2.4.1行政区划与人口2.4.1.1行政区划兰溪市辖6个街道、7个镇、3个乡(包括1个民族乡): 云山街道、 兰江街道、 上华街道、 永昌街道、 赤溪街道、 女埠街道; 游埠镇、 诸葛镇、 马涧镇、 香溪镇、 黄店镇、 梅江镇、 横溪镇、 柏社乡、 灵洞乡、 水亭畲族乡。2.4.1.2人口2013年兰溪市出生人口6566人,出生率9.85,死亡人口5567人,死亡率8.35,人口自然增长率1.50。2013年末户籍总人口66.67万人,其中男性34.67万人,女性32.0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79万人,农业人口53.88万人。2013年末兰溪市总户数22.60万户,平均每户家庭人口2.95人。据2013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年末常住人口56.40万人。居民多数属汉族,次为畲族,尚有人口很少的苗、回、蒙、满、彝、藏、高山、布依、赫哲、达斡尔等族。2.4.2交通条件兰溪自古有三江之汇,六水之腰,七省通衢之称。市境东南邻金华市金东区、婺城区,西南接龙游县,西北毗连建德市,东北与浦江县、义乌市交界。兰溪市内水系属钱塘江水系,主要有三江(衢江、金华江、兰江)、五溪(梅溪、甘溪、赤溪、游埠溪、马达溪)组成。(1)航空:浙江省中西部地区最大的航空港义乌机场距兰溪仅半小时车程;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距兰溪不足2小时车程,全程高速。(2)轻轨:规划中的兰溪-金华,金华-义乌-东阳轻轨已经通过省政府批复。(3)铁路:铁路兰溪站:浙赣铁路支线金千铁路跨境而过。规划中“金华-建德”城际铁路、金华-黄山铁路加紧推进。高铁杭长客运专线从兰溪跨境而过。(4)公路:杭金衢高速公路在兰溪设有二个互通口一个服务区;临金高速在兰溪设有2个互通口。杭新景高速在寿昌出口下高速,亦可直达兰溪;建设有兰溪-义乌快速通道,兰溪-金华快速通道;330国道横穿市区,S313(45省道)、S314(47省道)、S315(46省道)省道交会于此,S316(21省道)擦境而过。兰溪到各乡镇都有等级公路,每个村至少都有水泥路通达,交通十分方便。(5)水运:兰溪港是浙江五大内河港之一,是浙中唯一能停泊300吨级船泊的内河港。按照兰溪港总体布局规划,未来的兰溪港区岸线总长800米,纵深200米,将新建5个500吨级以上的泊位,吞吐能力将达到120万吨。 2012年2月份发布的浙江省内河水运“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兰溪港航建设项目列入具体规划。兰溪港航规划分为“一港五区”: 一港即为兰溪港;五区是将兰溪港分成五个港区,其中女埠港区主作业区和方下店港区主作业区将最先投入建设。 2.4.3社会环境(1)教育事业兰溪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45所,招生2.11万人,毕业生2.42万人,在校学生8.78万人,教职工6316人。其中小学48所,招生5813人,毕业生5669人,在校学生3.41万人,教职工1695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初中23所,招生5571人,毕业生6480人,在校学生1.70人,教职工1784人,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98.3%;普通高中8所,招生3769人,毕业生4170人,在校生1.23万人,教职工937人,普通高考上线率83.7%;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所,招生1745人,毕业生1655人,在校生5158人,教职工244人。兰溪市拥有幼儿园158所,招生3787人,毕业生5855人,在园幼儿1.82万人,教职工164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1人。小学生均占地面积23.9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9.0平方米,生均图书26.2册,校均规模710人。初中生均占地面积53.7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22.1平方米,生均图书53.0册,校均规模737人。高中生均占地面积52.2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18.0平方米,生均图书33.1册,校均规模1544人。本科: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2)科技事业2013年,财政科技拔款8700万元,比上年增长23.2%,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2.7%。2013年,兰溪市新列市级以上科技项目64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42项,市级17项。获2013年度省级科学技术奖1项,市级科学技术奖3项。新培育创新型企业12家,累计达27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家,累计达60家;认定省科技型企业12家。企业研发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3个。年末拥有县及县级以上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7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0家。2013年专利申请1429件,比上年增长43%。其中发明310件,实用新型553件,外观设计566件。专利授权745件,比上年下降16.9%。其中发明30件,实用新型405件,外观设计310件。(3)文化事业2013年末兰溪市拥有艺术专业团体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206.5千册,博物馆古籍20千册。剧院、影院2家。县市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综合覆盖率和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放映广场电影和农村电影4522场,观众达90.4万人次。(4)体育事业2013年兰溪市共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10次,考上体育院校8人。在市级及以上比赛中共获得12金、9银,共有体育场馆1个。(5)卫生事业2013年末兰溪市共有卫生机构36个(不含村卫生室、诊所、服务站),其中医院20个,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个。兰溪市实际开放床位数1812张,其中:医院床位1443张、城乡社会卫生服务中心369张。有卫生技术人员267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68人,注册护士908人。2013年兰溪市累计报告发生甲、乙类传染病912例,发病率为160.7/十万人。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0.51、3.9。“预苗”接种率99.4%。2.4.4经济概况2013年兰溪市生产总值251.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6亿元,同比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142.8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工业增加值130.5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84.9亿元,同比增长10.0%。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为3771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6090美元),增长9.1%。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重为9.4:56.8:33.8。(1)第一产业2013年兰溪市实现农业总产值39.94亿元,增长1.7%,其中种植业18.80亿元,增长0.6%;林业产值0.32亿元,增长4.0%;畜牧业产值15.43亿元,同比增长2.9%;渔业产值4.66亿元,增长1.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72亿元,增长4.6%。(2)第二产业工业:2013年工业增加值13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1.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699.9亿元,同比增长11.2%;新产品产值159.1 亿元,增长38.2%,新产品产值率为22.7%;利税总额47.3亿元,增长15.5%;其中利润28.9亿元,增长34.4%。七大主导行业产值除冶金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特别是纺织行业增长幅度较大,增长19.7%。建筑业:2013年建筑业增加值12.4亿元,比上年增长6.8%。年末共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43家,建筑业总产值51.04亿元,增长15.2%,其中省外产值20.61亿元,增长19.7%。建筑施工面积461.8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73.57万平方米,实现利润3.04亿元,增长24.8%;税金2.25亿元,增长66.5%。(3)第三产业固定资产、国内贸易、对外经济、交通运输、邮电业、旅游等。2.5原料来源及产品方案对于原料的质量严格把控,为了产品的纯度得到保证,本项目的原料均对外购买。其中液氨原料从厂区附近的氨厂就近购买,水源从供水局购买引出,其余原辅料均从厂家购买。主要原辅材料用量及供应见表2-1。表2-1原辅材料用量及供应序号名称用量(吨/h)工作时间(h)总消耗量(t)1水7.0828500601972PO139.392850011848323液氨2.228500188704催化剂MCM-41分子筛负载ClAlPc0.003176850027钒催化剂0.00194850016.60685MDEA0.00015585001.31752.6工艺流程本项目用的生产方法是NADS-醇胺法深度脱硫脱碳,运用NADS法除去发电厂尾气中的SO2气体,减少其对空气的污染,脱硫后的尾气使用醇胺法进行脱碳处理,处理后已远小于我国排放标准。NADS氨-肥法是一种新的以氨为脱硫剂的烟气脱硫技术,属于回收法,可生产高浓度硫铵、磷铵或硝铵和硫酸钾化肥。氨法烟气脱硫吸收剂为氨水与烟气中的S02的反应是气/液两相反应,反应速率高,快速完全,对SO2的吸收能力比其他工艺高。对高硫煤质也能达到9799的脱硫效率。由于氨易溶于水,在液气比一定的情况下,很容易提高其对SO2的吸收能力,满足燃料含硫量波动时的脱硫要求。在石化行业采用氨法烟气脱硫工程具备的有利条件包括:有液氨或废氨水供应,有复合肥装置可供利用,有完善的氮肥销售体系,符合我国“低碳环保”、“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氨法脱硫液气比小,系统阻力低,装置小时电耗比湿式钙法低近40。副产物硫酸铵作为农用化肥,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能够显著降低装置的运行费用,无废水废渣,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如采用废氨水作为脱硫剂,又能变废为宝,符合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要求。氨法脱硫母液介质及最终产物易溶于水,对设备的磨损及其引起的堵塞风险都明显低于其他工艺。流程简洁,易于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醇胺法是利用醇胺结构式中具有OH基及胺基。OH基可增加醇胺的水溶性以降低其蒸汽压,而胺基则为提供水溶液的碱性,因此可吸收酸性气体CO2。经过脱硫处理后的烟气经初步冷却和增压后,从吸收塔下部进入,在塔内与由塔顶喷射的吸收剂溶液逆相接触。烟气中的CO2与醇胺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弱联结化合物,脱除了CO2的烟气从吸收塔上部被排出吸收塔。而吸收了CO2的吸收剂富CO2吸收液(简称富液)经富液泵抽离吸收塔,在贫富液热交换器中与贫CO2吸收液(简称贫液)进行热交换后,被送入再生塔中解吸再生。富液中结合的CO2在热的作用下被释放,释放的CO2气流经过冷凝和干燥后进行压缩,以便于输送和储存。再生塔底的贫液在贫液泵作用下,经过贫富液换热器换热,贫液冷却器冷却到所需的温度,从吸收塔顶喷入进行下一次的吸收。由于在吸收CO2后,吸收溶剂需再生后循环使用,烟气吸收压力接近常压,因而再生方式主要以加热方式进行,由此吸收快,吸收能力大的醇胺,再生时所需的热量也高,MEA反应速度最快,反应热也较高,因此其再生时所需能量比其它醇胺高很多,而且由于其蒸汽压较高,吸收和再生时损耗也较其它方法高。但其吸收能力大,反应速度快,净化度高是其它醇胺所不能比拟的。MDEA在醇胺类吸收剂中碱性最强,吸收能力最强,反应速度快,MDEA 适合在CO2分压较低的情况下应用,吸收率受操作压力影响不大,既可在高压下操作,也可在常压下操作,具有较高的载气容量,只需较少的溶剂循环,就有满意的分离效果。2.7主要设备本项目所有主要设备详见设备选型一览表。第三章 评价方法确定及评价方法简介3.1安全预评价方法简介3.1.1 安全检查表法(SCL)定义:安全检查表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潜在危险、督促各项安全法规、制度、标准实施的一个较为有效的工具,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发现系统以及设备、机器装置和操作管理、工艺、组织措施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列成表格进行分析,检查表中的回答一般都是“符合/不符合”。类型:设计审查用安全检查表、厂级安全检查表、车间检查安全表、机台及岗位用安全检查表、危险点巡回检查表、专业性安全检查表。优点:安全检查表能够事先编制,可以做到系统化、科学化,不漏掉任何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为事故树的绘制和分析做好准备;可以根据现有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检查执行情况,容易得出正确的评估;通过事故树分析和编制安全检查表,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充分认识各种影响事故发生的因素的危险程度(或重要程度);安全检查表按照原因实践的重要顺序排列,有问有答,通俗易懂,能清楚地知道哪些原因事件最重要,哪些实次要,促进职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安全检查表可以与安全生产责任制相结合,按不同的检查对象使用不同的安全检查表,易于分清责任,还可以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检验;安全检查表是定性分析的结果,是建立在原有的安全检查基础和安全系统工程之上的,简单易学,容易掌握,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为安全预测和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缺点:只能做定性的评价,不能定量;只能对已经存在的对象评价;编制安全检查表的难度和工作量大;要有事先编制的各类检查表,有赋分、评级标准使用范围,通常是为了检查某一系统、设备以及各种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并且不能定量。3.1.2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定义:预先危险性分析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安全评价的一种方法。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主要目的: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预测事故出现对人体及系统产生的影响;判定已识别的危险性等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在进行PHA分析时,应注意的几个要点:(1)应考虑生产工艺的特点,列出其危险性和状态:原料、中间产品、衍生产品和成品的危害特性;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和装置;操作过程;各系统之间的联系;各单元之间的联系;消防和其他安全设施。(2)PHA分析过程中应考虑的因素:危险设备和物料,如燃料、高反应活动性物质、有毒物质、爆炸高压系统、其他储运系统;设备与物料之间与安全有关的隔离装置,如物料的相互作用、火灾、爆炸的产生和发展、控制、停车系统;影响设备与物料的环境因素,如地震、洪水、振动、静电、湿度等;操作、测试、维修以及紧急处置规定;辅助设施,如储槽、测试设备等;与安全有关的设施设备,如调节系统、备用设备等。等级划分:为了评判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等级以及它们对系统破坏性的影响大小,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给出了各类危险性的划分标准,该法将危险性的划分4个等级,具体见表3-1。表3-1危险性的划分标准危险等级影响程度定 义I安全的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及系统损坏II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至于造成人员伤III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防范措施IV灾难性的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使用范围:(1)预先危险性分析是进一步进行危险分析的先导,是一种宏观概略定性分析方法。在项目发展初期使用PHA有以下优点:方法简单易行、经济、有效;能为项目开发组分析和设计提供指南;能识别可能的危险,用很少的费用、时间就可以实现改进。(2)适用范围:预先危险性分析适用于固有系统中采取新的方法,接触新的物料、设备和设施的危险性评价。该法一般在项目的发展初期使用。当只希望进行粗略的危险和潜在事故情况分析时,也可以用PHA对已建成的装置进行分析。3.1.3 事故树分析法(FTA)定义:事故树分析技术是美国贝尔电报公司的电话实验室于1962年开发的,它采用逻辑的方法,形象地进行危险的分析工作,特点是直观明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做定性分析,也可以做定量分析,体现了以系统工程方法研究安全问题的系统性、准确性和预测性,是安全系统工程的主要分析方法之一。事故树分析方法是从结果到原因,找出与本事故有关的各种因素之间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是把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作为顶上事件,按系统构成要素的关系分析与事故有关因素,直到找到基本原因事件为止。途中因果关系用不同的逻辑门连接,然后用布尔逻辑运算法则,进行简化和分析。通过定量分析,则可以计算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事故树的分析结论可以为实现系统安全目标提供依据。定性分析:找出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的故障模式,即求出故障的所有最小割集(MCS)。定量分析: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由输入系统各单元(底事件) 的失效概率求出系统的失效概率;二是求出各单元(底事件) 的结构重要度,概率重要度和关键重要度,最后可根据关键重要度的大小排序出最佳故障诊断和修理顺序,同时也可作为首先改善相对不大可靠的单元的数据。3.1.4 危险度评价法借鉴日本劳动省“六阶段法”的定量评价表,结合我国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16092)等有关标准、规程、编制了危险度评价取值表,详见表3-2。规定单元危险度由物质、容器、温度、压力和操作5个项目共同确定。其危险度分别按A=10分;B5分;C2分;D0分赋值计分,由累计分值确定单元危险度。危险度分级见表3-2。表3-2危险度评价取值表单元赋值累计等级危险程度16 分以上高度危险11-15 分中度危险10 分以下低度危险16分以上是具有高度危险(级)的单元、1115分为具有中度危险(级)的单元,10分以下为低危险度(级)单元。以其中单元最大危险度作为本装置的危险度。危险度评价取值方法见表3-3。表3-3危险度评价取值方法分值项目10分(A)5分(B)2分(C)0分(D)物质(指原材料、中间体或产品中危险程度最大的的物质) 甲类可燃气体、甲A 类可燃液体及液化烃甲类固体、极度危害物质 乙类可燃气体、甲B、乙 A 类可燃液体乙类固体高度危害介质 乙B、丙A、B类可燃液体丙类固体中、轻度危害介质不属于A-C 的物质评价单元中气体和液体的容量 1.气体1000m3以上 2.液体 100m3以上1.气体 5001000m3以上2.液体 50100 m3以上 1.气体 100500m3以上 2.液体 1050m3以上 1.气体100m3以上 2.液体10m3以上温度 在1000以上用,其操作温度在燃点以上 在1000以上使用,但操作温度未达燃点在2501000内使用,其操作温度在燃点上1.2501000使用,但操作温度低于燃点。2.在低于250使用,操作温度在燃点以上。 使用温度低于250,操作温度在其燃点以下。压力100 MPa 以上20100 MPa120 MPa1 MPa 以下操作 1.临界放热和特别剧烈的放热反应操作 2.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或其附近的操作 中等放热反应系统进入空气中的不纯物质,可能发生危险的操作使用粉状或雾状物质,有可能发生粉尘爆炸的操作 轻微放热反应(如加氢、水合、异构化、磺化、中和等反应)操作精制操作中伴有的化学反应单批式,但开始使用机械等手段进行程序操作有一定危险操作无危险的操作3.1.5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DOW)运用美国道化学公司( Dows Chemical co.)火灾。爆炸危险性指数评价法(第七版),对装置进行火灾、爆炸危险程度的定量分析,以确定装置单元的固有危险性,并明确装置的潜在危险程度。根据定量评价结果,针对装置不同单元的不同危险性特点,分别制定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即增加安全设施,降低单元或装置的潜在危险性,提高装置生产的安全可靠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2)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3)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 式中,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 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使用范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该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但是,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数值及划定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它是一种作业的局部评价,故不能普遍适用。此外,在具体应用时,还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具体情况对该评价方法作适当修正。3.1.6 危险性分析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危险性分析与可操作性研究 HAZOP 是以最低成本对工艺危险性和可操作性进行有效分析的方法。采用HAZOP研究方法来识别化工生产装置潜在的危险性和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研究加以解决。HAZOP研究的作用为:1、尽可能将危险消灭在建设项目实施早期;2、为操作指导提供有用的参考。HAZOP最早是1974年由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CI研究开发出来的,从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出发,发现可能的偏差,再进一步确定防止由偏差转变为事故的措施。在化工、石油、石化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的控制十分重要,因此HAZOP特别适用于这些装置的设计审查和安全分析。连续工艺操作过程的HAZOP研究节点为工艺单元,而间歇工艺操作过程的HAZOP研究节点为操作步骤。工艺单元是指具有确定边界的设备单元和两个设备之间管线;操作步骤是指间歇过程的不连续动作。对于连续的工艺操作过程,节点划分的原则为:从原料进入的工艺管道和仪表流程图PID开始,按PID流程进行直至设计思路的改变或继续直至工艺条件的改变或继续直至下一个设备。一个节点的结束就是新的一个节点开始。HAZOP分析是由一个多元化的团队,采用结构化的方式,通过审查流程,发现潜在的危害和操作问题。HAZOP分析要成立一个涵盖相关专业人员的小组,包括项目经理、工艺负责人、HSE负责人、专业工程师和生产操作专家,借助他们的丰富经验,通过小组会议自由讨论方式,指出所有潜在问题,寻求解决机会以减少损失。3.1.6.1 HAZOP研究的工艺引导词对于每个节点, HAZOP研究需要分析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变动引起的偏差。确定偏差通常采用引导词法,即:偏差=引导词+工艺参数。HAZOP工艺引导词是多年经验的汇总,包含了化工、石油、石化行业内以前发生的事故教训。引导词如果运用得当将对有效 HAZOP审核起到重要的作用,常用的工艺引导词共 24 个,见表3-4所示。表3-4引导词的名称和含义序号引导词偏差含义举例说明1NO否与原来意图完全相背输入物料流量为零2MORE多比正常值数量增加流量/温度/压力高于正常值3LESS少比正常值数量减少流量/温度/压力低于正常值4AS WELLAS以及还有其他工况发生另外组分/物料需要考虑5PART OF部分仅完成一部分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