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央银行学,主讲:刘广学院:经济与统计学院2013-2014第二学期,.,2,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和发展,.,3,1.1中央银行的产生与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1.2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与组织结构1.3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与发展,.,4,学习目标,1、简要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和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了解中国中央银行和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3、掌握中央银行的制度类型、资本结构类型及其组织结构4、了解中国人民银行体制和组织结构,.,5,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中国中央银行制度,本章重点,.,6,探索中央银行制度演变的规律性;把握现代中央银行的特征;掌握中国中央银行制度产生发展的基本情况;理解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必要性。,教学目标与要求,.,7,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与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8,1.1.1中央银行的历史背景,商品经济与银行信用的快速发展银行业发展中的内在矛盾商品流通的扩大与私人银行券流通上的局限性金融经济的内在联系与银行票据清算的分散性单个银行积聚资金的有效性与经济发展对资金需求的扩展性政府利益与私人银行业之间的利息冲突,.,9,中央银行的产生还有客观经济原因,1.1.1中央银行的历史背景,.,10,中央银行产生的两条渠道:1、由信誉好、实力强的大银行逐步发展演变而成。(1913年以前)政府根据客观需要,不断赋予这家银行某些特权,从而使这家银行逐步具有了中央银行的某些性质并最终发展成为中央银行。2、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中央银行。(1913以后),1.1.2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11,英格兰银行(1694年),1、政府银行和在银行中垄断地位的确立(1691)佩特森成立英格兰银行,将资本金120万英镑借给英国政府。(1746)借给政府贷款达到1168.68万英镑。成为政府的最大债主。(1694)威廉玛丽法确定英格兰银行为国家银行,授予不超过资本金的货币发行权,向其支付利息和管理费。(1697)通过法案禁止设立股份制银行。,1.1.3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12,2、货币发行垄断地位的确立(1797)英法战争导致银行挤兑,私人银行向英格兰银行提取准备金,英政府通过限制支付法案。(1826)其它股份制银行的银行券在伦敦以外流通。(1833)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两次经济危机引发货币信用的争论(银行学派、通货学派)。(1844)皮尔条例规定:将英格兰银行分为发行部和银行部、不批准新的银行发行货币、规定英镑和黄金的兑换比例、进一步确认英格兰银行券的法偿货币地位。,英格兰银行(1694年),.,13,3、中央银行地位的加强,皮尔条例使得其它商业银行的数量和货币发行额度锐减。(1928)成为唯一的货币发行银行。通货和钞票条例确立其货币发行的垄断地位。其它商业银行为清算方便将一部分准备金存入英格兰银行。(1854)英格兰银行获得最终清算银行地位。再贴现业务和向其它银行贷款业务确立其最终贷款人地位。(1872)尝试利用再贴现利率调节信用,使得英国安然度过1873年金融危机,显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地位。,英格兰银行(1694年),英格兰银行的经验总结:中央银行是政府与商业银行交易的产物,政府,(1)为了解决财政亏空;(2)通过央行调控经济;(3)通过央行监管金融业;(4)通过央行发行货币、维护支付稳定;(5)通过央行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等。,将货币发行等特权交给商业银行交换商业银行承诺并履行为政府提供融资便利,尽力协调解决财政亏空等职责。,商业银行,(1)资本实力雄厚;(2)社会信誉卓著;(3)与政府有特殊关系(股份关系、人事关系等);,.,15,美国联邦储备体系,1、重要尝试:美国第一银行和美国第二银行的经历1782年北美银行注册时,RobertMorris希望成为英格兰银行的翻版。未成功。1791-1811,美国第一银行成立,政府出资20,期限为20年。主要业务:发行货币、接受政府存款、向政府机构提供贷款、办理票据贴现、接受私人存款、通过拒收过度发行的各州立银行的银行券或要求发行银行兑换黄金达到管理州立银行、整顿货币发行纪律的目的。评价:初步具有中央银行的特征。,1.1.3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16,影响和后果:阻碍了各州立银行的业务拓展,遭到各州银行的反对,认为违反了联邦宪法宗旨。国会以一票之差否决了第一银行的展期申请。18161836,美国第二银行成立,政府出资20,期限为20年。背景:1812美英战争,政府为战争融资,造成货币滥发,金融秩序混乱。主要内容:与第一银行相同。结局:与第一银行相同。,美国联邦储备体系,.,17,2、1837-1913年国民银行制度时期背景:州银行剧增,银行券种类繁多数量巨大,银行信用不足,货币体系混乱。南北战争为筹措资金刺激了货币信用新要求的提出。措施:1863全国货币法、1864国民银行法颁布,旨在确立联邦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督和干预的权威地位,建立统一管辖的国民银行体系,保证金融体系稳定。内容:建立国民银行制度,在财政部下设立货币监理局,对国民银行实行管理和监督检查;凡是向联邦政府注册的国民银行可以根据其持有的政府公债发行银行券;任何州银行发行银行券之后都应按固定比例交纳发行税。,美国联邦储备体系,.,18,缺陷:存款准备金仍极端分散,不能应付突发的金融动荡;没有提供一个高效率的票据清算系统;缺少能够负担调节社会需要的货币供应量任务的机构。作用和意义:取得一定成功,但并没有实现取代州银行的初衷。1893和1907年的金融危机促使联邦储备系统的正式产生。,美国联邦储备体系,.,19,3、1913联邦储备制度1913联邦储备法内容:规定联储银行主要任务是提供一种有弹性的货币,为商业票据提供一种再贴现的手段,并在美国建立对银行更有效的监督。意义:是美国联邦制度下中央银行的特殊形式,在法律上确立了美联储银行的中央银行地位,标志着中央银行制度在世界范围的基本确立。,美国联邦储备体系,.,20,联邦储备制度的特点将全国分成12个联邦储备区,每一区设立一个联储银行。在联储银行基础上设立联储委员会。强制国民银行以会员银行的身份加入联储系统,符合条件的州银行可以自愿申请。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联储银行可以对会员银行进行再贴现。建立票据清算制度,会员银行可以享受免费票据清算服务。,美国联邦储备体系,.,21,美国联邦储备体系,.,22,美国联邦储备体系,.,23,美国联邦储备体系,.,24,美国联邦储备体系,.,25,其他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德国中央银行1790年皇家海外贸易公司(1772年成立)演变成经营外汇信贷和代理国家贷款的银行。19世纪初改组为普鲁士国家银行。1846年获得发行银行券的许可,成为银行券发行银行。普法战争胜利,政治集权建立。1871年被各发行银行推举为中央银行,担负运用利率政策、稳定全国信用的职责。1875年以普鲁士国家银行为主体组成建立德意志国家银行,并逐渐垄断了发行权。改组后资本全部私有,但德意志帝国政府仍有权任免总裁。,1.1.3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26,2.日本银行明治维新后,1870年派人赴美考察美国货币制度。1872年颁布国民银行条例,建立国立银行,属于拥有货币发行权的私立银行。1877年日本爆发内战,1880年发生通货膨胀,金融秩序混乱。为此1882年颁布日本银行条例,同年10月成立日本银行。1883年修改国民银行条例集中银行券发行权。1897年利用甲午战争赔款作为实行金本位制所需的黄金储备,并颁布货币法,修改了银行券兑换条例,垄断发行权,确立中央银行地位。日本银行采取使私人合股的股份公司形式,但私人股东完全没有权力参与银行的经营管理。,其他西方国家中央银行,.,27,3.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1800:法兰西银行1860:俄罗斯银行1879:保加利亚国家银行1883:罗马尼亚国家银行1893:意大利银行1896:乌拉圭银行1905:瑞士国家银行1905:大清户部银行1898:埃及国家银行,其他西方国家中央银行,.,28,早期中央银行制度的特征,自然的发展与演变。逐步拥有到垄断货币发行权。兼营商业银行业务。不完全具备调节与控制金融市场的能力。一般多是私人股份或公私合股的银行。政府参与和立法保证,按照国际惯例,我们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金融危机作为时间段,在这之前称为早期,在这之后称为现代。,1.1.3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29,中央银行制度的推广阶段,背景:一战导致许多国家中央银行滥发货币,金本位制面临解体,通货膨胀剧烈。1920年的布鲁塞尔第一次国际金融会议,要求各国央行摆脱政府控制,建议建立中央银行,控制货币发行稳定币值。1922年日内瓦会议重申和强调布鲁塞尔会议的精神,建立央行共同维持国际货币体系和经济的稳定。特点:以政府力量直接创建。进行货币制度改革,以稳定币值为首要任务。凸显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必要性。,1.1.4中央银行制度的普及与发展,.,30,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阶段,1.各国政府加强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原因金本位制衰落为货币信用政策成为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手段提供了重要条件。宏观经济调节理论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依据。罗斯福新政策为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干预经济提供了依据。金本位制的消亡和国际贸易的不平衡发展带来贸易战、汇兑和关税此起彼伏,需要各国政府和金融当局的合作协调。,1.1.4中央银行制度的普及与发展,.,31,2.中央银行制度变化特点国有化。中央银行“国有化”趋势的表现与原因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联邦原因:中央银行作为金融管理当局需要采取中性立场,以社会利益为目标;中央银行不应以盈利为目标;信用货币发行产生的巨额利益应归于国家。中央银行逐步成为国家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的重要工具。工具更加完备、组织上更加独立。,1.1.4中央银行制度的普及与发展,.,32,通过立法明确与规范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的目的与任务。中央银行调节经济手段进一步成熟。专门行使央行职能、积极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功能转变。世界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合作逐步加强,成为政府进行政策协调窗口。,1.1.4中央银行制度的普及与发展,.,33,典型国家中央银行的发展,(一)英格兰银行权力扩展:两次大战时期,获得在联合王国承担外汇管制的检查和管理职能(1980年取消)。19131914年获得决定与其交往的其他银行的保证金水平的权力。国有化:1946年颁布国有化法案,从而可以与政府进行更为密切的合作。政策工具变化:二战后,英国大量发行公债和国库券,公开市场活动成为英格兰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后来由于商业银行不愿购买政府公债,以至于公开市场活动受阻,转求其他方式。准备要求变化:1946年英格兰银行确定8的现金准备率,1971年开始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按照合格负债的12.5保持流动性资产。1980年为控制通货膨胀,又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合格负债中的0.5以现金形式无息存入英格兰银行。,.,34,(二)美联储背景:30年代大危机诞生的“凯恩斯革命”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美联储随之发生变化。中央银行地位的确立:1933年GlassSteagallAct要求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将其他金融机构纳入监管范围。撤销联邦储备委员会,成立联邦储备理事会。加强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权力,将其作为对联储系统的决策机构。该法的实施极大削弱了联邦储备银行的权力,联邦储备系统终于成为中央集权的真正的中央银行。,典型国家中央银行的发展,.,35,宏观调控:1946年就业法明确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通过财政金融手段实现。与政府关系:1950年以前名义上独立,实际上受总统和财政部的控制。1951年联储系统财政部协议结束了利率和财政债券挂钩的“盯住制”,彻底摆脱财政部的控制,开始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典型国家中央银行的发展,.,36,中央银行制度的新发展:欧洲中央银行,简介EuropeanCentralBank,ECB,前身为欧洲货币局(EuropeanMonetaryInstitute,EMI)总部设在德国法兰克福。不接受欧盟领导机构的指令,不受欧元区国家政府的监督,垄断发行欧元货币。发展历程1992年欧盟条约决定在1999年1月1日开始实行单一货币欧元和在实行欧元的国家实施统一货币政策。1998年任命主要成员,欧洲央行开始运作。,.,37,欧洲央行的组织机构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理事会和执行董事会使主要决策结构。主要职责:确定欧元区的货币政策目标,主要利率水平和中央银行体系准备金数量等。欧中中央银行职责保持价格稳定和维护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货币政策机制货币政策操必须以统一的标准和条件在所有成员国进行。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准备金制度和管理流动资金的经常便利。,.,38,第二节中央银行的制度类型和组织结构,.,39,1.2.1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1、单一中央银行制:(1)含义:仅有一家中央银行行使中央银行的权力和履行中央银行的全部职能。(2)特点:权力集中、高度统一、职能完全、根据需要在全国设立一定数量的分支机构。(3)实践情况: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这种制度。如英国,日本,法国,印度等。,.,40,1.2.1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2、复合中央银行制:(1)含义:是指在一个国家内设立一定数量的地方中央银行,并由地方中央银行推选代表组成在全国范围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从而形成由中央银行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央银行体系。(2)特点:权力分散,央行的职能分别由不同的机构履行;区域央行在其辖区内有一定的独立性。当前有权力集中,向单一制中央银行转变的趋势。(3)实践情况:多为联邦制国家采用,如德国和美国。,.,41,1.2.1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3、准中央银行制:,(1)含义:是指不设通常意义上的完整的中央银行,而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或者政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承担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2)实践情况:香港、新加坡(3)案例:香港发行银行:汇丰银行(票据清算)、渣打银行、中国银行。发行制度:美元汇兑本位制(货币局制度)金融监管:1993年设立香港金融管理局。政府资金管理(国库):由财政司司长书面授权民间银行办理。,.,42,1.2.1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4、跨国中央银行制:,(1)含义:是指若干个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在成员范围内行使全部或中央银行职能。(2)两种情况:没有建立中央银行的数个国家组建一家联合中央银行。(西非货币联盟、中非货币联盟和东加勒比海货币区)已建立中央银行的各国联合建立跨国中央银行。(欧洲中央银行),.,43,1.2.1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44,1.2.2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1)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于一体的组织结构(英格兰银行)(2)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与监督机构并存的组织机构(美联邦储备体系)(3)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由不同机构交叉行使的组织结构(瑞士国家银行),.,45,特征:一般通过建立理事会集中所有的权限,理事会是货币政策、业务方针和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和实施及监督者。典型代表:美联储和英格兰银行、菲律宾中央银行、马来西亚中央银行等。优点:决策层次少、权力集中,有利于政策间的衔接和一致,便于迅速决策和操作。缺点:相互之间缺乏制衡机制。,1、一体化模式,.,46,典型1:英格兰银行,理事会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组成人员:正副总裁(5年)16名理事(3年),均由政府推荐,英王任命。轮流卸任,每年更换4人。货币政策委员会:1997年设立负责再贴现率的调整。组成人员:正副总裁(5年)2名银行内部委员4名外部委员(3年),.,47,联邦储备区和联邦储备银行12个联邦储备区对应12家联邦储备银行,每个联邦储备银行都设立9人组成的董事会。行长由董事会委任,并经联储系统理事会批准,任期五年,所有其他官员和雇员均直接对行长负责。董事会的职权:选举联储银行行长,但须经联储理事会批准;审查和改变贴现率,也须经理事会批准;审查和批准对会员银行的贷款;监督联储银行业务;依法制定联储银行管理细则。联储银行的职责:提供通货;保存存款准备金,进行贴现贷款;对贴现规定提出建议;提供清算服务;代理国库;检查存款机构业务;参加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能。,典型2:美联储权力分配结构,.,48,联邦储备系统理事会:由7名理事组成,经国会参议院同意,由总统任命。理事任期14年,不得连任,每个两年更换一名理事。包括一名联储区的理事还包括各界代表。总统分别指派1人理事会主席和1人副主席,任期4年。理事会职权:决定存款准备金比例,批准各联储银行的贴现率;监管商业银行;批准任命各联储银行的正副行长和部分董事,监督各联储银行业务;决定私人购买股票的自有资金比例;参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决定货币信用重大措施;保证全国支付系统的正常运行;贯彻执行消费者信贷法,保护消费者正当利益;法律规定的其他职权。,.,49,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由12名成员组成,包括7名理事会成员、纽约联储银行行长或第一副行长、以及其他各联储银行推举的4名行长代表。主席由理事会主席担任,副主席由纽约联储银行行长担任。委员会是联储系统货币政策核心。职责:决定公开市场业务和美元与外汇的交易。联储咨询委员会由12各联储银行各自选举一名董事组成。职责:就一般业务状款关于理事会直接进行磋商,就理事会职权范围内的事宜提出口头和书面意见;对各储备区的贴现率、再贴现业务、钞票发行、准备金存款、各联储银行买卖黄金与证券及公开市场业务状况,以及联储系统一般事务,有权要求提供资料并提出相应建议。,.,50,联邦储备体系权力分配模式,任命各家FRB的三位董事,选举FRB的6位董事,联邦咨询委员会12位成员(银行家),选举,法定准备率,公开市场操作,贴现率,制定(在限度之内),审查并决定,领导,制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理事会,12家联邦储备银行(FRB),近4000家成员商业银行,联邦储备体系,政策工具,.,51,特征:分别由不同的机构行使决策、执行和监督权。典型代表:日本、法国和瑞士优点:有利于专业化管理和权力的制衡。缺点:相互协调效率较低。当前发展趋势是将中央银行权力机构的职能集中于决策机构。,2、分离模式,.,52,典型1:日本银行权力结构,政策委员会日本最高的权力机关。由9名委员组成,分别是:日本银行总裁和大藏省、经济企划厅、都市银行、地方银行、工商业及农业代表各1人。总裁是当然委员,都市银行、地方银行、工商业及农业代表为任命委员,这四位委员有表决权,大藏省和经济企划厅无表决权。任务:根据国民经济的要求,调节日本银行的业务,调节通货,调节信用,以及应用其他金融政策。具体业务中,存款准备金的决定、变更和废止,须经大藏省大臣认可,民间利率的变动也要听取其意见。执行机构及其人员日本银行理事会,由总裁、副总裁和17名理事组成。负责遵照政策委员会制定的政策执行一般业务。监事会设监事2人监视负责日本银行的监管工作。由主管大臣任命,任期3年。设参事若干人,负责就日本银行业务的重要事项答复总裁的咨询或向总裁陈述意见。,.,53,典型2:德意志联邦银行,决策机构:联邦银行理事会职责:决定货币和信用政策、业务和经营管理的一般方针以及联邦银行执行理事会和州中央银行的执行理事会的权力范围等。组成:正副总裁6名理事9个州央行总裁(全部都是8年任期)正副总裁6名理事:由联邦政府听取联邦银行理事会意见之后,向总统推荐。9个州央行总裁:由联邦参议院听取联邦银行理事会和各州政府主管部门意见后,向总统推荐,由总统任命。执行机构:联邦银行执行理事会职责:负责与大银行之间的业务、票据交换和外国银行的交易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组成:正副总裁6名理事(任期8年),.,54,典型3:法兰西银行,决策机构:货币政策委员会职责:决定货币政策和监督和管理通货总量。政府总理和财政部长可以参加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会议,但无投票权。组成:正副总裁6名理事(任期9年)执行机构:法兰西银行理事会职责:负责日常业务活动。组成: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1名法兰西银行职员代表财政部长任命的监理官或其代表可以参加理事会,并对理事会的审议有权提出动议。,.,55,3、总结:共同点,(1)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利机构地位超然,权利很大尤其是中央银行的最高决策机构不仅可以独立的对全国金融政策行使决策权,而且权利很大,其成员任期很长其成员一般都由国会,皇室或总统任免。(2)中央银行总裁是核心人物,在中央银行执行乃至制定金融政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择中央银行总裁时一般要考虑两个条件:一是他必须同情或支持国家的政策,至少要保持超然的立场而不能是反对派;二是他必须精通金融理论与业务,在金融理论上有一定的造诣,在金融实业界有极高的威望。(3)中央银行最高权力机构的成员一般具有极广泛的代表性,除金融界的代表外,通常还有政府有关部门和工,农,商等部门的代表,有的国家还有工会组织和地区的代表。,.,56,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是指作为中央银行业营业基础的资本金的构成,即中央银行资本的所有制形式。,国家资本:大多数国家集体资本:美国、意大利公私混合资本:日本、瑞士等多国资本:西非国家无资本:韩国,1.2.3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57,国家所有制:全部股份为国家所有情况1:由国家直接拨款建立的中央银行。二战以后成立的中央银行多属于此类。情况2:国家收购私人股份进行国有化而成。最初多数的中央银行都是由此形成。国有化是一种世界趋势。代表国家:法、英、德、荷、挪、巴哈马、印、肯尼亚、加、澳、埃、阿曼、尼日利亚、瑞典、坦桑尼亚、南斯拉夫等五十多个国家。,1.2.3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58,混合所有制:公私股份混合所有也称半国有化中央银行。一般国家持股占一半以上。典型代表日本银行:政府持有55股份,其余45由民间企业法人、社会团体、一般公众认购。比利时中央银行:国家资本占50比例。墨西哥中央银行:国家资本占51比例。奥地利、土耳其等。私人股份的权利仅享有按法律规定每年领取最高股息,股票转让也必须获得银行同意。,1.2.3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59,私有制:全部股份为私人所有其资本全部由私人股东投入,经政府授权,从而执行中央银行的职能。典型代表:意大利银行:根据1936年储蓄保护和信用管制法,只能由储蓄银行、全国性银行、公营信贷机构等认购。美联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资本属于联邦储备银行的各会员银行,数额相当于本身实收资本和公积金的6(实际上交股款为3)。属于广义范畴的私人股份资本的中央银行。,1.2.3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60,无资本要求的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在建立之初根本没有资本,而由国家授权执行中央银行职能,所运用的资本金,主要是各金融机构的存款和流通中的货币。自有资本金只占很小一部分,有无资本实际上不重要。典型代表:新西兰储备银行和韩国银行。总结:所有制性质不影响中央银行的性质和地位,最终都演化为推行国家货币政策的机构,受国家直接控制和监督。当今中央银行的资本金所有权问题逐渐淡化。,1.2.3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61,第三节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和发展,.,62,1.3.1中央银行的萌芽,1905年户部银行开业。可以发行纸币、经营工商信用业务,代理国库。1908改名为大清银行。为股份有限公司。特权:代国家发行纸币;经历国库及公债和证券;代国家发行新铸币。1909年通用银钱票暂行章程垄断纸票发行权。辛亥革命后停业。,.,63,1.3.2民国时期中央银行的发展,广州国民革命政府的中央银行1924年8月曾设立中央银行,后改组为广东省银行。1926年7月,武汉设立中央银行。有名无实,实为筹集军费而发行钞票。国民政府的中央银行1928年中央银行章程颁布,11月1日中央银行成立,南京。宗旨:统一币制、统一金库及调剂金融。1942年国民政府财政部决定所有法币发行由中央银行办理,最和总实行货币发行权的统一。,.,64,1.3.3苏维埃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1932年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除经营一般业务外,还具有发行货币的特权,代理国库。,.,65,1.3.4新中国的中央银行,(一)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于己1947年11月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1948年12月1日,在原解放区的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发行了中国人民银行钞票。194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入北平,各解放区银行先后改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分行。,.,66,1.3.4新中国的中央银行,1983年9月,国务院作出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兼办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只能,从此我国央行从复合中央银行体制转向单一中央银行制。,(二)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以来的主要历程与发展变化,.,67,阶段名称,时间界限,主要工作及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金融体系建立时期,1948.12.1至1953,(1)统一人民币发行,发行新版人民币;(2)取消在华外资银行特权(仅保留汇丰与渣打);(3)清理整顿私营、官僚金融业;(4)建立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金融体系。,“大一统”的计划金融体制时期,1953年至1979年,(1)“大财政、小金融”体制时期;(2)金融业仅是财政的会计与出纳;(3)信用形式单一,银行功能狭窄;金融市场几乎不存在。,金融业改革与发展的初始时期,1979年至1984年,(1)在“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邓小平)的指示下开始了金融改革;(2)1979年2月、3月、4月,人保、农行、中行及外管局从人民银行独立出动;(3)1982年12月投资银行成立,1983年1月建行独立,1984年人工两行分家。,中央银行专业银行体制时期,1984年至1994年,(1)建立“专业银行体制”、发展业务,扩充机构;(2)开始企业化经营和承包试点;(3)组建地方,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隆基人才测评题库及答案
- 几何直观构建-洞察与解读
- 2025年医疗卫生管理人员岗位招聘面试参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商业财务专员岗位招聘面试参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采购协调员岗位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市场销售专员岗位招聘面试参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建筑施工概论试题及答案
- 组织部公务员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医疗器械销售人员岗位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市场调研师岗位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宁电投(石嘴山市)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秋季校园招聘100人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2026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十几校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 业财融合视角下财务分析体系的创新与应用
- 五花肉课件教学课件
- 2025中数联物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招聘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小学感恩教育主题班会 课件
- 新媒体营销推广案例分析
- 道路客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年度考核报告
- 制药设备改造协议书
- 2025年大学《历史学》专业题库- 中国古代史的专题研究
- 隧道下穿燃气管道爆破施工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