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ppt课件_第1页
《从军行》ppt课件_第2页
《从军行》ppt课件_第3页
《从军行》ppt课件_第4页
《从军行》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边塞诗鉴赏,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诗,主要是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情感或者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内容的一类诗歌。唐代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回顾边塞诗名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唐)杨炯从军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唐)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回顾边塞诗名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唐)李贺雁门太守行,从军行(其一),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其诗含蓄、深婉、浑厚、明快,有“诗家天子”的称号。其七绝与李白齐名,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其边塞军旅、宫怨、闺情及送别之作,深厚婉丽、风情摇曳,为后人所赞誉。现存王昌龄诗180多首,五七言绝句几乎占了一半。他的七言绝句以写边塞、从军为最有名。其出塞一诗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作者介绍,作为一首边塞诗,诗中哪些字词表现出了边塞的特点,烽火海风秋羌笛关山月,悲凉,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能结合诗句分析一下吗?,孤独寂寞思归,诗人最后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曲笔抒情(对写法),曲笔抒情的表达效果,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了。就全篇而言,这一句如画龙点睛,立刻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感人的力量。,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比较鉴赏:比较两首诗在抒情上各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同?,品味景物特点及蕴含情感。,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写景壮阔悲凉,刻画了西北边塞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荒凉艰苦,同时也流露出其思归之情。,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极言战事之频繁,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黄沙,百战,穿金甲,这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情景交融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着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思念家乡的情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在抒情方式上:“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妻子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其四”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在环境和心理描写上:都有悲凉的意味,只是“其一”侧重写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之音,从听觉方面抒发思乡之情,心理描写上采用虚写方式,以想象写情;“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悲壮的激情。,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比较阅读,比较出塞与从军行其四的异同,抒情上:出塞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从军行是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以身许国、誓死保家卫国的豪情志。环境与心理描写区别:环境描写:出写出环境的空旷辽阔,从军行写边塞环境艰苦。心理描写:侧面表现诗人希望有才能的人解除人民的苦难,对当朝统治者的暗暗劝谏;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豪情的激情。,从军北征李益(中唐诗人)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首句只七个字,就把地域、季节、气候一一交代清楚,有力地烘托了这次行军的环境气氛。这样,接下来不必直接描述行军的艰苦,只用“横笛遍吹行路难”一句就折射出了征人的心情。行路难是一个声情哀怨的曲子,它的内容兼及“离别哀伤之意”。而“遍吹”二字更把读者带进一个悲中见壮的境界。诗的后两句是这一阵笛声在军中引起的共感。“碛里”、“月中”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背景,从而使人倍感环境的荒凉、气氛的悲怆。“一时回首”显示了笛声的哀怨和广大征人的心情。全诗笼罩着一种羁旅思乡、凄凉哀怨之感。,拓展赏析,陇西行陈陶(晚唐诗人)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韵译】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恋人。【评析】首二句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表现了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末二句写牺牲者是春闺少妇日夜盼望归来团聚的情人。三、四两句,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比照,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全诗反映了唐代长期征战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非战情绪。,边塞征战诗的常见意象,1、时间意象:秋天、黄昏等2、空间(地点)意象:楼兰、阴山、天山、瀚海、凉州、陇头、长城、玉门关、古道、荒城、大漠、辕门、阳关等3、乐器:羌笛、胡笳、琵琶、号角、战鼓等4、景物:黄沙、秋月、冬雪、寒雁、漠、烽烟、长城、长云、雪山、孤城、鹰扬、箭飞、马走等5、曲子:折杨柳梅花落关山月等,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一、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二、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李白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卢纶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四、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李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李白,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边塞战争诗的思想感情,1、抒发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以及冲锋杀敌、报效祖国的英雄豪情。2、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情以及闺中人的离愁别恨。3、反映连年战争对和平生活的破坏,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穷奢极欲的愤怒以及对将军贪念功劳不顾战士之苦的怨情。4、表达对将帅腐败无能的讽刺,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5、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盛世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是其主调;中晚唐,虽然诗人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2.对比: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3.虚实结合: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4.用典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边塞征战诗常见手法,边塞诗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对比、烘托,虚实结合、融情于景等,边塞诗的风格,或奇丽峻峭,雄浑挺拔;或清新幽雅,缠绵悱恻;或慷慨高歌,响遏云天,或低徊浅唱,感慨万端;或令人热血沸腾,欲跃马横戈,或使人愁肠寸断,想折戟断刀,总结:古诗鉴赏六看,古典诗歌的鉴赏,一看类型(送别类,怀古类,思乡怀人类,战争或边塞类,爱情类,民生类,闲适类,借景抒情类,托物言志类),二找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三定感情,四找技巧(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五下结论(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六品风格。,牛刀小试:(09年全国卷),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