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T 1175-1991 家用缝纫机曲形线缝锁式线迹机头_第1页
QBT 1175-1991 家用缝纫机曲形线缝锁式线迹机头_第2页
QBT 1175-1991 家用缝纫机曲形线缝锁式线迹机头_第3页
QBT 1175-1991 家用缝纫机曲形线缝锁式线迹机头_第4页
QBT 1175-1991 家用缝纫机曲形线缝锁式线迹机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家用缝纫机 曲形线缝锁式线迹机头 Q B / T 1 1 7 5 一 1 9 9 1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家用缝纫机曲形线缝锁式线迹机头的名词术语、 产品分类、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 规则、 标志、 包装、 运输、 贮存 。 本标准适用于脚踏驱动家用缝纫机曲形线缝锁式线迹机头( 以下简称“ 机头), 也适用于家用曲形 线缝锁式线迹电动缝纫机及 电子缝纫机。 2 引用标准 G B / T 2 8 2 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 B / T 2 8 2 9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 G B / 丁4 5 1 4 缝纫机产品型号编制规则 G B / T 4 5 1 5 线迹的分类和术语 G B / T 4 5 1 6 家用缝纫机缝厚能力测试方法 G B / T 4 5 1 8 家用缝纫机缝料层潜移量测试方法 G B / T 4 5 2 1 家用缝纫机机针 G B 4 7 0 6 . 1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 Z B Y 1 7 0 0 4 缝纫机包装 Z B Y 1 7 0 2 3 缝纫机机头启动扭矩测试方法 3 名词术语 3 . 1 线迹长度: 线迹在送料方向线上的投影长度( 见图1 ) 0 图 1 线迹宽度: 线迹在送料方向线的垂线上的投影宽度( 见图1 ) , 针迹问长度: 机针连续二次穿刺缝料所得的针迹在送料方向线上的投影距离( 见图 2 ) , 针迹间宽度: 机针连续二次穿刺缝料所得的针迹在送料方向线的垂线上的投影距离( 见图2 ) e 自艺,月 :, ,JqJIJ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 1 9 9 1 一 0 7 - 0 3 批准 1 9 9 2 一 0 2 一 0 1 实施 1 7 5 Q B / T 1 1 7 5 一1 9 9 1 图 2 3 . 5 针基点: 针迹间宽度为零时, 机针轴线与针板上平面的交点。 具有针基点变位装I的机型, 机针处于左、 中、 右针位时的基点, 分别称为左、 中、 右基点。 4 产品分类 4 . 1 品种 产品品种按驭动型式分为下列两种: a . 脚踏go动型; b电动机骆动型。 4 . 2 型式 本机系平板型或筒板、 筒台型机体, 采用连杆挑线, 针杆摆动, 摆梭或旋梭钩线, 下送料, 构成按 G B / T 4 5 1 5 规定的3 0 1 及3 0 4 线迹。 4 . 3 规格 a 最高缝纫速度: 直形线缝, 不低于8 0 0 针/ m i n ; 曲形线缝, 不低于6 0 0 针/ m i n ; b 最大线迹长度: 不小于3 . 6 m m ; c . 最大线迹宽度: 不小于4 mm; d . 缝厚能力; 不少于a 层纱卡; e压脚提升高度: 不低于 5 mm( 附属压脚除外) ; f . 采用机针: 按G B / T 4 5 2 1 规定的N m5 5 -1 0 0 ; 9 . 采用缝线; 1 4 . 5 t e x / 3 s z -7 . 5 t e x / 3 s z ( M4 0 -8 0 ) 棉线或类似的涤梅线及丝线; h . 机针右侧面工作距离: 不小于1 7 0 m m, 44 产品型号 缝纫机及机头的型号按G B / T 4 5 1 4 规定命名. 5 技术要求 5 . 1 外观质里 5 . 1 . 1 涂漆表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二漆面附着牢固, 色泽墓本一致; b . 机壳外表的主要易见部位无明显的起泡、 流漆、 脱漆和其他影响外观的缺陷; c . 装饰图案和文字应清晰、 位里正确、 无明显伤痕、 断裂等缺陷。 5 . 1 . 2 电镀件的被层应牢固、 表面光滑, 无剥落、 斑点、 锈蚀、 璐底和明显的擦伤等缺陷. 5,3 凡与缝线、 缝料接触的零件表面应光滑无锐棱。 52 机器性能 5 . 2 . 1 最高缝纫速度, 应符合4 . 3 a 条的规定。 5 . 2 . 2 最大线迹长度、 最大线迹宽度应符合4 . 3 6 , 4 . 3 c 条的规定。 Q B / T 1 1 7 5 一1 9 9 1 5 . 2 . 3 推板应开闭灵活, 针板应不低于机头工作面 5 . 2 . 4 机针( N m1 1 0 ) 在运动时, 不得碰擦针板容针孔的边缘 5 . 2 . 5 压脚提升应灵活, 当压脚提升到极限位置时, 应能起放松针线张力的作用。 5 . 2 . 6 绕线器性能良好, 绕线均匀。凡有满线装置的绕线器, 绕线至梭心外径7 5 0 0 - 9 5 %时应能自动 停止绕线 52 . 7 线迹长度、 线迹宽度, 针、 梭线的张力和压脚压紧缝料的压力, 应均能调节。 调节后不允许自动改 变位置。 5 . 2 , 8 具有针基点变位、 花样选择、 锁钮孔装置的机型, 其操纵应灵活, 调节后不允许有自动改变位置 的现象 5 . 2 . 9 具有针基点变位装置的机型应 符合下列要求: a . 针迹间宽度为零时, 左、 右墓点对中基点的对称度不大于。 . 3 m m r b . 针基点变位装置分别处于左、 中、 右针位时, 最大针迹宽度应基本一致, 其相对误差不大于 1 0 0 a ; c . 针迹间宽度最大, 针签点变位装置处于中基点针位时, 其左、 右针迹对中基点的对称度不大于 0 . 4 mm. 5 . 2 . 1 0 无针签点变位装贵的机型, 针迹间宽度最大时, 其左、 右针迹对针基点的对称度不大于 0 . 4 mm, 5 . 么1 1 针基点的偏移量不大于0 . l mm 5 . 2 . 1 2 线迹长度在2 . 5 m m时, 顺向与倒向送料的线迹长 度应基本一致, 其相对误差不大于1 5 %, 53 缝纫性胎 5 . 3 . 1 缝纫性能试验时, 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不应有断针、 断线和跳针。缝薄料时, 应无明显起皱; b曲形线缝时, 梭线不应璐出缝料上面。直形线缝时, 应不浮线; c . 装饰性缝纫时, 每个周期的花样应一致; d . 具有锁钮孔装置的机型, 缝制钮孔时, 线迹排列应整齐均匀。倒顺送料时的线迹长度应基本一 致, 其相对误差不大于1 2 %; e密缝时, 线迹排列应整齐均匀。 5 . 3 . 2 缝厚能力应符合4 . 3 d 条规定。 5 . 3 . 3 缝料层的潜移量在5 0 0 mm长度内不大于 5 mm. 5 . 4 运转性能 5 . 4 . 了 运转应平滑, 应无异常声响。空载运转时噪声级应不大于7 5 d B ( A) 。设有内藏式电动机的机型 应不大于 7 8 d B ( A) , 5 . 4 , 2 运转应轻滑, 无卡轧现象。脚踏驱动和外装式电动机的机型, 空载启动扭矩, 应不大于 0 . 5 N m, 5 . 5 具有电器装置机头的性能 55 . , 电器装里应安装牢固, 5 , 52 机头的电源线应具有耐油性, 不得与运动部件接触。 电线长度规定为: 从缝纫机上的擂座至脚踏 式控制器之间的电线长度应不短于1 . 2 m; 从擂座至电源线擂头的电线长度应不短于1 . 9 m, 5 . 5 . 3 控制器应启闭灵活, 应有过渡性空行程。当控制器接通电源后电动机即转动, 切断电源, 电动机 即停转。调速时, 应能平滑地加速或减速. 5 . 5 . 4 绝缘电阻应大于2 Mn , 5 . 5 1 5 耐电 压性能为1 2 5 0 V , 持续l m i n , 55 . 6 电压变动特性, 额定电压在士1 0 %内变化时, 应能正常运转。 Q B / T 1 1 7 5 一 1 9 9 1 5 . 5了 启动特性, 额定电压在 9 0 %时, 应能启动缝纫。 5 . 6 具有电子控制功能机型的性能 除 了 满足 5 . 5 条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电子调速性能应良好, 最低缝纫速度不高于 1 5 0针/ m i n 指示信号显示应正确清晰 自动停针位置应正确, 其停针精度士7 - 缝纫机的附件 5.6J5625.6.357 每台缝纫机应附有使用说明书和附件, 附件的品种及数量按使用说明书规定。 6 试验方法 6 - 1 外观质量检验 按供需双方商定的条件或样板目测检验 6 . 2 机器性能试验 6 . 2 . 1 本标准 4 . 3 a 条规定的最高缝纫速度试验, 按表 1 规定在普缝中试验。 表 1 试验项 目 缝纫条件 缝料层数缝线规格 针号 八】 刀 绮 切 凌 磨 线迹长度1 , m nl 线迹宽度 nl nl 缝纫长度 m m针/ mi n 直 形 线 缝 缝薄 绸料( 1 1 2 0 7 统号电力 纺) 2 9 5 t e x / 3 s z ( 6 0 / 3 ) 涤棉线 7 56 0 0 士2 023 0 0 普缝幻1 3 0 号 中平 布 2 1 4 t e x / 3 s z ( 4 2 / 3 ) 棉线 9 0 最高缝速 1 . 53 各 3 0 0 缝厚能力” 纱卡其89 0或 1 0 0 6 0 0 士 2 03 3 0 0 层缝 1 3 0 号 中平布 2 - 6 - 2 - 6 - 2 9 0 2 5 0 曲 形 线 缝 普缝 2 最高缝速2 . 5 最大 5 0 0 密缝 9 5 t e x / 3 s z ( 6 0 / 3 ) 涤棉线 6 0 0 士2 0 不大于 0 . 4 5 0 装饰性缝纫1 自动控制 任选三个 花样每个 缝 5 0 .m 钮孔缝 不大于 0 . 5规定位f 三个长于 l o mm钮孔 注: 1 ) 线迹长度, 以1 0 个线迹长度的算术平均值计算。 2 ) 直形线缝普缝中线迹长度在 1 . 5 m m, 3 m m时. 不允许调节针梭线张力。 3 )缝厚能力按 GB / T 4 5 1 6的规定 6 . 2 . 2本标准4 . 3 b , 4 . 3 c 条规定的最大线迹长度和最大线迹宽度试验 压脚压力调至 1 8 士1 N; b . 试料: 长 2 0 0 mm、 宽 6 0 m m、 两层 1 3 0号中平布。织物长边必须顺沿经线方向, 无皱折, 未经洗 涤 ; Q B / T 1 1 7 5 一1 9 9 1 e . 机针 : 随机机针; d , 缝线: 1 4 t e x / 3 s z ( 4 2 / 3 ) 棉线; e . 缝纫速度: 最高缝纫速度; f . 线迹长度和宽度分别调至最大, 在两层试料上作直形和曲形线缝各一行; 8 . 用游标卡尺在直形线缝上, 取最短 1 0 个连续线迹, 求其算术平均值; 在曲形线缝上, 选取三个 最小宽度的线迹, 求其算术平均值。 6 . 2 . 3 本标准 5 . 2 . 9 条的要求试验 把送料牙调至低于针板面( 没有起落牙装置可把线迹长度置于零位) , 装上专用机针( 见图3 ) , 当机 针处于下极限位置时, 针尖应低于针板上平面。 . 5 -1 . 5 m m。 用1 3 飞/ m z 胶版印刷纸或其他相当 质量的 纸并用压脚将纸压紧。然后按 6 . 2 . 3 . 1 . 6 . 2 . 3 . 2 , 6 . 2 . 3 . 3 条方法进行试验, 用游标卡尺测量( 见表 2 ) . N.9 0 图 3 表 2 检 验 项 目 左、 右荃点对中羞点的对称度 各针位最大针迹 间宽度相对误差 最大针迹间宽度时左、 右针迹对针基点的对称度 针迹间长度 0 00 针迹间宽度 0 最大最大 机针针位 左 申 甫 勺 中 中中; _ _翻 L , LT WT 右 办沐仁 饰 注 符号“ O 表示签点 符号“ ” 表示针迹 符号“ 0” 表示基点与针迹重合 6 . 2 . 3 . 1 左、 右基点对中基点的对称度试验( 见表 2 左图) a . 针迹间宽度调至零, 并保持不变; b . 机针分别调至左、 中、 右针位时, 转动上轮, 在试料上刺得左、 中、 右三个基点。测量左、 右基点 到中基点的距离 a , 和 a , 后按式( 1 ) 计算 : 人=j a i -a . 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1) 式中: 人一 一 左、 右基点到中基点对称度; a左基点至中基点的距离; 乌右基点至中基点的距离。 6 . 2 - 3 . 2 各针位最大针迹间宽度相对误差试脸( 见表 2中图) a . 机针调至左针位; b针迹间宽度调至最大, 并保持不变; c . 转动上轮, 在试料上刺得左、 右针迹, 测量最大针迹间宽度 b , ; Q B / T 1 1 7 5 一1 9 9 1 d将试料沿送料方向前移一段距离, 并将机针调至中针位, 按 b , c 中针位最大针迹间宽度b . ; e将试料沿送料方向前移一段距离, 并将机针调至右针位, 按 b , c 右针位最大针迹间宽度b; f . 按式( 2 ) 计算: 条规定的方法试验 , 然后测量 条规定的方法试验 , 然后测量 、 一 b. - b,b X 1 0 0m (2) 式中: 几各针位最大针迹间宽度相对误差: b, - bb, b , 中的最大值; b - bb . , b , 中的最小值。 6 . 2 - 3 . 3 最大针迹间宽度, 左、 右针迹对中基点对称度试验( 见表 2 右图) a . 针迹间宽度调至零, 将机针处于中针位, 转动上轮, 在试料上刺得中基点; b针迹间宽度调至最大, 转动上轮, 在试料上刺得左、 右针迹。 测量左、 右针迹到中基点的距离L , 和1 , , 后按式( 3 ) 计算: f=I L-LI , , , ” ,. ” , , , , , 一 ( 3) 式中: f , 最大针迹间宽度时, 左、 右针迹对中间点的对称度; I 左针迹至中基点的距离; L , 右针迹至中基点的距离。 6 . 2 - 3 . 4 本标准5 . 2 . 1 0 条规定的要求, 参照6 . 2 , 3 . 3 条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 6 . 2 . 4 本标准5 . 2 . 1 1 条规定的针基点的偏移t试验 a . 针迹间宽度调至零, 并使针杆处于上极限位里。具有针基点变位装置的机型, 应把机针调至中 在离针板上平面5 6 m m处的针杆上用百分表垂直送料方向测量( 刀刃型触头) ; 转动上轴3 转, 记下每转读数, 取其中最大示值与最小示值之差为偏移量。 本标准5 . 2 . 1 2 条规定的顺、 倒向线迹长度相对误差试验 ;卜乙 针位 6 . 2 线迹宽度为零. 线迹长度调至2 . 5 m m, 以5 0 。 针/ m i n的缝速, 在两层 1 3 0 号中平布上分别作顺、 倒 线缝各一行。测量顺、 倒线缝上1 0 个连续线迹的长度t o和t。其相对误差按式( 4 ) 计算: f ( % ) = Ita to I X 1 0 0 .to ,*. ,. ” 一 “ , 式中: f l -顺、 倒向线迹长度相对误差。 6 . 3 缝纫性能试验 6 . 3 . 1 除本标准5 . 3 . 1 , 5 . 3 . 2 条按表1 规定的条件进行试验外, 对层缝及钮孔缝另作如下规定 a层缝缝料尺寸和折亚方法按图4 规定; 直形组级固定 图 4 O B / T 1 1 7 5 一1 9 9 1 b . 钮孔缝, 顺、 倒向线迹长度相对误差试验。 分别测量顺、 倒送料时所形成的1 0 个连续曲形线迹的总长度t m和t ai 。其相对误差按式( 4 ) 计算。 6 . 3 . 2 本标准 5 . 3 . 3 条规定的缝料层潜移量试验: 按G B / T 4 5 1 8 规定的方法进行。 6 . 4 运转性能试验 6 . 4, 本标准 5 . 4 . 1 条规定的运转噪声试验 6 . 4 . 1 . 1 测定条件 a . 清除防锈油, 运动部位加注缝纫机机油; b抬起压脚, 线迹长度调至3 . 6 m m, 线迹宽度调至4 mm ; c将机头放置在垫有2 0 m m厚橡胶海棉的座盘上( 电动机头可直接放在垫有2 0 m m厚硬质橡皮 的测试台上或类似铸铁台面上) ; d . 在半消音室内用I 型声级计或其他精度相当的测量仪器测定。 6 . 4 . 1 . 2 测试方法 a . 将传声器安放在缝纫操作者一侧, 其安装位置按图5 规定。 图 5 b . 调整主袖转速至级高缝纫转速9 0 0 0 , 测试I m i n , 按l m i n 末时的示值为噪声级值。 6 . 4 . 2 本标准5 . 4 . 2 条规定的启动扭矩试验 按Z B Y 1 7 0 2 3 规定的方法进行。 6 。 5 电器试验 6 . 5 门本标准5 . 5 . 4 , 5 . 5 . 5 条规定的绝缘电阻与耐电压试验 按G B 4 7 0 6 . 1 规定的有关方法进行。 6 . 5 . 2 本标准5 . 5 . 6 条规定的电压变动特性试验 将额定电压在11 0 %范围内变化, 参照直形线缝普缝条件( 见表1 ) 试缝l m, 65 . 3 本标准5 . 5 . 7 条规定的启动特性试验 将电源电压调到额定值的9 0 %, 参照直形线缝普缝条件( 见表1 ) 试缝3 0 0 m ma 6 . 6 电子控制功能试验 6 . 61 本标准 5 . 6 . 1 条规定的电子调速试验 a . 先将电子调速器调至最快, 运行5 s 后, 再调至最慢( 用非接触式测速仪测定) , 其最低缝纫速度 应不高于1 5 0 针/ m i n ; b . 参照直形线缝普缝条件( 见表1 ) 用最低缝纫速度能缓慢地进行缝纫。 6 . 6 . 2 本标准 5 . 6 . 2 条规定的指示信号显示试验 启动各指示信号开关及操纵杆, 手感灵活。目 测定位及功能应正常, 显示明亮清晰。 Q B / T 1 1 7 5一1 9 9 1 6 . 6 . 3 本标准 5 . 6 . 3 条规定的自动停针试验 参照直形线缝普缝条件 , 按缝纫最高转速和最低缝纫速度各缝纫 1 5 S , 并各 自停针一次。目测停针 时刻度指示盘上的定位角度值。取两次算术平均值。 6 . 了 附件检验 本标准5 . 7 条规定的附件检验按说明书规定清点。 7 检验规则 了 . 1 每台机头必须经制造厂检验部门检验合格 , 并应附有检验合格证方能出厂。 7 . 2 收货方有权按本标准规定的出厂检验项 目进行验收, 如另有要求时, 则由供需双方协商决定。 7 . 3 检验分类 按表 3 规定, 单位产品以每台缝纫机机头, A, B类以不合格品计, C类以不合格数计。 表 3 序号项 目类别检脸章条 不合格分类检验要求 ABC 出厂 型式 1 外观质t 第 5 . 1 . 1 条丫了 第 5 . 1 . 2条侧侧 2 3 第 5 . 1 . 3 条丫丫 4 机器性能 第 5 . 2 . 1 条丫丫 第5 . 2 . 2 条 喇喇5 第 5 . 2 . 3 条 丫侧6 第 5 . 2 . 4 条 训甲7 第 5 . 2 . 5 条 丫侧8 第 5 . 2 . 6 条 丫侧9 第 5 . 2 . 7 条 丫丫1 0 1 1 第 5 . 2 . 8 条 训丫 第 5 . 2 . 9 条丫侧 1 2 1 3 第 5 . 2 . 1 0 条甲丫 1 4 第 5 . 2 . 1 1 条丫侧 第 5 . 2 . 1 2 条甲丫 1 5 1 6 第 5 . 2 . 1 3 条甲丫 1 7 缝纫性能 第 5 . 3 . 1 条 曲形缝、 装饰性缝 侧 侧 全部丫 1 8 第 5 . 3 . 2 条丫丫 1 9 第 5 . 3 . 3 条丫丫 2 0 第 5 . 4 . 1条 无异常噪声 叼 丫 噪声不大于 7 5 d B ( A)甲 2 1 还 竹 汪 月 后 第 5 . 4 . 2条 运转应轻滑 侧 丫 扭矩不大于 0 . 5 N - 丫 1 8 2 Q s / T 1 1 7 5 一1 9 9 1 续表 3 序号项 日类别检验章条 不合格分类检验要求 nsc出厂 型式 2 2 电器装置 第 5 . 5 . 1 条甲丫 第 5 . 5 . 2 条丫丫 2 3 2 4 第 5 . 5 . 3 条 丫丫 2 5 第 5 . 54条 丫丫 2 6 第 5 . 5 . 5条 丫 了 2 7 第 5 . 5 . 6条了甲 2 8 第 5 . 5 . 7 条 侧 丫 2 9 电子 一 控制功能 第 5 . 6 . 1 条 丫切 3 0 第 5 . 6 . 2条丫丫 3 1 第 5 . 6 . 3 条 侧甲 3 2 附件第 5 . 7条侧 丫 注: 表3 中符号“ I/” 为检验项目 所属不合格类别和检验类别。 7 . 3 . 1 出厂检验 7 . 3 . 1 . 1 出厂检验正常抽样方案见表4 , 严格度按G B / T 2 8 2 8 的规定。 表 4 检查水平S - 2 抽样方案 正常检查一次抽样 不合格分类A类B类C类 单位样本检验项数 251 1 合格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