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字说明文本1-控规4市政部分_第1页
1文字说明文本1-控规4市政部分_第2页
1文字说明文本1-控规4市政部分_第3页
1文字说明文本1-控规4市政部分_第4页
1文字说明文本1-控规4市政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第八章 市政专项规划8.1 防洪(潮)、排涝控制性规划防洪排涝规划设计原则本次中心组团防洪排涝控制性规划设计原则遵循上一层次规划确定的原则如下: “分散出口,蓄排结合”:通过岛内规划的河涌体系将蓄洪与排涝功能有机相结合,依就地势分散排往外江。 “自排为主,抽排为辅”:岛内排水以自排为主,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排涝泵站,尽可能减少排涝泵站的设置。 “二级排水,生态河道”:岛内路面和场地的排水先就近分散排入河涌,再由河涌排入外江;岛内河涌考虑建设兴利与除害相结合的亲水性生态堤岸。 “泄洪排涝,景观绿廊”:大学城内河与外江的防洪排涝规划不仅要满足泄洪、排涝的安全要求,同时可营造出环境幽雅、以人为本、人水亲和的绿色生态人居环境。一、 规划依据1. 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2001年2.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年3. 广州市市区防洪(潮)规划报告,1995年4. 广州虎门出海水道整治规划报告,1996年5. 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穗规设200114号文关于提供珠江重点堤岸建设设计要点的函6. 防洪标准(GB5020194)7. 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8.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B5028698)二、 规划标准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采用的是200年一遇的防洪(潮)标准。排涝标准即采用20年一遇24小时设计暴雨1天排完的标准。三、 设计暴雨根据广东省水文图集参数推求设计暴雨成果,见下表。设计暴雨成果表项目1/6h1h6h24h72h均值(mm)22.560103140179Cv0.350.40.450.480.48Hp37.6106.5193.8272.4348.311111Hp面37.6106.5193.8272.4348.3f24h2.42.63.554.0f3天1.85四、 设计洪(潮)水位广州市河道属感潮区,但河道水位变化既受洪水影响,又受潮汐,台风,暴潮的影响,年最高洪(潮)水位多出现在汛期。广州市河道的洪水主要来自西、北江及流溪河。东江洪水对广州水位有顶托外,对黄埔区及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定影响。广州洪潮水位变化的原因复杂,既有洪水的影响,又有潮汐,台风暴潮的作用,这些影响因素都在浮标厂站和黄埔站观测的洪潮水位中反映出来,因此,将测站系列资料进行频率计算,用适线法确定参数和设计值。1995年在广州市区防洪(潮)规划报告中,经方案比较,采用水力学的方法推算水面线,并得到省政府的批复同意(详见粤府函199851号文四:“同意规划报告所分析计算的防洪(潮)设计水面线成果”),因此采用水力学方法推算的水面线成果作为本规划的设计依据。浮标厂站和黄埔站设计洪潮水位成果详见下表。浮标厂站和黄埔站设计洪潮水位成果表 单位:m(珠基)站名广州浮标厂统计参数各级频率(%)设计值均值CvCs/Cv0.51251020广州浮标厂(二)2.080.103.52.682.622.542.442.352.25黄 埔(三)1.920.1262.672.572.472.342.232.10广州浮标厂(水力学方法水面线推算)推2.832.792.762.612.532.44根据广东省水利厅2002年6月颁布的最新成果,小谷围岛地区周边水系200年一遇设计洪潮水位为2.632.70m,黄埔水位站年最高潮位多年平均值1.89m,多年平均高潮位0.73m,年最低潮位多年平均值-1.74m,多年平均低潮位-0.89m。五、 规划水体为了贯彻“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合理选定”的方针,小谷围岛地区的设计洪水的推求,采用了广东省综合单位线法和推理公式法、城市水水文学的推理公式法、经验公式法四种方法。依据广州市城市排涝总体规划,治涝标准原则上是采用二十年一遇二十四小时暴雨不成灾,因此所推求的是二十年一遇二十四小时暴雨形成的设计洪水。广州大学城市政综合规划的河涌水系是在原有的小谷围岛河涌水系的基础上规划设计的,在尽可能保持原有河涌水系的分布、走向的原则下,考虑道路交通、排水、景观等的要求,作了适当的调整。中心组团南、北片区地势较高,不受外江洪、潮的威胁。区内设置的水塘通过连通管渠就近排入河涌或市政雨水管网。各个水塘之间通过连通管道连接,并在水塘出口设置控制闸门以达到控制水位和调蓄的目的。考虑到景观效果,一般管道的进出口管顶均设在景观水面下。本次规划根据具体布局和实际情况,将市政综合规划中的6号河涌进行了改造,出口向北偏移。规划的水塘情况见下表。中心组团北片区规划水塘情况表水塘编号平常水位(m)平常水位时面积(ha)满蓄水位(m)满蓄水位时面积(ha)池底高程(m)B111.000.6812.001.359.00B27.000.198.000.435.00B310.000.1911.000.438.00B412.500.3213.500.6210.50B514.000.2715.000.5212.00总计1.653.35注:高程均采用广州市城建高程系统。以下同。中心组团南区规划水塘情况表水塘编号平常水位(m)平常水位时面积(ha)满蓄水位(m)满蓄水位时面积(ha)池底高程(m)N114.500.8415.501.2912.50N217.500.4018.500.6315.50N317.000.1218.000.1515.00N417.000.0918.000.1415.00N513.500.6814.501.1011.50N612.500.2413.500.3410.50N79.500.4210.500.617.50N814.800.1315.800.2112.80N916.500.2117.500.3514.50N1019.000.1220.000.2717.00N1118.000.1519.000.2416.00总计3.405.33中心组团南片外环路以外规划水塘情况表水塘编号平常水位(m)平常水位时面积(ha)满蓄水位(m)满蓄水位时面积(ha)池底高程(m)N127.500.548.501.055.50N136.500.227.500.454.50N146.000.937.001.484.00N157.500.208.500.405.50N166.500.287.500.454.50N176.000.207.000.344.00总计2.374.17六、 设计洪水采用广东省综合单位线法和推理公式法、城市水文学的推理公式等几种方法,推求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形成的设计洪水过程线,计算相应的设计洪水。其中中心组团北片区设计洪峰流量为6.17立方米/秒,中心组团南片区(不包括外环路以外规划水塘)为10立方米/秒。七、 排涝计算根据广州市城市排涝总体规划(1995年),广州市城区治涝标准是:“当市内发生20年一遇暴雨,而外江又出现年最高潮位均值时,市内不受涝。”因此本次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排涝计算采用内河涌发生20年一遇设计暴雨,相应外江最高潮水位为年最高潮水位多年平均值1.89m作为边界条件。1. 根据设计雨量、河长、面积、坡度、地理位置等参数,采用小汇水模型计算各河涌的设计洪水过程线。2. 采用1998年6月25日外江潮水位过程线作为外江典型潮水位过程线,按年最高潮水位多年平均值1.89m,同倍比缩放到相应于内河涌20年一遇设计暴雨的外江潮水位过程线。3. 在洪水过程线上即可计算得出各河涌、水体的产涝量。4. 河涌、水体的最大蓄涝量即为发生20年一遇设计暴雨之前各河涌控制起始水位(一般为景观水位)至各河涌、水体允许的最高水位之间的容积。水体蓄涝分析表编号蓄涝水体总有效面积(ha)蓄涝平均水深(m)蓄涝量(万m3)产涝量 (万m3)差值(万m3)工程措施中心组团北片区3.351.03.352.8可错峰自排。中心组团南片区5.331.05.334.56同上由上表分可知,中心组团南、北片区设置的水体基本可以通过工程措施满足区内产、蓄涝量平衡,也无须设排涝泵站。中心组团南片区位于外环路以外设置的水体均是可受淹的,无防洪、排涝要求。各水塘之间通过连通管连接,并在各自的出口处设置控制闸门,以达到控制水位和调蓄的目的。要求闸门的形式应结合河涌的景观因素来进行设计。八、 水面率要求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市政规划中总水面率按5%10%(含河涌、中心湖、保留湿地、组团内湖面等)设计,同时要求这些水体的容积要与河涌一起对洪水起调蓄作用,结合排涝站的设置,共同满足防洪排涝的要求。个别组团内河涌面积达到10%标准的,其校区建设时可根据自身景观需要考虑是否需要增加水面。本次规划中心组团北片区水体总面积为1.65ha,中心组团南片区水体总面积为3.4ha,分别占各自地块总面积的3.6%和4.6%。汛期时水位上升,水面积可达3.35ha和5.33ha,相应的水面率可达7.3%和7.2%。8.2 供水专业规划 一、 规划依据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城市用水分类标准CJT30701999再生水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CJT952000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97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本)GBJ1687建筑中水设计规范CECS30:91二、 规划原则遵循上一版规划,大学城中心组团采用分质供水的方案。即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如饮用、沐浴、洗涤等用水)采用高质水。高质水水质满足现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外,还应满足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一类水司的水质目标、欧共体饮水水质指令。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如冲洗、绿化、浇洒、景观、消防等用水)采用杂用水。杂用水满足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J25.189)三、 周边市政管网规划高质水与杂用水市政管网供水压力:近期岛内10.0米以下(城建高程)建筑可满足6楼直供(不含架空层),1016米高程可满足4楼以下直供水。周边市政道路给水干管网规划道路名称高杂水杂用水(高压)杂用水(低压)内环路DN600DN400中环路DN600DN400DN300DN400外环路DN800DN400DN400DN200DN40013号路DN800DN40012号路DN300DN200DN2007号路DN600DN2009号路DN300DN200四、 需水量预测1. 规划人口预测法2. 中心组团人口约8万人.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中一区的中等城市及小城市的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如下(单位:万m3/万人d):中等城市及小城市的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表区域中等城市小城市一区0.61.00.40.8注:本指标包括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公共建筑用水、浇洒道路、绿地、市政用水和管网漏失水量。根据广州市自来水公司统计,广州市区目前人均综合用水量约350L/capd。考虑到本次规划年限至2020年,并根据大学城规划人口性质及规划人口用水特点,大学城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取0.350.40万m3/万人d,则中心组团总需水量为2.83.2万m3/d3. 规划用地预测法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中不同性质用地的用水量指标如下(单位:万m3/km2d):单位居住用地用水量指标表区域中等城市小城市一区1.32.11.11.9单位公共设施用地用水量指标表用地代号用地名称用水量指标C体育、文化、娱乐用地0.51.0教育用地1.01.5医疗、休疗养用地1.01.5单位其他用地用水量指标表用地代号用地名称用水量指标S道路广场用地0.51.0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0.250.5G绿 地0.10.3根据广州及临近地区和大学城的实际情况,对各种用地用水量指标及需水量确定如下:各种用地用水量指标及需水量表用地性质用地面积(km2)用水量指标 (万m3/km2d)需水量(万m3/d)公共设施用地0.5511.50.550.83居住用地0.341.520.310.38绿地0.540.10.30.050.16市政公共设施用地0.0280.250.50.0070.14道路广场用地0.350.510.170.35合 计1.81.32.04. 规划需水量根据以上二种水量计算方法,计算得大学城(小谷围岛)的总需水量分别为2.83.2万m3/d和1.32.0万m3/d。其二者的中值分别为3万m3/d和1.65万m3/d。取其大值并圆整,得中心组团规划需水量为3万m3/d。杂用水需水量预测遵循上一版规划,中心组团人均综合用水指标为380 l/capd,高质水人均用水指标为196 l/capd,杂用水人均用水指标184 l/capd。高质水需水量1.57万m3/d,杂用水需量1.43万m3/d。5. 大学城南片估算需水量大学城南片面积约25km2,规划人口约20万,包括生态农业保护区及高新产业用地等约7.8km2,故实际规划建设用地与小谷围岛接近。考虑其规划尚未完全确定,暂估其用水量为小谷围岛用水量的1.1倍,即总需水量为10.5万m3/d(其中高质水需水量为5.4万m3/d)。6供水目标(1)水量目标中心组团规划最高日供水量3万m3/d,采用分质供水。其中高质水水量为1.57万m3/d,杂用水水量为1.43万m3/d。综合时变化系数K时=1.50。(2)水质目标中心组团供水采用分质供水。高质水由南洲水厂供给,高质水的水质除应满足现行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外,还应满足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一类水司的水质目标、欧共体饮水水质指令。杂用水采用河道水处理后供给的方案,杂用水供水水质满足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3)水压目标中心组团高质水供水压力 岛上高质水管网为一套管网1地面标高10.0米以下(城建高程)的地块:16层建筑,市政管网直供。高于6层高楼由建筑内部自行采用变频恒压供水。是否能从管网直接抽水由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决定。2地面标高1016米(城建高程)的地块:14层建筑,市政管网直供。高于4层高楼由建筑内部自行采用变频恒压供水。是否能从管网直接抽水应由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决定。中心组团杂用水供水压力岛上杂用水管网分为高、低压两套管网。1杂用水用于建筑内生活给水系统(冲厕,冲洗) 同高质水供水压力规划。2杂用水用于组团建筑的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市政杂用水管网压力可以满足消防压力要求的建筑,采用市政杂用水管网直供。水压无法满足的个别建筑采取消防水泵直接从杂用水管网抽水加压。(4)其他中心组团内消防供水采用杂用水系统。消防供水标准按照国家规范,采用同一时间内发生火灾2次,一次灭火用水量为30L/s。市政消防节点消防时压力不低于0.1Mpa。中心组团(含高质水、杂用水)供水事故保证率不小于70%。(5)景观水补充1. 中心湖水面面积约17.27公顷。作为岛内防洪体系的一部分,这些水体具有相当大的调蓄容积,在平时则作为岛内的景观水体。为补充这些水体日常的蒸发量,并避免水体由于静止形成富营养化从而造成黑臭等现象,有必要对水体采取换水措施。景观水体换水的处理设施可考虑与杂用水处理站合建。根据小谷围岛的地势,可考虑景观换水一次提升至中心湖后,由中心湖分别向各组团内的河涌自流换水。2. 中心组团北及南部片区规划有多处景观用水水面,其冬季补水也应由杂用水处理站提供。3. 上述景观补充水水量、水质、水压目标在进行专项杂用水厂研究后,并经环保部门做出环保评价后确定景观用水水质、补充水量等容量指标。全岛统一规划。8.3 排水工程规划一、 现状概述小谷围岛内现有区域大部分为非城市化地区,地区内无市政雨污水排水系统,由于缺少统一规划,雨污水排放呈无序的状态,雨水和居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现状的几条河涌,造成地区环境恶化,水体污染较为严重。周围河道有新造水道和官洲水道,该河段在丰、枯水期的水质均在类以上,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挥发酚和总汞。枯水期水质为类,挥发酚、总汞等指标达类水质标准,氨氮严重超标;丰水期水质是类,挥发酚、总汞、氨氮等指标达类水质标准。小谷围岛现有河涌情况河流编号附近地名集雨面积F(km2)河长L(km)比降J1地字围1.291.720.002712地字围1.000.790.004363赤堪2.782.560.003144穗石村0.911.410.00935彬社中学0.621.030.01116路村1.581.420.01337八仙台0.691.360.01078南亭2.862.530.002419南亭1.281.20.002810同和1.11.390.003711北亭0.591.820.0048812大道方1.451.570.00687二、 规划依据和设计标准(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J1487(97年版)(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 50289-98(3)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DB44/26-2001(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J13-86(1997年版)(5)广州市污水排放标准 DB4437-90(6)给水排水制图标准 GBJ106-87(7)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2001(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3082-1999(10)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HZB1-1999(11)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1/199-1997(1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13)相关排水工程设计手册三、 排水工程规划概述(1)、规划目标1、 建立与广州大学城建设同步的排水系统,管道收集率95和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达到100%以上。2、保护珠江广州河段,使后航道水质达到级标准。3、结合人工湖及河涌水系,形成并完善雨水收集系统及生态排水系统。(2)、规划指导思想1、提供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免受洪涝危害。2、以人为本、环境为重,水为依托,寓除害于兴利之中,为建成生态型的优美城镇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3、充分利用珠江航道的水环境容量,最大限度地削减排入珠江的有机污染负荷。(3)、规划设计原则1、广州大学城污水系统按接入在建的沥滘污水厂位置进行收集,输送。2、在小谷围岛西侧湿地内(广东科学中心以西)设置污水中途提升泵站,出水管道过官洲水道后,沿规划东侧路接入南洲路污水管道,进入沥滘污水处理厂处理、排放。3、排水管材选用方面本着积极推广,慎重使用的原则,将适时采用新型管材。4、雨水规划结合广州市城市排涝总体规划,合理确定防洪排涝标准、地面标高、河涌设计最高水位控制标高,综合考虑景观湖泊、河涌的调蓄作用,尽量减少泵排数量。排水方式遵循“二级排水,蓄排结合,分散出口,就近排放”的原则。5、雨水管道采用重力流,按满管流设计;污水管道采用重力流,按非满管流设计。7、防洪设计除采用管渠排洪外,还考虑采用优化区域高程,设置涵洞、泄洪道和利用天然冲沟等措施。8、排水规划除应符合城市和区域总体规划外,还应与排水专业规划和其它各相关专业规划相协调一致。此外,排水规划应有一定适应性,应具有较长期时效性,为地区发展留有余地。(4)、排水体制中心组团属于岛内新建地区,根据城市排水规划规范,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应采用分流制。因此本次规划范围内的地区采用完全分流制。 (5)、雨水工程规划1、雨水量预测 区内的雨水量按广州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L/sha) q:暴雨强度l/sha P:设计重现期,取2年 t:t=t1+mt2,t1取10分钟,m取2,t2为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 QqF Q:流量l/s :径流系数,综合迳流系数0.650.75,绿地径流系数0.4 F:汇水面积ha2、雨水管道系统规划岛内雨水经由雨水管道收集后,自内向外、由高到低,沿规划路网,就近排入规划的放射状河涌及区域水体。雨水管道设计时,尽可能分散出流,分片排放,这样既减小了雨水管道管径和埋深,节省了工程投资;又便于管理,保证地区的雨水排放的可靠性和安全性。3、管道平面布置、管径及埋深要求本规划设计中,在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上布置双排管,以减少管道穿越道路的次数,减小雨水口连管和预留支管的长度,有利于管道维护。一般干道(红线宽度50m)在道路一侧布置单排管,减小雨水管道的长度,节省工程投资。规划雨水管道最小管径取600,最小设计坡度取0.002,管径范围为600mm1500mm,箱涵断面BH从1.8m1.2m到2.5m1.5m不等,坡度取0.001。箱涵安全超高采用0.20m。雨水管起点埋深中环路上大于等于2m,其余路段大于等于1.5m。排放口处埋深以控制在河底以上0.5m为宜。排放口管底埋深以控制在河底以上不小于0.5m。(6)、污水工程规划1、 污水量预测:污水排放系数:污水量按日用水量的85%计,K日=1.6综合生活用水量标准:380L/人.日地下水渗入量:按平均日污水量的10%计。用地性质用地面积(km2)用水量指标 (万m3/km2d)需水量(万m3/d)污水量(万m3/d)公共设施用地0.5511.50.550.830.47居住用地0.341.520.310.380.26绿地0.540.10.30.050.160.04市政公共设施用地0.0280.250.50.0070.140.006道路广场用地0.350.510.170.350.14合 计1.81.32.00.92综合生活污水量=9200立方米/日 地下水入渗量=920立方米/日则规划污水量=10120立方米/日2、 污水管网系统规划:小谷围岛竖向总体布局按小谷围岛中部高,四周低控制,内环线道路标高不低于7.7m,中环线道路标高不低于8.1m,外环线道路标高不低于7.7m。依据地形和道路纵坡,岛内污水由地势相对较高的内环线和中环线通过敷设于放射状道路上的污水管道,收集道路二侧服务范围内的污水,自内向外、由高到低,沿规划路网,汇集至地势较低的外环线上的污水总管。内环线和中环线以及放射状道路上主要敷设系统中的污水次干管,外环线上主要敷设系统中的污水总管。3、管材的选择为防止污水渗漏污染、节约能源及方便施工,300mm400mm污水管采用UPVC管等适用管材;管径大于400mm采用钢筋砼管。顶管施工时采用顶管专用钢筋砼管。4、管道平面布置、管径及埋深要求本次规划设计中,为便于管道的维护和减少管道穿越的次数,根据城市工程管线规划规范,在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上布置双排管,以减少管道穿越道路的次数,减小预留支管的长度,有利于管道维护。一般干道(红线宽度50m)在道路一侧布置单排管,减小污水管道的长度,节省工程投资。污水管道的管径为300mm600mm,最小设计坡度取0.003。起点埋深中环路上大于2m,其余路段大于1.5m。8.4 燃气工程规划一、现状概述(一)、广州市燃气供应现状广州市城市燃气供应始于1974年,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1991年建成油制气厂,制气能力可达54万m3日,年用重油量15万吨。以后在油制气厂内相继增建了液化石油气混氮气装置和广石化炼厂尾气的使用工程,使油制气厂的最大日供气能力达到68万m3日,现管道供应37万户居民和部分工业及商业用户。经过20多年的努力,目前广州市居民的生活用燃气为主,至1998年底,城市居民气化率已达91.89%。(二)、小谷围岛中心组团燃气供应现状目前大学城小谷围岛地区的居民生活、餐饮业等使用的燃气主要是液化石油气和燃料油,其中液化气供应方式以瓶装供应模式为主,没有城市管道燃气供应。二、规划依据和设计规范(一)规划编制依据广州市城市燃气发展规划(20002010)。中国市政华北设计研究院和广州市公用事业规划设计院,2000年11月。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2003年1月。中国液化石油气指南广东分册 (广东燃气商会、广东威豪能源有限公司编)。广东省燃气管理条例 广东省人民政府,1997年12月。(二)主要标准和设计规范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1998年版)城市天然气管道工程技术规范DBJ08-65-97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94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原油和天然气工程建设站(厂)场总图设计规范SYJ4891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GB/T971197埋地钢质管道及储罐防腐蚀工程设计规范SY/T784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技术标准SY/T401395输气和配气管线系统ASME B31.8输气管道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Q/BT100195三、燃气工程规划概述(1)编制原则广州大学城对广州市未来产业结构、城市发展方向都将产生重要影响,燃气规划应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结合广州市战略发展总体规划的最新信息,遵循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以整体协调发展为原则。天然气管网线路走向应根据小谷围岛的自然地理条件,贯彻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应充分考虑供气的安全可靠性,力求最经济的投资、最合理的布局、最佳的管线走向。结合小谷围岛燃气使用现状,天然气管网的布局应本着近、远期结合,使系统布局既经济合理又留有发展余地,既可减少前期投入,又有利于目前工程上马,使工程建设尽快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供气方案要做到安全、稳定、可靠,同时又要经济合理,以减少投资和占地。严格遵守国家、行业和部门的有关法规和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的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范,并参考国外先进适用的技术标准。(2)编制期限大学城的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一期建设开发小谷围岛地区,后期建设南岸地区。结合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建设,完成大学城天然气中压管网规划。规划年限为2020年。(3)气源的选择1、根据广州市城市燃气发展规划(2000年2010年),液化天然气将在2006年进入广州,届时广州市的管道燃气将逐步置换为天然气,因此大学城的远期气源应考虑为天然气。2、大学城在液化天然气到来之前的近期气源,建议选用广州油制气,并通过广州市燃气管网的延伸进行供应。 本次燃气规划采用广州市煤气公司气源,近期采用油制气,远期置换为石油天然气(LNG项目)。(4)本次燃气规划主要参数:1、供气参数(1)天然气性质根据广州市城市燃气发展规划(2000年2010年),广东LNG 项目所用的天然气组分如下:广州LNG组分表组份C1C2C3nC4iC4iC5nC5N2体积()91.464.742.590.540.570.010.00.09注:分子量 17.918气态低发热值(00C)39.67MJ/Nm3(200C)36.96MJ/Nm3液相密度 456.5kg/Nm3气相密度(00C) 0.802kg/Nm3气态(200C)/液态膨胀系数611华白指数 55.7139.67MJ/Nm3(2)人工煤气(油制气)的性质根据广州市煤气公司提供的现有广州市油制气的组分资料如下:广州油制气组分表组份CH4多碳烯H2COCO2N2O2体积()13.416.536.112.46.312.62.7气体密度(00C) 0.86kg/Nm3气态热值(00C) 27.17MJ/Nm32、各类用户的耗气定额大学城中心组团天然气主要用于大学城生活用气(餐饮、生活热水、办公室、实验室)及员工居民用气。根据广州市城市燃气发展规划(2000年2010年),近期,确定居民平均年耗热量为65万大卡/人年(2720MJ/人年),取天然气热值为39.67MJ/m3,远期,确定居民平均年耗热量为68万大卡/人年(2847MJ/人年)。3、用气不均匀系数城市各类燃气用户用气不均匀性取决于气候条件、居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习惯、工业企业的工作班次、建筑物内用气设备的使用情况等。因此不同的用户,用气的不均匀性也是不一样的。燃气的各类用户都有其用气规律,体现在用户的月、日、时的不均匀性上。(1)、居民用气月不均匀性居民生活用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用气量较少,气温较低的季节用气量较多。KM计算月中平均日用气量/年平均日用气量(2)、居民用气日不均匀性居民用气日不均匀系数反映居民在计算月每日用气的变化情况。Kd计算月中最大日用气量/计算月平均日用气量(3)、居民用气小时不均匀性居民用气小时不均匀系数反映居民在计算月每天用气的变化情况,其不均匀性最为明显。Kh的选取受居民用气灶具数量,天气情况,就餐时间集中等因数影响。综合大学城用气的各种条件因数,并参照广州市城市燃气发展规划,确定小谷围岛地区用气的高峰系数为:月不均匀系数Km=1.27;日不均匀系数Kd=1.16;时不均匀系数Kh=2.65。(5)耗气量预测中心组团城市燃气主要用于公寓、实验室、学术交流中心、会议中心、酒店等,其计算用气量如下:大学城一期各组团用户耗气量汇总表组团编号用气性质油制气天然气高峰小时耗气量年平均日耗气量年耗气量高峰小时耗气量年平均日耗气量年耗气量M3/hM3/天X104M3/年M3/hM3/天X104M3/年中心组团公建3835.623603.8861.52631.616194.3591.1(6)外围市政燃气管网及接口方式根据广州市天然气规划气源的分布和城市总体布局,大学城天然气气源接自广州市天然气主干管网。为了提高供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次规划拟采用分期建设的方式,逐渐形成双向路干管向大学城供气。第一路为沿新规划的南洲路随道路施工敷设至中部快线,再沿中部快线南下至三围附近过江,从小谷围岛西部进入大学城,根据广州市远期天然气管网规划,此管线在华南快速线以西选用DN600管径,主要考虑其作为市区管网连接天然气门站的主干道之一,在华南快速线以东至大学城选用DN400管径。为保证大学城能按时通气,拟先采用此路管道向小谷围岛供气。第二路从琶洲岛新港东路主干管接管,沿规划建设的科韵路南段敷设管道,从从小谷围岛北部进入大学城。选用管径为DN400。(7)中心组团内部燃气管网规划中心组团内部均采用低压输配管网供应各用户,低压管道沿组团内部主干道和岛内市政道路呈支状布置,管道埋深0.9m。市政燃气管网沿中环路敷设,设计压力为0.4Mpa,最高运行压力为0.2Mpa。(8)区域调压站的设置1、调压站设置的数量和面积根据全岛的燃气工程管线规划,本组团在沿中环路两侧的区域内各设一区域调压站,每个区域调压站面积约为40平方米。调压后低压燃气压力为3000Pa。中心组团北部片区区域调压站主要负责整个北部区域用气,出口管径为DN250。中心组团南部片区区域调压站主要负责整个南部区域用气,出口管径为DN250。2、调压站(含调压柜)与其他建筑、构筑物的安全间距如下表所示:调压站(含调压柜)与其他建筑、构筑物的水平净距(m)设置 形式调压装置入口燃气压力级制建筑物外墙面重要公共建筑物铁 路 (中心线)城镇 道路公共电力变配电柜地上单独建筑中压A(0.4Mpa)6.012.010.02.04.0中压B(0.2Mpa)6.012.010.02.04.0(9)管材的选用中心组团内部的埋地管网采用球墨铸铁燃气专用管材或聚乙烯塑料管(PE管)等优质管材。并切实做好管道防腐工作。(10)燃气置换1、置换工程的指导思想天然气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优质燃料已被世界各国采用,特别是其对环境保护所起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置换工程据已取得的经验可知,置换区域的划分与管网结构、地理环境、人民生活水平、习惯、安全教育、宣传等工作密切相关。因此,置换工作必须全面考虑认真细致地制定综合方案。2、置换原则(1)全面分析现有人工煤气管网中存在问题,采用更新改造和加强巡查相结合的方法,消除事故隐患。(2)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管网、设备、燃具,即既考虑置换的安全性又严格控制置换投资。(3)尽量减少置换对燃气用户的干扰,确保安全置换、社会安定。3、管网置换方案整个大学城的置换方案为:由南洲路引进天然气,根据岛内中环路上燃气干管分段阀门的设置,从广东科学中心开始置换,由西往东北的顺序分组团地块进行置换,没有置换到的组团继续由科韵路南段供应油制气。根据岛内管网的总体设置,中心组团北区为最后置换区,在置换中心组团北区时。相应关闭科韵路南段的燃气管主阀,实现大学城燃气工程的置换。在油制气置换天然气时,需按相关行业规范对设备、器具做相应调整。8.5 电 力 规 划概况:本规划是继大学城总体规划,大学城道路交通及市政工程综合规划编制完成后,仅对中心组团进行的控制性电力规划。规划依据:(一)、国家标准、规范:1、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3、广东省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送审稿)4、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能源电1993228号文1993年3月)(二)、有关文件: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道路交通及市政工程综合规划;其他有关电力规划的设计规范、标准等;有关广州市电力总体规划;广州市番禺片区电力规划。电力工程负荷预测:负荷密度法:基于大学城的用电性质,在“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道路交通及市政工程综合规划”的基础上,采用分类建筑综合负荷密度法计算用电负荷,分类综合用电指标如下表:地块编号地块性质地块性质用地面积用电指标需用系数同时系数计算负荷编号变电所容量开关房容量(m2)(W/m2)(kW)(kVA)(kVA)N1-1R21二类住宅用地13180650.40.9308.412 #13X500K1=6580N1-2R21二类住宅用地7913650.40.9185.164 N1-3R22幼儿园2881650.850.695.505 N2-1R21二类住宅用地11891650.40.9278.249 N2-2R21二类住宅用地10585650.40.9247.689 1115.020 N3-1C22商业金融用地67751000.850.8460.700 #21X630460.700 N3-2C21商业金融用地45541000.850.8309.672 #31X500N3-3G11公园1580050.650.841.080 350.752 N3-4CR3商业办公用地213251000.750.81279.500 #43X630N3-5S22广场用地547351127.365 1306.86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