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雁门太守行教案_第1页
初中语文雁门太守行教案_第2页
初中语文雁门太守行教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雁门太守行教案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了以下的内容,雁门太守行教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初中语文雁门太守行教案一复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行”的文体。2、巩固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提高欣赏力。3、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4、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复习重点: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把握诗词主题及感情?复习难点:赏析本诗艺术特色,品味诗歌语言的妙处。复习方法:导学互动复习时间:一课时复习过程:一、提纲导学:(一)、激情导入:1、导入:我们这次要欣赏的两首诗或以旧题写当时战事,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或写人世间诀别,表达对山河沦丧的无限悲愤,对家乡亲人无限依恋和抗战到底的坚定信念。两首诗很巧合,作者都是两个十七岁的少年。看他们在十七岁的年龄写出了什么样的诗,先来学习雁门太守行。(二)出示导纲:1、说说作者简介。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3、理解诗歌大意,体会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所展示的画面。并赏析这两句话。(出示复习目标,然后先让学生根据复习目标自主设纲,然后老师点拨充实导纲)(三)、自学设疑:学生结合师生共同设计的导纲自主复习本首诗,书面回答导纲中的并几个问题,对导纲中未预设的问题,书面列出来,完善导纲,老师在教室里巡视,督促学生自学,接受个别学生质疑问难。二、合作互动:(一)、小组讨论:学生在自主复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自学难以解决和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要求学生站立交流)(二)、展示评价:1、展示评价分工:题号 展示 评价 1 2 3 4 5 2、展示(主要书面展示)在学生小组讨论即将结束时将展示分工列在黑板上,展示时,几名学生同时登台书面展示。非展示同学继续完善导纲,或结合同学的展示内容及时记录、提问补充。展示要求:(1).书面展示要字迹规范、整洁,书写迅速。(2).口头展示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3).非展示同学要结合展示来点评,迅速记录,认真的纠错和补充。(评分标准:扣住要点,表述简洁4分、书写认真,干净清晰1分)3、评价初中语文雁门太守行教案二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背景,理解诗意。2、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3、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他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代表作品: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自主学习:翻译句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初中语文雁门太守行教案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提高欣赏力发展联想、想象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体会诗中情,讨论理解诗中意,潜心品析发现诗中美,继而发挥想象感受全诗意境。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激发热爱诗歌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李贺勤奋写诗,带诗拜谒韩愈的故事导入,引出雁门太守行 (二)、作者简介李贺,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三)、朗读诗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jio si yn zh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jun zhng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xi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四)、解题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诗人李贺用它创作了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五)、背景介绍唐代中期,各地藩镇拥兵自重,不服从朝廷。于是朝廷派兵讨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诸镇为祸尤烈。河北易水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年之长。此诗写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镇之间的战争状况。 (六)、检验预习,解读诗歌大意(请个别同学分享)1、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2、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3、半卷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4、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七)、思考问题(请个别同学分享) 全诗作者构思唐军的活动哪三幅画面? 首联:对峙 颔联:交战 颈联:偷袭 (八)、赏析诗歌(学生讨论回答)李贺的诗在风格上想象奇谲,辞采诡丽,变换缤纷,刻意创新。请同学们运用学过的诗歌鉴赏技巧来品一品这首诗。 ? 鉴赏诗歌的技法?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对偶 、用典等) ? 炼字? 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抒情 、议论 )? 描写手法(正面 、侧面 、动静 、虚实、 感官角度 、视觉位置角度等) ?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等) 1、 黑云压城城欲摧比喻把敌军压向边城比喻成黑云压城和夸张的手法。 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2、四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渲染了苍凉悲壮的战地气氛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4、 “临易水”引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意气风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豪情。 5、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这首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如在“黑云”“夜紫”的背景下,点染以“金鳞”“燕脂”“红旗”等,画面色彩斑斓,显得奇异诡谲。 (九)探究诗歌主旨雁门太守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绘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 (十)、总结并朗读诗歌此诗有声有色地描写了从急行军到战斗的全过程。色彩凝重,景物鲜明,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气氛,突出将士浴血奋战的勇武形象,歌颂将士们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 (十一)、拓展延伸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 王昌龄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北宋 苏轼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南宋 陆游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