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和结果解读PPT课件_第1页
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和结果解读PPT课件_第2页
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和结果解读PPT课件_第3页
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和结果解读PPT课件_第4页
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和结果解读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和结果解读(如何看检验单),检验科副主任吴辉云副主任检验师,-,2,引言,前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非神仙,食人间烟火,吃五谷杂粮,孰能无“病”“病”:生理、心理、机理未病(预防、调理)、现病(治疗),-,3,引言,实验室检测项目:能为临床医生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多样的、全面的、具体的选择。检验结果的解读:能为临床医生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等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4,看化验单的常识,常见的表示方式(符号和数字或文字)1、阳性:+或(+)或或阳性或+2、阴性:-或(-)或阴性3、升高:或H4:降低:或L5:其他表达方式,-,5,一:血液常规检查,血常规检验报告单WBC白细胞13正常值为成人410E9-1010E9/L;RBC红细胞2正常值为男性4.010E12-5.510E12/L;女性3.510E12-5.010E12/L。HGB血红蛋白正常值为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异常判断:血红素量越低,贫血程度越严重。HCT红细胞压积正常值为0.37-0.5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正常值为80-94flMCH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正常值为27-35pg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正常值为320-360g/LPLT血小板总数正常值为100-30010E9/LLYM%淋巴细胞正常时为0.2-0.4MXD%中值细胞比正常时为3.5-14%NEUT%中性白细胞正常时为2-710E9/LPDW红细胞分布宽度正常值为9.5-16%0,-,6,正常值参考值,白细胞计数(WBC):新生儿:20109L2岁:11109L成人:(410)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嗜中性粒细胞(N):0.500.70(出生后2天2岁0.310.40)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直接计数:(50300)106L嗜碱性粒细胞(B):0.00.01直接计数:(2050)106L淋巴细胞(L):0.200.40直接计数:(1.6840.404)109L单核细胞(M):0.010.08直接计数:(0.1960.129)109L未成熟细胞:0.030.10血红蛋白(Hb):新生儿:180190gL成人:男:120160gL女:110150gL红细胞计数:男:(4.05.5)1012L女:(3.55.0)1012L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7,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WBC):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脓肿、脑膜炎、肺炎、阑尾炎、扁桃体炎等),某些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烧伤,急性出血,恶性肿瘤及某些金属(如铅、汞等)中毒。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情绪变化及注射肾上腺素后等。减少:某些传染病(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病毒性肝炎、沙门菌属感染等),再障,非白血性或亚白血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组织细胞病,脾功能亢进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放射治疗,肿瘤化疗及某些药物(磺胺、氯酶素等)反应等。,-,8,白细胞分类计数:嗜中性粒细胞(N):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可伴有核左移及中毒颗粒),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某些恶性肿瘤及广泛组织损伤等。减少:基本与白细胞总数减少相同。嗜酸性粒细胞(E):增加: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热带性及非热带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某些血液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减少: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嗜碱性粒细胞(B):增加: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及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铅、锌中毒等淋巴细胞(L):增加:某些细胞及病毒感染(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某些慢性感染等。减少:细胞免疫缺陷病,放射病。相对性淋巴细胞减少见于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时。单核细胞(M):增加: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斑疹伤寒,疟疾,重症结核,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网状细胞肉瘤等。未成熟细胞:增加:白血病,骨转移性肿瘤等。,-,9,临床意义,血红蛋白(Hb):增加:失水,腹泻,大面积烧伤,各种原因所致的红细胞增多症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呈相对性Hb增高。减少:贫血,失血,慢性消耗性疾病等。红细胞计数(RBC):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液浓缩,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高原性心脏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减少:各种原因所致贫血,白血病,勾虫病,急慢性失血等。,-,10,临床意义,血小板计数(BPC):增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后,骨折,急性出血,大手术后,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结核病,急慢性骨髓炎,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某些恶性肿瘤(如何杰金病、淋巴瘤等),血小板减少症恢复期(反跳性升高)及剧烈活动后等。降低: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SLE,再障,骨髓移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重症缺铁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Evan氏综合征,巨脾症,脾功能亢进症,脾肿瘤,Gaucher氏病,Letterer-Siwe氏病,病毒感染,立克次体感染,某些细菌感染,组织胞浆菌病,疟疾,DIC,肝病,尿毒症,血管源性肿瘤,大量输入库血,新生儿溶血,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子痫,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抗肿瘤药及其他骨髓抑制药物反应,放射病及放射治疗等。,-,11,二:尿常规检查,正常值尿酸碱度(pH):5.07.0透明度:透明;颜色:淡黄或黄色;尿糖试验:阴性;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HP红细胞01个HP(儿童)3个HP上皮细胞0少量HP管型0HP或偶见透明管型尿蛋白:阴性(加热加醋酸法、磺基水杨酸法等),-,12,临床意义,尿酸碱度(pH):增高:呼吸性碱中毒,某些代谢性碱中毒,泌尿系变形杆菌感染,肾小管性酸中毒,应用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降低: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低钾性碱中毒,应用氯化铵等酸性药物等。透明度:新鲜尿浑浊可见于:尿酸盐沉淀(浓缩的酸性尿冷却后,有淡红色尿酸盐结晶析出,加热加碱后转为透明),磷酸盐和碳酸盐沉淀(呈淡灰色,加酸可溶解),脓尿,菌尿等。颜色:红色:血尿。浓茶或酱油色:血红蛋白尿。深黄色:胆红素尿。白色乳样:乳糜尿,脓尿。尿糖:增高:糖尿病、肾性糖尿病,甲亢等,内服、注射大量葡萄糖,精神激动。,-,13,临床意义,尿沉渣镜检:白细胞增多: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泌尿系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泌尿系结核(肾结核、膀胱结核),泌尿系肿瘤(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红细胞增多:泌尿系结石、结核及肿瘤,肾小管肾炎,泌尿系血管畸形,出血性疾病等。管型增多:红细胞管型:肾脏病变急性期。白细胞管型(脓细胞管型):化脓性感染(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上皮细胞管型:急性肾炎,急进型肾炎,子痫,重金属中毒,化学物中毒,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等。颗粒管型:慢性肾炎,急性肾炎后期,药物中毒,类脂性肾病,急性肾衰(肾衰管型)等。蛋白:阳性: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隐匿型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中毒性肾病,妊娠,妊娠毒血症,SLE,多发性骨髓瘤。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肾移植后,剧烈活动,高热,寒战等。,-,14,三:粪便常规检查,正常值颜色:棕黄性状:软,柱状。镜检:红细胞:无白细胞:偶见。巨噬细胞:无。脂肪球:偶见夏科雷登结晶:无寄生虫卵:无肠粘膜上皮细胞:无肿瘤细胞:无食物残渣和肌肉纤维:偶见结缔组织:偶见淀粉颗粒:可见,-,15,临床意义,颜色:红色:下消化道出血。黑色:上消化道出血,食入炭末,动物血等。灰白色:阻塞性黄疸。酱色:急性阿米巴痢疾。绿色:乳儿消化不良。性状:脓血便:细菌性或阿米巴痢疾,结肠肿瘤,慢性血吸虫病,大肠杆菌性肠炎等。粘液状:细菌性或阿米巴痢疾,急性血吸虫病,结肠憩室炎,结肠癌等。鲜血便:肛门或直肠出血。米汤样:霍乱。水样:食物中毒,婴幼儿腹泻,急性肠炎,急性肠道传染病。羊粪样:痉挛性便秘,老年习惯性便秘。凝乳样:婴儿消化不良。柏油样:上消化道出血。白陶土样:完全性胆道阻塞,钡餐检查后。,-,16,临床意义,镜检:红细胞:有红细胞:下消化道出血:结肠癌、直肠息肉、痔疮等。急性阿米巴痢疾,急性血吸虫病。白细胞:增多:结肠、直肠、小肠细菌性或非细菌性感染,变态反应性肠病或其他原因所致肠病等。巨噬细胞:有巨噬细胞: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脂肪球:大量脂肪球见于胆道感染,胆道阻塞,胰腺功能障碍,结肠炎,乳糜泻等。夏科-雷登结晶:有夏科-雷登结晶: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寄生虫卵:有寄生虫卵:粪便中可发现:蛔虫卵,勾虫卵,蛲虫卵,姜片虫卵,鞭虫卵,肺吸虫卵,血吸虫卵,肝吸虫卵,条虫卵,人毛滴虫卵,蓝氏贾弟鞭毛虫卵,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及包囊,纤毛虫卵等。肿瘤细胞:结肠癌、直肠癌可见恶性肿瘤细胞。食物残渣和肌肉纤维:增多:肠蠕动亢进,腹泻,蛋白消化不良,慢性胰腺炎,胰头或乏特壶腹癌等。如见到肌纤维的纵横纤维,甚至肌细胞核,表示胰腺外分泌功能严重受损。结缔组织:增多:胃病伴胃蛋白酶缺乏,腹泻等。淀粉颗粒:增多: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17,生化检检验报告单,项目名称单位结果参考范围提示钾mmol/L6.53.5-5.5钠mmol/L135-145氯mmol/L96-108钙mmol/L1.22.1-2.7铁mmol/L9-28磷mmol/L0.8-1.48总蛋白g/L60-80白蛋白g/L34-48球蛋白g/L20-35前白蛋白mg/L200-400总胆红素umol/L3.4-25直接胆红素umol/L0-8间接胆红素umol/L3-20谷丙转氨酶U/L0-60谷草转氨酶U/L0-50碱性磷酸酶U/L32-130总胆汁酸umol/L2.4-15胆碱酯酶U/L5000-12000,-,18,生化检检验报告单,项目名称单位参考范围提示r-谷胺酰转酞酶U/L0-50乳酸脱氢酶U/L95-200磷酸肌酸激酶U/L30-150磷酸肌酸同工酶U/L0-25a-羟丁酸脱氢酶U/L70-140尿素氮mmol/L2.9-7.5肌酐umol/L53-115尿酸umol/L130-42血糖mmol/L3.9-5.6总胆固醇(CHOL)mmol/L2.8-5.2甘油三酯(T.G)mmol/L0.4-1.7高密度胆固醇脂蛋白(HDL-C)mmol/L0.91-1.55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LDL-C)mmol/L2.58-3.12载脂蛋白AI(APO-AI)g/L1.2-1.6载脂蛋白B(APO-B)g/L0.8-1.05,-,19,生化检验的组合,电解质钾mmol/L3.5-5.5钠mmol/L135-145氯mmol/L96-108钙mmol/L2.1-2.7铁mmol/L9-28磷mmol/L0.8-1.48,-,20,生化检验的组合,肝功能总蛋白g/L60-80白蛋白g/L34-48球蛋白g/L20-35前白蛋白mg/L200-400总胆红素umol/L3.4-25直接胆红素umol/L0-8间接胆红素umol/L3-20谷丙转氨酶U/L0-60谷草转氨酶U/L0-50碱性磷酸酶U/L32-130总胆汁酸umol/L2.4-15胆碱酯酶U/L5000-12000r-谷胺酰转酞酶U/L0-50,-,21,生化检验的组合,肾功能尿素氮mmol/L2.9-7.5肌酐umol/L53-115二氧化碳mmol/L22-29糖尿病血糖mmol/L3.9-5.6痛风尿酸umol/L130-420,-,22,生化检验的组合,血脂总胆固醇(CHOL)mmol/L2.8-5.2甘油三酯(T.G)mmol/L0.4-1.7高密度胆固醇脂蛋白(HDL-C)mmol/L0.91-1.55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LDL-C)mmol/L2.58-3.12载脂蛋白AI(APO-AI)g/L1.2-1.6载脂蛋白B(APO-B)g/L0.8-1.05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U/L95-200磷酸肌酸激酶U/L30-150磷酸肌酸同工酶U/L0-25a-羟丁酸脱氢酶U/L70-140谷草转氨酶U/L0-50,-,23,生化检验的组合,营养状况血清铁mmol/L9-28前白蛋白mg/L200-400胰腺炎淀粉酶(血)U/L25-140淀粉酶(尿)U/L100-1200,-,24,乙肝五项检查,乙肝五项检查(两对半)表面抗原(HBsAg)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是否有保护性抗体抗原(HBeAg)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抗体(抗-HBe)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核心抗体(抗-HBc)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可以通过HBVDNA检测反映出肝脏内是否有乙肝病毒的存在以及是否在进行复制。做这种检测可以使结果更加准确。,-,25,大三阳与小三阳,大三阳表面抗原(HBsAg)+抗原(HBeAg)+核心抗体(抗-HBc)+这种情况通常反映病毒复制是比较活跃的。,-,26,大三阳与小三阳,小三阳表面抗原(HBsAg)+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对于小三阳病人应该进行DNA检测,如果是阳性那么就反映病毒的复制是活跃的,如果检测为阴性那么就反映病毒受到抑制,病毒复制是不活跃的。,-,27,乙肝两对半常见结果模式,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简要意义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HBsAg:是乙肝病毒标志物,表示患有乙肝;HBeAg、HBcAb:表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HBsAb、HbeAb:表示机体产生免疫力抵抗病毒,趋于恢复。+-慢性表面抗原携带;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潜伏期后期+-+-急性乙肝早期,传染性强+-+-+急慢性乙肝,传染性强+-+急慢性乙肝,具传染性+-+急慢性乙肝,传染性弱,-,28,乙肝两对半常见结果模式,+-+急慢性乙肝,传染性强,乙型肝炎e抗原变异-+乙肝核心抗隐性携带,有乙肝既往有感染史-+急性乙肝恢复期或既往有感染史-+-+乙肝恢复期,具备免疫力-+-接种疫苗,乙肝恢复,具备免疫力+-+-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易转阴+-+急性乙肝趋于恢复;慢性表面抗原携带+-+-乙肝感染后已恢复,-,29,乙肝两对半常见结果模式,-,30,乙肝两对半常见结果模式,-,31,观点,认为加号多就说明是得了肝炎的观点是错误的病原学的检查(两对半检查)只是反映出病人是否感染了病毒,以及病毒是否复制,至于是否发病还是要根据肝功能检查的结果才能确定是否得了肝病,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肝细胞受损的情况。,-,32,乙肝二对半检查结果分析,乙肝病毒存在三对抗原抗体系统,即表面抗原(HbsAg俗称澳抗)和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因核心抗原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血清中不能表达,检测困难,故只能检测二对半而不能检测三对,所以称为二对半。当五项全部阴性,说明没有感染过乙肝,属于健康者,如出现抗-HBs阳性,或抗-HBs和抗-HBc阳性,上述情况可能是注射过乙肝疫苗或感染乙肝后治愈而出现的保护性抗体。乙肝病毒“大三阳”(指HBsAg、HBeAg、抗-HBc阳性)、乙肝病毒“小三阳”(指HBsAg、抗-HBe、抗-HBc阳性)或乙肝病毒1、5阳(指HBsAg、抗-HBc阳性)。这三种情况临床多见,并不能表示肝功能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大三阳”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小三阳”、“1、5阳”说明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明显降低,传染性弱。但如果HBVDNA呈阳性,则有可能存在病毒变异,仍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果有上述几种情况,肝功能正常,即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33,肝功检查出现了哪些异常就说明得了肝炎呢?,比如转氨酶升高说明肝细胞受损,可以说就是肝功能不正常了,也就是得了急性肝病,对于慢性肝病来说可能就处于活动期。胆红素升高(有了黄疸)说明肝功能处于一种破坏的状态。,-,34,如果肝功没有异常,病毒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吗?,感染乙肝病毒引起肝脏损害的主要机理是容易引起机体的免疫紊乱,乙肝病毒本身对肝脏的直接损害非常弱,很多病人有病毒存在而且病毒复制非常活跃,但是肝脏却没有任何损害,这种病人我们称之为病毒携带者,这种携带的状态可以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可以终身不犯病。有一部分病人携带病毒后可能会引起肝脏的损害,因此临床上对于携带病毒而没有肝脏损害的人不需要进行更多的治疗。病毒携带者尤其是大三阳和DNA阳性的患者,病毒复制非常活跃,传染性也是非常强的,但是乙肝病毒主要的传染途径是血液传染,一般的接触传染性是比较低的。,-,35,乙肝化验单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就说明应该进行治疗了?,乙肝病人最主要的就是要在肝脏出现炎症、受到损害,尤其是损害比较重的时候(出现黄疸或其他症状),化验指标转氨酶高或胆红素异常,这时就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应该把病原学检查和肝功能检查区分开来,一旦发现了病原学异常(大小三阳)就应该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但是也不用过分紧张,因为病毒携带是有可能终身健康携带的,只有在肝功能异常的情况下才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36,去除乙肝病毒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目前完全清除乙肝病毒确实有很大的难度,完全清除率(并非彻底)大约只有10左右。目前治疗乙肝的药物非常多,主张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千万不要根据广告去吃药,这样不仅得不到好的治疗,甚至还会引起肝脏的炎症,加重对肝脏的损害。,-,37,治疗的最佳时期是什么?,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期就是在肝脏有炎症(转氨酶高)时,这时就反映机体的免疫对病毒有一定的作用,这时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效果就会非常好。如果肝脏处于一个很稳定的状态,这时用抗病毒的药物效果确实不是很理想。总之什么时候需要治疗以及用什么药物患者应该到专科医院进行检查,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对于那些不需要用药的病毒携带者最重要的就是要进行定期监测,36个月进行肝功监测,每年做一次B超,用这种方式监测肝脏损害是否出现,一旦出现损害就一定要进行治疗。,-,38,长期携带乙肝病毒是否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有什么预防的方法?,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可能转成慢性肝炎,最后发展为肝硬化。慢性肝炎患者只有20,甚至不到20会发展为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形成肝癌的发生率也不超过20。预防的方法很重要的就是要进行定期的复查、保持身体免疫机能、心情愉快、避免感冒。,-,39,孕妇的HbsAg和抗HBc两项为阳性,请问对胎儿有没有影响?,HBsAg和抗HBc两项为阳性,如果在以前没有疫苗的时候,孩子100会被传染,而现在我们已经有了高效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当孩子生下来的时候首先要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紧接着就要注射乙肝疫苗,通常8090%的乙肝病毒是可以被阻断而不会感染乙肝,还有10的情况(宫内感染)如何进行感染阻断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40,忠告:,1、乙肝化验包括肝功检查和病毒检测勿盲目检查2、有乙肝病毒并不代表有肝脏损害3、肝功是否正常决定治疗的必要性4、切勿盲目用药,-,41,免疫检验项目,甲状腺功能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FT3)血清甲状腺素(T4/FT4)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42,免疫检验项目,性激素测定血清HCG血清泌乳素血清促卵泡激素(FSH)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P)雌二醇(E2)睾酮(T),-,43,免疫检验项目,贫血指标血清铁蛋白血清VB12叶酸心脑血管疾病血清肌钙蛋白I(CTnI)同性半胱氨酸(tHCY),-,44,免疫检验项目,糖尿病检测血清胰岛素(INS)血清C肽测定胃病检测胃幽门螺杆菌测定(HP),-,45,免疫检验项目,肿瘤标记物广谱标记物:CEAAFP血清铁蛋白磷、腺癌:细胞角蛋白19-片段,-,46,免疫检验项目,小细胞肺癌:神经元特异性烯脂酶(NSE)前列腺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T)乳腺癌:CA153,-,47,免疫检验项目,卵巢癌CA125胰腺、胆道肿瘤CA199消化道、呼吸道肿瘤CA24-2CA724,-,48,免疫检验项目,免疫系统疾病检测IgG、IgA、IgM、IgEC3、C4ANA、抗双链DN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ENA全套(14项)ASO、RF*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转铁蛋白、2、1微球蛋白、尿微量蛋白,-,49,凝血项目,常规项目,PT,APTT,TT,Fib/Fg,DD,-,50,凝血基础理论,-,51,凝血基础理论,一期止血:是指血管和血小板参与形成成初级血栓的凝血过程(血管期,细胞期)二期止血:由血浆凝血因子相继酶解激活,最终生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的凝血过程(血浆期),-,52,凝血因子常识,迄今已证实有14个因子参与凝血过程,除Ca+外,都是蛋白质正常血液中,除组织因子,都可以在血浆中找到以罗马数字命名除激肽系统外的凝血因子,其中Ca+为在书写和拼读上,Ca+不叫;纤维蛋白也不称为因子合成场所:大部分且主要在肝脏,其他内皮细胞,巨核细胞,-,53,凝血因子的一般特性,依赖维生素凝血因子:因子、接触系统因子:因子、PK、HMWK凝血酶敏感因子:因子、XIII,-,54,凝血项目,凝血酶原时间(PT)11.8-15.1S活动度(PT%)70%-50%国际标准化比值(INR)0.8-1.5S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32-43S凝血酶时间(TT)11-18S纤维蛋白原(FIB)2-6g/LD-D二聚体(DD)0.3mg/L,-,55,PT临床意义,临床意义:PT是外源性凝血系统较为敏感、简单和常用的筛选试验。PT延长:见于先天性因子、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或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症、肝脏疾病、口服抗凝剂等;PT缩短:见于先天性因子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性疾病等;,-,56,PT相关的一些问题,凝血因子FVII,FX,FV和凝血酶原PT延长可发生在30%凝血酶原,或其他相关因子10%肝病导致凝血蛋白合成能力一过性下降,或总合成能力在50%以下时纤维蛋白原中度肝脏病变就可以导致纤维蛋白原合成减少或发生获得性异常纤维蛋白血症纤维蛋白原1g/L可以导致凝血实验结果严重影响OtherfactorsPRP和温度(冷血浆待测缩短),-,57,PT相关的一些问题,各种血栓性疾病的二级预防:如华法令遗传性或获得性出血的筛查:出血性疾病(如VK缺陷,延长在INR2以上)如DIC,但主要用于评估DIC发展阶段,不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单纯正常或延长都不足以确定是否出血FVII,FX,FV,FII的改变,-,58,APTT,临床意义:APTT为内源凝血系统较为敏感、简单和常用的筛选试验。APTT延长:见于内源凝血系统的因子(XII、XI、X、IX、VIII、V、II、I)先天性减少、缺乏,纤溶亢进,维生素K缺乏症,严重肝脏疾病;APTT缩短:见于先天性因子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性疾病;普通肝素治疗的首选监测指标。,-,59,APTT相关的一些问题,凝血因子FVIII,FIX,FXI,FXII,HMWK因子VIII和IX30%即可延长,但其他因子只有10%到20%凝血酶原,FV,FX(单个因子缺陷影响小)纤维蛋白原的影响,-,60,APTT相关的一些问题,各类抑制物针对单一凝血因子的抑制物高凝状态(以APTT、PT均缩短和Fg增高同时存在为准)凝血系统活性增强监测肝素治疗(必须检测出0.5u/ml的抗Xa;对LMWH不敏感)遗传或后天出血筛选(如血友病A,B中型以上)(如DIC,但也是以分期价值为大)狼疮抗凝血物的筛选,-,61,TT,临床意义:TT延长:表示纤维蛋白原数量或功能下降;抗凝物增加(以DIC时纤维蛋白原消耗为多见,也可见于先天性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原发性纤溶、肝脏病变、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增多及FDP增多等。)TT缩短:主要见于高纤维蛋白原血症。,-,62,临床意义,含量增多:见于感染(病毒、细菌)、恶性肿瘤、糖尿病、结缔组织病、肾病综合征、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急性肾炎、尿毒症、外科手术后、休克、放疗、妊娠等非特异性应急反应及老年人含量也会相对增多含量减少:见于DIC的中、晚期及继发和原发性纤溶亢进、严重肝脏损伤、溶栓治疗后、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63,DD临床意义,临床应义:DVT/PE的排除诊断较好的指标(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DIC的诊断和监测溶栓治疗的监测预测动脉粥样硬化、心梗复发恶性肿瘤的转移预测术后血栓形成,-,64,微生物检测项目,培养普通培养24-48小时出结果血液(体液)培养7天出结果鉴定各种类的细菌、支原体、衣原体药敏S:敏感R:耐药I:中介MIC:最小抑菌浓度,-,65,微生物检测项目,涂片找细菌:G+球菌、杆菌:菌群失调、感染G-球菌、杆菌:菌群失调、感染G-双球菌(细胞内、外):淋球菌感染真菌:菌群失调、感染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抗酸杆菌:结核艰难梭菌(粪便):药物引起的菌群失调,-,66,微生物检测项目,特殊耐药菌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CN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ESBLs产内酰胺酶肠杆菌*棒酸、它唑巴坦、舒巴坦钠,-,67,高血脂饮食禁忌,高血脂病人一般的饮食原则是“四低一高”,即低能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高纤维膳食。因而,在选择食品的时候,也根据此原则进行选择,以下是高血脂病人宜忌食品:1、碳水化合物食品适宜的食品米饭、粥、面、面类、葛粉汤、芋类、软豆类应忌的食品番薯(产生腹气的食品)、干豆类、味浓的饼干类,-,68,高血脂饮食禁忌,2、脂肪类食品适宜的食品植物油、少量奶油、沙拉酱应忌的食品动物油、生猪油、熏肉、油渍沙丁鱼3、蛋白质性食品适宜的食品脂肪少的食品(嫩肉、牛、猪的瘦肉、白肉鱼)、蛋、牛奶和牛奶制品(鲜奶油、酵母乳、冰淇淋、乳酪)、大豆制品(豆腐、纳豆、黄豆粉、油豆腐、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