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九歌国殇》教学设计案例_第1页
古诗《九歌国殇》教学设计案例_第2页
古诗《九歌国殇》教学设计案例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九歌国殇教学设计案例 九歌国殇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这是追悼楚国阵亡士卒的挽诗。此诗分为两节,第一节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第二节颂悼楚国将士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古诗九歌国殇教学设计案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古诗国殇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楚辞的一般特点;学习*刚健质朴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意境的分析来把握诗歌 。 态度价值观:体会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 重点:诗歌第一段战斗的激烈场面。 难点:屈原对战士的高度评价,并上升到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在中国漫长的五千年历史中,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志士,屈原就是其中最早最著名的一位代表;在群星闪烁的中国文学长河中,有着无数歌颂爱国主义、歌颂牺牲精神的光辉诗篇,国殇就是其中最早,最著名的一篇。 一、 介绍楚辞和屈原的常识 1、我国继诗经之后的第二部古代诗歌总集,西汉刘向编,东汉王逸注,全书一屈原的作品为主,如离骚、天问、九歌等,其他各篇大都承袭屈赋的形式,如宋玉,贾谊等。 因为它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为楚词 2、屈原,名平,早年得楚怀王信任,官左徒,不久,因受到贵族政治集团的诋毁,被怀王疏远,放逐汉北。顷襄王又被流放到沅、湘流域。当他走到湘水附近的汨罗江时就自沉而死。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其作品充满着政治热情和爱国主义的精神,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不朽典范。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歌而改编的组诗,共11首。 3、背景介绍(课文导读)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三强鼎立。秦、楚、齐三国都有实力通过兼并战争,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屈原高瞻远瞩,主张联齐抗秦,最后由楚国统一中国。但楚怀王,顷襄王统治时期,政治腐败,没有统一中国的勇气和远见,在抗秦与亲秦的问题上摇摆不定,楚日益衰弱,秦国日益强大。秦楚交战,楚必败,每次战争,楚国将士死伤无数。国殇正是悼念阵亡将士的祭歌。诗中描绘了一场敌众我寡、以失败告终的战争。 二、 学生散读,齐读诗歌,并解释基本诗意和关键字词。 三、 分析诗歌内容 (一)、全诗可以分几层?(赞叙结合的手法) 叙述:1-10句 赞颂:11-18句 (二)、叙述了什么内容?赞颂的又是什么? 叙述:激战的过程。 赞颂:对阵亡将士表示深切的哀悼,同时赞颂他们的英勇刚强、爱国主义精神。 (三)、作者是分几个层次来描写这场激烈的战斗的?(战前、战中、战后) 1、分析“战中”部分 找出描写楚军将士行为的词或句子。(士争先、) 楚军将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士争先”的? 提示:敌我悬殊、“箭雨” 楚军将士又是在一种怎样的情况下“援玉稃兮击鸣鼓”的? 提示:战阵被冲乱,行列被冲垮,驾车的战马或死火或伤。 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作用:烘托、渲染了楚国将士的英勇无畏。 2、分析“战前”部分 作者在这里借用“吴戈”、“犀甲”二词,是不是要说明楚军装备的精良? 提示:是为了描绘出楚国将士的雄姿,为下文牺牲之壮烈达基础。 3、分析“战后”部分 作者对牺牲将士的赞扬是从哪两个角度展开的? 将士出发前的雄心壮志-“出不入”、“往不反” 间接抒情 将士牺牲后的姿势-首身分离、剑弓依然在手 直抒胸臆 的作用:写出了楚国将士受命忘身,义无返顾的英雄形象。 的作用:将士死后仍保持着战斗的雄姿,加深*的悲壮气氛。 作者是怎样颂扬楚国将士的? 颂扬他们生前的勇武刚强,凛不可犯;更颂扬他们死后威灵显赫,永为鬼雄。 (九歌中大多祭山神、河神等自然神祗,唯独这篇用来祭悼为国捐躯的将士们。) 四、 *主旨概括 全文通过对激烈、悲壮战斗场面的描述,歌颂了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英勇献身精神,表达了楚国人民对烈士的崇高敬意,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附:楚辞的特征: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有强烈的地域性) 常用兮、若、纷等字(主要的形式特征) 最后一般用“乱曰”、“辞曰”(诗的总结) 大量神话传说(神巫性、浪漫性) 骚体诗:打破诗经四言的形式,而代之以从三四言到七八言的参差不齐的形式,并多用“兮”来助语势,后人把具有这种特点并富有浪漫气息的抒情诗称为“骚体诗”。 如: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古诗国殇教学设计二 【学习目的】 1.认识屈原,了解楚辞 2.体味诗歌情感,弘扬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神 【学习重点】体味诗歌情感,弘扬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一、解题 国殇,为国事而死。国殇是屈原为祭祀鬼神而做的一组乐歌九歌之一首,它是一首祭歌,更是一首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颂歌。 二、读懂诗文 1.注释 操吴戈兮被犀甲,(被,通“披”,犀甲,用犀牛皮制作的盔甲。犀,名词用作状语) 车错毂g兮短兵接。(毂,借指战车。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旌蔽日兮敌若云,(敌若云,言敌人之多) 矢交坠兮士争先。(交,交互。) 凌余阵兮躐li余行hng,(凌,侵犯。躐,践踏) 左骖cn殪y兮右刃伤。(古战车用四匹马拉,中间两马叫“服”,左右曰“骖”或“騑”。殪,死) 霾mi两轮兮絷zh四马,(霾,通“埋”,埋没。絷,羁绊) 援玉枹f兮击鸣鼓。(援,持,举着。枹,鼓槌) 天时怼du兮威灵怒,(天时,此指天意。怼,怨恨。威灵,指神灵) 严杀尽兮弃原野。(严,猛烈) 出不入兮往不反,(反,通“返”,返回) 平原忽兮路超lio远。(忽,指原野辽阔。超,通“迢”,迢远。) 带长剑兮挟xi秦弓,(挟,持,挟带) 首身离兮心不惩chng。(惩,因受挫而改变) 诚既勇兮又以武,(诚,确实) 终刚强兮不可凌。(终,最终,始终) 身既死兮神以灵,(神以灵,精神永存的意思) 魂魄毅兮为鬼雄。(一作“子魂魄兮为鬼雄”,子:指殇者。鬼雄:鬼中雄杰。) 2.译文 手拿吴戈啊身穿着犀牛皮的盔甲,战车交错啊短兵器相搏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一样聚拢来,箭矢交互坠落啊将士争先杀敌。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行列,左骖战死啊右骖受刀伤。 车轮被埋没啊战马被羁绊,手举着鼓槌啊敲打着战鼓。 老天怨恨啊神灵震怒,将士被残酷地杀尽啊尸首弃在原野。 将士出征啊不复返,平野广阔啊路途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带秦弓,即使首身分离啊忠心也不改变。 确实勇敢啊又威武,始终刚强啊士气不可侵。 将士战死啊精神永存,您的魂魄啊是鬼中英雄! 三、赏析指导 第1节具体描写将士们为保卫国家而进行的惨烈战斗,包括两个场景。前四句描写激战场景,突出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后六句描写全军覆灭的悲壮场景,“援玉枹兮击鸣鼓”凸现了将士们英勇顽强、视死如归英雄形象。 第2节热情讴歌为国捐躯的将士,前四句讴歌将士们誓死报国、义无反顾的决心,后四句赞美将士们刚强勇武、为国捐躯的精神。 国殇描写了惨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将士们勇武不屈的英雄气概与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全篇洋溢着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感。 四、巩固练习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国殇第一节描绘惨烈的战斗场景,采用的是开门见山的手法。 b.“左骖殪兮右刃伤”是说左边的战马倒地而死,右边的战马被敌人的兵器所伤。 c.“出不入兮往不反”表现了战士们出征时义无反顾、誓死报国的决心。 d.“身既死兮神以灵”是说将士们虽然战死,但是他们的精神永存。 2.国殇是一首追悼为国捐躯的将士的 ,又是一首热情讴歌英雄主义和 的颂歌。全诗的感情基调是 。 参考答案1.b 2.祭歌(或挽歌),爱国主义,激昂悲壮 古诗国殇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体会国殇通过塑造和歌颂为国牺牲的英雄,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叙和赞相结合的写法。 3.背诵这首诗,并能正确解释重点字词。 教学重点 诗中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描写古代战争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介绍屈原及楚辞 导语:今天我们学习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一首诗国殇。屈原,这个伟大的名字我们一定不陌生。 (1)谁能说说你了解的屈原?(什么时代的人?哪国人?有哪些作品?有关他的传说故事)(2)自读注释画出有关屈原的介绍,(3)题解。国殇是九歌中的一篇。楚辞是很具有楚国的地方特点的诗歌。在诗句中大量使用楚地方言,诗行中大量使用“兮”字。“九歌”是战国时楚国的民间祭歌,屈原将其加工后,改造用来祭悼为国捐驱的楚国将士,“殇”指夭折或在外而死。楚国的年轻战土们为保卫祖国死在野外,所以称之为“国殇”。 二、朗读 1.教师范读全诗并用十面埋伏配乐。(教师范读时要富于激情,使学生受到感染。) 2.学生自读,要求在文中标出生字的字音,读准字音。请学生分别读,看看谁读错的字音最少,齐读,要求放开音量,大声朗读。 三、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1.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先自学前10句。 要求:认真看注释后,把重点词标在书上的空隙处,每标一句,都要自己试着串讲一句。 教师可对学生认为较难理解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如“车错毂兮短兵接”(车:战车,兵:兵器)等,还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后,让学生自己试着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思考,逐步锻炼概括能力。) 教师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用富于激情的语言,把这部分内容串讲一下,让学生对这前10句诗有较为完整、全面、生动的印象。(可参考教参。) 学习“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这两句时,可结合已学过的课文邓稼先中的一段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让学生对照诗句学习,展开丰富的联想,通过对吊古战场文这段精彩的环境描写,使学生更体会到精练诗句中的丰富内蕴。 2.继续学习这首诗的1118句。其方法可以和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相同。(自学,自己串讲,概括后8句主要内容。) 在了解了这几句诗的内容后,教师可提出几个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这两句有什么内在联系“路超远指的是离哪里远从这两句可看出战土们怎样的心理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这两句诗可以用我们现在在纪念英雄人物时常说的什么话来概括(“你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你的精神永垂不朽!”我们有不少同学可能会背李清照的一首小诗中的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鬼雄”二字,就是*于屈原的诗。让我们结合这句诗再来读读邓稼先这篇课文中引用的一首诗歌吧。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双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从屈原的时代到现在已经过去几千年了,几千年来历史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