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宋明理学》精品教学教案范文三篇_第1页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精品教学教案范文三篇_第2页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精品教学教案范文三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精品教学教案范文三篇 宋明理学,是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而建立的“道学”。 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是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历史宋明理学精品教学教案范文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精品教学教案范文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 点 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难 点 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嵩阳书院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阳故而得名。嵩阳书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这里山峦环拱,溪水长流,松柏参天,清雅静谧。北宋时期,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曾在此聚众讲学,从此书院名声大振,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同时,嵩阳书院从五代后唐到清代末年,经历了近千年的讲学历史,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你知道还有哪些理学大师曾在这里讲学吗?而理学与儒学又有何关系呢? 【推进新课】 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独尊地位被动摇。 【合作探究】1:儒学地位动摇的原因是什么? 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 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对儒学的冲击。(p12第一段)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 (1)先声韩愈 (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 二、程朱理学 1、理学的概念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合作探究】2:宋代“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1)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 2)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 3)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奠定了基础。 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chng,ho)、程颐(chng,y)、朱熹。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1)二程理学(北宋)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都是天理的体现,是不可改变的。认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所谓“格物致知”原出于礼记o大学,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皆以“格物致知”为前提。所谓“格物”就是指“即物穷理”。“格”字有二义,一是“来”的意思,格物也就是“达于物”,或者“即于物”的意思;二是“穷至”、“极至”的意思,所谓格物也就是就物而穷理。对于“物”,可训为“事”或“理”。程、朱主张就世间万事万物而体认天理。格物穷理,是教人从待人接物的具体事情中去体认道学家所讲的天理。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则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致”,有推致和穷尽两重意义,这和“格”字的意义相近。致知是指通过格物达到对于天理的真知。 (2)朱子学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生平介绍:朱熹,南宋儒家学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哲学家、经学家之一,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24岁起走上理学的发展道路。在经过了长期的刻苦研究之后,终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哲学家、经学家。朱熹的学问渊博,于学无所不窥,他以继承二程“洛学”为己任,广泛吸收了周敦颐、张载、邵雍等北宋理学家的思想养分,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构建起一个规模庞杂而又不失缜密精致的思想体系。他死后不久,地位开始日渐上升,最终成为配享孔庙的“孔门十哲”之一,而其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而且还远播海外,如李朝时期的朝鲜、德川时代的日本,“朱子学”在政治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天理与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提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的深化:“物”的概念 “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归纳总结】 4、程朱理学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2)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3)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日韩形成“朱子学”。 (4)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三、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朝) 2、陆九渊的“心学”主张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 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得天理。 过渡:明初,为了强化思想统治,朱元璋和明成祖大力提倡程朱理学。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明中叶,明朝的封建统治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王阳明认为程朱理学崇尚空谈,不务实际,遂继承与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以克服人们心中的“私欲”,挽救封建社会的政治危机。心学蔚然形成一代学术思潮。 3、王阳明的“心学”主张 (1)王阳明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致良知”“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 【归纳总结】 【合作探究】4:宋明理学的特点: 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其所具有的哲学思辨性深深吸引了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刺激了中国本土思想道家和儒家的发展。其中,道家借鉴佛教的宗教内容和形式,反应更为敏捷而迅速。相对而言,儒学的应变能力则要差得多。有唐一代,儒学中的有识之士如韩愈等,就已经意识到儒学面临着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尤其是佛教)在文化上的严重挑战。 宋明的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例如被称为“五经之首”的周易、孟子与中庸中关于“性”与“天”的内容。利用这些外来的和传统的文明成果,在消化吸收的同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如周敦颐的“无极”、邵雍的“太极”、张载的“太虚”、二程和朱子的“天理”、王荆公和二苏的“道”、王阳明的“心”等。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理学家们标榜自己的学说为“实学”、“实说”,批评佛老的学说以及汉唐的章句之学和讲求诗词歌赋的词章之学为“虚学”、“虚说”。虚实之别,就在于是否讲求义理。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它包括儒家所提倡的伦理道德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就其内容而言,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 宋明理学家在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无论是理学哲学各种各样的本体论、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建构儒学的伦理道德形而上学,其二是借鉴佛道二家的传教谱系,创立儒家学说的传道体系,即儒学的“道统”,其三是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合作探究】5: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共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小结】孔子贵仁,孟子贵义,儒家重伦理,讲信修睦,通仪礼。程朱理学直承孔孟而又继续发展,使之从传统启蒙思想上升为中国传统哲学。这种传统的中国哲学,是中国人对宇宙现象与人的生存原则的一种领悟和把握,并把这种领悟和把握的基本精神贯彻于实际践行之中。孔孟儒学乃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启蒙,至程朱理学才使中国哲学形成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哲学体系。程朱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里程碑。 课后小结 课后习题 高考真题:第3课 宋明理学 一、选择题 1.(20xxo新课标全国卷)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2.(20xxo广东文综)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3.(20xxo大纲文综)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4.(20xxo新课标全国卷)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5.(20xxo广东文综)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6.(20xxo福建文综)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存天理,灭人欲”即理学家认为人的本质为善,但是私欲容易蒙蔽人的本性,所以要经过后天的学习提高个人修养,才能克服私欲,回归人的本性,由此可知b、c两项错误。a项只提到人性本善,不全面,d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d 2.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相关问题。b项孔子权威地位动摇,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故排除;题干中并没有涉及经商,c项与题意没有关系;红楼梦反映的是清朝时期的生活,所以d项也不正确。理学大师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3.解析:本题考查宗法观念与理学的关系。重血缘、重宗法、以家庭为本位、以孝悌为基础的宗法观念与程朱理学倡导的“三纲五常”是一脉相承的,因此,c项正确。宗法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无法解释修家谱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a项错误。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d项不符合史实,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遭到破坏,但其影响延续后世。 答案:c 4.解析:孔子创立的儒学是对周公所创周礼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所以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创立的理学推崇气节、修养,将继承和发展周礼之道、强调“重义轻利”“养浩然之气”的孟子学说奉为儒家经典之一,突显出孟子学说在成为统治哲学的程朱理学中的重要地位,孟子一书也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之一,所以儒学在宋代以后多被称作“孔孟之道”,故c项符合题意。宗法血缘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a项错误;仁政理念作为儒学的主要主张一直具有广泛影响,不是促成儒学称谓变化的因素,b项错误;陆王心学不占统治地位,影响没有程朱理学广泛,d项错误。 答案:c 5.解析:本题考查陆王心学。从材料信息看,该思想家强调内心的修养,认为穷理不一定要向外探求,反省内心也可得到天理,由所学可知这是陆九渊的主张,因此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6.解析:题干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三纲五常”的内容,排除a;题干材料是“请诸父老”教导“后生弟子”,而不是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且仅讲去恶从善过于片面,排除b;“以农兴业”思想与题干材料所述无关,排除c;题干讲述的是“理性”的生活秩序,故选d。 答案:d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精品教学教案范文二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2 教学难点 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 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也称新儒学。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由此导入。 2 新知介绍 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 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出现儒、佛、道三教相互吸纳渗透局面。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 (1)先声韩愈 (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 二、程朱理学 1、理学的概念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朱熹。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1)二程理学(北宋)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都是天理的体现,是不可改变的。认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所谓“格物致知”原出于礼记大学,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皆以“格物致知”为前提。所谓“格物”就是指“即物穷理”。“格”字有二义,一是“来”的意思,格物也就是“达于物”,或者“即于物”的意思;二是“穷至”、“极至”的意思,所谓格物也就是就物而穷理。对于“物”,可训为“事”或“理”。程、朱主张就世间万事万物而体认天理。格物穷理,是教人从待人接物的具体事情中去体认道学家所讲的天理。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则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致”,有推致和穷尽两重意义,这和“格”字的意义相近。致知是指通过格物达到对于天理的真知。 (2)朱子学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天理与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提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格致”的深化:“物”的概念 “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4、程朱理学的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 明初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3)用纲常礼教更加束缚了人的思想。 (4)传播海外,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朝) 2、陆九渊的“心学”主张 (1)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 (2)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得天理。 3、王阳明的“心学”主张 (1)王阳明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致良知”“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 课后小结 孔子贵仁,孟子贵义,儒家重伦理,讲信修睦,通仪礼。程朱理学直承孔孟而又继续发展,使之从传统启蒙思想上升为中国传统哲学。这种传统的中国哲学,是中国人对宇宙现象与人的生存原则的一种领悟和把握,并把这种领悟和把握的基本精神贯彻于实际践行之中。孔孟儒学乃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启蒙,至程朱理学才使中国哲学形成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哲学体系。程朱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里程碑。 3 复习总结和作业布置 复习总结 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2.宋明儒学新发展 3.鹅湖之会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 朱、陆素来观点对立, “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彼此不和”,在学说上各执一端,早已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思想体系,成为南宋理学上的两大派系。 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使两人的哲学观点“会归于一”,于是出面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前来与朱熹见面。六月初,陆氏兄弟应约来到鹅湖寺,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就是著名的“鹅湖之会”。 4.北宋的程颢、程颐(合称“二程”) 程颢被习称为“大程”,河南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