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农”问题(土地问题),长兴中学钦国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既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中心问题之一,故在历年的高考中一向收到重视。命题考查往往集中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中共农村政策调整引起的生产关系的变化。,一、知识点梳理,中国近现代史上涉及到“三农”问题(土地问题、土地政策)的知识点有哪些?,一、知识点梳理,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中共),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国后,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这些规定的实质是A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C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D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2005.江苏高考)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A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与愿望C具有资本主义性质D是天平天国的反帝革命纲领,【返回】,二、实战演练,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一文中说道:“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以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两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盈利八千,当归国家。”对他的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陈述了民生主义的思想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体现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ABCD,“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为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就是夺得富人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期中道理随口说去所最信是定地价的法子”可见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不赞同A没收地主土地B赎买地主土地C土地国有政策D国家核定地价,【返回】,材料一1940年1月毛泽东论述新民主义时明确指出:“在中国建立这样的共和国,在经济上必须是新民主义的这个共和国将采取某种必要的方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实行中山先生的耕者有其田的口号,扫除农村中的封建关系,把土地变为农民的私产。农村的富农经济,也是容许其存在的。”(1)材料一中毛泽东的农业政策的内容有哪些?,材料二个体农业在中国所创立的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已经使生产力的发挥达到了极限。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资料微薄、生产分散、生产规模小、农业科技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工业品市场和积累工业发展的资金等条件,从而影响到轻工业的发展状况并导致重工业发展缓慢,成为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农业发展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二、实战演练,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还进行了哪些变革或调整?每一步调整的核心内容以及结果如何?,从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材料三:2008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是率先在农村起步并取得突破的。30年来,中国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巨变。中国共产党高层认为,随着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起点三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中国改革的关键环节,是中国发展的战略基础。,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在制订农村政策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基本原则是A.没收地主和富农土地分给农民,允许土地买卖B.没收地主和富农土地分绘农民,不允许土地买卖C.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D.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2008年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四川卷),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2008年全国普通高考历史单科广东卷,三、08高考回顾,三、08高考回顾,材料三: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2分)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4分)(4)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2分)2008年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天津卷),四、知识联系(一)中国古代的农业(1)主要耕作方式: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2)主要土地制度:井田制、封建土地所有制(3)水利工程:都江堰、京杭运河等(4)农业技术、农学著作:齐民要术农政全书(5)农耕工具:曲辕犁等,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二)欧美国家的农业1.英国圈地运动2.美国罗斯福行政对农业的调整3.苏联的农业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2)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农业改革,谢谢大家!再见!,谢谢大家!,1853年冬,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的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的分配原则。他们试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返回】,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主张的社会革命。具体办法是: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它反映了孙中山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和对世界潮流的敏锐的观察。新三民主义:在民生主义方面,过去只有“平均地权”的纲领,现在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返回】,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土地制度。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作战,努力发展生产。,【返回】,1947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经过一年多的斗争,解放区1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返回】,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返回】,“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卓有成效付诸实践的是中国共产党。这主要取决于后者A同情农民疾苦B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C抑制贫富不均D制定了可行的土地纲领,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都制定了土地革命纲领,但实施的结果却完全不同,其根本原因是A实施的时间地域不同B实施的方式方法不同C阶级本质不同D农民阶级的响应程度不同,【返回】,中国近现代史上涉及到“三农”问题(土地政策)的知识点,1.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天朝田亩制度,2.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平均地权”的主张,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中共在革命根据地开展的土地革命,4.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共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5.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照相器材维修工技能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重冶净化工三级安全教育(车间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露酒酿造工抗压考核试卷及答案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练习含完整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个人住房租赁合同无中介范本
- 合作种植农资配送网络协议
- 家具配件厂网络防火墙管理规章
- 共享经济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协议
- 线缆厂仓储物资盘点规定
- 塑料厂原材料存储管理规定
-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 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广东河源市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急需紧缺人员招聘117人(第二批)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江苏航空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才招聘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污水处理站运行记录台账范本
- 无人机地下结构探测技术-洞察及研究
- 化工设备开车相关课件
- 校园基孔肯雅热防控措施课件
- 图像特征提取讲解
- 垃圾焚烧发电厂课件
- GB/T 8165-2025不锈钢复合钢板和钢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