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乳腺疾病超声诊断,-,2,乳腺解剖,中央部乳头乳头周围色深的区域乳晕乳房内含有蜂窝状脂肪组织和1520个乳房小叶每个小叶有一总导管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至乳头的基底部呈壶腹样膨大输乳窦,在乳头尖端处变细输乳孔,开口于乳头胸部的浅筋膜包裹整个乳房乳腺囊乳腺囊伸入各小叶之间形成小叶间隔乳房悬韧带或库柏氏(Coopers)韧带,-,3,正常乳腺解剖,A:导管B:小叶C:输乳管D:乳头E:脂肪F:胸大肌G:胸壁、肋骨A:正常导管上皮细胞B:基底膜C:导管腔,-,4,乳腺超声检查,乳腺疾病的超声检查始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临床应用实时超声开展乳腺疾病超声检查90年代后,彩色血流显像广泛应用于乳腺疾病的诊断近年来随着三维超声、声学造影、介入超声等新技术的发展,使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水平不断提高,-,5,乳腺超声诊断优点,实时、简便、快捷,无放射性损害,可反复进行受检者无需特殊准备,无痛苦,无检查盲区高频超声对软组织有良好的分辨力,能清晰显示乳房及胸壁的各层结构判断肿块物理性质(囊性、实性或混合性)超声引导下进行诊断、穿刺活检及治疗筛查及随访对钼靶显示困难的致密型乳腺,有助于诊断,-,6,乳腺超声检查方法,检查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患者体位:通常采用仰卧位,辅以侧卧位探头选择:高频探头,通常频率7.5MHz检查方法:间接检查法(现已淘汰)直接检查法,-,7,正常乳腺超声声像图,S:表皮层C:Cooper韧带F:脂肪G:腺体组织D:导管RF:乳腺后脂肪P:紧贴胸肌的回声线,-,8,皮肤皮下浅筋膜与皮下脂肪,呈低回声。乳腺腺体层,厚11.5cm,该层由腺叶、小叶、腺泡、导管及脂肪组织等组成。胸大肌、胸小肌、肋骨、肋间肌。,-,9,乳腺增生症,病理、临床表现乳腺增生症是非炎症非肿瘤的乳腺良性疾病,名称很多,如囊性增生症、囊性乳腺病、乳腺小叶增生病、乳腺腺病等。多见于3040岁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发生紊乱,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而引起的乳腺的导管及小叶上皮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增生及复原。临床表现为月经来潮前34天,乳房一侧或两侧出现间歇性胀痛,扪及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有压痛,月经过后,症状缓解。,-,10,乳腺增生症,超声表现乳腺增生症的超声表现为两侧乳腺轻度对称性增大,腺体结构紊乱,回声弥漫性增强,分布不均,呈条样或斑片样改变,当形成囊性扩张时,乳腺内部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状低回声或囊肿。,-,11,急性乳腺炎,病理、临床表现急性乳腺炎是乳腺急性化脓性感染,多为产后哺乳期妇女。往往发生在产后34周。发病原因主要为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发病初期表现为乳房疼痛、局部红肿、发热,后在短期内形成脓肿,常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12,急性乳腺炎,超声表现声像图表现为腺体增厚,内部回声不均,边界不规则,模糊不清,回声增强,形成不均质增强团块,如形成脓肿,内部可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边界厚而不光滑。时间长者形成强弱不均的镶嵌样改变。CDFI示肿块周边及内部呈点状散在血流信号。,-,13,左乳内侧见一低回声区,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周边彩色血流信号丰富,急性乳腺炎超声声像图,-,14,左乳脓肿超声声像图,-,15,乳腺囊肿声像图,边清壁薄的无回声团块后方回声增强侧方声影临床:乳腺囊肿一般无临床症状。,-,16,-,17,-,18,US:右乳外下混合回声团块边界清,形态尚规则周边见点状彩色血流,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声像图,-,19,乳腺纤维腺瘤,病理、临床表现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组织增生所形成的良性肿瘤,与雌激素过多刺激有关。常见于年青妇女。临床上一般没有明显症状。纤维瘤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有包膜,呈卵圆形,表面光滑,质地坚韧,边界清楚,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没有粘连,触之有滑动感,切面色灰白,有光亮,肉眼常见到许多排列不整齐的裂隙。,-,20,乳腺纤维腺瘤,超声表现声像图特征表现为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瘤体较大时呈分叶状,边界光滑完整,大部分有包膜,部分肿瘤周边缺乏清晰的界面。内部呈低回声,多数较均匀。肿瘤后方多数回声增强,有侧方声影。CDFI多数无血流或少血流型。,-,21,US:右乳内上低回声结节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周边见少量彩色血流测及低阻小动脉频谱,乳腺纤维腺瘤声像图,-,22,乳腺纤维腺瘤声像图,US:左乳上方低回声团块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见少量彩色血流,-,23,US:右乳外侧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周边见少量彩色血流,乳腺纤维腺瘤声像图,-,24,乳腺纤维腺瘤声像图,-,25,乳腺纤维腺瘤声像图,-,26,US:右乳内上偏高回声团块边界包膜欠清形态尚规则,右乳脂肪瘤声像图,-,27,乳腺癌概述,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其病因仍不太清楚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和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乳腺肿瘤血管在诊断、判断预后、了解术前化疗效果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28,乳腺癌,病理、临床表现乳腺癌是乳腺导管上皮及末梢导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据国内统计,除子宫癌外,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大多发生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早期表现为无痛、单发的小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在乳房内不易被推动。乳腺癌逐渐增大,侵入Cooper韧带,肿块处皮肤往往有凹陷。随着肿瘤逐渐增大,可出现乳房缩小,变硬,腋下淋巴结肿大,连结成硬结,晚期,肿瘤侵入胸大肌,与之固定,并与皮下组织广泛粘连,形成“桔皮样”外形,并且发生溃破。,-,29,酒窝征,乳腺癌时,如癌块侵入Coopers韧带,使此韧带收缩而失去弹性,可导致癌块表面皮肤凹陷,称“酒窝征”,-,30,桔皮症,乳腺癌累及乳房浅淋巴管网时,可导致所属范围的淋巴回流受阻,发生淋巴水肿。由于皮肤在毛囊处与皮下组织连结紧密,可见毛囊处出现很多点状凹陷,呈“桔皮样”改变。,-,31,腋窝淋巴结AxillaryLymphNodes,A:胸大肌B:腋窝淋巴结:C:腋窝淋巴结:D:腋窝淋巴结:E:锁骨上淋巴结F:乳内淋巴结,-,32,乳腺肿瘤的临床TNM分期,T0:原发癌瘤未查出N0:同侧腋窝无肿大淋巴结Tis:原位癌N1:同侧腋窝有肿大淋巴结,可推动T1:癌瘤长径2cmN2:同侧腋窝肿大淋巴结彼此融合,T2:癌瘤长径2cm,5cm或与周围组织粘连T3:癌瘤长径5cm,炎性乳癌N3:有同侧胸骨旁淋巴结转移T4:癌瘤侵及皮肤或胸壁M0:无远处转移M1: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0期:TisN0M0期:T1N0M0期:T01N1M0,T2N01M0,T3N0M0期:T02N2M0,T3N12M0,T4任何NM0,任何TN3M0期:包括M1的任何TN,-,33,乳腺癌超声表现,超声表现声像图表现一般呈不均质的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无包膜,周围凹凸不平,有角状突起或蟹足样延伸,有的肿块周边显示强回声带,有的肿块内部显示较强的粗斑点状回声。CDFI示肿块内部及周边点条状彩色血流信号。根据病理不同,肿瘤的声像图存在一定差异。如硬癌其体积小,大多为纤维组织故质地坚硬,声像图显示肿瘤边界不整齐,境界不清,后方回声明显衰减。髓样癌表现为瘤体较大,边界光滑,内部为等回声,部分为无回声区,后方回声不衰减,有时反而增强。特别注意炎性乳腺癌,其声像图表现为皮肤及皮下组织增厚,回声增强,腺体结构紊乱,常不能发现肿块。,-,34,各种类型乳腺癌的声像图,乳腺癌的超声图像,依赖于病理及组织学而定。乳腺癌中以细胞成分为主者,超声显示透声性好;以纤维组织为主者,则透声性差。超声图像需根据组织成分而定,这就是超声的组织特性。各种乳癌的超声图像亦依赖组织特性而稍有不同,有代表性特征的乳腺癌为:1.导管内乳头状癌2.髓样癌3.浸润性导管癌(硬癌),-,35,导管内乳头状癌,导管内乳头状癌在乳腺的中心导管内,可见癌组织呈乳头状充满管腔,癌瘤累及导管范围很广,呈多中心性散在分布,如挤压乳房或乳头,可挤出黏液、血液或黏稠状物。声像图显示:常位于导管内呈中低回声区,有蟹足样浸润,后壁常呈衰减暗区,-,36,右乳中央区导管轻度扩张,内查见实质性回声,导管瘤,-,37,右乳中央区导管轻度扩张,内查见实质性回声,导管瘤,-,38,髓样癌,髓样癌体积一般较大,直径可达46cm,圆球形,界限清楚,质地较软,多位于乳房深部。后期或与皮肤粘连,早期易发生转移。从组织学观察,由于本肿瘤细胞数多,间质纤维少,故肿物大而质软,易坏死而发生破溃。,-,39,浸润性导管癌(硬癌),浸润性导管癌,为乳腺癌中常见的一种,约占7080。浸润性导管癌的癌细胞少,大多数为纤维组织,集合成索状或片状,浸润性导管癌体积虽小但质地坚硬,边界凹凸不平,境界不清,恶性程度高,易早期发生转移。,-,40,以下几点通常可作为乳腺癌的诊断指标,-,41,恶性肿瘤的前后径往往大于横径。Stavors用此作为乳腺癌诊断指标,其敏其敏感性为41.6%,特异性为98.1%,准确性为88.7%。良恶性肿瘤纵横比的临界值为0.771.0,其差别可能与探头加压程度及测量新面选择等因素有关。,肿块纵横比,-,42,-,43,-,44,乳腺癌常伴有钙化,肿块伴钙化者患乳腺癌的相对危险性是没有钙化者的4.5倍。钙化灶亦有良恶性区别。良性者钙化灶较大,呈短线状或弧状,其发生与乳腺导管扩张等分泌性疾病有关。超声显示微小钙化灶不如X线敏感,但一旦在乳腺实性肿块中发现微小钙化灶,则该肿块很可能为恶性者。微小钙化灶作为乳腺癌的诊断指标,其敏感性为27.2%,特异性为96.3%,准确性为84.8%。,微小钙化灶,-,45,-,46,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因此其边缘常呈毛刺状,高分辨力的超声诊断仪可发现垂直于肿瘤表面的放射状低回声短线,称为毛刺状边缘。周边毛刺状改变是乳腺癌的典型声像图表现,其特异性为99.4%,阳性预测值为91.8%。有作者回顾55例乳腺小肿块,67.7%的恶性肿瘤有此征象。,毛刺状边缘,-,47,-,48,左乳浸润性导管癌声像图,US:左乳上方低回声团块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49,左乳浸润性导管癌声像图,-,50,右乳浸润性导管癌,US:乳外上低回声团块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内见散在沙砾样钙化,-,51,右乳浸润性导管癌声像图,-,52,乳腺区域淋巴结检查,乳腺区域淋巴结超声检查应包括:腋淋巴结胸骨旁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53,乳腺癌经淋巴和血液途径扩散转移。淋巴系转移早且多,血行转移常在晚期。肿瘤细胞在乳房内沿淋巴网向深部蔓延至筋膜和胸肌,并向皮肤扩散。随后沿外侧的淋巴途径,侵入同侧的腋窝淋巴结,再至锁骨上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是阻止肿瘤细胞侵入血流的最后屏障。如锁骨上淋巴结已被侵犯,则肿瘤细胞经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侵入静脉的可能性即已存在。,-,54,在内侧淋巴途径上,肿瘤细胞侵入胸骨旁淋巴结,尤其当乳腺癌位于乳房内侧时,更易经此途径扩散。仅有的34个胸骨旁淋巴结阻止肿瘤细胞扩散的能力远不及腋窝及锁骨下的多达2030个淋巴结。一旦胸骨旁淋巴结受侵犯,则直接经胸导管及右淋巴导管侵入静脉的可能性极大。由此可以说明,胸骨旁淋巴结已被肿瘤细胞侵犯或乳腺癌位于乳房内侧时,预后一般较差。,-,55,超声疑诊乳腺癌及乳腺癌术后超声检查随访时,应对乳腺区域淋巴结进行扫查,及时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为临床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有用的信息。,-,56,右乳浸润性导管癌(3D),-,57,实性乳腺结节的超声鉴别,肿块:形态;边缘;部位;边界;回声;后方回声特征;周围组织可疑表现主要:形态(不规则)边缘(针芒样)微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深圳非住宅租赁合同范本
- 船舶运输委托协议合同书
- 渣土品回收协议合同模板
- 股权转让纠纷协议书范本
- 物业业主合作合同协议书
- 海淀区仓储配送合同范本
- 育儿嫂照顾宝宝协议合同
- 舞台租赁协议合同书模板
- 纸板线热板翻新合同范本
- 股东循环转移协议书模板
- GB/T 3683-2023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规范
-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导言课课件 ( 希沃白板课件+PPT课件)
- 医疗管理制度PDCA培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的落实率
- 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
- 软件系统售后服务方案
- GB/T 9765-2009轮胎气门嘴螺纹
- GB/T 4623-2014环形混凝土电杆
- GB/T 23806-2009精细陶瓷断裂韧性试验方法单边预裂纹梁(SEPB)法
- GB/T 16823.3-2010紧固件扭矩-夹紧力试验
- GB/T 13785-1992棉纤维含糖程度试验方法比色法
- 食品安全相关知识考核试题题库与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