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范文_第1页
小学语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范文_第2页
小学语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范文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范文 肖邦虽然离开了人世,但是,他的心永远在祖国人民中间跳动,他的音乐成为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留给了世界人民。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小学语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范文一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 三课时。 预习。 按要求预习:读顺课文、掌握生字、理解有关词语(弥留之际、悲愤欲绝、疾驰等)、写出对课文的总体的初步感受、写出对课文中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段落的感受与体会、提出一二个有价值或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出示“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一句,齐读,思考:想想这是谁说的?是什么时候说的?从这句话中,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是含着什么样的感情说的?怎样才能读好?你了解他吗?(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肖邦)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写他的故事的课文。(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昨天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疑问吗?(整合学生的问题) 整合后的问题: (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维斯瓦河疾驰蜡烛消逝催人奋起肺结核病 (2)指导书写 邦:左右基本等宽。瓦:末笔是点。 驰:左窄而长,右宽而扁。亡:横要长。 催:范写。指出注意点。逝:注意笔顺。 烛:笔画安排要匀称。肺:右边末笔是“”。 描红 抄写本练习书写词语。 (3)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三、再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读互纠。 四、默读课文,思考整合时大家遗留的问。如果有答案了,做好记号。又有新问题产生做好记号。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经过大家的努力和整合一共留下了几个问题?谁来说说。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示: (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二、解疑。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探讨这三个问题。 (预设:按以上三个问题的顺序进行按部就班地解决,比较符合课文的顺序,但还可能有学生为了说明肖邦离开祖国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更好地同侵略者作斗争,会同后文进行联系。如果这样,就把第三个问题提前解决。) (一)探讨研究(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学习*第一节。 注意:“瓜分”“落到”“陷入深渊”“满怀悲愤”“不得不”等重点词句。进行研究,肖邦离开祖国的真正原因。 突出地让学生重点理解感受肖邦的热爱祖国。 集体朗读本整节。 (二)探讨研究(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此段的学习就按照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体会、感悟肖邦对于老师来说,是得意门生(相机渗透肖邦的音乐天才资料)老师和同学都十分地依恋肖邦老师和同学都不希望肖邦出国后忘记自己的祖国。肖邦内心是不太想离开牌子祖国的。而第三、四点是需要学生重点体会的。 本段学习重点通过朗读来深入体会感受。 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他有没有忘记自己亲爱的教师和同学的嘱托呢?(没有)为什么? (三)研究探讨“(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重点理解:“悲愤欲绝”“彻夜”等词。 朗读并展开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这时,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 说说你从肖邦的举动中感受到了什么? 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并展开想象。 出示“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朗读。 结合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三、试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记忆。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 2、完成练习册 第三教时 一、复习导人 1.昨天我们研究了大家提出的三个问题,通过研究与探讨,你有什么感受? 2.读读你感动的句段,说说为什么感动你。 二、巩固背诵第二段,交流记忆方法 三、继续精读 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 1.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指名读。 2.(1)理解“弥留之际”、“紧紧握着”。 (2)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刃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4.引读第6自然段。 (1)出示理解“与世长辞” ,解释“辞”。(告别) 说说它的意思。(永远离开人世) (2)读一读,比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交流,小结: 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5.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6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朗读全文 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指课题)“把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播放肖邦的革命进行曲,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 【教后记】 (1)设计思路:本课我采用了好久没用了的“质疑教学法”。初衷是一位网友(至于哪位我忘记了)在集体备课时提醒了我。是啊,这篇课文我们老师在集体备课时也有问不完的问题,何况是我们的那些好问的孩子们呢!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思路。用两三个切入*主题的问题进行探究、研究,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去体悟。应该不错! (2)在第二教时探究三个问题时,正如我预设的。学生果然联系到后面的句子来加以说明肖邦出国后并没有忘记老师的嘱托,忘记自己的祖国,而是深深地怀念着自己亲爱的祖国。我在实际教学中,就先研究解决第三个问题,再回头解决第二个问题。 (3)至少在集体备课中研究的“肖邦为什么要离开祖国”我明确告诉孩子:肖邦是爱国的,但他同样也十分热爱艺术。我发现我的学生并没有因为我告诉他们这一点,而使他们对于肖邦的爱国有所怀疑。 小学语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范文二 一、围绕重点,分段朗读,理解课文 (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简介肖邦 肖邦(1810-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但就在这时,引读(第一节)-波兰遭到了欧洲列强的瓜分,-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2、肖邦离国的原因。 3、就在肖邦离国的那天,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自读课文,注意肖邦情感的变化。(小标题:深情送别) 4、出示重点句子 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 读读这句话,体会老师的期盼和叮嘱。 出示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歌词: 不论你在哪里逗留/不论你在哪里流浪/愿你永远不会把祖国遗忘/愿你怀着一颗温暖志诚的心/永远不停对祖国的热爱。(小标题:忍痛离国) 5、引读句子。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送上祖国的泥土,深情的对肖邦说。你能明白老师的用意吗?再读老师的话。 6、指名读,分角色读老师的话及肖邦的表现。 7、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从肖邦的泪水中我们看到其实他已经理解、体会了老师的一片心意,此时的肖邦什么也没说,但从他的泪水中,他有千言万语,想一想,肖邦心里在说些什么?(小练笔) 8、小练笔交流。 (二)、指名读第2小节 1、自由读三、四小节,联系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一想,肖邦创作乐曲的时候心情怎样?肖邦是怎样彻夜作曲、弹琴的?小组讨论。 讨论思考题。 革命进行曲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 听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配乐朗读三、四小节。 2、指名读五、六小节, 出示句子:“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学到这儿,你眼中的肖邦是个怎样的人? 指导朗读这两小节。 二、回环整体,诗歌赞颂,升华情感 1、沙皇俄国曾授予肖邦“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他严辞拒绝。肖邦临终时,姐姐、姐夫和波兰的同胞们,都聚集在他身旁.应他的要求波托茨卡伯爵夫人为他唱了一首波兰歌曲,这是他最后听到的音乐.他的遗嘱是要求把心脏送回祖国,最后的一句话是以微弱的声调说出的:“妈妈,可怜的妈妈!”他把他的一生的才华都献给了他的祖国,他的人民,象一只泣血的天鹅,为祖国奉献了一切。 2、这位爱国音乐家曾受到世人无数赞美之词。但我想这些都无以表达我们此时此该我们的心情。也许我们可以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小学语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范文三 教学内容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三维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只识不写“渊”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了解当时的背景,体会肖邦的内心感受。 教学资源 ppt,背景资料:肖邦的最后人生 由于远离祖国和亲人,思乡之情和对祖国波兰前途的深刻担忧一直在折磨着肖邦,严重地损害了他的健康。肺病久治不愈,日渐恶化,稍一走动就虚汗如雨,弱不禁风。一八四八年二月十六日,肖邦在巴黎举行了他最后一次音乐会。那天,音乐厅布满鲜花,音乐会的票在几天以前就已预售一空。演出前,肖邦是被人用一顶轿子抬上后台的。虽然他已虚弱得难以支撑,但是那天晚上他的演奏依然是那么出色,扣人心弦,像他风华正茂时演奏得一样充满生气和诗意,优美而动人。当他用尽全身力量弹出最后一个音符时,听众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了。肖邦把手指从琴键上移开,擦去额头上渗出的汗珠,慢慢从钢琴旁站起身来。这时,静穆的音乐厅突然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像大海的波涛一样向肖邦袭来。过度的辛苦和兴奋,肖邦只觉眼前金花飞闪,一切都在晃动,人们连忙把他搀扶下去。 音乐会的第二天,肖邦的病情就加重了:发烧,气喘,极度虚弱。给肖邦看病的医生感到这对一个重肺病患者不是一个好兆头。而这时,正是一八四八年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之时。巴黎人民反对暴君、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烈火已熊熊点燃,肖邦躺在病床上,望着映在窗玻璃上的火光,倾听着远处枪炮轰鸣和大街上“自由万岁”的口号声。没过多久,革命的烈火已蔓延到整个欧洲,人们奔走相告:柏林革命了,维也纳革命了,意大利米兰人民赶走了奥地利侵略者。密茨凯维奇正在组织波兰军团。波兰的波兹南地区爆发了起义病弱的肖邦听到这些消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波兰祖国又有了希望。有的波兰同胞要回国去参加战斗了,肖邦感慨万分,不管医生怎样劝阻,他坚持要到车站上去为他的同胞送行。从车站回来,心情的激动、行动的劳累使他严重的肺病进一步恶化了,他的心脏急剧地跳动,大口大口地喘息着。 他在病痛中延缓了一年,一八四九年十月,三十八岁的“钢琴诗人”肖邦离开了人世。遵照肖邦的遗嘱,他的朋友们取出十八年前从波兰带来的银杯,把杯里保存了十八年的祖国泥土撒在了他的棺木上。他一生想念祖国,死了也要嗅着祖国泥土的芳香离去。遵照肖邦的遗嘱,他的朋友们又把他的心脏装在一个匣子里,从巴黎运回到波兰。赤子之心只有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里才能得到安息。 肖邦的心脏被安置在华沙的圣十字大教堂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占领了波兰。在那白色恐怖的日子里,波兰人民冒着生命危险把盛有肖邦心脏的匣子珍藏起来,使它免于遭受德国侵略者的破坏。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七日,肖邦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日那天,肖邦的心脏又被庄严地迎回到古老的教堂里。 肖邦虽然离开了人世,但是,他的心永远在祖国人民中间跳动,他的音乐成为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留给了世界人民。 预习设计 1.自学生字新词,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完成习字册。 2.正确、流利地朗读新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先解释带点的字,再说说词语的意思:“悲愤欲绝”、“与世长辞”。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顺文中的长句。 4. 搜集肖邦和当时波兰的相关资料。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正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进课文(4分钟) 1.欣赏音乐革命练习曲,说说感受。 2.介绍肖邦,了解肖邦其人。 (肖邦,波兰音乐家,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入华沙英语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3.质疑课题,带着问题读书。 (预设:“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 “我”怎么会离开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6分钟) l 预习作业1 1.展示习字册。 2.点评、总结记住字形、生字写美观的方法。 预习作业2 1.朗读展示 2.解释词语 (1)悲愤欲绝:绝,指到了极点。悲痛、愤怒得都到了极点了。 (2)与世长辞:辞,告别,离去。与人世永远的告别了,一般指人逝世了。 (3)弥留之际:病危将死的时候。 l 预习作业3 朗读展示。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6分钟) 【学程单一】 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试给课文分段。 采用段意合并的方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主学习。(8分钟) 2.合作探究。(3分钟) 3.展示。(4分钟) 分四段: 一(1)波兰被瓜分,不得不离开祖国。 二(2)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 三(3、4)思念祖国,忘我创作。 四(5、6)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 主要内容: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 4.学习反思(1分钟) 一是可以采用合并法进行概括;二是合并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通顺。 第四板块:精读第一段(10) 【学程单二】 默读第一段,思考: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理解:瓜分、深渊。 “肖邦不得不满怀悲愤离开自己的祖国”,他“悲”的是什么?他“愤”的又是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1.自主学习。(3分钟) 2.合作探究。(2分钟) 3.展示。(4分钟) (1)他悲的是自己的才华不能在自己的祖国展示,不得不远走他乡,他愤的是沙皇俄国对波兰的奴役!) (2)有感情地朗读。 4.学习反思。(1分钟) 第五板块: 明确任务,完成作业(4分钟) 第一板块:导入课文 1.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 (播放革命练习曲) 2.听了以后,大家有什么感觉? (激情澎湃,催人奋进) 3.那你知道这首曲子是谁写的吗? 对,很多同学都猜出来了。是肖邦。谁来介绍他? 4.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这位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 (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 5.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l 预习作业1 1.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导学。 “黎”字中间的撇和捺写舒展。 l 预习作业2 1.指名学生展示交流。 忧虑 蜡烛 巴黎 一腔热血 深渊 维斯瓦河 埃斯内尔 催人奋起 悲愤欲绝 与世长辞 2.解释带点的字,再说说词语的意思: 悲愤欲绝 与世长辞 弥留之际 l 预习作业3 指名学生展示交流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 1.任务驱动。 2.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3.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4.导学。 (1)小组推荐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 (2)采用场景与课文内容一一对应的方式指导分段。 (3)选择1名学生作例子,指导如何把段意连起来概括主要内容。 5.组织反思。 想一想,这篇*记叙了几件事,概括主要内容时要注意什么? 第四板块:精读第一段 1.任务驱动。 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5.导学。 (1)联系课文内容,结合列强侵略时,百姓被欺凌、被压迫的悲惨遭遇来理解词语。 (2)补充:肖邦是个了不起的“钢琴诗人”,沙皇曾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不答应沙皇的要求,肖邦就不能在波兰从事他的音乐创作。 (3)指导朗读,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6.组织反思。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一至四题。 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补充习题二、五。 3.课后练习。 教学内容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三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 送别时老师的叮嘱以及肖邦的情感变化,教学时,要通过小组讨论、感情朗读等方法带领学生质疑、理解体会 教学资源 ppt,背景资料 预习设计 思考一课一练的第五题。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正与反思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2分钟) 朗读第一段。 第二板块:精读课文(33分钟) 一、精读第二段 1.自主学习。(6分钟) 【学程单一】 黙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哪几个告别的场景? 划出你最感动的地方,想想感动的原因。 【学程单二】 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 老师的话是多么恳切啊! 你能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激动神情吗? 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你能明白老师的用意吗? 朗读体会 【学程单三】 小练笔:“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此时的肖邦什么话也没说,但他心中定有千言万语,他会在心里说些什么呢? 2.合作探究。(2分钟) 3.展示。(6分钟) (1)咏唱送别曲老师叮嘱赠送银杯 (2)“特殊礼物”:老师希望肖邦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3)有感情地朗读。 二、精读第三段 1.自主学习。(5分钟) 【学程单四】 读第3自然段, 理解“悲愤欲绝”。 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 你们从起义失败了一句中读到了什么?你能看到文字背后的场景吗? 【学程单五】 快速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 看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合作探究。(1分钟) 3.展示。(5分钟) (1)预设:第3自然段文字背后的场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听到了冲锋的号角,看到了波兰人民浴血奋战的场面,看到了起义者被杀戮! (2)第4自然段写: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3)看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 三、精读第三、四段 1.自主学习。(3分钟) 【学程单六】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理解“弥留之际”;肖邦为什么病得这样重?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读一读.比一比,说说下列句子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2.合作探究。(1分钟) 3.展示。(4分钟) (1)肖邦想:我的灾难深重的祖国呀,整整1 8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您,努力做着一个赤子应该做的一切我生不能回到您的身边,死后也要长眠于您的怀抱 (2)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3)肖邦把他的一生的才华都献给了他的祖国,他的人民。他像一只泣血的天鹅,为祖国奉献了一切。而他的一腔爱国热情也永远感动着我们。 第三板块:总结全文(3分钟) 1.学生交流: 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于谦石灰吟、陆游示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