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了探究物质在化学变化时,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某校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选用的试剂甲: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乙:碳酸钠溶液和盐酸进行实验甲小组把盛有适量cuso4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naoh溶液的锥形瓶中,乙小组把盛有适量na2c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锥形瓶中;然后将锥形瓶放到天平左盘上,用砝码平衡;接着取下锥形瓶并将其倾斜,使试管和锥形瓶内的溶液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锥形瓶放回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根据要求请回答:实验现象反应后甲小组的天平指向刻度盘的(),乙小组的天平指向刻度盘的()。,中间,右边,课前实验探究,解释与结论甲小组的结论为:乙小组的解释为反思与评价比较两个小组的实验设计,若使用的试剂不变,应改进的是由此,你将得出新的结论:探究或验证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时,若要用到,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从锥形瓶中散逸出去,使锥形瓶内总质量减少,将乙小组中的烧杯改为密闭容器并使用气球等作为缓冲装置,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能源与金融世界论坛,开幕式现场全景,思考:水能变成汽油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春又生。,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与应用,张扬你的个性发挥你的才能展示你的智慧表现全新的自我,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结构,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理解要点:“化学反应”:规定了适应范围。“参加”:指发生了反应部分“反应生成”: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不能算。“各物质”:不能漏掉任何一种反应物和生物“质量总和”:反应物质量和或生成物质量和,讨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化学变化和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理解为“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你能找出来吗?,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总和不变宏观元素种类不变化学五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反微观原子数目不变应原子质量不变过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程两个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与探究,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科学实验探究,b,1、在a+b=c+d的反应中,8ga和2gb完全反应生成4gc,同时得到d的质量为()g.a8b6c2d4,(一)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质量上-质量守恒: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2、x+2y=z中,2gx与足量y反应完全后生成8gz,则参加反应y的质量为()a2gb3gc6gd4g,注意:化学计量数“2”,表示微粒个数,不能表示宏观物质质量倍数。所求“y的质量”中的“y”指y物质。,c,3、有化学反应2a+b=c+2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64b、88c、18d、36,(二)、确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c,23216442xx=18,4、在反应2a+b2c中,3.0ga与足量的b完全反生成4.0gc,又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28b、44c、80d、64,d,2a+b2c323.0g4.0g,1.0g,2x,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孔雀石(一种铜矿石)的组成元素,他们把孔雀石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观察到孔雀石分解过程中有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绿色的孔雀石变为黑色粉末则组成孔雀石的元素有()a.c、h、ob.cu、h、oc.c、h、o、cud.c、cu、o,(三)、确定物质的组成,c,宏观上元素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与质量不变,6、4.6g可燃物与足量氧气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和5.4gh2o,判断该可燃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含有,8.8gco2中含碳元素质量为8.8g(12/44)=2.4g5.4g中水含氢元素质量为5.4g(2/18)=0.6g,因此该可燃物中碳氢元素的总质量为3g,小于4.6g。所以该可燃物中除含有碳和氢元素外还含有氧元素。,7、在实验室中我们常用所学物质的性质来检验物质成分。有一种气体,可能由一氧化碳、甲烷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进行了下面三组实验:,co2,ch4,拓展延伸:实验探究,b,ch4,(四)、确定物质的化学式,8、已知2x+5o24co2+2h2o,则x的化学式为(),c2h2,点燃,微观上原子守恒: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9、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c,zx+y+q84229,(五)确定化学反应,53,10、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b图中的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a,(六)实验探究分析11、下图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2)左盘锥形瓶口在白磷点燃后要塞紧瓶塞,原因是_,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胀大,天平仍然平衡,防止空气逸出,(3)在实验设计上,玻璃管上方系一瘪气球的目的是_(4)实验结束后(锥形瓶已冷却到室温),发现瓶中白磷过量,为了防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将锥形瓶瓶口倒置于盛满水的水槽中(如图,瓶口贴紧水面),拔下瓶塞,发现水进入锥形瓶中,则进入瓶中的水占锥形瓶的容积的_,原因是:_,防止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使瓶塞被鼓出来,1/5,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白磷燃烧消耗了瓶中的氧气,12、用大理石与稀盐酸验证质量守恒的实验中:(1)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有()(2)锥形瓶中的石灰水的作用是()(3)图中小试管的作用是(),天平仍平衡在小试管中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防止瓶中的气压过大使瓶塞蹦出,作为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容器;使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反应前能分离开来,便于控制反应的开始,谈,收获,说,体会,本堂检测,1.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i2o5+5co=i2+5co2,根据生成的co2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i2o5的质量,等于i2的质量b.反应物所含元素的种类比生成物所含元素种类少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氧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的co2中氧原子的总数d.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的i2和co2的质量比,c,2.在化学反应a+b=c+d中,已知15ga与2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c,若实际反应时生成了6g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g。a.6b.1c.4d.33.加热辰砂(矿石)和铁的混合物完全反应后,得到汞和硫化亚铁,所明辰砂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a.汞、硫、铁b.汞和硫c.汞d.硫4.在反应2x+y=2z中,已知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则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48b.64c.98d.128,c,b,b,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l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535-2025中式火腿质量要求
- GB/T 18916.8-2025工业用水定额第8部分:合成氨
- 办案点突发火灾应急预案(3篇)
- 材料疲劳寿命预测模型重点基础知识点
-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试题 地理 含解析
- 火灾应急预案培训内容范文(3篇)
- 公路旁管线火灾应急预案(3篇)
- 软件考试考前准备策略试题及答案
- 《环保与生活》课件-第四篇
- 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变化与应对方式解析试题及答案
- 机械伤害培训试题(带答案)
- 高中毕业生登记表填写样表(四川版)
-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重点题型练习课件(含答案)
- 超敏反应及临床检验(免疫学检验课件)
- 田野考古学-郑州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大数据与法律检索-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应用文写作基础(中职 )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记叙文阅读之句子赏析复习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郑丽玲《彩墨游戏》说课x 课件
- 重点中成药品种含濒危野生动物药材调查表
- 2016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南解读与抗生素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